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3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学习目标】1、掌握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的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及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难点: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一、自学与交流:(我的课堂,我的舞台)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预习检测】一、朝、日遣唐使1、唐与新罗的关系:(1)唐与新罗往来的概况:新罗向中国派出大量使节和留学生(2)唐与新罗往来的影响:新罗的天文、历法、医学、艺术、服饰等深受唐朝影响,各项制度多模仿唐朝。
2、唐与日本的往来:(1)遣唐使:阅读课本23页第二段大字,了解日本遣唐使来华的概况。
(次数、规模)唐朝时先后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次,每次派出的使团人数少则百人,多至五六百人,除了使节之外,还有留学生、学问僧。
二、鉴真东渡:唐朝时,中国同日本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鉴真)时间:唐玄宗时经过:鉴真应邀东渡日本讲学,五次失败,第(6)次才成功,历经千辛万苦,以致双目失明,最后才到达日本。
影响:在日本坚持不懈地传播佛学和唐文化,对中日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三、玄奘西游:(1)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玄奘)。
(2)时间:唐太宗时期经过:公元697年,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难抵达天竺。
在那烂陀寺研习佛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十七年后,回到长安,带回大量佛经。
影响:对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3)玄奘回到长安,把他的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这部书有什么价值?为研究中亚及印度半岛(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地区古代历史、地理及佛学的重要资料。
四、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时期东北抵达日本海,西北达咸海,北界包括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一带,南到日南。
初一历史第6课对外友好交往(唐朝的对外关系)一、尝试导入引定目标学习目标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重点难点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理解它与当今开放的区别。
二、尝试预检引导发现(一)、唐朝对外交往的概况1.交往地区: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以至、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贸易政策:各国商人到中国,允许他们。
3.外贸城市:、、、。
4.世界声望: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二)、唐朝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遣唐使1、遣唐使的概况:从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
2、遣唐使的目的:学习唐朝先进的政治和文化。
3、遣唐使的影响(唐对日本的影响):(国家)受唐朝影响最大。
①政治:以唐朝。
②文化:参照。
③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上。
(2)鉴真东渡1、概况:时鉴真东渡日本,至第次才成功。
2、鉴真的贡献:①辛勤传播唐朝的。
②精心设计的,被日本视为。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1、概况①文化:新罗派遣和大批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②贸易: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居唐朝进口。
2、相互影响①政治:新罗仿唐制建立了,采用其所长选拔官吏。
②科技:新罗引入了中国的、、等科技成就。
③音乐:的音乐也传入了中国。
(四)、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1、概况:初年,从出发,前往。
遍访天竺有名的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上游学。
2、贡献:写成《》,成为研究的重要典籍。
三、尝试探究引导解惑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看《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分析归纳唐朝的对外政策,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及作用。
政策:原因:作用:四、尝试练习引导提升(一)、选择题:1、目前世界上很多地方,把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叫做“唐人街”。
那么中国人被称为“唐人”开始于()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2、唐朝时,我国和各国间的友好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不是其原因的是( )A中国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B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C唐朝的疆域比过去扩大D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3、隋唐时期,中国同日本交往密切的表现有()A隋朝时,就有遣隋使来到中国。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知识讲述】隋唐时期是我国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
日本派往中国遣隋、遣唐使,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隋唐与新罗的频繁来往。
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如唐玄奘西游取经等。
【能力拓展】唐朝对外友好往来频繁的原因:唐朝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因而受到各国的尊重,享有很高的声望。
从这个时期起,唐朝成为中国的象征,各国人民开始把中国人称作唐人,这种称呼至今仍在一些国家沿用。
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很有吸引力。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对他的弟子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安史之乱以前的唐朝,处在强固稳定时期,政治上很自信,奉行“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在文化上也敢于并蓄兼收,群花同放。
因此,唐王朝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政策,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再加对外交通发达,周边各国的使臣和商人,纷纷前来中国,与中国通商往来的国家发展到七十多个,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唐文化远播到东西方各国,对许多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考频分析】本内容在中考中占有重要地位,考查频率较高。
考查的题型有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
考查的内容,重点以考察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考查的内容比较全面,考查的角度多样,综合性考查较多,如联系唐朝的内容政治、经济等,日本的大化改新等。
从考查的层次看,以识记、理解能力为主,也重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经典题目】1.某班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
“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语句与下列哪一人物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A.鉴真B.玄奘C.郑和D.马可·波罗[参考答案] A【解析】题干中提到东瀛,指的是日本,故是鉴真东渡。
