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
- 格式:ppt
- 大小:813.50 KB
- 文档页数:5
北京市2017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指导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专题三化学中的常用计量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北京市2017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指导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专题三化学中的常用计量)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北京市2017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指导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专题三化学中的常用计量的全部内容。
专题三化学中的常用计量化学中常用的计量有: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
要熟练掌握和应用这些常用的量,要注意单位的准确和规范,以及它们的联系和换算等,特别要注意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识记、理解和应用。
知识点《高考考试说明》对应教材书内容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有关计算义务教育教材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物质的量相关概念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含义,能根据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计算必修1 第一章第二节一、知识整理1.知识网络2.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M:物质的摩尔质量m:物质的质量n:物质的物质的量(1)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1122V nV n(2)两个推论:①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气体式量之比1122M M ρρ=12ρρ称为气体l 对气体2的相对密度 ②同温同体积下:气体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1122p n p n = 3.物质的量浓度(1)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2)相关计算①()()()mol mol /L L n c V =溶溶液质②稀释问题: 1122cV c V ===浓溶液溶质物质的量 稀溶液溶质物质的量 二、重点知识解析1.气体式量的计算方法:(1)密度法:m m M V ρ= m ρ: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1g L -⋅. m V :气体摩尔体积,122.4L mol -⋅(标准状况)。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归纳总结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的科学学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高三阶段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主要是对高三学年所学内容的系统归纳总结,以备考试使用。
本文将从化学知识点的整理、学习方法的总结以及题型解析等方面进行具体探讨。
一、化学知识点的整理高三化学的知识点非常丰富,内容较多,对于学生来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整理方法。
首先,建议在每个知识点学习后进行总结,将重点知识点、公式、实验条件等有助于记忆的内容整理成条理清晰的笔记。
其次,可以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整理,形成概念思维导图,帮助理解和记忆。
最后,需要定期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和强化训练,通过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二、学习方法的总结在高三阶段,学习方法的选择对于化学学科的掌握至关重要。
首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化学是实验科学,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所以要加强实验环节的学习。
其次,要注重思维的训练,化学的问题多为应用题,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因此要注重思考和实践,培养自己的化学思维能力。
最后,要善于归纳总结,通过总结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可以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综合题。
三、题型解析高三化学考试中,主要涉及选择题、计算题、综合题等题型。
对于不同的题型,我们需要有相应的应对方法。
在选择题中,要注意审题和选项的排除,通过分析题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答案。
在计算题中,要注意列式的准确性和计算步骤的合理性,同时要善于化繁为简,转换思路,提高解题效率。
在综合题中,要注重概念的应用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做好题目的归类和理解,从而准确地解答问题。
综上所述,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归纳总结是一个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和应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化学知识点的整理,学习方法的总结以及题型解析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系统地归纳总结和合理地运用所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高三化学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
(本文为参考范文,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
