01月份抗生素使用持续改进PDCA
- 格式:docx
- 大小:69.70 KB
- 文档页数:4
(心内3病区)之阳早格格创做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常常反映正在使用强度及使用率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是指规定日剂量,它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造中的一项要害指标.尔科既往正在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圆里基础无扣分情况,然而从2015年1月份启初存留扣分,做用尔科量控考核,通过科室里里量控小组启会分解计划后归纳体味教导,利用PCDA循环造定整理步伐举止整理后,尔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2015年3月至6月持绝达标,现将简直PDCA历程归纳如下.一、P-plan(一)分解现状、创造问题从2015年1月份启初医院对付调理品量考核情况举止通报后,创造尔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明隐超标,目标值28.77,1月份本量值40.46,2月份本量值35.73.睹表1.表 1 尔科2015年1-2月份抗菌药物用强度月份本量使用强度目标强度12(二)查找本果针对付尔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情况科内召启量控聚会举止分解,觅找本果,睹表2、图1、图2.图 1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目标本果分解表 2 引导抗菌药物DDD超目标主要本果本果频次乏计百分比医务人员对付于DDD的观念朦胧,对付药物的DDD没有认628.57%识百般抗菌药物的DDD分歧552.38%医务人员已认识到DDD的要害性471.43%用药无思量药物DDD的习惯385.71%抗菌药物的种类较多295.24%存留体味用药1100.00%图 2 柏推图分解DDD超标本果根据80/20准则,通太过解可睹主要本果正在于:a)对付百般抗菌药物的DDD没有认识,观念朦胧;b)百般抗菌药物的DDD分歧;c)医务人员已认识到DDD的要害性.(三)造定目标针对付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情况举止整理,力供正在抗菌药物DDD圆里达标,干到矮于目标值.二、D-do(一)针对付主要本果造定矫正步伐1.科内量控小组确真控造,收挥相映本能.2.造定整理计划及任务调配,睹图4.图 3 持绝矫正步伐及任务调配、进度安插(二)针对付主要本果真施简直整理1.对付百般抗菌药物的DDD没有认识科内构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闭教习,沉面介绍抗菌药物DDD的观念、抗菌药物强度估计的相闭公式、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分级.2.百般抗菌药物的DDD分歧利用早上接班时间正在科室内反复教习尔院时常使用百般抗菌药物的DDD值,百般抗菌药物的分级情况,科主任没有定期提问相闭医务人员,相识晓得率.3.医务人员已认识到DDD的要害性教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相闭管造确定,从思维上认识到其要害性,而且科室确定对付于特殊节造级的抗菌药物正在使用前必须庄重依照医院的相闭确定邀请相闭教科会诊指挥抗菌药物采用.三、C-check整理后效验查看,把真止截止取央供达到的目标举止对付比,睹表3、图1.表 3 持绝矫正后尔科1-6月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比较月份使用强度目标强度123456图 4 尔科2015年1-6月份抗菌药物使用本量强度取目标强度对付比上图可睹通过整理后从2015年3月—6月尔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均矮于目标值(28.77),矫正效验明隐.四、A-action(一)归纳体味1.最先通过科内量控小组启会计划存留的问题,针对付存留的问题觅找主要的本果是办理DDD超目标要害关节.2.通过对付本果的查找咱们创造做用尔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目标主要果素为:①医务人员对付于DDD的观念朦胧;②对付药物的DDD没有认识;③百般抗菌药物的DDD分歧.3.进一步针对付主要本果提出矫正步伐,仔细造定任务,降真到人,由博人控造,从科内训练到没有定期提问周到真施矫正,最后使尔科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持绝达标.(二)存留的问题之前咱们也道过,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主要包罗使用强度及使用率二大圆里,尔科针对付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超标情况举止了整理后暂时使用强度已经达标,然而是对付于I类脚术切心的使用率问题尚已真足办理,果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造任务任沉讲近,需要少久脆持矫正,正在下一个PDCA中,咱们将把抗菌药物使用率问题的管造动做处事的沉面.并继承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造动做要害的凡是调理品量统造名目之一,常抓没有懈.。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持续改进记录表(PDCA循环)XX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持续改进记录表科室:临床药学办公室、感染科监测项目: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预期目标:提高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监测结果:门诊抗菌药物使用问题:1.单次剂量过小对医生的出现的不抗菌药物使用频次。
例如:成人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单次给药合理使用问题进行不合理情况、单次剂量0.75g。
2.药物使用频次不适宜。
例如:面对面沟通,经剂量使用不合理情况。
头孢氨苄处方医嘱每日一次给药。
3.无适应症用药。
例如:诊断体检处方开甲硝唑。
4.溶媒用量过小。
例如:磷霉素6g溶媒100ml。
5.个别医生对抗菌治疗药物选择不适宜。
例如:诊断胆囊炎不选推荐治疗药物1、2代头孢菌素、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等药物而选用磷霉素。
进一步持续加强督导,奖惩制改进。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问题:1.Ⅰ类切口术前不用抗菌药物,术后使用抗菌药物。
