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 格式:ppt
- 大小:864.50 KB
- 文档页数:14
俄国十月革命后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全球影响俄国十月革命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它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变革。
在革命胜利后,苏联迅速展开了社会主义建设工程,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十月革命后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及其对全球的影响。
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和政策1.经济政策:苏联探索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
以国家所有制为基础,实行计划经济,即实施五年计划,通过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的计划和管理。
这一政策推动了苏联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2.农业政策:为了实现农业集体化,苏联采取了农业集体化的政策。
通过合作社和集体农庄的形式,农民集体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一政策也引发了农业问题和粮食危机,给苏联经济和社会带来了许多挑战。
3.社会政策:苏联实施了一系列具有进步性的社会政策,推动了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特别是在普及教育和推动妇女地位提升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言论自由受限和个人权利受限等。
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1.工业化进程:苏联实行的计划经济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通过大规模的工业投资和技术创新,苏联的重工业、军事工业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并在军事、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2.教育事业:苏联在教育方面具有世界领先地位。
普及教育和职业教育得到了极大发展,素质教育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苏联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人才储备在很大程度上由此得到了提升。
3.全民医疗保障:苏联实现了全民医疗保障体系,为人民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
这使得医疗水平普遍提高,人民的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对全球的影响1.社会主义思想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传播。
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成为全球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的激励和示范。
不论是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中国,还是以朝鲜、古巴等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受到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并在各自国家推行了相似的社会主义政策。
第六课课题: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主备人:司科学审核人: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3、过程与方法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与此同时,出现了重大曲折和失误,主要表现为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切实际的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过度集中、缺乏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新经济政策难点: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二、教学流程导学提纲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新经济政策(1)背景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人民生活困苦,有的地区甚至发生了农民暴动。
(2)目的:为了解决国内的______________和缓和______________。
(3)时间:_______年3月,俄共(布)“十大”根据_______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
(4)内容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除重要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可允许_____________________;废除平均主义的______________,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______________等。
(5)作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从______________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有益探索。
新经济政策受到广大_______、_______的热烈欢迎,苏维埃俄国工农业生产也逐渐恢复到______________,苏维埃政权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
: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俄罗斯革命后,苏联实施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革,实现了许多苏联人民朝着更美好、更公平的生活所做出的努力。
改革的目的是摆脱旧的半封建社会,通过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等建立起一个社会主义的新社会。
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最大成功是,苏联在工业和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由于苏联大规模进行的工业化和农业化的计划,苏联的采矿、制造业和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既带动了经济增长,也带动了社会上其他方面的发展。
比如,苏联加强了教育改革,在所有受控法律之下实行普及教育,以此提升其人民的知识水平和文化水平,使其具备参与国家建设的能力。
此外,苏联开始支持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并整顿医疗服务体系,为无力付费的居民提供免费的看病服务,加强了苏联人民的身体健康。
另外,苏联改进了养老、失业和儿童保护等社会保障服务,为老人提供养老金,改善了居民生活水平。
苏联作为全球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展现了激励民众实现自身价值的精神。
前进这条路上,一路凯歌,歌颂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其经验讨论报告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政法系思政1301第四小组题目: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其经验小组成员:王园园、赵丹丹、刘艳、卫芸芸、田芳、王亚静、王丹、任寅洁、刘莹莹、康恒鑫讨论内容:(一)成就1、经济建设:(1)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增强了综合国力;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建设规模宏大的重工业企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企业。
苏联仅仅用 12年时间就完成了资本主义国家花了50年到100年时间才完成的工业化任务,凭籍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2)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通过了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规定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
1933年1月,联共(布)中央宣布:“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轨道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农业集体化实现。
2、政治体制:(1)1936年苏联宪法,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成;(2)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使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3)苏联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制度,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特征的经济制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制度。
3、文化思想:苏联实行文化团体国家化,由国家参与到提高人民素质的行列中,普及教育和扩大识字率方面的进展,苏联当时可以说创造了世界奇迹,到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在培养大学专业人员方面,从一个欧洲最落后的国家跃居世界第一位。
在1937—1938年,苏联大学生人数超过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大学人数的总和(如1940年,苏联大学生人数为81.2万,英国4.4万、德国4.97万、法国7.65万、意大利12.7万、日本24.5万,这几个国家合计才54.22万人)。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经验二十世纪初,布尔什维克党人在革命的指引下夺取了权力,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在苏联短短的历史上,曾经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经过数次大规模的动荡,但是苏联成功地走过了漫长而磨难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苏联作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先锋,为世界各国树立了一个胜利的典范。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苏联人民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其中最重要的成功经验是:坚持经济协作的国家统一体制20世纪30年代中期,斯大林在苏联宣布实行五年计划,将苏联经济发展为工业化社会。
五年计划的实施,需要大量的工业设备和资金,斯大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集中一切资源,实行计划经济,实现国家对经济的整体调控。
苏联的成功政策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坚持集体主义思想集体主义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特征。
苏联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集体的力量,打造了集体农庄和集体工业。
集体经济将个人的力量和智慧发挥到极致,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也大大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国家对人民的高度关注苏联领导人爱民如子,关怀百姓,每个劳动者都享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和福利。
苏联建设了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免费医疗、教育、住房和文化活动等。
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苏联人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充分的关注。
苏联政府对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意识非常强烈,力求从精神上改造人民,提升国家文明建设的质量。
在苏联,基于集体主义的想法,诞生了伟大的作品和思想,如列宁、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伟大的作家,诸如香港影响力巨大的,也诞生了在中国久负盛名的郭沫若、朱光亚等众多作家。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就。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工业化取得重大突破苏联通过五年计划,成功打造成了一个重工业基础。
苏联的煤、钢、化工、军工等工业部门都取得了极大的成绩。
此前完全没有大规模工业的苏联,短短20年内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工业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