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 格式:ppt
- 大小:858.50 KB
- 文档页数:23
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课教学主要以友好交往为主线,以唐朝对日本和天竺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影响为核心,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了解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等史实的同时,感受唐朝的经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同时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增强学生对为人类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的崇敬。
【课标精解】1、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西游及译经生涯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通过对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教材分析】本课侧重于唐朝的对外开放,是繁荣与开放的具体表现。
中日友好交往,既对日本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变、社会生活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同时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
玄奘西游取经的事例,不仅说明了玄奘为佛学真谛不辞劳苦的求学精神,而且大大丰富了唐朝对西域和天竺的了解,在中印友好发展史上留下佳话。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中国古代史充满好奇,已具备了一定的感知和认知能力,能比较感性的对待一些事情,理性的分析和认识能力还比较差。
他们具备初步收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简单分析和处理的能力,但准确性和科学性比较低,分析层次较粗浅。
学生对本节内容理解可能还会停留在教材中所阐述深度和层面上,对于友好往来的广义的历史意义及它对世界的发展促进作用的认识不够深刻。
由于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颇感兴趣,而认知水平又不高,所以为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采取课堂讨论和课后上网查阅资料的方式来加强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备课人:王建辉【课前延伸】:一.填空:1.回纥是族的祖先,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其首领为;2.7世纪末,粟末靺鞨统一各部,建立起政权。
后来唐玄宗封其首领为;粟末靺鞨以为号,有“”的美称。
3.六诏是和的祖先,后来,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了六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
二.选择题:1.电视剧《贞观长歌》再现了唐朝贞观年间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当时在位的皇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2.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开元盛世C.开皇之治D.贞观之治3.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曾有人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她是()A.吕后B.慈禧C.武则天D.王昭君4.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
这里的“唐宗”统治时期,史称()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之治5.(2007年潍坊市)正在热播的)《贞观之治》、《贞观长歌》等电视连续剧演绎了唐太宗一幕幕动人的故事。
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是()①虚心纳谏②轻徭薄赋③统一文字④北击匈奴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学习目标】1.了解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2.掌握隋唐与日本、新罗和天竺密切交往的史实;3.记住鉴真、玄奘为促进中外友好交往而做出的突出贡献;【本课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1)唐朝与日本的交往(2)唐朝与天竺的交往学习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导入新课】:隋唐时期,由于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使唐朝政府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非常和谐,经济文化沟通不断加强。
同时,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往来也出现了空前盛况,涌现了许多为促进中外友好交往而做出突出贡献的重要人物,鉴真和玄奘就是其中的一员。
那么他们都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对外友好往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与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往来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主要领域和成果。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树立国际视野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历史背景。
2. 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主要领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
3. 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成果:国际地位提升、国际影响力扩大、友谊与合作加深等。
4. 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意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实现共同繁荣、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主要领域、成果和意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阐述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历史背景、成果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国际合作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实际效果。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与其他国家友好往来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历史背景、主要领域、成果和意义。
3.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国际合作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实际效果。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阐述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重要性。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我国对外友好往来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评估学生对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历史背景、主要领域、成果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能力培养: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中展现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树立了热爱祖国、关注国际事务的情感态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为学生提供权威、准确的学习材料。
2. 图片:收集我国与其他国家友好往来的图片,用于课堂导入和辅助讲解。
第6课:对外友好交往高密市向阳中学王建辉一.单项选择题:1.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 )A.班超B.玄奘C.鉴真D. 张骞2.对比右图中的两枚古钱币,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B.钱币上都有汉字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D.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3.大唐王朝以相当健康的心态接纳外部世界,对外交流频繁。
下列哪国的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A .天竺B .新罗C .日本D .回纥4.如果给右图鉴真塑像作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A .东渡日本,弘扬佛法B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C .西游天竺,求取佛经D .主动请缨,和亲塞外5.如果你想知道唐朝人是怎样认识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 新疆地区的,你最好查阅的典籍是( )A.《日本书纪》B.《大唐西域记》C.《贞观纪要》D.《西游记》6.今天的印度半岛唐朝时称:( )A.大食 B.罗马 C.天竺 D.波斯7.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的唐式建筑是:( )A. 招提寺B. 大昭寺C.奈良城D. 那烂陀寺8.某导演想拍一部有关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电视专题片;他选取的下列素材中与唐朝无关的是 ( )A .昭君出塞B .鉴真东渡C .玄奘西游D .遣唐使来中国学习9.今天,世界上许多地方称中国人为“唐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A.唐朝对外交往非常活跃B.唐朝时期,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C.唐朝当时交通非常发达D.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请回答:列举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史实。