2.Ⅰ类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有所提高,但切口术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
例如:冠脉搭桥术后预防头孢呋辛5天。
3.Ⅰ类切口预防用药选择不适宜。
例如:室间隔修补术出现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未在预防用药选择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4.冠脉造影术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5.单次给药剂量过大。
例如:头孢呋辛预防给药单次剂量3.75g。
6.给药频次不适宜。
例如:氨曲南一日一次给药。
7.手术时间>3小时术中未追加使用抗菌药物。
持续改进。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1.越级使用抗菌药物,无细菌等微生物感染的临床诊断。
2.限制级抗菌药物送检率47%,低于卫生部要求。
3.抗菌药物使用频次得到普遍改善,目前偶有限制级抗菌药物出现频次不适宜情况。
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明确了医生的处方权限、药物使用规范和管理要求。
3.加强培训宣传。
针对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和技能进行培训,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观念和认知水平。
4.571-针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整改的PDCA案例(心内3病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通常反映在使用强度及使用率上。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是指限定日剂量,它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我科既往在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方面基本无扣分情况,但从2015年1月份开始存在扣分,影响我科质控考核,经过科室内部质控小组开会分析讨论后总结经验教训,利用PCDA循环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整改后,我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2015年3月至6月持续达标,现将具体PDCA过程总结如下。
一、P-plan(一)分析现状、发现问题从2015年1月份开始医院对医疗质量考核情况进行通报后,发现我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明显超标,目标值28.77,1月份实际值40.46,2月份实际值35.73。
见表1。
表1我科2015年1-2月份抗菌药物用强度(二)查找原因针对我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情况科内召开质控会议进行分析,寻找原因,见表2、图1、图2。
图1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的原因分析表2导致抗菌药物DDD 超标的主要原因原 因频次累计百分比医务人员对于DDD 勺概念模糊,对药物的DDD628.57% 不熟悉各种抗菌药物的DDD 不同 5 52.38% 医务人员未认识到DDD 的重要性 4 71.43% 用药无考虑药物DDD 勺习惯 3 85.71% 抗菌药物的种类较多 2 95.24% 存在经验用药1100.00%管埋因素俣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图2柏拉图分析DDD超标原因根据80/20原则,经过分析可见主要原因在于:a)对各种抗菌药物的DDD不熟悉,概念模糊;b)各种抗菌药物的DDD不同;c)医务人员未认识到DDD勺重要性。
(三)制定目标针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情况进行整改, 力求在抗菌药物DDD方面达标,做到低于目标值。
、D-do(一)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改进措施1.科内质控小组切实负责,发挥相应职能2.制定整改计划及任务分配,见图4。
关于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PDCA
P:从问题定义到行动计划
1.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抗菌药物品种,使用情况动态分析,收集不良反应)。
2.对抗菌药物目前使用情况进行评估。
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全面检查,根据结果分析问题。
3.找出存在问题(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
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
4.分析评估结果,制定改进计划。
5.改进措施计划:抗菌药物分级使用,配液中心的不合理用药反馈,定期检查,建立奖惩
制度等。
D:实施行动计划
1.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各种相关文件和规定。
2.制定培训内容和培训计划,严格按照要求现场培训相关人员。
3.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奖惩制度、设计检查专门表格。
4.落实相关制度和规范内容。
C:检验评估结果
1.定期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抽查,通报结果。
对超限使用,不合理使用按照奖惩制度进
行处理。
2.评估监察结果。
A:处理
1.根据检查结果执行奖惩。
2.找出监测结果、工作流程欠佳、考核不理想等问题,分析原因,改进以提高质量,形成
新的方法和流程,投入使用。
3.继续观察,循环改进。
应用PDCA降低抗生素使用率及使用强课件一、内容概述抗生素的滥用是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为了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我们决定采取行动。
这篇文章我们将向大家介绍如何通过PDCA循环法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别担心这不是高深莫测的专业术语,而是简单易懂的方法。
我们会用接地气的语言,让大家都能明白。
我们知道很多时候,可能是医生或者患者自己,在没有明确细菌感染的情况下就使用了抗生素。
这不仅可能导致抗生素的滥用,还可能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
