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课西学东渐-2
- 格式:ppt
- 大小:5.83 MB
- 文档页数:52
第20课西学东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第20课西学东渐第20课西学东渐(精选2篇)第20课西学东渐篇1第20课西学东渐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本课是必修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的第一课内容,前四个单元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情景铺垫。
第20课西学东渐【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3.人物:(1)林则徐:设立译馆,组织翻译外文报刊和《各国律例》,编译,2.历史背景①清政府内忧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国内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2)局限性:仍然局限于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未触及根本的封建政治制度。
三、维新思潮——资产阶级维新派(一)早期维新派的转变(1)原因:的结局暴露出洋务运动种种弊端。
1、背景:①政治:19世纪90年代,失败,民族危机加深。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③思想:西学的进一步传播;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2、代表人物及主张3、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特点(1)特点:把西学与儒学相结合,利用孔子和儒学的权威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以此宣传维新变法。
(2)原因: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妥协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②借用儒家的方式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减少阻力。
③西学在我国的传播水平低,特别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4、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论战(1)论战内容:(2)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3)影响:①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运动。
②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5、实践——戊戌变法(1898)(1)性质: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2)目的: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
(3)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结论:资本主义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6、影响(1)政治: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推动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2)经济: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思想:冲击传统封建思想,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形成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推动西方科学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预习作业】1、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一股新思想萌发了。
第20课西学东渐答案二、【课堂导学】问题一:读课本“开眼看世界”和下列表格,回的以下问题1.根据课本知识回答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的原?⑴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腐朽的清王朝被迫打开大门,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相应扩大。
⑵清政府的愚昧无知和落后。
⑶先进的中国人积极探寻抵御外侮、强国富民之路。
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
2.根据课本知识总结林魏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对当时的积极作用?(1)特点:①介绍的知识以军事为主,也有介绍政治和经济,但不深入。
②思想一方面带有鲜明时代变化的印记,另一方面,又保留着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
(2)影响:积极:“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主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最主要功绩在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其实质探索救国之路。
问题二:体用之争(19世纪60—90年代)(读课本,理解相关问题的基本要点)1.记忆、理解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出台背景、含义、目的(3)概括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根本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直接目的抵御外来侵略2.洋务派和顽固派“体”“用”之争的最后结果怎样?结合洋务派和顽固派“体”“用”之争的内容,分析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实质和作用?结果:体用之争最终以洋务派的胜利告终,并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洋务运动实质:在不触动清王朝君主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目的积极: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辩”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消极:局限于学习西方物质文化层面,中国的社会制度没有根本性变革。
问题三:维新思潮1.19世纪80年代,从洋务运动中分化产生早期维新派(1)早期维新派的主要代表有哪些?和洋务思想比,主要进步性体现在什么地方?代表:王韬、郑观应;重要进步性是把洋务派的学西方先进技术发展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由学西方物质文明发展到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