突破点6反应热的计算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提炼1 反应热的计算方法1.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根据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已知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可以把反应热当作“产物”,计算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根据燃烧热数据,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计算公式:Q=燃烧热×n(可燃物的物质的量)。
3.根据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差计算焓变若反应物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E1,生成物新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E2,则反应的ΔH=E1-E2。
4.利用物质具有的能量计算:ΔH=∑E(生成物)-∑E(反应物)。
ΔH15.利用反应的互逆性关系计算:AB,ΔH1=-ΔH2。
ΔH26.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对于存在下列关系的反应:提炼2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反应热大小的比较1.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六个注意”2.反应热大小的比较方法(1)利用盖斯定律比较,如比较ΔH 1与ΔH 2的大小的方法。
因ΔH 1<0,ΔH 2<0,ΔH 3<0(均为放热反应),依据盖斯定律得ΔH 1=ΔH 2+ΔH 3,即|ΔH 1|>|ΔH 2|,所以ΔH 1<ΔH 2。
(2)同一反应的生成物状态不同时,如 A(g)+B(g)===C(g) ΔH 1, A(g)+B(g)===C(l) ΔH 2, 则ΔH 1>ΔH 2。
(3)同一反应的反应物状态不同时,如 A(s)+B(g)===C(g) ΔH 1, A(g)+B(g)===C(g) ΔH 2, 则ΔH 1>ΔH 2。
(4)两个有联系的反应相比较时,如 C(s)+O 2(g)===CO 2(g) ΔH 1①, C(s)+12O 2(g)===CO(g) ΔH 2②。
比较方法:利用反应①(包括ΔH 1)乘以某计量数减去反应②(包括ΔH 2)乘以某计量数,即得出ΔH 3=ΔH 1×某计量数-ΔH 2×某计量数,根据ΔH 3大于0或小于0进行比较。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有机化学部分有机结构一、有机化学分子结构的想像㈠掌握有机物中组成原子的成键情况(如C、N、O、P、S、Cl等)及键的分布伸展方向有机物的空间构型的考查都应用了我们学过的几种碳原子的空间“形象”:“”、“”、“”、“”“”。
㈡掌握有机分子(复杂分子)的空间想象1.掌握简单小分子(如CH4、C2H4、C2H2、C6H6、H2O、NH3等)空间结构。
2.复杂分子一般都是由简单小分子组合而成。
3.归纳常见的平面型分子、常见的直线型分子有那些。
4.复杂分子中共价单键的旋转问题对结构认识的影响。
㈢要熟练书写各类烃的重要代表物的结构式、电子式、结构简式及它们同系物的通式。
1.写结构式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符合分子组成,二是遵守价键规则。
2.书写结构简式时,要注意:双键,三键等不饱和键不能省略。
3.要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分析方法,分析有机物同系列的性质和用途。
4.通过分析有机物通式,建立判断有机物种类的基本方法。
㈣要准确比较不同碳碳键的键长、键角等数据,利用数据进行空间相象能力的培养。
[例1]:描述结构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除苯环外的其余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条直线上B.除苯环外的其余碳原子不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C.12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个平面上D.12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个平面上解析:判断原子共平面、共直线问题时,要根据题中已给的结构简式结合原子成键情况,及双键、三键、苯环的空间构型画出一定共平面或一定共直线的部分,再结合碳碳单键可以旋转进行判断,判断时必须注意“一定”、“可能”等条件要求。
[例2]:异烟肼F()是一种抗结核病药。
关于F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2002年理综教研题)A.F分子的三个氮原子有可能在一条直线上B.6个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内C.此物质可发生水解反应D.此物质不可能与亚硝酸反应二、有机物分子的结构确定1.如何由分子量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⑴商余法由烃的分子量求分子式的方法:①M/14,能除尽,可推知为烯烃或环烷烃,其商为碳原子数;②M/14,余2能除尽,可推知为烷烃,其商为碳原子数;③M/14,差2能除尽,推知为炔烃或二烯烃或环烯烃,其商为碳原子数。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展示】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6.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8.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
(1)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组成。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计算。
(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知识回扣】知识网络金属非金属(包括稀有气体)单质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根据酸根分为含氧酸、无氧酸根据电离出H +数目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根据电离程度分为强酸、弱酸根据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碱、微溶性碱和难溶性碱根据电离程度可分为强碱、弱碱根据电离出OH —数目可分为一元碱、二元碱等酸碱根据阳离子可分为钠盐、钾盐等根据酸根分为硫酸盐、硝酸盐等根据组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复盐等根据成盐的酸碱性可分为强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等盐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醇、酚醛、酮羧酸、酯卤代烃烃烃的衍生 物物质纯净物混合物要点扫描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理解的易错点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里导电,如共价型电解质HCl、H2SO4等,因为液态HCl、H2SO4不导电;离子型电解质,如NaHCO3、CaCO3、BaCO3等,因为这些物质不存在熔融态。