所以我们希望通过PDCA的方法,让更多的人了解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抗生素,什么情况下可以寻找其他治疗方法。
接下来让我们开始这个有意义的旅程吧!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了更健康的生活,为了更美好的明天!1. 抗生素过度使用现状及其带来的问题《应用PDCA降低抗生素使用率及使用强课件》之第一章:抗生素过度使用现状及其带来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在现代医疗中,抗生素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近年来,抗生素的过度使用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过度使用抗生素不仅增加了细菌耐药性的风险,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难以忽视的问题。
我们先来谈谈抗生素的过度使用现状,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一有个头疼脑热,就会要求医生开抗生素。
甚至有些患者会自行购买抗生素,长期或不当使用。
此外一些养殖业也会滥用抗生素来预防疾病,这些都导致了抗生素的过度使用。
这种现状不仅让抗生素失去了原有的效力,还可能导致一些超级细菌的出现,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
那么抗生素过度使用会带来哪些问题呢?首先就是耐药性问题的加剧,长期过度使用抗生素,会使原本可以被抗生素消灭的细菌逐渐产生耐药性,使得抗生素失去原有的治疗效果。
其次抗生素的滥用还可能导致二重感染,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虽然消灭了部分病菌,但同时也破坏了体内其他有益细菌的平衡,容易导致其他病菌的繁殖和感染。
此外长期使用抗生素还可能引发一些严重的副作用,如肝肾功能损害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给医疗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持续改进记录表(PDCA循环)XXX抗菌药物使用持续改进记录表科室:临床药学办公室、感染科、医务科监测项目: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预期目标:提高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监测结果:门诊抗菌药物使用:1、无适应症用药;2、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1、药物选择超抗菌谱用药;2、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2.33天,大于卫生部要求Ⅰ类切口预防用药使用不超过24小时,特殊情况先不超过家卫生部要求。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1、无微生物感染的用药指征;2、用药前未进行微生物送检;3、越级使用超过一日用量。
问题叙述:经过全年的整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得到了有效的规范,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门诊抗菌药物使用问题:单次剂量过小、药物使用频次不适宜、无适应症用药。
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问题:Ⅰ类切口术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主要突出问题)、Ⅰ类切口预防用药品种选择不适宜(所占比例较小)、给药频次不适宜(偶有出现)。
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越级使用抗菌药物、无细菌等微生物感染的临床诊断、给药频次不适宜、治疗疗程过长。
问题原因:1、医生用药知识未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针对上述问题仍匮乏。
2、惯性和惰性体现严重。
改进措施:加强奖惩制度,加强医生研究抗菌药物如何合理使用,进一步持续改进。
菌药物处方点评率达到95%以上。
2.每月对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跟踪效果。
3.建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通报和奖惩制度,对合理使用的医务人员进行表扬,对不合理使用的医务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并在医院内部通报。
4.加强对特殊级抗菌药物的管理,严格把握用药指征,确保使用合理、规范。
5.加强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督导、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和能力。
展开PDCA调查与改进,是为了解决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问题。
原因分析包括缺乏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惯性、惰性、信息系统不完善、逐利目的、医生过度担心和知识匮乏、奖惩力度不强等。
XX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持续改进记录表2014年度科室:临床药学办公室、感染科计划(Plan)1.立即行动2.改进时间:2014年1月-2014年12月3.制定计划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各项管理规定,医院及时制定整改计划,将行政和技术管理手段相结合,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实施(Do)1.建立管理组织。
建立了以院长为主任委员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调整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管理小组成员包括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微生物学专业人员和临床科室主任。
2.健全相关制度。
修订和完善了“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制度”、“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等。
3.明确各级医师处方权限;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每月进行检查与评价。
