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 格式:ppt
- 大小:941.50 KB
- 文档页数:27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遗传机制及治疗方法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正常水平。
FH患者易患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生命质量。
FH的遗传机制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由位于较长臂上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突变引起。
正常情况下,LDL-C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被代谢,但FH患者由于该基因突变无法正常代谢血液中的LDL-C,导致其在体内积聚。
人类LDLR基因有18个外显子,其中Exon 3和Exon 4是最常见的突变点。
FH患者的LDLR基因缺陷可以分为两大类:未完全丧失功能的突变和完全丧失功能的突变。
前者包括部分缺失、单一氨基酸突变和剪接异常等,虽然导致LDL-C水平增高,但其效应常与后者相比较弱;后者则包括非义突变、极性氨基酸突变、以及在LDLR基因内含子区内的巨重复突变等。
FH的诊断和治疗FH的诊断主要依据血液中LDL-C水平的测量和家族史的调查。
由于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因此如果家族中有一位患者,则其他家庭成员也可能患有此病,应当进行LDL-C的测量。
治疗FH需要以降低LDL-C为目标的治疗方案。
目前治疗FH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有他汀类、胆酸螯合剂、福氏脱脂菜油和PCSK9抑制剂等。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减少肝脏内胆固醇合成,从而降低LDL-C水平。
胆酸螯合剂通过与肠道内胆固醇结合,促使其被排泄。
而福氏脱脂菜油则通过抑制肠道吸收LDL-C来减少LDL-C水平。
PCSK9抑制剂可以使LDLR基因外表达,从而促进体内LDL-C的代谢和排泄。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饮食调节、体育运动等。
适当的饮食和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减少LDL-C的积聚。
此外,对于极端高LDL-C水平的患者,可考虑使用血液净化或LDL-C分离技术等方法。
结语FH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疾病,其遗传机制是由于LDLR基因突变导致。
医学生物学---细胞学部分案例1.家族型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又称家族性高β脂蛋白血症。
临床特点是高胆固醇血症、特征性黄色瘤、早发心血管疾病和阳性家族史。
FH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遗传性高脂血症,也是脂质代谢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可导致各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出现,是冠脉疾病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
该病的发病机制是细胞膜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DLR)基因突变,导致LDLR缺如或异常,体内低密度脂蛋白代谢障碍,血浆总胆固醇(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
过量的LDL-C沉积于巨噬细胞和其它细胞,形成黄色瘤和粥样斑块,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细胞膜LDL受体缺陷;或因受体对LDL连接部位缺失;或因受体有被小窝的缺失,三者都影响LDL受体与LDL在细胞膜表面有被小窝处结合,使细胞对LDL摄取障碍,结果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比正常人高1倍,患者出现持续高胆固醇血症,未成年便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多死于冠心病。
2.胱氨酸尿症(Sulfocysteinuria)胱氨酸尿症(Sulfocysteinuria)又称亚硫酸盐氧化酶缺乏(Sulfite oxidase deficiency),为由于亚硫酸盐氧化酶(sulphite oxidase)缺乏,造成体内黄嘌呤(xanthine)代谢成尿酸(uric acid)、亚硫酸(Sulfite)转变成硫酸盐(Sulfate)以及其它的代谢过程受阻。
一种肾小管的遗传性缺陷,由于肾小管重吸收胱氨酸减少,尿中含量增加而引起,尿路中常有胱氨酸结石形成。
胱氨酸尿症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杂合子者尿中胱氨酸分泌也可增加,但很少形成结石。
胱氨酸尿症患者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胱氨酸。
当尿液的pH值下降时,胱氨酸沉淀形成结石。
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病因是细胞膜上相应的载体蛋白缺陷,造成转运功能降低所致。
