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西学东渐
- 格式:ppt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2
第20课西学东渐2014.12.22 赵世杰【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知识梳理】含义:所谓西学,是指近代的西方科学知识、社会知识。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的科学文化逐渐向中国渗透的过程。
基本线索:一、西学东渐的社会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二、基本历程:(一)地主阶级:1、抵抗派(林、魏):“师夷长技以制夷”2、洋务派(李、曾):“中体西用”(二)资产阶级:1、早期维新派和维新派:君主立宪制(改良方式)2、革命派:民主共和制(革命推翻清政府)3、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三、影响:中国在思想文化上也逐渐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四、认识:①从背景角度:是列强侵华的产物,反映了列强对中国侵略的逐渐深入。
②内容: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向西方学习和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不懈努力和探索的过程。
③实质: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④特点:是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⑤结果: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救中国,要坚持中共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具体历程一、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第一步)(一)历史背景1、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加紧对中国侵略;2、腐朽的清王朝被迫向世界开放,加强了同世界的联系;3、先进的中国人积极探寻抵御外侮、强国富民之路。
4、目的:为了解西方,,一批先进中国人开始冲破传统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二).概况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学习西方主要活动:a设立,翻译《》b编译《》,比较系统介绍了,开了中国近代由的先河2、魏源:《》,明确提出“”的思想主张,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三)意义:1、进步性:开眼看世界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从此,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2、局限:①最终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②在理论宣传方面,没有大规模实践总结:你如何认识这时期的西学活动?1.重点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2.主要通过翻译西方书籍,著书立说的方式宣传,没有实践活动;3.确立了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富强,探究西方、学习西方的思想主流,具有开先河、启迪的作用。
第20课西学东渐【课标要求】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重点难点】1、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2、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概念解析】西学东渐:指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过程,也指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
【自主学习】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地主阶级抵抗派)(一)为什么要“开眼看世界”?(背景)1、鸦片战争前后,。
2、。
3、为了解西方,抵御外侮,。
(二)先进的中国人是怎么看世界的?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三)“开眼看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一)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是在清政府面临什么境地下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加剧,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的威胁,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2、19世纪60―90年代,西学的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猛烈冲击。
(二)“体用”之争的核心问题:是否采用西学变革救世的问题。
(三)基本主张:(1)洋务派:。
(2)顽固派:。
思考:1、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19世纪60-90年代厌恶拍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结果如何?如何评价洋务运动?2、如何正确认识“体用”之争?三、维新思潮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一)早期的维新思想1、代表人物:2、思想主张:前期。
中法战争以后:在政治上;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与洋人进行商战;思想上主张西学。
3、作用:起到了启蒙作用,没有形成理论体系,但是没有付诸于实践。
(二)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发展为一股潮流)1、维新思潮产生的条件有哪些?(1)政治:民族危机的加深,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败,“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
(2)经济:(3)阶级:(4)思想:西学知识的积累;早期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