4.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与各科室签订责任状。
5.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奖惩制度,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6.加强抗菌药物知识培训。
采取全员培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派临床药师参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系列讨论”学术活动;7.严控I类切口抗菌药物的使用品种和时间,规定冠脉造影术不使用抗菌药物,建议冠脉支架植入术、心脏起搏器置入术不使用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心脏大血管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得超过48小时。
8.严格控制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制定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申请表,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要严格把握用药指征,有细菌学检查结果支持,并且需抗感染专家签字同意使用。
9.加强监管力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坚持不懈开展督导、考核,尤其在手术预防用药、I类切口抗菌药物的使用等方面,每月统计有关数据,突出问题在抗菌药物管理小组会议上通报。
细菌室每季度将全院细菌耐药结果报到感染科,上传院内OA网全院通告,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帮助。
处理(Action)1.标准化2.持续监控3. 进一步改进空间:医生对出现的问题不够重视,加强督导检查力度,推进奖惩进度,责任到每个人。
2017年01月份抗生素使用情况检查持续改进
一、工作计划(P):
2017年度工作已经开始,通过去年的几次二级复审督导发现,抗生素使用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持续改进效果差,改进措施不到位;2.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率未达标,预防用药时间过长;3.各项监测指标控制不稳定,持续性未体现。
抗生素合理使用工作始终是医疗工作监测的重点,不管是二甲复审还是日常的工作指标监测。
希望大家树立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意识,做好自我检查。
本月工作目标如下:
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20%;
2.I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50%以下,一般不得超过48h;
3.I类切口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使用率80%以上;I类切口感染率≤0.5%;
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
5.I线抗菌药物使用率≥35%,抗生素越级使用率<10%;
6.院感发生率≤4%,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例病原微生物送检率≥40%;
7.每月重点针对“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未达标的医生的病历逐份进行分析点评。
二、实施(D):
1.每月对“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不达标的医生的病历,逐份进行合理性分析。
并将分析情况较相关医生参阅、自省;
2.科主任、护士长、医疗质量小组、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定期考核,查看落实情况;
3.院感医生检查运行病历,及时督导医生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控制I类切口抗菌药物的选择与时间、病原微生物及时送检、抗菌药物分线管理的执行、院感及时上报等;
4.针对I类切口手术病人,进行术前皮肤准备、预防性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术前及术后手卫生督导检查。
5.通过三佳系统,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审查制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把控抗菌药物应用指征、合理使用。
三、检查(C):
1月份门诊量408人次,入院病人130人次,出院病历数123份,手术50例。
1月份抗生素使用相关情况统计如下:
1.1月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6%;门诊抗生素使用率19.33%;抗生素占总费用比5.47%;抗生素占药费比2
2.67%;抗生素二联使用率5.45%。
2. 1月份手术中I类切口39例、II类切口9例(包括3例0类切口)、III类切口2例。
I类切口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2例,未使用抗生素17例。
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率56.4%,使用平均时限
3.23d(77h),其中48h的9例(其中戴云医生7例)、72h的4例、96h的7例,>96h的2例。
3.I类切口感染率0%。
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中,一、二代头孢菌素使用率81.8%,较上个月稍降低。
(2017000761 磺苄西林8d、2017001197 头孢噻肟4d、2017001344头孢噻肟4d、2017001708 美洛西林4d)。
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36.23。
5.所有预防及治疗性使用抗生素的病历中,使用I线药物29例,占42%;使用II级
药物40例,占58%;使用III线药物0例。
越级使用抗菌药物例,占比(9/69):13%,均为住院医师越级申请限制级抗生素,越级申请书书写率100%;
6.医院感染发生率1.6%,1例为上呼吸道,1例为下呼吸道感染,均已送检培养;治疗性使用抗生素病例病原微生物送检率:26.83%。
四、分析、改进措施(A):
(1).1月份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56%,从各医生情况可见:5位医生达标,3位不达标。
虽然因为所收病人存在较大波动性,但如果连续出现超标的话,需要大家好好自我反省一下,每个病历的抗生素是否是合理应用,如何合理应用抗生素!
