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纪律检查表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3
现场工艺纪律检查记录表被检查车间检查人/日期具体检查记录序检查不合格记录扣分量号1 现场工序作业有无指导性工艺文件?(查现场作业文件) 3分/次2 操作工是否熟悉作业文件?即:工序操作是否符合作业文件要求? 3分/次3 工序参数控制是否符合工艺文件?(查参数记录和控制、检测情况) 4分/次4 工序操作现场有无首末样?(查样件及标识) 4分/次5 工序自检/互检是否符合工艺文件要求?(查自检记录、核对操作) 5分/次6 操作员工资格确认?(检查员工对产品和流程的了解程度) 5分/次7 工装/设备、检具的检定、标识和维护?(查检定标识和点检记录) 2分/次现场产品标识和不合格品隔离处理?(查:有无待检、合格和不合格区;8 2分/次不合格放置和标识)扣分项扣分数得分数(满分:100)1、检查内容:A、指导工序操作用工艺文件是否完整、齐全?B、工序操作员工是否熟悉工艺文件?实际操作是否符合工艺文件?C、关键过程实际参数控制是否符合工艺设定要求?D、关键过程参数记录和监控实施是否及时、有效?E、现场是否实施首末件确认,并保留有效首末件样件?F、现场操作工序自检/互检是否有效?G、各操作工,尤其是特种、关键工序员是否持证上岗?H、设备、工装点检/维护记录及实施情况是否符合要求?I、现场产品标识、防护及安全放置是否妥当? 2、扣分要求:A、A项和B项每项每次扣分为:3分。
B、C项和D项每项每次扣分为:4分。
C、E项和F项每项每次扣分为:5分D、其余各项每次扣分为:2分。
3、评分标准:A、满分为:100分;扣分累加;得分=100-扣分累加值B、评级标准:同现场定置管理和5S检查。
C、评级频次为:和现场定置管理和5S检查汇总一起评分。
D、责任部门在第二个工作日须针对每次检查问题点制订整改措施及时间。
四、检查时间:每月和第二周和第四周四下午2:00。
五、检查人员:制造部工艺组工程师。
六、检查结果及要求同“现场定置管理和5S检查”。
∙检查人员:检查日期:
∙检查项目:
1.生产现场使用的作业文件是否属于受控文件的有效版本2.是否按照设计要求和工艺规程进行加工装配
3.工装夹具使用是否符合规范
4.设备的使用与保养是否符合要求
5.材料、毛坯、外购件、外协件是否符合图纸和加工要求6.行车、焊工、锅炉工、电工是否具有相应的上岗证
7.是否执行首检制度
8.计量器具的使用、摆放是否符合要求
9.是否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10.生产现场的文明生产、定置管理是否符合要求
评分标准
1.完全满足要求为10分
2.基本满足要求,但在实施过程中有轻度缺陷,经指出马上纠正者为8分
3.具有中等程度不合格项,但经指出后能纠正者为5分
4.具有严重不合格项,经指出仍不纠正者为0分。
冲压工艺纪律检查记录表检查时间检查时间 : 检查人:检查人: 序号序号考核项目考核项目分值分值 被检查者被检查者 得分得分 备注备注1 产品图样、工艺文件不齐全完好,作业指导书未悬挂现场2 2操作者不熟悉技术标准,不知道自已所在岗位、工序作业指导书的技术要求、检验要求等内容技术要求、检验要求等内容 33原始记录原始记录: :51. 记录填写不符合规定要求记录填写不符合规定要求,,漏项漏项2. 记录数据不真实记录数据不真实3. 字迹不清楚正确字迹不清楚正确4. 记录保存不完好记录保存不完好5. 无模具使用记录无模具使用记录4 是否严格按照设备维护保养规定进行设备的保养维护工作并如实填写记录填写记录35 是否严格按照工艺规定的检验频次进行检验并记录3 6 模具安装前未按规定对模具上、下模板及工作台面进行清理;压件前及压件过程中未按规程对模具进行检查清理和润滑;前及压件过程中未按规程对模具进行检查清理和润滑;压件后模具压件后模具清理不彻底,润滑不良,末件丢失。
2 7 野蛮操作,不注意保护冲件及模具,造成冲压件变形、磕碰划伤、脏污,模具部件损伤脏污,模具部件损伤5 8 在模具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模具损坏情况,生产线没有事故记录,不及时将损坏情况上报及时将损坏情况上报3 9 模具出现严重磨损、定位不准、工件误差,带病运转,不及时上报 3 10 工位器具未定置摆放,产品件摆放超出,地面有产品件等不良情况 2 11 板材、毛坯料、冲压件有锈蚀、磕碰、脏、划伤、坑包或其它缺陷未修复转下序未修复转下序3 12 不认真执行首件、末件检验,未按有关程序交检。
2 13 首件首件//末件放置是否合适并有标识末件放置是否合适并有标识2 14 检验员对首件质量判定不及时有错检/错判错判//误判的情况误判的情况3 15 每批生产工序结束后操作者是否主动交检验员检查产品件 3 16 巡检员对转序件进行确认合格后是否在《产品追溯记录卡》上加盖自己的检验章,自己的检验章,2 17 压件时双料叠压,二次冲压,模具内压入异物等情况发生 5 18 检验过程中的抽检比例,检验方法是否符合要求5 19 生产过程发现质量异常应是否立即处理,并填写《产品异常通知单》,追查原因,并矫正及作成记录防止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