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增值系数(VAIC)的真正含义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83.62 KB
- 文档页数:2
与智力相关的名词解释智力,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代表着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但在智力的定义和解释中,存在着诸多涵义和不同的理论。
本文将探讨与智力相关的名词解释,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智力和与其相关的概念。
一、智商(IQ)智商,即智力商数,是一种用来衡量个体智力水平的评估指标。
它最初由法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比奇(Alfred Binet)和西蒙·腾斯特(Théodore Simon)在20世纪初提出。
智商通过智力测试来确定,一般在常态分布曲线中被标准化为正态分布,平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5。
智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体的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
二、智力测评智力测评是通过一系列的标准化测试来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和认知能力。
这些测试通常包括言语理解、图案推理、空间想象、逻辑推理等多个方面,目的是获得一个客观的智商评估结果。
从儿童到成人,智力测评一直在各个发展阶段得到广泛应用。
它不仅帮助了教育专家和心理学家了解个体智力发展情况,还为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学习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三、多重智能理论多重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一种智力模型,认为智力不应仅限于一个统一的智商概念,而是由多种独立的智力构成。
根据加德纳的理论,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智力种类包括: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
每个人在这些智力领域中都有不同的潜力和能力。
四、超常智力超常智力是指那些在智力测评中获得远超过正常人平均水平的个体。
他们通常拥有高智商,甚至在某些特定智力领域表现出非凡的天赋。
许多超常智力个体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如爱因斯坦、莫扎特等。
然而,超常智力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术领域,它也可以体现在艺术、体育和社交等方面。
超常智力的存在引发了对天赋与努力、遗传与环境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企业知识资本评价研究综述人类经济发展在经历了劳力经济、资本经济阶段后,步入了知识经济阶段。
企业逐步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新时期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挖掘知识所蕴涵着巨大生产力。
随着知识管理的发展,企业愈来愈关心本企业知识资本的水平,这引发了学者对企业知识资本评价的研究。
学者们立足知识评价理论,将知识资本按照组织的功能特征等建立了不同的评价模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关键词:知识资本评价知识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59年在其《明日的里程碑》一书中创造了“知识工人”新词汇,并在其1988年发表的《新型组织的出现》提出了知识社会,标志着知识正式登上了人类经济的舞台,人类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没有统一的定义,如Wiig(1993)认为知识包括事实、信念、观点、观念、判断、期望、方法论、实用知识等;Beckman(1997)将知识定义为知识是人类对数据及信息的一种逻辑推理;Spek&Spijervet(1997)认为知识包括一切人类认为是正确且真实的洞察力、经验、认定过程;Davenpont&prusak(1998)从知识的形态、组成元素、主要功能和存储主体因素来定义知识;在韦伯字典上,知识是存在于人类心智的一些事实和原则;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知识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人类经济由各种组织组成,知识经济的到来,使知识被视为企业继土地资本之后新的经济资源-知识资本,彼得·德鲁克在《大变化时代的管理》一书中也指出“知识已经成为关键性的经济资源和支配因素,也许是唯一的比较优势的来源”,西方学者研究的重力开始从单纯的知识的研究逐步转移到知识资本的研究,研究热门之一是对企业知识资本的评价。
知识资本评价理论的发展知识资本评价理论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一)20世纪80年代早期为萌芽阶段瑞典学者斯维比认为知识资产评价方面的工作是知识管理的核心。
智力资本作用机制:直接效应·间接效应·调节效应高娟1,汤湘希2(1.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摘要:基于对智力资本作用机制的回顾与梳理,文章回答了智力资本如何作用于组织绩效。
指出智力资本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效应主要有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调节效应三种,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智力资本作用机制研究在行业领域、智力资本层面和绩效形式上的特点,并提出了智力资本绩效创造的未来研究建议。
关键词:智力资本;组织绩效;作用机制;自组织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14)06-0106-06The Impact Mechanism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Direct Effect ,Indirect Effect and Moderating EffectGAO Juan 1,TANG Xiang-xi 2(1.School of Management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430074,China;2.School of Accounting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430073,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view and analysis on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the paper answers how intellectu ⁃al capital affects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It presents direct effect ,indirect effect and moderating effect of intellectual capi ⁃tal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According to the study ,it revea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earch on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in the field of industry ,intellectual capital level and performance mode ,and discusses future research di ⁃rections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on performance creation.Keywords :intellectual capital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mpact mechanism ;self-organization一、智力资本作用机制的效应观20世纪末期,对智力资本作用机制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尤以实证研究为主,基本形成了三种观点。
