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343.26 KB
- 文档页数:12
14.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突变)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原理·环境变化·奠基者效应·基因计量·遗传修饰主要表型特征·发病年龄:杂合子—成年早期到中期;纯合子—儿童时期·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黄色瘤·角膜弓病史和检查结果L.L本来是个健康的45岁的法裔加拿大诗人,他因心肌梗死而入院。
在他的右跟腱有一个黄瘤。
他的哥哥也有冠状动脉疾病(CAD);他的母亲,外曾祖母和两个舅舅也因为冠状动脉疾病而去世。
除了他的家族史和性别,他患冠状动脉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因素还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的水平升高,轻度肥胖,不运动和吸烟。
基于家族的历史,L.L被认为是患有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形式的高胆固醇血症。
为了确定这种猜想,分子分析表明他是一种LDL受体5’末端基因缺失的杂合子型(LDLR),在59%的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法裔加拿大人中发现了这种突变。
对他的三个孩子进行检查,发现有两个孩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
专家向L.L.解释,除了药物的治疗,他的冠心病的有效治疗也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低饱和脂肪和低胆固醇的饮食、增加体育锻炼、减肥以及戒烟。
由于L.L.不按照要求治疗,一年后死于心肌梗死。
背景疾病病因与发病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MIM#143890)是一种由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引起的与胆固醇和脂质代谢相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参见12章)。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发生在所有的种族中并且在大多数白色人种中的发病率为1/500。
FH患者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占了大约少于5%的比例。
发病机制LDL受体是一种主要表达在肝和肾上腺皮质的跨膜糖蛋白,在维持体内胆固醇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它与载脂蛋白B100(LDL独有的蛋白)以及载脂蛋白E(一种在极低密度密度脂蛋白,中等密度脂蛋白,乳糜微粒残余体以及一些高密度脂蛋白中发现的蛋白质)结合。
14.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突变)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原理·环境变化·奠基者效应·基因计量·遗传修饰主要表型特征·发病年龄:杂合子—成年早期到中期;纯合子—儿童时期·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黄色瘤·角膜弓病史和检查结果L.L本来是个健康的45岁的法裔加拿大诗人,他因心肌梗死而入院。
在他的右跟腱有一个黄瘤。
他的哥哥也有冠状动脉疾病(CAD);他的母亲,外曾祖母和两个舅舅也因为冠状动脉疾病而去世。
除了他的家族史和性别,他患冠状动脉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因素还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的水平升高,轻度肥胖,不运动和吸烟。
基于家族的历史,L.L被认为是患有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形式的高胆固醇血症。
为了确定这种猜想,分子分析表明他是一种LDL受体5’末端基因缺失的杂合子型(LDLR),在59%的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法裔加拿大人中发现了这种突变。
对他的三个孩子进行检查,发现有两个孩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
专家向L.L.解释,除了药物的治疗,他的冠心病的有效治疗也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低饱和脂肪和低胆固醇的饮食、增加体育锻炼、减肥以及戒烟。
由于L.L.不按照要求治疗,一年后死于心肌梗死。
背景疾病病因与发病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MIM#143890)是一种由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引起的与胆固醇和脂质代谢相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参见12章)。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发生在所有的种族中并且在大多数白色人种中的发病率为1/500。
FH患者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占了大约少于5%的比例。
发病机制LDL受体是一种主要表达在肝和肾上腺皮质的跨膜糖蛋白,在维持体内胆固醇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它与载脂蛋白B100(LDL独有的蛋白)以及载脂蛋白E(一种在极低密度密度脂蛋白,中等密度脂蛋白,乳糜微粒残余体以及一些高密度脂蛋白中发现的蛋白质)结合。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赵旺一.什么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人体内的脂类物质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脂肪,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另一类叫类脂,其中一种叫胆固醇。
胆固醇又分为HDL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胆固醇。
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为“好胆固醇”;后者偏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
胆固醇的作用有:1.形成胆酸、2.构成细胞膜、3.合成激素。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Hypercholesterolemia,以下简称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其临床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特征性黄色瘤,如肌腱黄色瘤、皮肤黄色瘤;角膜弓;早发冠心病和阳性家族史等。
上世纪30年代后期,挪威医生最早描述了FH的临床表现。
1974年,国外研究人员发现了细胞膜表面的LDL受体,并证实FH的发病机制是细胞膜表面的LDL受体基因突变,导致的LDL受体功能缺陷或异常,LDL代谢异常、生成增加和分解减慢,使得患者体内胆固醇和LDL堆积,水平升高。
而胆固醇和LDL水平升高则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心肌重构,直至出现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
根据患者LDL受体的数目,FH分为两种类型:纯合子型和杂合子型。
纯合子型FH患者症状明显,而且极其罕见,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
这类患者由于从父母各遗传获得一个异常的LDL受体基因,所以患者几乎没有正常的LDL受体,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很高,一般在18.l~31.1mmol/L之间。
杂合子型FH患者症状则较轻,在人群中并不少见,发病率为1/500。
这类患者LDL受体数目仅为正常数目的一半左右,故其胆固醇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大部分患者胆固醇水平为6.8~15.8mmol/L。
患者常常过早发生冠心病,但症状较轻。
FH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次为多基因遗传。
父母任何一方均可遗传给男女后代,杂合子的父母至少一个是该病患者,而纯合子的双亲必定都是患者。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一. 简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 又称家族性高β脂蛋白血症,是一种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缺陷引起的疾病。
FH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既是脂类代谢的疾病,也是受体病。
二. 分类: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细胞膜上LDL受体完全缺乏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细胞膜上LDL受体数目减少一半三. 机制:小肠粘膜细胞(1).VLDL & LDL代谢途径(内源性脂质代谢途径):葡萄糖代谢中间产物(原料)肝细胞甘油三酯(TG)apoB100&E&磷脂&胆固醇VLDL 分泌入血液apoCII(HDL) 激活LPL脂肪酸apoC & 磷脂 &胆固醇水解VLDL中的TG 同时:VLDL HDL甘油胆固醇酯VLDL IDL LRP 被肝细胞摄取 & 降解IDL中的TG被LPL & HL水解 + apoE转移 LDL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清除LDL与LDL受体结合 LDL-受体复合物网格蛋白胞吞作用与溶酶体结合蛋白水解酶 & 胆固醇酯酶apoB100 氨基酸胆固醇酯游离胆固醇 & 脂肪酸(2).病理情况: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DLR)基因突变 LDLR缺如or异常 LDL代谢障碍(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 沉积于巨噬细胞和其它细胞形成黄色瘤&粥样斑块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冠心病等)四. 治疗方法:(1).控制外源性胆固醇的摄入:食疗为最基本的治疗1.食疗的中心内容:降低膳食中胆固醇的含量 & 减少胆固醇的吸收2.重点胆固醇限制人群:冠心病患者 &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 有以上2病家族史人群(2).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中心环节):他汀类药物(竞争抑制剂)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3).增加胆固醇的转化 & 排泄:胆汁酸是胆固醇的主要转化产物1.考来烯胺等胆酸螯合剂阻断胆汁酸的肠肝循环2.切除回肠(胆汁酸的主要回吸收部位)用于严重患者(4).其他方法:1.血浆交换法 & 血浆去处法(直接去除LDL)2.肝移植3. 基因治疗(5).个人的一些想法:1.查阅一些资料可知:有些患者LDL受体数目是正常的,但是受体与LDL连接部位的缺失使其不能与LDL结合 or 受体的有被小窝结合部位缺失,LDL不能被固定在有被小窝处,都会引发LDL摄取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