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 专题3 第1讲 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
- 格式:doc
- 大小:283.50 KB
- 文档页数:8
常见金属元素(如Na 、Mg 、Al 、Fe 、Cu 等)和非金属元素(如Cl 、N 、S 、Si )。
(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了解常见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4)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Ⅰ.客观题(1)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2)以元素及其化合物为载体考查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鉴别与分离等。
Ⅰ.主观题(1)以“铁三角”“铝三角”的转化关系为载体,考查分析图像能力和计算能力。
(2)以化工流程的形式,考查金属矿物的冶炼和工业废液的提纯。
一、常见金属及化合物的主要性质1.钠及其化合物(1)等物质的量的金属钠被氧化成Na 2O 和Na 2O 2时转移的电子数相同。
(2)钠与盐的溶液反应:钠不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金属,钠直接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碱再与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反应。
(3)向Na 2CO 3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反应是分步进行的。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CO 2-3+H +===HCO -3、HCO -3+H +===H 2O+CO 2↑。
2.镁、铝及其化合物(1)镁在空气中燃烧主要发生反应:2Mg+O 2=====点燃22MgO ,此外还发生反应:3Mg+N 2=====点燃2Mg 3N 2、2Mg+CO 2====△2MgO+C 。
(2)铝与NaOH 溶液、非氧化性强酸反应生成H 2。
常温下,浓硝酸、浓硫酸使铝发生钝化。
命题趋势考点清单专题 四 ××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3)Al2O3、Al(OH)3仅能溶于强酸和强碱溶液中(如在氨水和碳酸中不溶)。
(4)Al3+、AlO-2只能分别存在于酸性、碱性溶液中。
Al3+与下列离子不能大量共存:OH-、CO2-3、HCO-3、SO2-3、S2-、ClO-、AlO-2,其中OH-是因为直接反应,其余均是因为发生了剧烈的双水解反应。
AlO-2与下列离子不能大量共存:H+、HCO-3、Al3+、Fe2+、Fe3+,其中H+和HCO-3是因为与AlO-2直接反应(AlO-2+HCO-3 +H2O===Al(OH)3↓+CO2-3),其余也是因为发生了剧烈的双水解反应。
一、第IA族(碱金属)(一)、包含的金属元素:(氢)锂钠钾铷铯(钫*)(铷和铯在高中阶段了解其危险性即可)(二)、物理性质:质软,具有金属光泽,可燃点低,锂密度小于煤油甚至小于液体石蜡,钠、钾密度比煤油大,比水小,因此锂封存于固体石蜡中,钠钾保存于煤油中,铷铯因过于活泼需要封存在在充满惰性气体的玻璃安瓿中。
(三)、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①对于锂,R+O2→R2O(无论点燃还是在空气中均只能生成氧化锂)②对于钠,R+O2→R2O(空气中) R+O2→R2O2(点燃)③对于钾,R+O2→R2O(空气中) R+O2→R2O2(氧气不充足时点燃) R+O2→RO2(氧气充足时)因此,我们认为,钾在点燃时的产物为混合物④对于铷和铯,在空气中就可以燃烧,生成复杂氧化物,高中范围内不做过多了解2、与酸反应:R+H+→R++H2(碱金属先与水解氢离子较多的酸反应,然后才与水反应)3、与水反应: R+H2O→ROH+H2①锂与水反应现象:短暂的浮熔游响(因生成了溶解度较小的LiOH,附在锂的表面,影响了反应的继续进行,反应速率越来越慢,直至完全停止)②钠和钾常温反应现象:浮熔游响红,密度小于水,漂浮于水面,,迅速“熔”成小球(实际上是与水反应放热引起的、金属与水发生反应质量体积变小的共同作用,讲授时认为是反应放热),由于生成了氢气,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呲呲的响声,在反应后的溶液里加入酚酞,发现溶液变为粉红色或红色。
③铷铯与水反应的现象:放入水中即发生爆炸反应,十分危险。
4、与有机物的反应:R+M-OH→M-OR+H2(反应不如与水反应剧烈,但仍可以看到低配版的浮熔游响红)5、与卤素反应:R+Cl2→RCl(现象:冒白烟)6、与硫反应:R+S→R2S(爆炸式反应,危险)7、锂与氮反应:Li+N2→Li3N(知道其为一种优良催化剂即可,高中范围内不需要掌握)8、钠与氢气反应:Na+H2→NaH(高温条件)(四)、常见化合物及其化学性质1、氢氧化钠(烧碱,有强烈的腐蚀性)可与酸及酸性气体反应,也可以与两性氧化物发生反应OH-+H+→H2O OH-+CO2→CO3-+H2O(过量CO2:OH-+CO2→HCO3-)OH-+Al→AlO2-+H2↑2、碳酸钠(苏打,纯碱)可与酸反应,可与酸性气体反应,可在高温下分解为氧化钠和二氧化碳CO3-+H+→H2O+CO2 CO3-+CO2+H2O→HCO3-3、碳酸氢钠(小苏打)可与酸反应可加热分解HCO3-+H+→H2O+CO2 NaHCO3—△→Na2CO3+H2O+CO2↑4、过氧化钠(优良制氧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漂白剂)可与酸反应(注意反应顺序为先水后酸!),可与水反应可与湿润的二氧化碳反应(与干燥的二氧化碳不反应)可与二氧化硫反应可与三氧化硫反应可以与钠发生归中反应可吸收氮氧化合物Na2O2+H2O→NaOH+O2↑Na2O2+CO2→Na2CO3+O2↑Na2O2+SO2→Na2SO4 Na2O2+SO3→Na2SO4+O2Na2O2+Na→Na2O Na2O2+NO→NaNO2 Na2O2+2NO2= 2NaNO35、氢化钠(强碱性物质,极度危险品)NaH+O2→NaOH(潮湿的空气中极易自燃) 不溶于有机溶剂,溶于熔融金属钠中,是有机实验中用途广泛的强碱。