3.囊性纤维化(CF)囊性纤维化(CF)是白人中最常见的致寿命缩短的遗传性疾病,美国的发病率约为1/3300白人婴儿,1/15300黑人婴儿,1/32000亚裔美国人;30%的患者是成人。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简介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疾病名称•5英文名称•6分类•7ICD号•8流行病学•9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病因o9.1Ⅰ类突变o9.2Ⅱ类突变o9.3Ⅲ类突变o9.4Ⅳ类突变o9.5Ⅴ类突变•10发病机制•1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表现•12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并发症•13实验室检查o13.1血浆胆固醇浓度增高o13.2血LDLC呈持续性增高o13.3LDL受体功能测定•14辅助检查o14.1B型超声仪o14.2冠状动脉造影•15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o15.1单纯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依据o15.2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16鉴别诊断•17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o17.1饮食治疗o17.2降脂药物o17.3血浆LDL分离法o17.4中药•18预后•19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预防•20相关药品•21相关检查•附:o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相关药物1拼音jiā zú xìng gāo dǎn gù chún xuè zhèng2英文参考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3概述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本症的发病机制是细胞膜表面的LDL受体缺如或异常,导致体内LDL代谢异常,造成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临床上常有多部位黄色瘤和早发冠心病。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并发冠心病的比例明显增高、发病早、程度重,预后差;此外还有主动脉(降主动脉、颈动脉等)广泛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等。
需要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相鉴别的是多基因高胆固醇血症。
目前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尚无很好的预防办法,要加强防治人员对本病的认识,了解本病的危害和严重后果。
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要主动接受低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治疗。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赵旺一.什么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人体内的脂类物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脂肪;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另一类叫类脂;其中一种叫胆固醇..胆固醇又分为HDL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胆固醇..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为“好胆固醇”;后者偏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胆固醇的作用有:1.形成胆酸、2.构成细胞膜、3.合成激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Hypercholesterolemia;以下简称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特征性黄色瘤;如肌腱黄色瘤、皮肤黄色瘤;角膜弓;早发冠心病和阳性家族史等..上世纪30年代后期;挪威医生最早描述了FH的临床表现..1974年;国外研究人员发现了细胞膜表面的LDL受体;并证实FH的发病机制是细胞膜表面的LDL受体基因突变;导致的LDL受体功能缺陷或异常;LDL代谢异常、生成增加和分解减慢;使得患者体内胆固醇和LDL堆积;水平升高..而胆固醇和LDL水平升高则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心肌重构;直至出现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根据患者LDL受体的数目;FH分为两种类型:纯合子型和杂合子型..纯合子型FH患者症状明显;而且极其罕见;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这类患者由于从父母各遗传获得一个异常的LDL受体基因;所以患者几乎没有正常的LDL受体;血清总水平很高;一般在18.l~31.1mmol/L之间..杂合子型FH患者症状则较轻;在人群中并不少见;发病率为1/500..这类患者LDL受体数目仅为正常数目的一半左右;故其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大部分患者水平为6.8~15.8mmol/L..患者常常过早发生冠心病;但症状较轻..FH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次为多基因遗传..父母任何一方均可遗传给男女后代;杂合子的父母至少一个是该病患者;而纯合子的双亲必定都是患者..二.如何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目前;FH的治疗策略是;早期加强对FH患者的控制;改善饮食;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使患者胆固醇和LDL水平得到有效降低;减缓或部分消除血管病变的发展;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治疗..但是;药物治疗主要对杂合子FH有效;纯合子FH药物治疗效果较差..FH往往在儿童时发病;容易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被贴上了疾病的标签心理压抑;⑵学习;生活和工作没有保障;⑶直系亲属的道德责难;⑷对后代的担忧..