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原子结构与原子光谱
- 格式:ppt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89
原子结构与光谱:原子光谱与谱线原子光谱是研究原子结构和性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原子在光谱仪中经过光激发后产生的谱线,科学家们深入探索了原子的内部构造和粒子行为,为人类认识宇宙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本文将介绍原子结构与光谱的关系,解析原子光谱的特点以及谱线的含义。
一、原子结构与光谱理解原子光谱首先需要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
根据波尔模型,原子由一个中心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核内的质子和中子决定了原子的质量,而电子则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原子的电子以能级的形式存在,每个能级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当原子受到外部能量的激发时,电子会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当电子回到低能级时,会释放出一定的能量,形成光的辐射。
这种辐射所形成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可以通过光谱仪进行分析,并确定所观察到的谱线。
二、原子光谱的特点1. 具有特定的波长和颜色: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能级结构,因此其光谱也具有独特的波长和颜色。
这使得原子光谱成为元素鉴定和分析的重要手段。
2. 具有离散的谱线:原子的能级是离散的,因此原子光谱呈现出离散的、间隔均匀的谱线。
每个谱线对应着电子跃迁的能级差和能量释放的特定波长。
3. 具有良好的分辨能力:原子光谱仪具有很高的分辨能力,可以准确测量光谱中谱线的波长和强度。
这为科学家们进行精确的光谱分析提供了有力工具。
三、谱线的含义原子光谱中的谱线代表着电子跃迁时产生的辐射能量。
通过观察和分析谱线的特征,可以得出以下信息:1. 波长:谱线的波长可以确定电子跃迁的能级差,从而推测原子的能级结构和电子分布。
2. 强度:谱线的强度反映了电子跃迁的概率,即从高能级到低能级的跃迁概率。
强度较强的谱线对应的跃迁概率较高。
3. 形态:谱线的形态(如单峰、多峰等)可以提供关于原子的电子状态和相应能级的信息。
4. 分裂:有些原子光谱呈现出多条非常接近且微弱的谱线,这是由于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原子能级的分裂现象。
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原子光谱赖才英070601319 何雪萍070601319 陈小娟070601319陈杉杉070601316 肖丽霞070601318 王水金0706013471.n、l、m三个量子数的取值范围、相互关系与物理意义。
取值范围及相互关系:n=1、2、3……共n个l=0、1、2……n-1共n个m=0、±1、±2……±l共2l+1个物理意义:主量子数n决定体系能量的高低、对单电子原子:En=-μe2/8ε2h2*Z2/n2=-13.6Z2/n2(eV)角量子数l决定电子的轨道角动量绝对值|M|=l*(l+1) *h/2π磁量子数m决定电子的轨道角动量在磁量子数方向上的分量Mz:Mz=m*h/2π2.为什么P+1与P-1不是分别对应Px与Py?答:决定复波函数的三个量子数都是确定的,可以用两种方式表示。
实波函数Ψnl| m|的磁量子数仅对应| m|,波函数中既有+| m|的成分又有-| m|的成分。
说明仅在m=0时,复波函数和实波函数是一致的,在m≠0时,是一组复波函数对应于一组实波函数,而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如何由氢原子空间波函数确定轨道的名称,求出En、|M|与Mz等力学量的确定值或平均值。
氢原子空间波函数为:ψ1、0、0=1/π*(Z/a)3/2*e-zr/a=1/π*(1/a)3/2*e-r/a∵n=1、l=0、m=0∴轨道名称应是:1S 此时En=-13.6*Z2/n2(eV)=-13.6ev∵|M|=l*(l+1) *h/2π=0Mz= m*h/2π=04.研究多电子原子结构碰到什么困难?作了那些近似?用了什么模型?答:困难:多电子原子中存在着复杂的电子间瞬时相互作用,其薛定谔方程无法进行变数分离,不能精确求解;多电子原子中存在能级倒臵,一般用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解释,但是由于这两个效应都是定性的效应,相互又是关联的,所以,定量地解释能级倒臵的原因较为困难;用SCF法似乎解决了问题,但实际上方程仍无法求解,因为解方程需知ψj,而ψi也是未知的.近似:完全忽略电子间的排斥势能即零级近似;体系近似波函数;体系近似总能量;中心势场是近似的球对称势场;在SCF法中,每个电子的运动与其他电子的瞬时坐标无关,即在多电子原子中,每个电子均在各自的原子轨道上,彼此”独立”地运动.模型:中心势场模型是将原子中其他电子对第i个电子的排斥作用看成是球对称的,只与径向有关的力场。
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学习目标】1.了解汤姆孙发现电子的研究方法;2.知道粒子散射实验;3.明确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4.理解原子核式结构提出的主要思想;5.知道光谱、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光谱分析等概念;6.明确光谱产生的原理及光谱分析的特点;7.知道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8.了解玻尔原子模型及能级的概念;9.理解原子发射和吸收光子的频率与能级差的关系;10.知道玻尔对氢光谱的解释以及玻尔理论的局限性;7.了解激光产生的原理和激光的特性及激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1--原子结构1.阴极射线(1)气体的导电特点:通常情况下,气体是不导电的,但在强电场中,气体能够被电离而导电.平时我们在空气中看到的放电火花,就是气体电离导电的结果.在研究气体放电时一般都用玻璃管中的稀薄气体,导电时可以看到辉光放电现象.(2)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里克发现了阴极射线.①产生:在研究气体导电的玻璃管内有阴、阳两极.当两极间加一定电压时,阴极便发出一种射线,这种射线为阴极射线.②阴极射线的特点:碰到荧光物质能使其发光.(2)测定阴极射线粒子的比荷.4.密立根实验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在1910年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简练精确地测定了电子的电量密立根实验更重要的发现是:电荷是量子化的,即任何电荷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5.电子发现的意义以前人们认为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现在人们发现了各种物质里都有电子,而且电子的质量比最轻的氢原子质量小得多,这说明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电子是带负电,而原子是电中性的,可见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这些带正电的物质和带负电的电子如何构成原子呢?