排查落实练三铁、铜及其化合物一、重要方程式的书写1.铁及其化合物(1)知识网络构建(2)重要反应必练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①Fe和过量稀HNO3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Fe高温下和水蒸气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铝与氧化铁的铝热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用赤铁矿冶炼铁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FeCl3溶液腐蚀金属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用KSCN溶液检验Fe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Fe(OH)2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FeO和稀HNO3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Fe(OH)3和HI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FeBr2溶液和少量Cl2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⑪FeBr2溶液和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⑫FeBr2溶液和过量Cl2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西省忻州市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3.2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3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西省忻州市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3.2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3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西省忻州市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3.2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3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3。
2。
3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一.选择题(每题7分,共70分)1.下列物质中可以用作净水剂的是A .NaClB .MgCl 2C .CuCl 2D .FeCl 32.将铁放入下列溶液中,铁溶解而溶液质量减轻的是A .FeCl 2溶液B .稀H 2SO 4C .热的NaOH 溶液D .CuSO 4溶液3.证明某溶液中只含有Fe 2+而不含有Fe 3+的实验操作是A .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 溶液后显红色B .先滴加KSCN 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C .滴加NaOH 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D .滴加KSCN 溶液,溶液呈红色,再加足量铁粉红色消失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铝粉投入到NaOH 溶液中:2Al+2OH -══ 2AlO 2-+H 2↑B .AlCl 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 3++ 3OH - ══ Al(OH)3↓C .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32Fe Fe FeD .FeCl 2溶液跟Cl 2反应:2Fe 2++Cl 2=2Fe 3++2Cl -5.将固体X 投入过量的Y 中,能生成白色沉淀并放出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能燃烧,不易溶于水,则X 和Y 分别可能是A 。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训练专题十二常见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教案(学生版)【命题规律】钠、铝、铁、铜及其化合物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物质,特别是铝、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命题的重点将是钠及其化合物(特别是Na2O2、Na2CO3、NaHCO3)的性质、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Fe2+与Fe3+之间的转化关系、铜的冶炼及Cu(OH)2的性质等。
