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形象题的-4大题型
- 格式:ppt
- 大小:917.02 KB
- 文档页数:39
202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型专练(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亭子言怀①张谓数丛芳草在堂阴,几处闲花映竹林。
攀树玄猿呼郡吏,傍溪白鸟应家禽。
青山看景知高下,流水闻声觉浅深。
官属②不令拘礼数,时时缓步一相寻。
[注]①本诗约作于诗人大历年间任潭州刺史时。
②官属:主要官员的属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的“数丛芳草”“几处闲花"写西亭子景致之清丽,流露出诗人的恬适之情。
B.“玄猿呼郡吏”是人们到西亭子游玩时所看到的情景,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C.诗人以看景知高下、闻声知水深,突出了自己的赏景经验之丰富与观察力之敏锐。
D.这首诗的语言朴素平淡,而平淡中又有着深远的情致,与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相似。
16.尾联的意思是什么?它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15.C16.①尾联的意思:不时地带着属吏从容、闲适地到西亭子来寻景散心。
②形象:诗人是一个平易近人、闲适自在且热爱自然的官员。
他身为刺史,却不让自己和属下被礼数拘束,不分尊卑、高下:时时缓步寻景,透露出诗人对西亭子一带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突出了自己的赏景经验之丰富与观察力之敏锐”错误,诗人突出的不是自己的赏景经验与观察力,而是那种悠然自得的乐趣。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先看尾联的意思。
“官属不令拘礼数”的正常语序应为“不令官属拘礼数”,也就是说不让大小官员受礼数拘束;“时时缓步一相寻”的主语是自己和“官属”,“缓步”是寻赏美景的行为举止,可以看出心情之闲适。
合起来是说自己要不时地带着不分尊卑的属吏从容、闲适地到西亭子来寻景散心。
再看刻画的人物形象。
诗人身为刺史,没有一点官架子,没有高高在上,不让自己和属下被礼数拘束,不分尊卑、高下;一起去缓步寻景,既看出诗人的闲时,诗句中又透露出诗人对西亭子一带风景的喜爱之情。
•初冬夜饮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问题:这首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答案: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外在特征),幽独苦闷的(内在品性)(步骤一)诗人(步骤二)形象分析形象+概括特点(外在特征+内在品性+身份定位)2、题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送魏万之京李硕朝闻游子唱离歌, 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匪。
描绘了一幅微 霜初落,鸿雁南归,树色 凄寒,砧声渐多 答:_就_番事业。
3.九日杜甫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画面。
度,李硕以长者风 嘱咐魏万,长安虽乐, 不要虚掷光阴, 要抓紧成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题目:極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殊方日落玄猿哭, 10 霜前白雁弟。
想弟妹的情怀,进而表现 遭逢战乱,衰老催人的感 伤。
4、李端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描绘了一幅日落时南来,引出思念故乡,忆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题目:诗歌| 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答:描写了天将亮时,孤灯之下,1忌妇彻夜不眠,面。
5.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 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 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 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 雨,春在溪头弄菜花。
题目: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答:1、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林逋底处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秤對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芽,幼蚕孵化,细草满坡, 黄牛鸣叫,暮鸦归巢,的景象。
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题目: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答:林间寺架田独鸟夕阳寒烟6、张耒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诗歌鉴赏形象类题型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答题步骤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特别要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
形象列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常用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2.事物形象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具体分析思路:(1)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板(最新版)目录一、诗歌鉴赏题型概述1.诗歌形象类题目2.诗歌语言类题目3.诗歌表达技巧类题目4.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类题目二、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及方法1.诗歌形象类题目答题模板2.诗歌语言类题目答题模板3.诗歌表达技巧类题目答题模板4.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类题目答题模板正文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板一、诗歌鉴赏题型概述在诗歌鉴赏的题型中,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1.诗歌形象类题目: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对诗歌中人物、景物、事物等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诗歌语言类题目: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对诗歌语言特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诗歌表达技巧类题目: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对诗歌结构、表达技巧、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类题目: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对诗歌主题、情感、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及方法1.诗歌形象类题目答题模板步骤一:找出诗歌中描绘的形象步骤二:分析形象的特点和意义步骤三:结合诗歌内容,阐述形象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2.诗歌语言类题目答题模板步骤一:指出诗歌的语言特点或修辞手法步骤二:分析语言特点或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步骤三:结合诗歌内容,阐述语言特点或修辞手法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3.