电子的发现大大激发了人们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热情,拉开了人们研究原子结构的序幕.6.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引发了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1)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2)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3)1897年汤姆孙发现了电子e.知识3--氢原子光谱1.光谱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成分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用摄谱仪可以得到光谱的照片.物质的光谱按其产生方式不同可分为两大类:(1)发射光谱——物体直接发出的光通过分光后产生的光谱.它又可分为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线状光谱).①连续光谱一一由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一切单色光)组成的光谱。
原子结构知识:原子结构对光谱色彩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光谱颜色的知识也越来越深入。
光谱颜色的产生与原子结构密不可分,了解原子结构对光谱色彩的影响也是理解光谱颜色的重要基础。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原子结构。
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组成的微观粒子,而原子结构指的是这些粒子之间的空间排列和相互作用。
在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的能级结构和能量差决定了原子会吸收或辐射哪些特定波段的光,从而产生不同的颜色。
其次,我们来看原子结构与光谱颜色之间的关系。
在气体状态下,原子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
当原子受到能量激发后,其电子会跃迁进入高能级,这个高能级的电子是不稳定的,而调回其本身原来的能量级别时就需要释放能量。
这个能量量跨越的距离与释放能量的形式是固定的,因此每个元素的原子都有固定的吸收和辐射波长和频率。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光谱仪进行观察和记录,根据光谱的显示,我们可以推测出原子结构的信息。
例如,氢原子的电子能级结构包含了固定的跨越能量差,当电子从更高的能级跃迁到基态时,就会放出一定的能量,产生特定的颜色。
这种颜色和光谱颜色密切相关,并且是元素的特征之一。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光谱颜色进行研究,来确定元素的种类和性质。
除此之外,原子结构还可以影响到化学反应和物质的属性。
原子间的键合就是由原子中的电子进行的,不同种类的原子的电子能级结构不同,所以它们之间的反应方式也会不同。
某些元素的原子结构会导致它们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更具有反应性,而另一些元素则更具有稳定性。
因此,对于化学反应的研究或者新材料的开发中,了解元素的原子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原子结构对于光谱颜色的影响是微观物理学和现代化学研究的基础之一。
它揭示了物质和元素之间的内在原理,深化了人们对大自然规律的认识。
因此,更深入地了解原子结构与光谱颜色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它也为解决许多科学和技术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原子结构与原子光谱原子结构是指组成原子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排布方式。
原子结构主要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形成一个类似于云的电子云。
原子光谱是以光谱法研究原子结构的物理现象。
当原子在受到外部能量激发的情况下,电子的能级发生改变,此过程可以导致光子的吸收或发射。
这些光子在特定波长的光谱线上呈现,形成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可以分为两大类: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通过研究原子光谱,科学家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原子结构及其内在的基本物理规律,并在许多科学领域,如化学、天文学、物质科学等方面得到重要应用。
例如,原子光谱技术在元素分析和同位素比率测定中具有显著优势。
在天文学领域,通过研究远离地球的恒星和星云的光谱,科学家们可以推测这些天体的化学组分、年龄、距离等信息。
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
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
一、原子结构
原子是最基本的物质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绕着原子核运动。
根据电子能级理论,电子绕核心运动是分层的,每一层也称能级,能级数目是无限的,但是只有前几层有实际意义,从里到外的顺序分别是K、L、M、N等等。
其中,K 层离原子核最近,L层次之,依次类推。
二、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是指气体放电时发出的有规律的光线的分布。
由于不同元素的原子在气态时,分子中的电子跃迁的能级是不同的,因此,每个元素在放电时都会发出独特的光谱。
原子光谱可分为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两类。
1.发射光谱
当气体电离激发的电子得到能量,跃迁到较高的能级时,便会有电子从高层能级跃迁到低层能级,这个过程中,就会发射出特定频率的光线。
因此,不同元素的发射光谱都是独特的,它们可以用来确定元素的种类和数量。
2.吸收光谱
吸收光谱是研究化合物结构和组成的重要分析手段之一。
当一束光通
过样品时,它会被样品吸收,因为样品分子中的电子会跃迁到较高的能级。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跃迁的能量差等于光子的能量,因此,吸收光谱可以反映分子中不同化学键的能量状态,从而可以确定样品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总结
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是原子物理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对于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物质的本质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