估计以后高考试题将会在选择题中以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鉴别与分离等角度考查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也会在非选择题中以金属元素的性质为载体,通过推断题、实验题,考查考生运用金属元素的有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将成为2012年高考命题的新亮点。
【知识网络】1. 专题知识网络(1)钠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图:(2)镁元素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图如下:(3)铝及其化合物网络图如下:【考点突破】考点一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例1 A、B、C、D、X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
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
(图中反应条件略去)填写下列空白:(1)若A为金属铝,B为氧化铁,写出反应A+B―→C+D的一种用途:。
(2)若A、B、C、D都是化合物,其中A为H2O,B、C、D均含有氮元素,则B为色气体。
(3)若A为金属单质,B、C、D都是化合物,A与B发生的反应常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若A、B、C为化合物,D、X为单质,A、B、C中肯定含有X元素的是。
解析(1)若A为金属铝,B为氧化铁,则此反应为铝热反应,其用途有焊接钢轨等。
(2)若A为H2O,B、C、D均含有氮元素,则此反应是:H2O+3NO2===2HNO3+NO,NO2气体是红棕色的。
(3)若A为金属单质,B、C、D都是化合物,A与B发生的反应常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可以推断此反应是金属铜和Fe3+的反应,离子方程式:Cu+2Fe3+===Cu2++2Fe2+。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1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1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1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2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1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一、选择题1.下列对于Na2O、Na2O2的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A.Na2O2、Na2O都是钠的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B.Na2O、Na2O2都是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的白色固体C.Na2O2在和CO2的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Na2O2、Na2O均可作供氧剂【解析】 Na2O2与水反应时除了生成碱外,还生成了O2,故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A 项错;Na2O2是淡黄色固体,故B项错;Na2O2与CO2和H2O反应时,是Na2O2中的氧元素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O2、H2O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故C 项正确;Na2O反应中无氧气产生,不能作供氧剂,D项错误。
【答案】C2.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过量Na2O2粉末,振荡,正确的叙述是( )A.最后溶液变蓝色B.溶液先变蓝色最后褪色C.溶液仍为紫色D.因为Na2O2与石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无气泡产生【解析】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比较慢的过程,而酸碱之间的反应较快.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过量Na2O2粉末,首先会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O2,H2O2部分分解生成O2,生成的Na OH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由于H2O2有强氧化性,会慢慢将有机色素氧化为无色物质,所以最后溶液变为无色。
解密10 金属及其化合物一、单选题1.(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矾”是一类金属硫酸盐的结晶水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重要应用,下列有关“矾”的说法正确的是A.蓝矾(CuSO4·5H2O)是一种纯净物,可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B.明矾[KAl(SO4)2·12H2O]常用于净水,其水溶液显中性C.铁铵矾[NH4 Fe(SO4)2·12H2O]是一种媒染剂,其中Fe的化合价为+3价D.皓矾(ZnSO4·7H2O)常用作医学收敛剂,铁单质与其溶液反应能置换出Zn【答案】C【解析】A.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可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而蓝矾(CuSO4·5H2O)不能,故A错误;B.明矾[KAl(SO4)2·12H2O]在水中电离出的铝离子很容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水溶液显酸性,故B错误;C.铁铵矾[NH4 Fe(SO4)2·12H2O]中,铵根显+1价,硫酸根显-2价,故铁元素显+3价,故C正确;D.铁单质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Zn之后,不能皓矾溶液反应能置换出Zn,故D错误;故答案选C。