诗歌表达技巧类题目答题模板步骤一:指出诗歌的表达技巧或艺术特色步骤二:分析表达技巧或艺术特色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步骤三:结合诗歌内容,阐述表达技巧或艺术特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4.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类题目答题模板步骤一:找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步骤二: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步骤三:结合诗歌内容,阐述主题、情感、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之间的关系以上就是诗歌鉴赏的题型概述和答题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诗歌鉴赏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附录:诗歌鉴赏简答题设题目类型◆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某某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六大题型及满分模板诗歌鉴赏常考六大题型1. 分析形象1.提问格式: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2. 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古诗词鉴赏四大典型题★★★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赏析】微风轻轻吹拂着江岸边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中孤独地停泊着。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像什么呢?活像是漂零天地间的一只孤苦无依的沙鸥。
【试题】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考点:锤炼语言——炼字)【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还原内容。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 ①"垂"和"涌"在这里都是动词,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②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③同时,也衬托出了诗人身居船中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2.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首联的画面,可以加上合理的想象。
(考点:意境、画面)答:这一联是诗人“旅夜”的场景:微风轻轻吹拂着江岸边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中孤独地停泊着。
3.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考点:写作技巧)答:①从修辞手法上看:诗人把在此时此景的自己比作天地间孤苦无依的一只沙鸥,运用了比喻;此时的自己像什么呢?像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一问一答运用了设问。
②从抒情方法上看:尾联触景而生情,诗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③从表现手法上看:运用了对比和反衬。
颔联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极言天地之大,与尾联沙鸥的渺小形成鲜明的对比,正是为了反衬出诗人此时孤苦伶仃的形象。
4.整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考点:思想情感)答:①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满腹才华,而四处奔波,得不到朝廷重用,②刻画出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形象,③表现出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飘泊无依、孤独落魄的感伤。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出题类型及答题技巧——分析意象类诗歌是借助意象抒发感情的,而诗歌的意象浸染了作者特有情感的具体形象,这个形象一般指某个特定景物如明月、山水、杨柳、杜鹃等,把握诗歌的形象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感情,因此,分析意象也是历年来高考诗歌鉴赏热考的内容。
常见的题型有指认形象、体会画面、揣摩情感等。
1、指认形象所谓指认形象,是要考生在阅读诗歌的基础上大体把握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如: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浙江卷)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试题解析】这里考的是填空题,要求考生找出两首诗中除荷以外的共同意象,只要考生细读原诗,一比较就能找出来它是西风,这是能力要求最低的考查形式。
除了考意象之外,还比较了两首诗所写的时间,从杜诗落日、杨诗的入塞可知,两诗写景的时间均为傍晚时分。
2、体会画面画面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构成的整体。
诗歌抒情言志所借助的形象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通过许多形象营造意境、构筑画面,从而达到表达感情的效果。
王维的诗读了令人觉得诗中有画,就是因为他善于利用不同色彩、状态的形象构筑生动和谐的画面。
鉴赏古诗词要善于领会诗人所营造的画面。
如: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广东卷、诗歌内容见上)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②,沈思忽自惊。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孤笛。
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试题解析】这句诗借野水、渡口、孤舟的形象,描绘了孤寂的心绪。
如何使这几个简单的形象与作者的心绪融为一体,这就需要考生通过想象营造充实画面了。
高考诗歌鉴赏题常见题型及解答思路一、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5、答题示例练习:(08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一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面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里呈现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
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
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答案: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诗歌鉴赏八大题型
1.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解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氛围+分析作者情感。
2.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解题步骤:指出具体手法+分析该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表达效果。
3.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解题步骤: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 炼字型
提问方式:某字(词)在诗中的含义或作用是什么?
解题步骤: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题步骤:该词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词在内容上
统领全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主旨是什么?