(2).1月门诊抗生素使用率19.33%,门诊抗生素近半年指标控制良好,应尽量减少门诊抗生素的使用。
改进措施:1.医院药事委员会会定期审核抗生素及其他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并定期通报、警告及处罚,发现一例不合理用药将罚款50元。
2.根据院感科指导意见,普通、表浅软组织挫裂伤,不推荐使用抗生素,可局部加强换药、局部使用创面药物来减少感染发生。
3.科主任、院感医生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督导、指导及监控,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2.I类切口围术期相关情况分析: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I类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率不超过50%。
1月份预防应用抗生素比例:56.4%,未达标。
但根据病历质控可见,斜疝、取内固定、椎体成形术,基本都未使用抗生素。
本月未达标原因分析:1).嵌顿疝预防性使用抗生素1例;2).椎骨取内固定物使用了抗生素5d;3).左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使用了抗生素2d。
以上情况并不是说一定不能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但不推荐使用抗生素,一定需要使用的需要客观证据、客观理由支持。
(2).预防性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较上个月有所回落,但距离48小时的目标还有距离。
(3).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中一、二代头孢菌素使用率81.8%,较前两个月有所下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还是推荐用一、二代头孢菌素。
改进措施:1.建议手术前应根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中各部位手术推荐选择抗生素;2.取内固定物术、斜疝、甲状腺肿物切除术等不推荐使用抗生素,有特殊原因的需另行说明;3.根据相关文献结果,建议有些简单骨折可进行闭合复位固定的手术、关节镜手术及经皮椎体成形术等手术,原则上可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4.科主任、院感医生监督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指征及时限,总预防用药不超过24h,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h;使用剂量应该为最低预防剂量。
5.医院药事委员会按月点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处罚50元/例;院感科针对I类切口未使用抗生素的奖励30元/例。
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
从本科与全院情况可见,抗生素使用强度存在较大波动性,说明抗生素应用还不规范。
12月及今年1月,该指标均控制良好。
它反映了住院人群暴露于抗菌药物的广度、强度,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使用量量及使用时限情况。
改进措施:从使用率、使用剂量、使用时限,三方面控制抗生素的使用,从而有效控制DDD。
4.抗菌药物的分线管理、使用情况:
1月份抗菌药物分线管理较前基本持平,主要以II线用药为主,无III线药物。
I线抗生素使用量有所增加。
主要问题还是有些病历抗生素选择起点高。
改进措施:1.科主任严格控制抗生素审核,减少限制级、特殊使用级抗生素的使用。
2.抗菌药物的选择,首先必须有指征、有证据(培养+药敏结果等)方能选择。
盲目选择更好、更高级的抗菌药物,会导致将来我要可用,更多、更快的出现耐药菌株。
院感发生率<4%。
均已达标。
1月份病原微生物送检率26.83%,与较前两个月有所下降。
改进措施:应做好相关围术期的工作。
例如术前准备、手术区域皮肤及软组织条件管理、手卫生管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切口护理、辅助药物治疗等,以减少I类切口感染率。
可以参阅《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建议主管医师应加强微生物标本送检,建议科主任、院感医生监督病原微生物送检。
送检一例院感科给予10元奖励,发现一例无故更换、延期、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罚款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