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劳动成果山东人民版思品五上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95 MB
- 文档页数:38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珍惜劳动成果》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珍惜劳动成果》这一课题,旨在让学生理解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培养他们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成果的珍贵,进而激发他们的节约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但对劳动成果的珍惜程度仍有待提高。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遇到过浪费劳动成果的现象,但对于如何正确对待劳动成果,仍需要引导和教育。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知道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培养他们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结合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劳动成果的珍贵。
2.案例分析:展示一些浪费劳动成果的现象,让学生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珍惜劳动成果,并提出具体措施。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珍惜劳动成果的方法,并强调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的重要性。
5.课堂小结:通过一个小游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的节约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课题:《珍惜劳动成果》2.教学内容: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的方法3.教学重点:理解劳动成果的珍贵,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4.教学难点: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后实践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山东人民版思品五上《粒粒皆辛苦》课件三1234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的浪费粮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有的学生把还没吃完的馒头、面包随地乱扔,学生食堂剩饭剩菜多得惊人。
土地资源有限,粮食作物有限,人口在增长,粮食越来越宝贵,它是人类生存生活生命之源泉,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我校结合这个节日开展了“节约粮食从我做起”的活动,该活动要求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公民,都要爱惜粮食,都要把节粮看作生活中的大事,使勤俭节约成为每一个人的良好品德。
5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
餐桌上的铺张浪费,一方面是陈腐的消费观念使然,有的人为面子请客,耍派头摆阔气,有的人吃公家的,点菜越多越好;另一方面则是人们的节约意识淡薄造成的。
无疑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杜绝“餐桌”浪费十分迫切。
笔者以为,一是饭店、酒楼、餐馆、食堂等餐饮场所应构建“绿色餐饮消费”的文明规范。
比如可在醒目的位置给顾客一些诸如“科学饮食、吃好为止”、“均衡饮食、重质适量”、“剩菜打包、以免浪费”等温馨提示,餐饮服务员不应强行向消费者推行饭菜和酒水,要建议消费者“合理点菜,避免浪费”。
二是消费者要学习借鉴国内外一些好的待客吃饭习俗。
如文莱国的“吃多吃少主随客便”、德国的“厌恶浪费厉行吃光”、瑞士的“吃喝定量多吃自费”以及我国千百年来6“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等。
三是对食堂、饭店等餐饮场所,有关部门应建立规章制度和可操作的机制措施,以惩治餐饮业的浪费。
四是青少年要从一天三顿饭做起,让自觉珍惜粮食的习惯在餐桌上形成。
家长和学校都应负起这个历史性的责任,切实使孩子从小就树立起节约资源、节约粮食的意识,真正使他们从内心深处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
民间有言道路:“招待费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一语道出公款消费中的暧昧。
因此,领导干部要摈弃那些讲排场、比阔气、盲目攀比、大手大脚、大吃大喝的不良行为,自觉树立“浪费就是腐败”理念,并建立健全节约粮食的奖惩机制,使科学的消费观得到尊重和发扬光大,让不健康的、畸形的、奢靡的消费观受到应有的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