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第6课对外友好交往(唐朝的对外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382.50 KB
- 文档页数:4
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课教学主要以友好交往为主线,以唐朝对日本和天竺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影响为核心,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了解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等史实的同时,感受唐朝的经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同时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增强学生对为人类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的崇敬。
【课标精解】1、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西游及译经生涯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通过对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教材分析】本课侧重于唐朝的对外开放,是繁荣与开放的具体表现。
中日友好交往,既对日本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变、社会生活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同时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
玄奘西游取经的事例,不仅说明了玄奘为佛学真谛不辞劳苦的求学精神,而且大大丰富了唐朝对西域和天竺的了解,在中印友好发展史上留下佳话。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中国古代史充满好奇,已具备了一定的感知和认知能力,能比较感性的对待一些事情,理性的分析和认识能力还比较差。
他们具备初步收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简单分析和处理的能力,但准确性和科学性比较低,分析层次较粗浅。
学生对本节内容理解可能还会停留在教材中所阐述深度和层面上,对于友好往来的广义的历史意义及它对世界的发展促进作用的认识不够深刻。
由于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颇感兴趣,而认知水平又不高,所以为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采取课堂讨论和课后上网查阅资料的方式来加强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本课分析本课作为对外关系史专题,是隋唐社会开放的例证,它展示了隋唐两朝对外来事物的兼容并包和宽广的胸襟。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上乘秦汉下启宋元的重要时期。
唐政府推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使这一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极为繁盛,唐朝的威名远播四方,出现了自西汉以来中外交往的第二个高潮。
本课重点讲述了唐朝与日本、天竺等国家的友好往来史实。
学习本课交更加有助于全面完整地了解唐朝,也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隋唐的开放政策以及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并为今天我们对外交往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学情分析1.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感知和认识能力,但理性的分析和认识能力还比较差。
2.学生具备初步收集信息和对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处理的能力,但准确性比较低,分析层次粗浅。
3.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可能还会停留在教材中所阐述的深度和层面上,对于友好往来广义的历史意义及它对世界发展的促进作用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来往、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对外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以及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比较日本、新罗与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以及唐朝在佛教传播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3.通过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奋斗精神,使学生更加崇敬为各国友好交往作出巨大贡献的伟人。
通过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课前准备设计好的教案与学案;与学案配套的课件。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唐人街》的相关图片提问: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唐朝时期与中国长期友好往来的有哪些国家?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朝的对外友好往来。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6课对外友好交往学习目标1、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学习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自主学习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
一、唐与日本的关系──和1、遣唐使(1)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很多来唐朝学习文化,两国进行贸易。
(2)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①遣唐使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②参照创制了日本文字,③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2、鉴真东渡日本(1)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第次东渡日本成功,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2)鉴真设计的,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1、方式:①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②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2、表现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三、唐与天竺的关系──1、时间:时期2、经过:贞观初年,玄奘从出发,前往游学,成为著名的大师。
在天竺讲学时,受到尊敬。
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
3、影响:《》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半岛以及我国地区和的重要典籍。