2.(2022·天津·一模)我国拟定于2022年底发射“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首次填补时域天文观测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国际空白。
X射线主探器单体结构如图,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金属铍有延展性,可作主探器的射线窗B.石英对光线全反射,可作光导材料C.SiO2属于原子晶体,可作耐高温材料D.NaI、CsI遇光易分解,作为闪烁体【答案】D 【解析】A .铍窗利用了铍的延展性,将铍做成铍片,A 不选;B .石英对光线全反射,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可作光导材料,B 不选;C .SiO 2属于原子晶体,熔点很高,可作耐高温材料,C 不选;D .NaI 、CsI 能作为闪烁体的原因是:吸收高能粒子,闪烁体中的电子被激发跃迁后又回到基态,释放光能而发光,不涉及化学变化,即不涉及NaI 、CsI 的分解,D 选;答案选D 。
绝密★启用前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金属及其化合物》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锡焊接的铁质器件,焊接处易生锈B.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C.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D.将钝化后的铝条放入CuSO4溶液中无现象,说明铝的金属性弱于铜2.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钠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或Na2O2时,失电子数目均为N AB. 1 mol Na2O2与足量CO2反应时,转移2N A个电子C. 1 mol·L-1的NaOH溶液中含Na+数目为N AD. 1 mol Na2O2晶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2N A3.氧化亚铁溶于过量稀硫酸,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在空气中加热沉淀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为止,得到红棕色残渣,上述白色沉淀和残渣分别是()A. Fe(OH)3Fe2O3B. Fe(OH)2Fe2O3C. Fe(OH)2Fe(OH)3D. Fe(OH)2Fe3O44.下列关于钠、钾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钠的熔点比钾的熔点高②钠和钾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都是过氧化物③钠和钾性质活泼且都是短周期元素④钠和钾的合金常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向分别盛有100 mL水、100 mL 0.1 mol·L-1盐酸、100 mL 0.01 mol·L-1NaOH溶液的X、Y、Z三个烧杯中各投入0.05 mol Na。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烧杯中均会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Na+2H2O===2Na++2OH-+H2↑B.三个烧杯中钠均在液面上剧烈反应,且X烧杯中反应最剧烈C.三个烧杯反应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D.三个烧杯反应后,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一定相同6.某化学小组为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方案Ⅰ:铜铝混合物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方案Ⅱ:铜铝混合物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溶液A和B均可以是盐酸或NaOH溶液B.溶液A和B均可以选用稀硝酸C.若溶液B选用浓硝酸,则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小D.实验方案Ⅱ更便于实施7.A是一种常见的单质,B、C为中学常见的化合物,A、B、C均含有元素X。
课时作业9 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2011·福建质检)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分析下表中的数据,不能形成合金的是( )C.Fe和Na D.Al和Na解析:要形成合金必须满足:形成合金的金属能同时处在液态。
Cu和Al在1 083℃~2 467℃之间都是液态,Fe和Cu在1 535℃~2 567℃之间都是液态,Al和Na在660℃~883℃之间都是液态,可以构成合金。
而Fe到达熔点时Na已经变为气态,不能形成合金,故选C。