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动态与趋势一引言30多年的改革开放,将中国经济推到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中国的工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然而,我们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与各国企业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唯有不断提升竞争力,才能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不断发展壮大。
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增强自身的优势便成了各个企业关心的热点话题。
另外,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来看,某产业中的人力资本和技能水平是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从西方的发展史来看,在早期实物资本的积累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后技术进步却逐渐改变了经济增长方式,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实现了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这凸显了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其他无形资产在经济增长中的显著作用。
从经济增长的总量来看,一国国民的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对经济的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持久驱动力。
舒尔茨等人力资本理论大师认为,相对于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显著,其收益率远高于其他资源的收益率,可以说,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它已取代物质资源成为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
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在知识经济社会,技术、知识更为复杂、细化,环境变化更快,管理者不可能对涉及企业经营的所有技术、知识都精通或了解,而作为专门知识拥有者的知识型员工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比管理者更了解,并且能灵活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可见,掌握专业知识的员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构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21世纪管理的最重要贡献也在于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生产率。
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竞争优势,将主要体现在通过智力资本实现的资源最佳配置及人力资源的开发能力上,因此人才对企业提升竞争力具有决定性影响。
已有文献多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定性分析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
我国智力资本的研究现状评析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5-097-01摘要新知识经济的到来,智力资本愈来愈被视为缔造财富、创造竞争优势的源泉。
2009年年底,国务院已正式批复同意支持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对于高新企业来说智力资本在公司的竞争和长远的发展中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正确认识企业的智力资本并采取积极的管理策略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智力资本企业绩效信息披露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智力资本”一词最早在1969年由galbreinth首次提出,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方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重视。
目前理论界对智力资本的内涵还存在多种不同的认识。
纵观相关的研究文献发现,最具代表性的定义当属thomas stewart(1994)提出的,他认为智力资本是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企业员工和能力的总和,并把智力资本相应的分为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顾客资本,称之为“h-s-c”结构。
另外英国学者annie brooking(1995),美国密歇根大学的dave ulrich也对智力资本的定义给予了相关的界定。
国内的学者也先后对智力资本的内涵进行了界定。
如:王勇、许庆瑞(2002),闫化海、赵武(2004)等。
这些定义因其对智力资本的理解不同,所涵盖的领域和范围也相应的会有所不同。
具体的关于智力资本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国外,bontis等人于1998年和2000年分别拿加拿大以及马来西亚两国的数据,对企业智力资本投资与企业绩效关系进行了探索研究,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
bassi & van (2002)研究了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的投资对企业长期绩效有显著的影响。
riahi-belkaoui(2003),firer和wiiliams(2003)的研究同样表明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关系。
“幼儿园思维游戏课程”运用了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为核心理论基础。
这一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由120个(其后研究者认为是150个)智力因子组成的,分别负责不同领域的智力活动。
智力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由一个三维“魔方”表示。
“魔方”的三个维度分别是内容.操作和结果。
内容是指每天输入个体大脑的各种信息,吉尔福特将之归为四类,即图形类.符号类.语义类和行为类信息。
操作是指个体对输入头脑中的信息进行各种加工处理,即认知.记忆.评价.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
其中,认知(cognition)是指通过感知觉发现.认识.再发现和再认识事物,也可以称为“理解”;记忆(memory)是指将外界信息保留或存储,并在需要的时候提取出来的能力;评价(evaluation)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选择.分析.认识.判断信息的能力;聚敛思维(convergent)是指运用给定的信息,寻找解决方案或者最佳结果,也称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divergent)是指运用给定信息生成新的.多种多样的.不同性质的信息,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果是指个体对信息加工产生的新的信息,包括单元.类别.关系.转换和推衍六种形式。
思维训练的价值人的聪敏与否核心表现就是思维水平的高低。
思维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思维品质如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灵活性、批判性等方面。
思维敏捷的人,面对突发事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不延误时机;思维深刻的人,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思维灵活的人,能够遇到难题时,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思维批判性强的人,能够有自己的主见,不盲从。
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利器,使他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一切难题。
幼儿思维发展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递进发展过程中,并且抽象逻辑思维已经萌芽。
借助适合幼儿阶段特点的材料,以孩子熟悉的内容进行系统训练,就可以从幼儿思维品质如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灵活性、批判性等入手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培养幼儿爱动脑筋等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幼儿素质,使幼儿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