3.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要看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否是由该物质自身电离出来的。
2023年高三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题一——化学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1..(2022·湖北,3)武当山金殿是铜铸鎏金大殿。
传统鎏金工艺是将金溶于汞中制成“金汞漆”,涂在器物表面,然后加火除汞,使金附着在器物表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鎏金工艺利用了汞的挥发性B .鎏金工艺中金发生了化学反应C .鎏金工艺的原理可用于金的富集D .用电化学方法也可实现铜上覆金答案 B解析 加热除汞,说明汞易挥发,A 正确;将金溶于汞中制成“金汞漆”,然后加热,汞挥发后留下金,整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 错误;金溶于汞中,然后再加热除去汞,使得金的纯度增大,所以可以用于金的富集,C 正确;用电解的方法,铜做阴极,电解液中含有金离子,则可实现铜上镀金,D 正确。
2.(2022·山东潍坊模拟预测)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丝绸中的蚕丝可以与浓硝酸发生显色反应B .印制年画的木版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 .制作风筝用到的环氧树脂是一种合成高分子材料D .粮食中的淀粉一经发生水解反应就可酿造成酒答案 D解析 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可与浓硝酸发生显色反应而呈现黄色,A 正确;木版属于木材,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 正确;环氧树脂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C 正确;淀粉在酿酒过程中,先水解为葡萄糖:(C 6H 10O 5)n +n H 2O ――→酶n C 6H 12O 6,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C 6H 12O 6――→酒化酶2C 2H 5OH +2CO 2↑,D 错误。
3.(2022·河北一模)2022年中央电视台除夕夜的春节联欢晚会,《零点钟声》的嘉宾是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太空为全国人民送上了新春祝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空间站广泛使用的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 .中国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板主要材料是SiO 2C .宇航员喜欢吃的“宫保鸡丁”主要成分是有机物D .飞船返回舱外面是一层耐高温的陶瓷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答案B解析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A正确;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单质硅,B错误;鸡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有机物,C正确;飞船返回舱外面的耐高温陶瓷材料,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正确。
高三化学二、三轮复习计划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搞好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学工作,针对高三教学实际,特制定如下计划:一、指导思想以考纲、考题为向导,围绕重点、考点抓主干,贯通“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促综合,强化落实教育能力。
二、主要任务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承上启下,巩固一轮复习成果,提高应试实战能力。
1、构建知识网络。
由一轮复习侧重于点转变为重连线和结网,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就是使零碎知识结网成片,构建立体的知识大厦。
2、更加注重能力培养。
通过专题复习,总结解题方法,指点解题技巧,敲打注意问题,指明应用方向。
归类总结,搭桥过渡,形成有机整体,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三、基本要求二轮复习的基本要求是:专题切入,辐射全书。
宏观把握,微观深入;穿针引线,上串下联;整理体系,构筑框架;错题再现,归类总结;举一反三,培养能力。
1、坚持“六要六不要”。
要创设高质量问题情景,不要照本宣科、机械罗列;要温故重在知新,不要机械重复;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不要死记硬背;要充分展现思维过程,不要奉送现成答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独角戏”、“满堂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要“放羊式”教学。
2、坚持“两抓两重”。
(1)设置专题抓重点。
对照2012年考试大纲及宁夏《考试说明》,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和2012年宁夏《考试说明》中的样题及题型示例,根据学情实际,设置专题训练,突出重点,强化薄弱环节。
(2)精讲结构抓联系。
二轮复习应避免繁杂图表的知识罗列,防止空洞分析知识结构着重通过例题分析抓住前串后联,对知识进行穿插综合。
(3)分析例题重能力。
要选择新颖性、典型性、知识规律含量高,能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题目为例题,同时要兼顾各种题型。