所以对FH患者及其家族成员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任何药物治疗FH;都必须以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饮食为基础;包括加强锻炼;保持合理的体重指数;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FH 控制饮食的目的在于在保证人体正常代谢需要的营养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胆固醇和LDL水平;减轻患者症状..控制饮食的最低目标是血胆固醇;LDL水平低于治疗前水平;理想目标是患者LDL<2.86mmol/L110mg/dl;胆固醇<4.42mmol/L170mg/dl..低胆固醇食物;有鳗鱼、娼鱼、鲤鱼、猪瘦肉、牛瘦肉、羊瘦肉、鸭肉等;中度胆固醇食物;有草鱼、鲫鱼、鲢鱼、黄鳝、河鳗、甲鱼、蟹肉、猪排、鸡肉等;高胆固醇食物;有猪肾、猪肝、猪肚、蚌肉、蛀肉、蛋黄、蟹黄等..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应尽量少吃或不吃高胆固醇的食物..治疗FH的首选药物是他汀类Statin降脂药..他汀对FH治疗作用包括降低胆固醇和LDL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治疗血管炎症等..他汀类降脂药有很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对青少年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可用于所有8至18岁青少年的FH治疗..但是;由于纯合子及部分杂合子FH病人胆固醇及LDL非常高;单用任何一种降脂药不能达到理想的降脂目标..临床上常采用其他药物与他汀联合使用;以更好地控制胆固醇和LDL水平..这些药物主要包括下面这些:烟酸能够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排泄;促进LDL的分解..贝特或称苯氧芳酸类能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增强LDL受体活性..普罗布考Probncol又名丙丁酚;其调节血脂机制至今未明..它是一种强烈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改善FH患者症状和预后..依折麦布ezetimibe是一种新的调血脂药物;强效抑制小肠吸收胆固醇;减少肝脏合成胆固醇..依折麦布不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不增加胆汁酸的分泌;而且胃肠道不良反应少..有研究证实;依折麦布与他汀联合使用治疗纯合子FH;可额外降低21%的LDL..这种联合治疗方案是目前降低LDL水平效果最强的药物组合..对于杂合子FH;可以通过药物来刺激LDL受体的表达;使LD-C水平下降..但对于纯合子FH及严重杂合子FH患者;仅用药物治疗难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可使用LDL净化疗法..此治疗方法采用免疫吸附或肝素沉淀等方法清除血液中的胆固醇和LDL;一次治疗可使LDL下降65%~70%;有效的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已有患者接受此种治疗超过十年的报道;这些患者童年时期血浆胆固醇水平高达25mmol/L985mg/dl;但30年后仍无冠心病的表现..FH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因而基因治疗应该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克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基因转运技术的发展;遗传性疾病的基因治疗有了长足的进展;有望从根本上解决患者遗传缺陷..但是;总体来看;基因治疗要应用到临床仍需要很长时间..三、病例介绍曾某;女;17岁;因发现皮肤黄色瘤10余年;活动后胸痛1年入院..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臀部出现黄色散在肿块;大小不一;具体数目不详;未予重视..患者肿块进行性发展;由臀部发展至双肘关节;指间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无压痛;红肿;破溃;流脓..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剧烈活动后胸痛;活动较常人减少;无晕厥;心悸等不适;休息5至6分钟后自行缓解;未予以重视..2007年1月18日患者于某大医院体检;发现血胆固醇19.1mmol/L;LDL15.56mmol/L..诊断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予以阿托伐他汀20mg/d等药物治疗;定期医院复检..现加服普罗布考0.5;每日二次;依折麦布10mg/d等药物治疗;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患者母亲胆固醇7.99mmol/L20..父亲胆固醇8.60mmol/L..两个弟弟中;一弟弟胆固醇3.9mmol/L;另一弟弟于2005年10月因发现黄色瘤近10年;于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胆固醇20.1mmol/L;2006年12月于溜冰时猝死14岁..尸检证明死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余家族成员体键;无特殊传染病及遗传病史..阳性体征:患者双肘关节;膝关节屈伸面;两侧臀部;双指间关节;双踝关节可见散在分布;突出皮肤表面黄色肿块;大小如黄豆大小;质中;无压痛;无出血点及皮疹;其余检查均正常..患者血脂检查13.49mmol/L;LDL10.85mmol/L;TG1.06mmol/L;HDL-C0.59mmol/L入院诊断: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2、胸痛查因:冠心病治疗方案:1、低脂饮食、加强运动、控制体重..2、联合降脂治疗:联合使用多种调脂药物:阿托伐他汀20mg;每天一次;依折麦布10mg..每天一次;普罗布考0.5;每日二次;定期复查血脂、肝功能、肌酸激酶..3、其他治疗:阿司匹林0.1;每天一次..加用β受体阻滞剂..四、病例点评该患者符合典型的FH诊断:1典型临床表现:高胆固醇血症、特征性黄色瘤、早发冠心病;2阳性家族史;3血脂表现为LDL和胆固醇升高..