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理论与技术-第5章:组合电路时序分析与自动化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4.00 MB
- 文档页数:51
《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任务《物联网技术概论》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基础课程。
探讨物联网发展的社会背景与技术背景,阐明物联网发展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关系,分析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与联系,说明物联网建设的预期目标,描述物联网在感知中国和世界的作用,指出物联网发展中的利与弊。
是物联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该课程对物联网专业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概括的介绍,主要包含物联网所涉及使用的各项技术、原理及应用领域,是进一步学习物联网相关专业的基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物联网技术概论是以适应物联网专业学习环境和应用岗位需求为依据,目标是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利用物联网基本知识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的技能。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强化课程各环节理论联系,掌握相应应用技能。
为此,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每节课的知识点都通过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应用环境,演示操作方法,再辅导学生练习。
(2)理论与实习相结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辅导,让学生3-5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掌握应用技能并适应相关实验环境去参加实践活动。
从实际情况来看,采用以上方式,将能够达到较好效果,基本满足实践教学的设计目的。
四、课程培养目标1.总体目标在完成本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沟通与团队的协作能力,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遵守国家关于网络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关键性的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最终成为具备较全面的物联网应用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2.具体目标1)能力目标➢掌握物联网体系结构间的理论联系与技术支持能力➢掌握一定物联网技术组网能力➢具备一定物联网专业应用领域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具备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基本素养2)知识目标➢掌握物联网体系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理论➢了解编码、自动识别、WSN等感知层技术➢了解传输层使用的各种网络技术➢了解云计算、数据库等处理层技术➢了解物联网的安全与管理➢了解物联网在各行业的应用➢了解物联网个层次的主要技术指标五、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1.课程内容设计2.教学模式和方法设计教学模式:本课程采用探索式教学模式, 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
时序电路和组合电路
时序电路和组合电路是数字电路中最基础的两种电路,也是数字电路设计中最重要的概念。
时序电路主要包括触发器、计数器、移位寄存器等,它们的输出状态只与输入信号和电路之前的状态有关,具有记忆功能。
组合电路则是将多个逻辑门组合起来实现一定的逻辑功能,它们的输出状态只与当前输入信号有关,不具有记忆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时序电路和组合电路常常结合使用,以实现更加复杂的数字电路功能。
例如,计数器和时序发生器的结合可以实现精确的计时和同步;移位寄存器和控制器的结合可以实现数据传输和处理等功能。
同时,时序电路和组合电路的性能、功耗等方面的优化也是数字电路设计中的研究热点。
在数字电路设计中,熟练掌握时序电路和组合电路的原理,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对于进行高效、可靠的数字电路设计至关重要。
- 1 -。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英文名称: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 必修专业基础学分: 2 学时: 32开课单位: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适用专业: 物联网工程制订人:谭晓东审核人:黄华升审定人: 陶程仁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等本科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且为主干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述数字逻辑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数字逻辑电路的特性、功能,分析方法及应用。
(二)课程目的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1.能正确理解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2.掌握数字电路的工作原理、性能和特点;3.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4.能独立的应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求解从工程中抽象出的逻辑问题以及与专业有关的某些数字电路的实际问题,并具有工程计算和分析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要求学生具备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理论、半导体器件等方面的知识,才能进入该课程的学习,该课程为后续电子计算机及接口技术等方面的课程及专业课程中的电子电路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数制与代码本章是学习数字逻辑电路及其工作原理的基础,应掌握各种数制、代码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转换规律。
1.1 进位计数制1.1.1进位计数制的基本概念1.1.2 常用进位计数制1.2 数制转化1.2.1 非十进制转化成十进制数1.2.2 十进制数转化成其它进制数1.2.3 二进制数转化成八进制数或十六进制数1.2.4 八进制数或十六进制数转化成二进制数1.3 常用代码1.3.1 二—十进制码(BCD码)1.3.2 可靠性编码1.3.3 字符代码【重点与难点】本章主要讲述简单的逻辑运算及常用的逻辑门。
重点是熟练掌握基本逻辑运算、各种门电路的图形符号及其输出函数表达式,正确处理各种门电路使用中的实际问题。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课程编码:暂不填写学分: 2.0 总学时:32理论学时: 32 实验学时: 0 上机学时: 0 实践学时:0开设实验(上机)项目总数 0 个,其中,必修(0)个,选修(0)个开课单位:物联网工程学院自动化系适用专业:自动化一、课程的性质、目的该课程是物联网学院自动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对物联网有一个整体认识,掌握其体系结构和相关技术。
通过对自动识别技术与RFID、传感技术、定位系统、智能信息设备的学习,掌握感知识别层的基本知识;通过对无线宽带网、无限低速网、移动通信网的学习,掌握网络构建层的基本知识;通过对大数据与海量信息存储、数据库系统、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学习,掌握管理服务层的基本知识;通过对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建筑等系统的学习,了解物联网技术在多个领域中的应用;最后还应将物联网前沿状况介绍给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掌握物联网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提高自身对不断变化的物联网的适应能力。
二、课程培养目标1.立德树人通过课程学习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应用成果,明确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军事力量的进步所发挥的作用,引领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的信念。
通过介绍国家在物联网领域所取得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通过介绍我国物联网领域的前沿发展,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以及敢为人先、开拓创新、追究卓越的科学精神。
同时要意识到我国在一些领域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激发学生承担社会责任,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为己任,努力学习。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所具备的素质、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如下: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一定的物联网相关技术。
掌握低频、高频、超高频和2.4G 有源RFID 读写器的原理及应用;了解低功耗WiFi、ZigBee、Bluetooth 4.0 BLE等多种无线传感网络。
电路中的时序电路与组合电路的区别与应用电路是现代科技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电路中的时序电路和组合电路是两种常见的电路类型。
它们在电子设备和计算机中有着不同的应用,本文将探讨时序电路和组合电路的区别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不同方面。
1. 时序电路与组合电路的基本定义时序电路是指具备时钟信号控制的电路,其输出值的状态依赖于当前输入值和历史输入值的状态,也就是说,时序电路拥有一定的记忆功能。
而组合电路则是根据输入信号直接产生输出信号,它不具备任何的记忆功能,每个输出的状态都只由当前的输入信号决定。
2. 时序电路与组合电路的不同之处时序电路和组合电路最重要的不同在于它们的输出状态的变换方式。
时序电路的输出状态是根据当前输入信号和历史输入信号的状态决定的,所以其输出结果是基于输入的时序关系计算的。
而组合电路的输出状态则完全由当前输入信号决定,与历史输入信号无关。
此外,时序电路和组合电路在电路设计上也有不同的要求。
时序电路需要考虑时钟信号的控制和同步性,以保证数据在时钟控制下的正确传输。
而组合电路则更注重逻辑运算和信号处理的准确性。
3. 时序电路的应用时序电路常常应用于需要存储和处理数据的设备中,如计算机内存、CPU等。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计数器电路,它能够根据输入的时钟信号实现数字计数功能,广泛应用于时钟、计时器等设备中。
此外,时序电路还被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中,如调制解调器、收发器等设备。
时序电路的记忆特性可以用来处理和恢复信号,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输。
4. 组合电路的应用组合电路被广泛应用于逻辑门电路设计中,如与门、或门、非门等。
逻辑门是组合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用于实现不同的逻辑运算。
组合电路还常常应用于编码和解码电路、多路选择电路等,用于进行信号处理和数据选择。
此外,组合电路还被广泛应用于数字芯片设计中,如数字信号处理器、数字转换器等。
组合电路的高速运算能力和逻辑处理能力使得其在数字设备的设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