科大讯飞智力资本研究作者:孙玉忠张凯丽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9期【摘要】随着智力资本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对其研究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以科大讯飞为例,对其智力资本各方面进行现状分析,采用VAIC法对其智力资本进行分析,发现智力资本为企业带来的效益远大于物质资本,最后根据企业智力资本运用情况对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科大讯飞;智力资本;VAIC一、引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发展不再仅仅依靠物质基础,更多的是依赖以知识为主体的软实力,其对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以知识、技能、关系等为主的智力资本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企业,均开始重视智力资本,其成为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基于此,本文对科大讯飞智力资本展开研究。
二、概念界定1969年经济学家JohnKenneth.Galbraith第一个提出了“智力资本”这一概念,本文综合众多学者研究成果,将智力资本定义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依赖于人或机构所存在的,很可能为企业创造财富、增加价值的无形资源的总和。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智力资本构成要素仍未达成一致,但认同智力资本三元论的观点较为普遍,因此本文将采用学者Stewart提出的智力資本“H-S-C”结构,将智力资本划分为人力、结构和关系三类资本进行分析。
三、科大讯飞智力资本现状分析(一)人力资本现状当今时代,人力资源的竞争愈加激烈,科大讯飞自成立以来,深刻认识到拥有一支高能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已成为企业未来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截止2018年年末,科大讯飞在职员工共计10970人,其中技术人员占比高达63%,可以看出公司人员中技术人员占大多数,这与公司所属软件信息服务行业的性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公司对技术型人才需求更盛。
其中科大讯飞员工中博士93人,占总人数0.85%,硕士研究生2816人,占总人数25.67%,大学本科6857人,占总人数62.51%,大专及以下1204人,占总人数10.98%,可以发现公司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这主要与公司研发创新息息相关,需要相应员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智力增值系数(VAIC)的真正含义研究作者:曾洁琼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08期摘要:本文通过分析Pulic模型、智力增值系数(VAIC)和其与其他业绩衡量指标之间的关系深入剖析了智力增值系数的真正含义。
结果表明智力增值系数中的智力资本、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与Skandia导航仪和智力资本研究界一般所定义的含义不同,并且VAIC不是用来量度智力资本的价值,而是量度智力资本所创造的价值,是一种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衡量价值创造的业绩衡量指标,是对现有的业绩衡量方法的补充。
Abstract: The true meaning of value added intellectual coefficient is analyzed in-depth through exploring Pulic model, value-added intellectual coefficient(VAIC)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VAIC and othe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tellectual capital, human capital and structural capital in VAIC are different from their meaning of Skandia Navigator. Moreover, VAIC is not intended to measure the value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but measure value created by intellectual capital. VAI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keholders to measure value creation,is a performance measure, so it can complement the existing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method.关键词:智力增值系数;智力资本;价值增值Key words: value added intellectual coefficient;intellectual capital;value added中图分类号:C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8-0015-020 引言智力资本(IC)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驱动力和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已被普遍接受,并广泛采用实证研究来验证和剖析其作用机理,数据来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来源于问卷调查;二是来源于财务数据。
商业银行智力资本、财务资本与绩效的实证分析【摘要】财务资本对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也已经成为影响商业银行绩效的关键性资源。
本为以我国商业银行为分析样本,基于vaic模型,实证研究财务资本和智力资本对银行绩效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财务资本增值效率和智力资本增值效率对商业银行的绩效均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商业银行要想获得长期稳定发展,必须依靠各类资本的协同作用。
【关键词】vaic;智力资本;财务资本;商业银行绩效一、引言经济学家认为,企业拥有的资本归根结底可以分为财务资本和智力资本两类,企业是这两种资本的特别市场契约。
这两种资本因素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竞争能力,从而使企业获得发展。
业内已经对财务资本于企业绩效的重要作用达成共识。
而如今知识所带来的智力资本的投入,已悄然改变了企业价值创造的模式和相应的运营管理架构,渐渐成为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砝码。
但是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总量毕竟有限,所以如何将这些资源在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之间合理分配才能达到企业绩效最大化是企业家及学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我国上商业银行为例,研究现如今企业的绩效主要是依赖传统的财务资本还是已经转化为智力资本等问题。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一)财务资本与企业绩效财务资本是企业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企业的经营必须从财务资本的投入开始。
充裕的财务资本表明企业较强的投资能力和风险抵抗能力,这会增加投资者信心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
国外的steven firer(2003)利用智力增值系数(vaic)模型,实证研究了南非企业的人力资本增值系数、物质资本增值系数、结构资本增值系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发现物质资本能够引起企业积极的市场评价。
国内的李嘉明(2004)和万稀(2006)也发现物质资本与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基于上述研究,提出本文第一个研究假设:h1:财务资本对商业银行的绩效显著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