这类患者的主要危险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如冠心病等;可在年轻时死于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性猝死..治疗上主要以降低胆固醇和LDL为主;并强调早发现、早诊治..该患者10年前曾发现“黄色瘤”;但因其未予重视;延误了早期诊治的时机;已发生冠心病..若无禁忌证;他汀类药物被推荐为治疗FH的首选降脂药..该药主要降低LDL;并能有效降低胆固醇..从现有研究和用药经验来看;在治疗FH时;他汀开始用药时必须用足剂量;以使LDL和胆固醇降低至目标值..对成人患者而言;若无冠心病危险因素;建议将LDL和胆固醇控制在合适水平;即LDL≤3.4mmol/L130mg/dL和胆固醇≤5.2mmol/L200mg/dL..一旦患者出现了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症;则需进行强化降脂治疗;要求将LDL控制在2.6mmol/L100mg/dL以下..该患者因出现了疑似冠心病的症状剧烈运动后胸痛;故应强化降脂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患者单纯他汀治疗效果多不佳;需要联合治疗;如烟酸;普罗布考和依折麦布等;可加大临床疗效..若药物降脂疗效不佳;可考虑行LDL净化疗法治疗..基因治疗是这类患者的“福音”;可望更有效治疗甚至治愈该病;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
14.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突变)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原理·环境变化·奠基者效应·基因计量·遗传修饰主要表型特征·发病年龄:杂合子—成年早期到中期;纯合子—儿童时期·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黄色瘤·角膜弓病史和检查结果L.L本来是个健康的45岁的法裔加拿大诗人,他因心肌梗死而入院。
在他的右跟腱有一个黄瘤。
他的哥哥也有冠状动脉疾病(CAD);他的母亲,外曾祖母和两个舅舅也因为冠状动脉疾病而去世。
除了他的家族史和性别,他患冠状动脉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因素还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的水平升高,轻度肥胖,不运动和吸烟。
基于家族的历史,L.L被认为是患有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形式的高胆固醇血症。
为了确定这种猜想,分子分析表明他是一种LDL受体5’末端基因缺失的杂合子型(LDLR),在59%的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法裔加拿大人中发现了这种突变。
对他的三个孩子进行检查,发现有两个孩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
专家向L.L.解释,除了药物的治疗,他的冠心病的有效治疗也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低饱和脂肪和低胆固醇的饮食、增加体育锻炼、减肥以及戒烟。
由于L.L.不按照要求治疗,一年后死于心肌梗死。
背景疾病病因与发病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MIM#143890)是一种由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引起的与胆固醇和脂质代谢相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参见12章)。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发生在所有的种族中并且在大多数白色人种中的发病率为1/500。
FH患者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占了大约少于5%的比例。
发病机制LDL受体是一种主要表达在肝和肾上腺皮质的跨膜糖蛋白,在维持体内胆固醇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它与载脂蛋白B100(LDL独有的蛋白)以及载脂蛋白E(一种在极低密度密度脂蛋白,中等密度脂蛋白,乳糜微粒残余体以及一些高密度脂蛋白中发现的蛋白质)结合。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怎么回事高胆固醇血症,大家都听说过,但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怎么回事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这也是家族遗传病的一种,所以特别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有家族性的特征,一般有这个病的人大部分都是因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所引起的,如果严重的话很容易导致心脑血管性的疾病,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怎么回事。
1.高脂血症杂合子血浆胆固醇浓度通常是正常人的2~3倍,纯合子则较正常人高6~8倍。
前者介于300 mg/dL~400mg/dL,而后者介于600mg/dL~1,200mg/dL。
但也有些杂合子患者LDL-C增高不明显。
2.黄色瘤血浆LDL-C水平增高促使胆固醇在身体其他组织沉着。
沉积在肌腱者称肌腱黄色瘤,以跟腱和手部伸肌腱多见,为FH的特有表现;在肘部和膝下也易形成结节状黄色瘤;眼睑处可形成扁平状黄色瘤。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腱黄色瘤更常见。
3.角膜弓胆固醇在角膜浸润则形成角膜弓。
纯合子在10岁以前即可出现,杂合子多在30岁后出现。
角膜弓也可见于其他类型的高脂血症。
4.动脉粥样硬化纯合子FH多在10岁左右就出现冠心病的症状和体征,降主动脉、腹主动脉、胸主动脉和肺动脉主干易发生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心瓣膜和心内膜表面也可形成黄色瘤斑块,多在30岁以前死于心血管疾病。
