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虫治虫》古文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25
21.以虫治虫班级:姓名: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一、给下列字注音。
蝎()喙()钳()蔽()悉()旬()穰()傍()二、解释下列字词。
1.界:2.方:3.为:4.之:5.害:6.其:7.喙:8.钳:9.蔽地:10.蔽:11.以:12.悉:13.旬日:14.皆尽:15.岁:16.以:17.大穰:18.其:19.旧:20.之:21.土人:22.谓:三、翻译句子。
1.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2.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3.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4.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梵天寺木塔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二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一、给下列字注音。
梵()患()喻()皓()钗()讫()弥()遂()胠()箧()履()伏()二、解释下列字词。
1.据:2.于:3.方:4.级:5.之:6.患:7.云:8.布:9.故如此:10.故:11.如此:12.乃:13.以:14.而:15.初:16.无可奈何:17.密:18.使:19.其:20.之:21.贻:22.以:23.之:24.因:25.此:26.易:27.耳:28.但:29.讫:30.实:31.钉之:32.钉:33.之:34.如:35.其:36.言:37.遂:38.盖:39.弥束:40.六幕:41.相:42.联:43.如:44.胠箧:45.履:46.其:47.持:48.自:49.伏:50.其:三、翻译句子。
《以虫治虫》原文及翻译《以虫治虫》原文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以虫治虫》翻译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以虫治虫》注释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庆州界:庆州地域生:生长出了(动词)子方虫:今称黏虫,危害麦类、玉米、高粱、水稻等多种作物方:正当为:成为之:的害:危害一虫:一种昆虫狗蝎(xiē):口器咀嚼式,有强大铗状尾须一对,能夹人、物,杂食性或肉食性。
其:它的喙(huì):本是鸟兽的嘴此处指虫子的嘴蔽(bì):遮盖则:连词表顺接,相当于“就”。
以:用钳(qián):指长在昆虫嘴上的钳状物。
之:代指子方虫悉:全,都,例如,《出师表》中“悉以咨之”为:成为皆:都旬日:十天尽:完岁:年成,收成以:因为【“以”只有“因为”的意思,没有“因此”的意思,其实后面省略了代词“之”,其为“岁以(之)大穰”,“以之”译为“因为这样”,就相当于“因此”。
】大穰(ráng):庄稼大丰收其:这旧:过去曾:曾经之:助词,无义谓:叫,称作之:代指那种昆虫(子方虫的天敌)傍不肯:虫名。
意思是这虫旁边容不得害虫。
傍:即“旁”,旁边。
注:子方即为子方虫。
古之有虫,种类繁多,各有其性。
然其中有一种,名曰“治虫”,其性尤为奇特。
治虫者,能以虫制虫,以虫治虫,实为自然界一大奇观。
昔者,有一农夫,居于山野之间,其所耕之地,虫害颇多。
农人忧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
一日,农夫见其田间有虫相斗,一为害虫,一为治虫。
害虫蜷缩于地,似将垂死,而治虫则张牙舞爪,意欲吞噬之。
农夫见状,心中一动,遂捉治虫而归。
农夫养治虫于盆中,每日以食饵诱之。
治虫食后,农夫以害虫置于其旁,治虫见之,即刻扑食。
农夫日日观察,见治虫所食之害虫,渐少,而农田之害虫亦随之减少。
农夫大喜,乃知治虫之妙用。
自此,农夫不再忧虑虫害,而治虫亦成为其农田之宝。
农人乃作歌曰:“治虫神通大,农田无忧患。
虫虫相残杀,自食其果报。
”然治虫之性,亦非无过。
一日,治虫于盆中,忽见一虫飞入,乃为同类。
治虫见之,顿起杀心,欲吞噬之。
农夫见状,知其性贪,恐日后生变,遂将其放生。
放生之后,治虫于野外徘徊,忽见一大虫,乃为害虫之尊。
治虫欲试其能力,遂与之斗。
然治虫非其敌手,被大虫所擒。
大虫欲食之,治虫哀求道:“我乃治虫也,能以虫治虫,愿大王放我,我必报恩。
”大虫闻言,心生怜悯,遂放治虫。
治虫感激涕零,发誓必报大虫之恩。
自此,治虫专食害虫,不再残害同类。
世人闻之,皆称治虫为“仁虫”。
有诗赞曰:“治虫仁义在,虫虫不敢侵。
世间多恶虫,赖有仁虫存。
”治虫者,非但能以虫治虫,更能以仁义之心,感化同类。
此乃虫界之奇观,亦为世间之佳话。
夫虫虫相斗,亦如人间百态,治虫之能,实为世间一大奇观也。
夫虫之性,虽微,然亦各有其道。
治虫者,以其独特之性,立于虫界,实为虫中之君子。
世人当以此为鉴,以虫之性,观人之行,可知仁义之重,道德之尊。
故曰:虫治虫,非独虫界之奇观,亦为世间之教育。
治虫者,以其独特之能,启迪世人,使之明白,仁义道德,乃为人之本。
是故,虫治虫,实为世间一大奇观也。
《以虫治虫》描写是童年的一些趣事。
这篇课内阅读经常出现在各类考试中。
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以虫治虫》文言文阅读答案。
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
以虫治虫阅读答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以虫治虫元丰中,庆州界生予方虫,方[正当,正在]为[成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代词,指子方虫]喙有钳,千万蔽[遮盖]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都,全]为两段。
旬日[十天]子方皆尽,岁[年成]以[介词,表结果,因此]大穰[rng,丰收]。
其[代词,这样,这种]虫旧曾有之[语气助词,无义],土人[本地的人,当地的人]谓之[代词,指子方虫天敌]傍不肯。
1、比较一下,下边句子中的之的意思是否相同?为什么?(1)方为秋田之害 (2)则以钳搏之[答]不同。
方为秋田之害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则以钳搏之是代词,指子方虫。
2、以虫治虫,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请说说你还知道哪些以虫治虫的知识。
你觉得生物防治有什么好处?[答]如青蛙吞食害虫保护庄稼,啄木鸟食树洞里的害虫,保护树木等。