(至少举出两点)。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一、知识梳理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那时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十分强盛的国家。
唐政府实行了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同各国交往,尤其同亚洲近邻交往频繁。
遣唐使:学习唐朝的文化,使团对唐朝的赠品(珍珠、绢、琥珀、玛瑙),和唐朝的回礼(高级丝织品、瓷器、乐器、文化典籍),实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鉴真东渡: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753年,东渡成功。
唐朝与新罗的友好往来:新罗与中国毗邻,两者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
唐朝文化对新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唐朝也在积极吸收亚洲各国先生的经济文化,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
玄奘西游:玄奘西游天竺取经回来后,根据旅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本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藉。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1)唐朝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
可归纳为:①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许官吏加重对他们的税收。
②唐政府允许外商在中国长期居住,和中国人通婚或在中国任官。
③唐朝有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
唐朝时,国力强盛、文化发达,日本积极学习唐朝的文化。
同时,唐朝又吸收了各国的先进文化成果,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
当时唐朝的都城长安,云集世界各国人士,成为世界性的大都市。
(2)唐与天竺的交往。
玄奘根据旅途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藉。
2.难点:怎样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唐朝成为世界上经济文化强盛的国家,是与唐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相联系的,通过对唐和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史实的学习,我们要认识到,唐先进经济文化的外传,对朝鲜,日本等亚洲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唐朝也在积极吸收亚洲各国先生的经济文化,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是互动的,对双方人民是有利的。
通过对这些史实的学习,以而加深我们对今天实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的理解。
第六课(学案)对外友好往来【课程导入】在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大都有一条街叫做“唐人街”。
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你知道隋唐时期与中国长期通好的有哪些国家吗?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指的是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唐朝是亚洲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当时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许多国家的使节、商贾、学者、僧侣不断来到中国,进行交流、访问、求学、贸易。
唐朝赴外使节和僧侣也很多,极大地密切了唐朝和世界各国的联系。
想一想,这些人为什么会不远万里来到异地他乡呢?当时有哪几条交通路线?途中又会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呢?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
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友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下面这尊坐像是一件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
1980年4月,这尊坐像曾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展出,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你知道这尊塑像塑的是谁吗?他是哪国人?有什么事迹?为什么他会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尊敬呢?鉴真玄奘你喜欢看《西游记》吗?你一定知道孙悟空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吧!其实,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都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只有唐僧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你知道在他身上究竟发生了哪些故事吗?《西游记》中关于唐僧的描述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又有哪些不同呢?要想知道这许许多多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吧!【知识网络】【学习探索】1.一位外国历史学家这样写道:“与20世纪前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相比,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
或许是因为来自异邦的世界性宗教使中国同波斯以东的所有其他亚洲国家建立了联系,或许是因为当时很多士族豪门为胡人后裔,或许是因为中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镇守丝绸之路,保证了商旅畅通无阻……总之,这个时期的中国人非常愿意向世界敞开自己,希望得到其他国家优秀的东西。
”你认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是什么呢?2.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外贸活动频繁。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一、对外友好往来主要的对外友好往来城市:长安、洛阳、广州、扬州。
二、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1、遣唐使2、鉴真东渡3、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政治制度、文字、建筑、钱币、习俗等。
二、唐朝与新罗的友好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三、玄奘西游为什么唐朝与世界各国保持频繁的友好往来?1、唐朝的强盛、繁荣、先进,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2、唐朝比较开放的政策和比过去发达的对外交通,给唐朝与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堂上练习】1.唐朝时,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把中国人称为( )A.中国人B.汉人C.华人D.唐人2.传说中的“唐僧取经”是在( )A.唐高祖时B.唐太宗时C.唐高宗时D.唐玄宗时3.唐朝对外贸易发达,在各国的物产中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 )A.日本B.印度C.新罗D.波斯4.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 )A.鉴真B.怀素C.空海D.玄奘5.今天印度半岛,唐朝时称为( )A.天竺B.大食C.大秦D.新罗6.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 )A.10多批B.11多批C.12多批D.13多批能力提升1.下列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实,不发生在唐太宗时期的是( )A.贞观年间,遣唐使达十多批B.玄奘西游C.鉴真东渡D.日本仿效唐朝制度进行政治改革2.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的是( )A.《马可·波罗行纪》B.《西游记》遣唐使船C.《徐霞客游记》D.《大唐西域记》3.下列事件不属中国与日本交往的史实是( )A.日本商人来中国经商,日本物品居唐朝进口首位B.贞观年间来中国的遣唐使有10多批C.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文字D.由鉴真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就是历史见证4.唐朝与亚非欧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 )A.对外交流非常便利B.经济繁荣,文化昌盛C.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D.制度先进,疆域广大5.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唐玄宗时期的使者B.为完成使命,都历经艰险,前往天竺C.对唐朝和邻国的交往和交流都作出了贡献D.他们通过唐朝的册封6.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