合作交流1、唐朝对外交往的原因有哪些?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今天你学到了哪些交流使者,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3、唐朝时日本向中国派遣留学生,而今天,我国向日本派遣了大量留学生,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对此你有何感受?达标检测1、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叫做“唐人街”,其原因是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2、日本官方曾先后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其根本目的是A.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B.援助中国C.征服中国D.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科技文化3、唐朝时,我国和各国间的友好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不包括A. 当时唐朝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B. 当时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C. 唐朝的疆域比过去大D. 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4、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
【七年级】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案【七年级】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案第六课对外友好交流计划[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重点和难点]重点为: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这节课的难点在于理解为什么在封建时代对外交流如此频繁?它和今天的开放有什么区别?[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程类型】新教学[教具]唐朝对外交往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程: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
在这在皇帝去世之前,各族领导人都把他尊为各族领袖——“天汗”,即皇帝是谁?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通过上述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兴趣并引导学习新内容。
3)讲授新课:图片介绍:通过教科书介绍箱提供的玄奘在天竺受到最高礼遇的故事,可以介绍新课程。
或者用本课讲述的鉴真六次东渡的感人故事来介绍本课,并提出一系列小问题,如“鉴真第六次东渡为什么成功”、“鉴真在不避险的情况下渡海到日本解释了什么”。
一、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二、唐朝与新罗的外交关系:新罗是唐朝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
三、唐朝与日本的关系:日本留学生里,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赴日本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
(使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资料)四、唐代与古代阅读的关系:1、贞观时,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的重要典籍。
2.造纸术传入天祝。
五、与波斯、大食的关系:唐长安城里的外国人,以波斯人为多。
学生们听说过“玄奘西学经”和“鉴真东渡”。
老师可以让他们先讲他们知道的故事。
然后,当老师讲述故事时,重点要求学生注意传说和历史真相之间的差异。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6 课《对外友善来往》精选授课方案【课程导入】在东南亚、欧洲的好多城市,凡是华人齐聚的地方多半有一条街叫做“唐人街”。
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你知道隋唐期间与中国长远通好的有哪些国家吗?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指的是今日的哪些国家和地区?唐朝是亚洲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当时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好多国家的使节、商贾、学者、僧侣不停到达中国,进行交流、接见、修业、贸易。
唐朝赴外使节和僧侣也好多,极大地亲近了唐朝和世界各国的联系。
想想,这些人为何会不远万里到达异地异乡呢?当时有哪几条交通路线?途中又会遇到什么困难险阻呢?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亲近关系。
你知道隋唐期间两国友善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详尽案例吗?下边这尊坐像是一件拥有极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 。
1980 年 4 月,这尊坐像曾远涉重洋到达中国展出,遇到中国人民的热情欢迎。
你知道这尊塑像塑的是谁吗?他是哪国人?有什么事迹?为何他会遇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敬爱呢?鉴真玄奘你喜看《西游》?你必定知道悟空保唐僧前去西天取的故事吧!其,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都是作者虚假出来的,只有唐僧在史上确有其人。
你知道在他身上终归生了哪些故事?《西游》中关于唐僧的描述与史上的真人真事又有哪些不一样样呢?要想知道多多的答案,就我来学一吧!【知网】【学研究】1.一位外国史学家写道:“与 20 世前中国史上任何其余代比较,初唐和中唐的中国人自信心最,最愿意接受不一样样的新事物。
或是因来自异邦的世界性宗教使中国同波斯以的全部其余洲国家成立了系,或是因当好多士族豪胡人后辈,或是因中国有大的事力量守之路,保了商旅通无阻⋯⋯之,个期的中国人特别愿意向世界敞开自己,希望获取其余国家优秀的东西。
”你认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由是什么呢?2.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与亚洲以致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来往,外贸活动屡次。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
2.掌握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
3.掌握隋唐与新罗的频繁往来。
4.掌握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对日本、新罗与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相似性的比较,以及对佛教在传播发展过程中唐朝所起作用的分析,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2.通过对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激发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的崇敬之情。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点1.唐朝与日本的交往2.唐朝与天竺的交往●教学难点1.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2.隋唐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教学方法1.讲述法。
2.故事穿插法。
3.比较分析法。
(文史结合)4.联系现实讲解法。
5.图示法。
充分利用图片资料,使学生对课本上内容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6.讨论法。
●教具准备1.投影仪/电脑2.相关图片资料3.《西游记》音像制品及相关设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放录像《西游记》有关唐僧西天取经的一个片断,然后提问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电视剧《西游记》里的一个片断,这是一部怎样的电视剧?[学生回答]《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历尽艰辛、西天取经的故事。