讲评要深刻透彻,做到五抓,即抓联系、抓变化、抓变式训练(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抓思路分析、抓方法技巧的总结,努力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4)跟踪补偿重落实。
专题1 有机化学基础(Ⅰ)【考向分析】分析近几年高考题,有机化学试题一直比较稳定,以有机推断和合成为主要题型,考查推理、分析和综合能力。
考查的特点有:①与生活、生产、新材料、新医药等广泛联系,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问题;②综合性强注重模块知识的综合,其考查内容主要有官能团的性质及其转化;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等。
预计2012年此专题的出题形式不会有很大变化,还是一陌生度高的有机物作为载体进行考查,所以在复习时一定要抓住基础,熟悉各官能团的性质,以不变应万变。
【核心攻略】热点一:常见有机物的结构及组成[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丙烷中三个碳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②烃类分子中的碳原子通过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与其他原子结合;③乙醇分子中无碳碳双键,所以是饱和烃;④糖类、油脂、蛋白质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⑤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⑥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中最多可形成4个C—C单键;⑦所有的烃中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均是以碳碳单键相连;⑧表示苯的分子结构,其中含碳碳双键,因此苯的性质跟乙烯相似。
【需巩固的知识】1、元素组成:2、立体结构:3、化学键:4、类别:热点二:常见有机物的性质[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乙烯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聚乙烯也可以使其褪色;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鉴别乙烯和甲烷;③可以用溴水鉴别乙醇与乙酸;④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乙醇与乙酸;⑤淀粉、纤维素、葡萄糖均属于糖类。
都可以水解;⑥乙醇与乙酸中均中含有—OH,所以均与Na反应生成氢气;⑦可以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与乙酸;⑧鸡蛋白溶液遇浓硝酸→黄色;⑨淀粉溶液遇碘化钾→蓝色。
【需巩固的知识】1、有机物的密度和溶解性:2、常见有机物与常用试剂的反应常见试剂常见有机物现象及原因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NaOH溶液NaHCO3溶液Na浓硫酸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碘水浓硝酸热点三:官能团与有机物的性质某有机物A是农药生产中的一种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1)有A的结构推测,它能(填代号)a.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有机物A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可以发生取代反应d.1 mol A和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以消耗3 mol NaOHe.与Na2CO3溶液作用生成CO2f.和NaOH醇溶液混合溶液反应,可以反生消去反应g.1 molA和足量的H2反应,最多可以消耗4mol H2(2)该有机物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高三化学备课组赵福忠高三化学总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考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
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更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学生获得的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
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一般分三轮进行,第一轮按章节复习,时间从前一年的9月初到第二年的2月底,完成必修内容和规定的选修内容的复习,其中实验的复习融入到各章节的内容中去;第二轮主要进行专题复习,同时进行相应的专项训练,时间从3月初到5月初;第三轮主要进行高考适应性模拟测试和课本回归复习,两者穿插进行,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第一轮复习按照原计划,将要在二月底结束,从三月开始的第二轮复习是高考复习备考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建构网络、总结规律、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熟悉高考的重要阶段,复习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的好坏。
为了使第二轮复习能扎实有效地顺利进行,确保今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经过高三备课组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特制订如下的复习计划。
一、具体措施1.组织教师加强对教纲、考纲及考试说明的学习,把考点分解到每节课,复习中重视知识的横向与纵向深入,把握高考复习的正确方向。
2.在备课组中加强全体教师对关键问题、内容的沟通与研究,引导全体同学探究化学复习方法,狠抓听课效率和训练质量两个关键点。
3.组织教师精心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体会新课改下高考的命题思想及测试方向。
4.对例题、练习、试题,加强针对性的筛选,特别关注重点知识、热点知识的落实情况。
平行班级统一进度、统一试题。
5.认真分析测试结果,及时调整复习计划、训练内容和辅导的方式。
6.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情感交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
7.每大周第一周星期二为集体备课时间,讨论下周应讲授知识的重点与难点、研究其学情与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