答案:C2.(2011·郑州调研)在铁与铜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m1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后,剩余金属m2g,m1与m2的关系是( ) A.m1一定大于m2B.m1可能等于m2C.m1一定等于m2D.m1可能大于m2解析:由题意知剩余金属可能为Cu或Cu与Fe,但不论哪种情况,再加入稀硫酸后,相当于加入稀硝酸(因溶液中含有NO-3,再加入硫酸引入H+后,则溶液中就相当于存在HNO3),都可以使金属再溶解,所以m1一定大于m2。
答案:A3.(2011·马鞍山二模)为测定某镁铝合金样品中铝的含量,进行了下列实验:取一定量合金,加入100 mL 0.3 mol·L-1稀硫酸,合金完全溶解,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560 mL;再加入0.2 mol·L-1NaOH溶液至沉淀质量恰好不再变化,用去350 mL NaOH溶液。
则所取样品中铝的物质的量为( )A.0.005 mol B.0.01 mol C.0.025 mol D.0.03 mol解析:镁铝合金溶于稀硫酸生成氢气560 mL,即0.025 mol H2,而硫酸为0.03 mol,说明酸过量,余下0.005 mol。
合金反应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沉淀不再变化,铝变为NaAlO2,镁变为Mg(OH)2。
设n(Al)=x mol,n(Mg)=y mol,列式:1.5x+y=0.025,4x+2y=0.07-0.005×2,解得x=0.01。
答案:B4.(2011·惠州高三调研)Fe2O3、ZnO、CuO的固体混合粉末a g,在加热条件下用足量CO 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4.82 g,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后,产生10.00 g 白色沉淀,则a的数值为( )A.14.82 B.4.92 C.6.42 D.7.18解析:金属氧化物与CO反应生成金属单质和CO2,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变化,CO2为0.1 mol,则金属氧化物中氧原子为0.1 mol,金属氧化物的质量等于金属的质量加上氧原子的质量。
答案:C5.某稀溶液中均含有1 mol的ZnSO4、Fe2(SO4)3、H2SO4、CuSO4,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纵坐标/mol)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横坐标/mol)之间的关系为( )解析:与铁反应的离子有2 mol Fe3+、2 mol H+、1 mol Cu2+,又因为氧化性Fe3+>Cu2+>H +,故加入铁粉时先后发生的反应为2Fe3++Fe===3Fe2+; Cu2++Fe===Cu+Fe2+;2H+2 mol 1 mol3 mol 1 mol 1 mol 1 mol 2 mol+Fe===Fe2++H2↑,A正确。
1 mol 1 mol答案:A6.铝、铍(Be)及其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已知反应:BeCl2+Na2BeO2+2H2O===2NaCl +2Be(OH)2↓能完全进行,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Na2BeO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为BeOB .BeCl 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可能是BeCl 2C .Be(OH)2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 溶液D .BeCl 2水溶液的导电性强,故BeCl 2是离子化合物解析:蒸干并灼烧Na 2BeO 2溶液后得到的残留物为Na 2BeO 2;BeCl 2是强酸弱碱盐,其溶液pH<7,蒸干并灼烧该溶液可得到BeO ;Be(OH)2和Al(OH)3性质相似,BeCl 2和AlCl 3均是共价化合物。
答案:C7.由Na 2O 2、Na 2CO 3、NaHCO 3、Na 2O 、NaCl 中的某几种组成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放出。
将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 溶液,气体体积减小。
将上述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有气体放出且固体质量增加。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混合物中一定不含Na 2CO 3、NaClB .混合物中一定有Na 2O 2、NaHCO 3、Na 2OC .无法确定混合物中是否含有NaHCO 3D .混合物中一定不含Na 2O 2、NaCl解析:混合物中加盐酸产生气体,气体通入NaOH 溶液后,体积减少,可知气体成分为CO 2和O 2,则混合物中一定有Na 2O 2,至少有Na 2CO 3和NaHCO 3中的一种;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有气体放出且固体质量增加,则混合物中一定有NaHCO 3。
NaHCO 3受热分解产物CO 2和H 2O ,再与Na 2O 2反应的质量变化如下:2 mol NaHCO 3――→△⎩⎪⎨⎪⎧1 mol CO 21 mol H 2O――→Na 2O 21 mol O 2固体质量减小,而题给信息是固体质量增加,故一定还有Na 2O ,而Na 2CO 3和NaCl 无法确定。
答案:B8.在pH 为4~5的环境中,Cu 2+、Fe 2+不生成沉淀,而Fe 3+几乎完全沉淀,工业上制CuCl 2是将浓盐酸用蒸汽加热到80℃左右,再慢慢加入粗氧化铜(含杂质FeO),充分搅拌使之溶解。