[教师引导]《西游记》里的唐僧,在历史上实有其人。
他就是唐朝的玄奘和尚。
唐玄奘历尽艰辛千里求法之事通过后人的改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西游记》,那么,唐玄奘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到西天求法与《西游记》里讲到的取经故事有什么区别?这些,在我们学完这一节课的内容之后,就会明白的。
初一历史第6课对外友好交往(唐朝的对外关系)
一、尝试导入引定目标
学习目标
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重点难点
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理解它与当今开放的区别。
二、尝试预检引导发现
(一)、唐朝对外交往的概况
1.交往地区: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以至、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贸易政策:各国商人到中国,允许他们。
3.外贸城市:、、、。
4.世界声望: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
(二)、唐朝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1、遣唐使的概况:从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
2、遣唐使的目的:学习唐朝先进的政治和文化。
3、遣唐使的影响(唐对日本的影响):(国家)受唐朝影响最大。
①政治:以唐朝。
②文化:参照。
③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上。
(2)鉴真东渡
1、概况:时鉴真东渡日本,至第次才成功。
2、鉴真的贡献:
①辛勤传播唐朝的。
②精心设计的,被日本视为。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概况
①文化:新罗派遣和大批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②贸易: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居唐朝进口。
2、相互影响
①政治:新罗仿唐制建立了,采用其所长选拔官吏。
②科技:新罗引入了中国的、、等科技成就。
③音乐:的音乐也传入了中国。
(四)、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
1、概况:初年,从出发,前往。
遍访天竺有名的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上游学。
2、贡献:
写成《》,成为研究
的重要典籍。
三、尝试探究引导解惑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看《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分析归纳唐朝的对外政策,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及作用。
政策:
原因:
作用:
四、尝试练习引导提升
(一)、选择题:
1、目前世界上很多地方,把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叫做“唐人街”。
那么中国人被称为“唐人”开始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唐朝时,我国和各国间的友好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不是其原因的是( )
A中国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B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唐朝的疆域比过去扩大
D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3、隋唐时期,中国同日本交往密切的表现有()
A隋朝时,就有遣隋使来到中国。
B 在日本派来的遣唐使中,包括留学生和留学僧。
C遣唐使团对唐朝的赠品,和唐朝的回礼,构成了中日两国贸易。
D唐朝时,中国赴日本的僧人和留学生也不少,其中最著名的是玄奘。
4、唐朝时期同新罗交往频繁,下列有关史实叙述不正确的有()
A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B新罗仿照唐朝,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C在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中,新罗人最少。
D朝鲜音乐使入中国,广泛流行民间。
5、作为小历史学家的你,如果想要研究唐朝时印度和西亚的历史,最好的参考书籍是()A《史记》 B《资治通鉴》 C《西游记》 D《大唐西域记》
6、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的唐式建筑是()
A招提寺B大昭寺 C奈良城 D那烂陀寺
7、平城京(今奈良)是日本8世纪修建的都城,仿唐代长安设计而成的。
请你推测一下,奈良城可能有下列哪些建筑?()
①朱雀大街②东、西二市③坊④瓦肆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8、《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你知道唐僧的原型是谁吗?()
A僧一行 B鉴真 C玄奘 D惠远
(二)、填图:
①A是_______B是_______C是________。
②如果你是唐朝出访团的团长,你认为出访这些国家应该准备哪些唐朝时的特产呢?
(三)、材料分析题:
鉴真盲目渡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已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①该诗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②其中的“传道艺”指的是什么?请你举出一个事例。
五、随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唐朝时,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把中国人称为( )
A中国人B汉人C华人D唐人
2.传说中的“唐僧取经”是在( )
A唐高祖时B唐太宗时C唐高宗时D唐玄宗时
3.唐朝对外贸易发达,在各国的物产中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 )
A日本B印度C新罗D波斯
4.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 )
A鉴真B怀素C空海D玄奘
5.今天印度半岛,唐朝时称为( )
A天竺B大食C大秦D新罗
6.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 )
A10多批B11多批C12多批D13多批
7.下列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实,不发生在唐太宗时期的是( )
A贞观年间,遣唐使达十多批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D日本仿效唐朝制度进行政治改革
8.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的是( )
A《马可·波罗行纪》B《西游记》C《徐霞客游记》D《大唐西域记》9.下列事件不属中国与日本交往的史实是( )
A日本商人来中国经商,日本物品居唐朝进口首位
B贞观年间来中国的遣唐使有10多批
C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文字D由鉴真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就是历史见证
10.唐朝与亚非欧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 )
A对外交流非常便利B经济文化繁荣
C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D制度先进,疆域广大
11.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唐玄宗时期的使者
B为完成使命,都历经艰险,前往天竺
C对唐朝和邻国的交往和交流都作出了贡献
二、材料分析: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记》
(1)日本人眼中的唐朝是什么样的国家?
(2)为此,日本人是怎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