生物防治的好处是不仅能促进农业增产,而且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其他如节约能源等等。
3、岁以大穰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答]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灭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这篇以虫治虫阅读答案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以虫治虫翻译
以虫治虫翻译
以虫治虫翻译范本(一):
原文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翻译[由整理]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貌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这种虫过去以前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2023以虫治虫阅读答案2023以虫治虫阅读答案1以虫治虫元丰中,庆州界生予方虫,方[正当,正在]为[成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代词,指子方虫]喙有钳,千万蔽[遮盖]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都,全]为两段。
旬日[十天]子方皆尽,岁[年成]以[介词,表结果,因此]大穰[ráng,丰收]。
其[代词,这样,这种]虫旧曾有之[语气助词,无义],土人[本地的人,当地的人]谓之[代词,指子方虫天敌]傍不肯。
1、比较一下,下边句子中的.之的意思是否相同?为什么?(1)方为秋田之害 (2)则以钳搏之2、以虫治虫,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请说说你还知道哪些以虫治虫的知识。
你觉得生物防治有什么好处?3、岁以大穰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答案[答]不同。
方为秋田之害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则以钳搏之是代词,指子方虫。
[答]如青蛙吞食害虫保护庄稼,啄木鸟食树洞里的害虫,保护树木等。
生物防治的好处是不仅能促进农业增产,而且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其他如节约能源等等。
[答]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灭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2023以虫治虫阅读答案2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请用“/”给下列句子标出朗读停顿(句中只标一处)。
①岁以大穰②其喙有钳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①方为秋田之害方__________②则以钳搏之搏__________③千万蔽地蔽__________④岁以大穰岁__________3.与例句中加粗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土人谓之“傍不肯”A.方为秋田之害B.是吾剑之所从坠C.至之市,而忘操之D.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4.翻译下列句子。
《以虫治虫》阅读答案《以虫治虫》阅读答案1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请用“/”给下列句子标出朗读停顿(句中只标一处)。
①岁以大穰②其喙有钳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①方为秋田之害方__________②则以钳搏之搏__________③千万蔽地蔽__________④岁以大穰岁__________3.与例句中加粗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土人谓之“傍不肯”A.方为秋田之害B.是吾剑之所从坠C.至之市,而忘操之D.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4.翻译下列句子。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岁以大穰”的原因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岁/以大穰②其喙/有钳2.①正当正在;②搏斗;③遮盖;④年成3.D4.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5.①子方皆尽②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以虫治虫》阅读答案2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在画线的文段中该停顿的地方用“//”隔开。
2、解释黑体字。
其喙有钳( )岁以大穰( )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 )3、下列各组中的黑体字相同的两项是( )( )。
A、方为秋田之害方两三级B、而动如初匠师如其言C、以钳搏以瓦布之D、问塔动之因其虫旧曾有之E、旬日子方皆尽人皆伏其精练4、翻译: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2019-《以虫治虫》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以虫治虫》阅读答案
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古人谓之”。
1、解释加粗的词。
(1)庆州界生子方虫()
(2)千万蔽地()
(3)悉为两段()
(4)以钳搏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虫治虫”中两个“虫”分别指什么?
指和 ___。
4、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防治病虫害方面有很多办法,我们还需要生物防治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参考答案:
1、界:地方,地区蔽:遮盖悉:全、都以:用
2、十天以后子方虫全都被消灭了,年成因此大获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