欲除去溶液中的杂质离子,下述方法正确的是( )A .加入纯Cu 将Fe 2+还原B .向溶液中加入(NH 4)2S 使Fe 2+沉淀 C .直接加水加热使杂质离子水解除去D .在溶液中通入Cl 2,再加入CuO 粉末调节pH 为4~5解析:有关反应为CuO +2HCl=====80℃CuCl 2+H 2O ,FeO +2HCl=====80℃FeCl 2+H 2O ,先通入氯气氧化Fe 2+:2FeCl 2+Cl 2===2FeCl 3;再加入CuO 粉末,调节pH 为4~5,使Fe 3+转化为Fe(OH)3沉淀。
答案:D9.(2009·上海化学)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关系如下图。
反应中镁和铝的( )A.物质的量之比为3:2 B.质量之比为3:2C.摩尔质量之比为2:3 D.反应速率之比为2:3解析:由关系式:Mg~H2,2Al~3H2,可知产生等量H2时,消耗Mg、A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故A项正确。
二者质量之比为4:3,摩尔质量之比为24:27=8:9,反应速率之比为3:2。
答案:A10.(2010·安徽理综)上图是三种稀酸对Fe-Cr合金随Cr含量变化的腐蚀性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稀硝酸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比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弱B.稀硝酸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6NHO3(稀)===Fe(NO3)3+3NO2↑+3H2OC.Cr含量大于13%时,因为三种酸中硫酸的氢离子浓度最大,所以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最强D .随着Cr 含量增加,稀硝酸对Fe -Cr 合金的腐蚀性减弱解析:根据图可知,Cr 的含量不同,三种酸对Fe —Cr 合金的腐蚀性不同,当w (Cr)较小时,稀硝酸对其腐蚀性最强,A 不正确;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是NO 而不是NO 2,B 错;三种酸中由于溶液密度没有给出,硫酸中氢离子浓度不一定最大,C 错;根据图中稀HNO 3的曲线变化,可知D 正确。
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50分)11.(15分)下图中,A 到L 为常见物质或该物质的水溶液,B 在A 气体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B 、G 为中学化学中常见金属单质,I 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组成J 的元素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F 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回答下列问题:(1)K 的电子式为________,所含的化学键有________。
(2)①若D 的水溶液呈棕黄色,则D 的水溶液与G 反应的总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D 的水溶液呈蓝色,B 与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F 通入一定量K 的水溶液中,则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一定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J 的元素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知J 为H 2;I 的焰色反应为黄色,所以I 含Na 元素;由金属B 在A 气体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可知A 为Cl 2,B 为Fe 或Cu ,则D 为FeCl 3或CuCl 2,且D +G +H 2O ―→H+I +J ,结合I 含Na 元素知G 为金属钠,且H 2O +G ―→K+J(H 2),所以K 为NaOH ,其电子式为Na +[··O ······H]-,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
(2)①若D 的水溶液呈棕黄色,则D 为FeCl 3,其水溶液与Na 的反应为:6Na +2FeCl 3+6H 2O===2Fe(OH)3↓+6NaCl +3H 2↑。
②若D 的水溶液呈蓝色,则D 为CuCl 2,由F 为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无色刺激性气体可知F 为SO 2,则C 为浓H 2SO 4,B 与C 的反应为: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3)无论什么电解质溶液一定满足电荷守恒关系:c (Na +)+c (H +)===c (OH -)+c (HCO -3)+2c (SO 2-3)。
答案:(1)Na +[··O ······H]-离子键、共价键(或极性共价键) (2)①6Na+2Fe 3++6H 2O===2Fe(OH)3↓+6Na ++3H 2↑ ②Cu+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3)c (Na +)+c (H +)=c (OH -)+c (HCO -3)+2c (SO 2-3)12.(17分)(2011·重庆,26)用于金属焊接的某种焊条,其药皮由大理石、水泥、硅铁等配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