受体缺如的纯合子预后更差。
男性杂合子30~40岁就可患冠心病,女性杂合子的发病年龄较男性晚10年左右。
5.其他FH患者常出现反复性的多关节炎和腱鞘炎,主要累及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抗炎药物不能抑制。
以上的介绍就是针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怎么回事儿的原因,这个病如果想得到一定的治疗,首先就要控制自己的饮食,在正常必须服用药物的情况下,生活中的饮食也要注意,如果是比较严重的患者要进行肝脏移植的手术,这样才能够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一. 简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 又称家族性高β脂蛋白血症,是一种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缺陷引起的疾病。
FH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既是脂类代谢的疾病,也是受体病。
二. 分类: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细胞膜上LDL受体完全缺乏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细胞膜上LDL受体数目减少一半三. 机制:小肠粘膜细胞(1).VLDL & LDL代谢途径(内源性脂质代谢途径):葡萄糖代谢中间产物(原料)肝细胞甘油三酯(TG)apoB100&E&磷脂&胆固醇VLDL 分泌入血液apoCII(HDL) 激活LPL脂肪酸apoC & 磷脂 &胆固醇水解VLDL中的TG 同时:VLDL HDL甘油胆固醇酯VLDL IDL LRP 被肝细胞摄取 & 降解IDL中的TG被LPL & HL水解 + apoE转移 LDL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清除LDL与LDL受体结合 LDL-受体复合物网格蛋白胞吞作用与溶酶体结合蛋白水解酶 & 胆固醇酯酶apoB100 氨基酸胆固醇酯游离胆固醇 & 脂肪酸(2).病理情况: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DLR)基因突变 LDLR缺如or异常 LDL代谢障碍(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 沉积于巨噬细胞和其它细胞形成黄色瘤&粥样斑块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冠心病等)四. 治疗方法:(1).控制外源性胆固醇的摄入:食疗为最基本的治疗1.食疗的中心内容:降低膳食中胆固醇的含量 & 减少胆固醇的吸收2.重点胆固醇限制人群:冠心病患者 &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 有以上2病家族史人群(2).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中心环节):他汀类药物(竞争抑制剂)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3).增加胆固醇的转化 & 排泄:胆汁酸是胆固醇的主要转化产物1.考来烯胺等胆酸螯合剂阻断胆汁酸的肠肝循环2.切除回肠(胆汁酸的主要回吸收部位)用于严重患者(4).其他方法:1.血浆交换法 & 血浆去处法(直接去除LDL)2.肝移植3. 基因治疗(5).个人的一些想法:1.查阅一些资料可知:有些患者LDL受体数目是正常的,但是受体与LDL连接部位的缺失使其不能与LDL结合 or 受体的有被小窝结合部位缺失,LDL不能被固定在有被小窝处,都会引发LDL摄取障碍。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高胆固醇血症已经成为了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中,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由家族遗传基因缺陷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
目前,这一疾病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将从遗传、预防和治疗等方面,介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研究进展。
一、遗传机制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由三种单基因遗传缺陷引起的。
它们分别是LDL受体、apoB和PCSK9基因的异常。
这些基因是调节胆固醇代谢的关键因素。
LDL受体缺陷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最常见的形式,约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75%。
LDL受体的缺陷会影响胆固醇的代谢和吸收,导致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
apoB缺陷会影响LDL颗粒的生成和清除,同样会导致高胆固醇血症。
PCSK9基因缺陷会影响LDL受体的功能,也会导致胆固醇水平升高。
二、预防和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早期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目前,预防和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控制改变饮食习惯,减少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是预防和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建议减少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并多吃植物油、粗粮、水果和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运动控制适当的运动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和草酸膳食纤维酯类药物等。