2.下列古迹中能体现鉴真向日本传播佛教文化做出重大贡献的是A.那烂陀寺 B.唐招提寺 C.敦煌莫高窟 D.麦加大清真寺[参考答案]B【解析】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十年,设计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七年级历史《第678课》的知识点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一、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1、遣唐使(阿倍仲麻吕)2、鉴真东渡3、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唐朝与天竺(玄奘西游)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
《大唐西域记》三、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1、唐朝的强盛、繁荣、先进,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2、唐朝比较开放的政策3、发达的对外交通。
(从陆路、海路可以到达亚洲、非洲、欧洲很多国家和地区。
)四、都城长安唐都长安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会,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城市建筑分为宫城、皇城、外郭城三个部分。
(宫城:皇帝居住的地方;皇城:中央各政府部门办公的地方)东市与西市是长安城两大商业区。
(两市营业时间:中午12点到日落前半天时间。
)五、中国人被称为唐人:说明唐朝的强盛和对外国影响大。
第7、8课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印刷术、火药是唐朝发明的。
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1、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
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用作交易凭据的印刷品――印纸,成都、洛阳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
2、《金刚经》868年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比欧洲(1423)早近600年二、火药1、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的,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最初的火药武器叫“火箭”,也叫“飞火”。
三、高超的建筑水平1、赵州桥(安济桥)设计者:隋朝李春,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先河。
比欧洲早700多年。
四、光耀千古的诗坛诗人代表作特点李白《早发白帝城》《蜀道难》豪迈奔放,想象丰富。
诗仙杜甫“三吏”“三别” 反映社会现实。
诗圣1、唐朝帝王大都喜爱诗歌,进士考试也以诗歌为重要内容,这就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一、知识梳理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那时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十分强盛的国家。
唐政府实行了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同各国交往,尤其同亚洲近邻交往频繁。
遣唐使:学习唐朝的文化,使团对唐朝的赠品(珍珠、绢、琥珀、玛瑙),和唐朝的回礼(高级丝织品、瓷器、乐器、文化典籍),实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鉴真东渡: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753年,东渡成功。
唐朝与新罗的友好往来:新罗与中国毗邻,两者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
唐朝文化对新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唐朝也在积极吸收亚洲各国先生的经济文化,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
玄奘西游:玄奘西游天竺取经回来后,根据旅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本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藉。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1)唐朝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
可归纳为:①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许官吏加重对他们的税收。
②唐政府允许外商在中国长期居住,和中国人通婚或在中国任官。
③唐朝有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
唐朝时,国力强盛、文化发达,日本积极学习唐朝的文化。
同时,唐朝又吸收了各国的先进文化成果,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
当时唐朝的都城长安,云集世界各国人士,成为世界性的大都市。
(2)唐与天竺的交往。
玄奘根据旅途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藉。
2.难点:怎样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唐朝成为世界上经济文化强盛的国家,是与唐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相联系的,通过对唐和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史实的学习,我们要认识到,唐先进经济文化的外传,对朝鲜,日本等亚洲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唐朝也在积极吸收亚洲各国先生的经济文化,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是互动的,对双方人民是有利的。
通过对这些史实的学习,以而加深我们对今天实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的理解。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师寄语:和平友好是世界交往的前提。
学习目标:1.了解隋唐对外友好交往的情况,主要与日本、天竺。
2.分析隋唐出现频繁交往的原因。
比较玄奘和鉴真的共同点。
3.比较日本与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认识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日本使:日本先后次派出遣唐使或留学生到中国访问学习仿唐制进行唐与日本唐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参考汉字,创建的关系在、、、等方面保留唐的风尚时间:东渡经过:次东渡,历尽艰辛,到达日本。
影响:人员往来:、唐与新罗贸易往来:的关系新罗用制选官文化交流新罗引入、、等科技传入唐朝唐与天竺友好往来唐与天竺时间:的关系玄奘西游经过:从出发,到达天竺,遍访名寺,并在寺游学。
归国后,写成一书。
影响:二、记忆擂台1.天竺是的古称,唐朝时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
2.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3.汉朝杰出的使者,并开辟了闻名,中印史上杰出的使者,中日交流史上传播者。
4.佛教发源地在,传入中原,北朝为宣扬佛教,开凿石窟著名的、,唐朝时西游天竺,并写成《》成为研究、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5.早在朝时,日本派遣隋使来到中国,在中日交往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时期)设计的。
三、合作探究1.看P28、P29《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分析归纳唐朝的对外政策,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2.P29—P31分析归纳唐朝与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史实(从次数、规模、影响来对比)。
3.对外交往中比较著名的人物及事迹。
4.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舞》,未知秦王何许人,有何功德?”你能帮助他吗?四、达标检测1、唐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高僧是()A、鉴真B、崔致远C、遣唐使D、玄奘2、玄奘前往印度时,印度半岛被称为()A、印度B、印尼C、天竺D、孟加拉3、玄奘回国后,以其亲身见闻写成的著作是()A、《西游记》B、《桂苑笔耕》C、《老子》D、《大唐西域记》4、玄奘西行的目的地是()A、高丽B、西域C、天竺D、日本5、玄奘西行的出发点是()A、逻些B、长安C、涿郡D、洛阳6、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发生在()A、隋朝B、西汉C、唐朝D、秦朝7、“唐风洋溢奈良城”反映的是唐朝对下列哪个国家文化的影响()A、新罗B、日本C、波斯D、天竺8、下列人物中,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是()(1)李冰(2)李春(3)玄奘(4)鉴真A、(1)(2)B、(3)(4)C、(1)(4)D、(2)(3)9、下列国家,受唐朝文化影响最大,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是()A、朝鲜B、阿拉伯C、日本D、印度10、阅读郭沫若的下列诗作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