4、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可通过基因修复、基因敲除等技术,来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目前该技术仍处于实验阶段。
三、临床表现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皮下黄色瘤、腱鞘黄色沉积物等。
随着胆固醇水平的升高,还会出现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症。
因此,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要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四、结语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可治性罕见病—纯合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一、疾病概述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临床分为纯合与杂合两种类型。
纯合FH患者表现出极端的临床特征,青少年期可发生心肌梗死甚至死亡,在全球不同地区,纯合FH的患病率约为1/100~16万[1-3],属于罕见病。
FH主要致病基因包括: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人类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衔接蛋白1(LDL receptor adaptor protein 1,LDLRAPl)。
上述基因突变引起体内胆固醇代谢障碍,导致细胞内外胆固醇水平大幅增高。
纯合FH患者出生既受高胆固醇血症影响,儿童期可出现全身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冠心病发生率为正常人群100倍,自然寿命20~30岁;而杂合患者早发冠必病风险则比同年龄段的正常人群增加3~13倍[4]。
最近FH引起国际相关组织的高度重视,自2013年起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心血管学会等国际组织出台多项《FH防治的指南》及《纯合FH诊疗意见书》[5-7],提出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减少FH患者冠心病病死率的重要策略。
二、临床特征1.基本临床特征纯合FH患者主要表现为血浆LDL-C水平极度增高,为正常人的6~8倍,皮肤肌腱黄色瘤、角膜弓和早发冠心病,皮肤黄色瘤部位一般在臀、肘、手指间及髌前区域。
肌腱黄色瘤集中在跟腱和手指伸肌腱处。
角膜弓是由于脂质沉积而在角膜周缘形成的不透明白色环。
纯合FH患者往往在青春期就可出现冠心病甚至心肌梗死。
纯合FH患者的父母往往为杂合型FH。
2.心血管超声表现纯合FH患者较早出现全身As,超声检查可直观地显示As、心脏瓣膜病变[8],还能进一步发现心脏和血管的功能改变。
罕见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遗传咨询罕见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简称FH)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主要特征是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易导致早发性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本文将从遗传咨询的角度探讨罕见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遗传特点、诊断方法、遗传风险评估以及家庭成员的遗传咨询等相关内容。
遗传特点FH是由LDLR、APOB和PCSK9等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
在FH患者中,LDLR基因突变是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所有FH患者的85%。
这些基因突变会导致LDL受体功能异常或数量减少,使得机体无法有效清除循环中的LDL-C,从而导致血浆LDL-C水平升高。
诊断方法临床上,FH患者通常表现为早年发生冠心病、家族中有多人患有冠心病或高胆固醇血症等特点。
诊断FH可通过家族史调查、血脂检测、基因检测等方法。
家族史调查是诊断FH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果家族中有三代内有两人患有早发性冠心病或高胆固醇血症,应高度怀疑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遗传风险评估对于已确诊为FH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遗传风险评估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要明确患者的具体基因突变类型,了解其遗传模式和风险程度。
其次要对家庭成员进行基因检测和血脂检测,及早筛查出潜在的FH患者,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家庭成员的遗传咨询针对已确诊为FH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遗传咨询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遗传咨询师可以向患者及其家人介绍FH的遗传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方案等内容,并提供相关心理支持和遗传风险评估。
同时,遗传咨询还可以帮助家庭成员了解自身的遗传风险,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管理计划。
综上所述,罕见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的遗传性疾病。
通过遗传咨询,可以帮助患者及其家庭成员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遗传特点、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遗传机制和降脂治疗一、引言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FH)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具有高度患病风险和早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遗传机制以及目前常用的降脂治疗方法。
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遗传机制1. 基因突变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主要由基因突变引起,最常见的突变位点在LDLR(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基因上。
这些突变导致LDL受体在细胞膜上表达缺失或功能异常,从而导致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无法被有效清除,致使体内LDL水平升高。
此外,APOB和PCSK9基因也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相关。
2. 遗传方式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遗传方式分为两种:自发性遗传和家族聚集型。
前者是由于新生突变导致,通常在家族中较为罕见;而后者则是经典的家族聚集现象,基因突变通过垂直遗传方式传递给下一代。
3. 突变类型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有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杂合子缺失。
这些突变不仅影响LDL受体表达及功能,还可能与其他脂质代谢调控相关基因相互作用。
三、降脂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目前主要采用的降脂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福泊若定等。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而降低总胆固醇和LDL水平;福泊若定则可通过抑制PCSK9蛋白来提高LDL受体表达并促进LDL清除。
此外,还可以联合应用胆酸螯合剂、贝特类药物等进行综合治疗。
2.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降脂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增加体育锻炼和控制体重,可以有效地降低血脂水平。
建议减少摄入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增加纤维素、植物甾醇等健康食材的摄入。
3.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也被认为可能成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
Lecture Notes高胆固醇血症的遗传学张咸宁(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系)2015/03一、概述1974年,Goldstein和Brown发现,大部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
OMIM:143890)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gene,LDLR。
OMIM:656945)有关,由此开创了受体分子缺陷疾病的先河。
FH 大大增高了心肌梗死的风险,原因是血浆中的主要胆固醇转运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携带的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
Goldstein和Brown的研究揭示了正常胆固醇代谢和细胞表面受体的内在联系。
LDL受体缺乏症是众多受体缺陷疾病的代表。
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属于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的代谢病中的一种,症见高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高特异血浆脂蛋白。
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是脂质代谢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常伴有高胆固醇血症和提早发生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发生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
其他类型的单基因高脂蛋白血症各有其特异的生化和临床表型。
2.除了LDL受体基因(19p13.2)突变,其他3个基因(Apoprotein B-100、ARH adaptor protein和PCSK9 protease)的突变也会导致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表1)。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4个基因都破坏位于正确细胞表面位置或载脂蛋白B-100上的LDL受体的功能或数量。
其中,PCSK9基因与FH相关性的发现,可能引发新的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的诞生,可能成为遗传学在转化医学中应用的经典范例。
表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4个相关基因突变基因的产物遗传方式发病率突变导致的效应典型的LDL胆固醇水平(正常成人:~120mg/dL)LDL受体常显杂合子:1/500纯合子:1/百万功能失去杂合子:350纯合子:700脱辅蛋白B-100 常显杂合子:1/1000*纯合子:1/百万* 功能失去杂合子:270纯合子:320ARH衔接蛋白常隐极罕见†功能失去纯合子:470 PCSK9蛋白酶常显极罕见功能获得杂合子:225 *主要指欧洲人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