解题步骤:分析诗中直接或间接表现的情感或主旨+用诗中的具体内容阐述该情感或主旨+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 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对这首诗(某句)的赏析,哪一种说法更恰当?解题步骤:仔细阅读题目中的选项,找出选项中的关键点与诗歌内容进行对比+分析该选项是否符合原诗内容+指出原诗内容与选项的异同点。
8. 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与另一首诗(词)相比,有哪些异同点?解题步骤:分别分析两首诗(词)的主题、表现手法、意境等方面的异同点+指出两首诗(词)的共性和差异。
2023届古代诗歌鉴赏阅读各类题型解法
巧别致。
表达技巧、【2016新课标III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6分)
【参考答案】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的豪情:“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可以看出;
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前九句是一段,十分
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
抱负。
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壮和悲,理想和现实,
形成强烈的反差。
从这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
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第四桥萧立之自把孤樽孹蟹斟,荻花洲渚月平林。
一江秋色无人管,柔橹风前语夜深。
综观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并结合句简要分析人物的心情。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鉴赏意象型的题型。
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②作者为什么描写这一形象【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第一步,找到诗中描绘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第二步,用精炼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
第三步,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技巧运用】第一步,找到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意。
“自把孤樽孹蟹斟”“一江秋色无人管”是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其中“自”“孤樽”等词是关键。
第二步,用精练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
可以概括为: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
第三步,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可以概括为:一个寄情山水、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秋天的月夜,诗人泛舟江上,自斟自酌,乐在其中,一个寄情山水、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物心境,虽然孤独一人,并没有茕茕孑立的凄凉之感,而是在橹声秋色中显得怡然自得。
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回林景熙】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本诗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题型分析】这是一道鉴赏意境型的题型。
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②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③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第一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用一两个专业术语(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萧瑟凄凉……注意遥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板综合考法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一)“人”的形象1.常见题型常式: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变式:①简析这首诗中人物的特点。
②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2.解题方法(1)在整体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诗人形象还是主人公形象,并从诗句中确定人物的身份。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要知人论世,结合注释、诗题,了解作者及其经历、创作意图等,把握作者描写和评价人物的感情色彩,分析塑造这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1)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性格+身份。
(2)分析人物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切忌以译代析。
(3)总结塑造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或概括人物形象身上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4.示例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①诗中的人物形象是一个清高孤傲的渔翁。
(性格十身份)②他不怕天寒雪大,而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格外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
(依据)③渔翁孤寂而又卓然独立的形象,寄托着诗人自己的精神,是诗人自身的写照,表现了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思想感情。
(形象意义)(二)“物”的形象1.常见题型常式:诗中塑造了×××怎样的形象?突出了它的哪些特点?变式:①简要概括×××意象的内涵。
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的作用。
③任取两个意象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
2.解题方法(1)要熟记一些特定物象的内涵及象征意义。
(2)鉴赏一般物象时,要结合诗人的处境,了解诗人的身世,分析诗人所塑造的物象的意义。
(3)要抓住描写物象特征的词语,把握物象的外在特点、内在品质及精神。
(4)要抓住物象与诗人所言之志的相似点或相关点,弄清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考写了什么1.意象(人P22“即时迁移”3、“定时演练”1(1);物P20“精题再练”1、“样卷评析”例1问一;景:见下)2.意象组织提问方式:问描绘了怎样的图画、画面P21例二问一、环境“精题再练”2问一、场景P22“定时演练”2(1)问一景象P21“即时迁移”1问一?答题策略:1、可以概括可以具体。
当几个意象意蕴相同时可以概括,有差异时则宜具体。
(风雨交加、荒凉苦寒)2、找出主要意象。
3、描绘结果可以是场景,可为意象组合。
4、表述时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或只总不分,或只分不总。
5、画面可以是人、是物、是景。
6、概括要点要全、要准。
规范答题:见《热》参考答案。
3.氛围、意境(景、境、意)P22“定时演练”2(1)问二P22“即时迁移”44.考诗歌涉及的时间、考诗歌表现题目选用的景物P21“即时演练“2问一,P22“定时演练”5问一。
二、考为什么写(一)从局部考查1.为什么写景(为了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等)写景作用:5个方面11点。
2.为什么写物(为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等)P20例一、P22“定时演练”3(1)、4(2)3.为什么写人(为了自比或对比以抒情言志等)4.为什么写事(叙事抒情、借古喻今、借古鉴今、借古抒怀等)(二)从整体考查1、本诗歌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P21例二,P22“定时演练”1.(2)“即时迁移”1问二。
答题策略:1、内容+情感+(技巧)+(背景)2、要答全、答准。
(句句筛选、忠实文本、重视背景)3、情感(1)对借体(人、事、物、景)的情感(2)寄托的情感。
(主体自己、主体以外的他人、官民、国家、社会)(3)常见情志:情A、积极的:喜爱、欣赏(赞美)、愉悦、从容(悠然、超脱)、闲适、轻松等等。
B、消极的:孤寂、苦闷、忧愁、悲痛、愤懑、无奈、哀伤等等。
C、思念志立身高洁、志向远大、耿介孤高、不同流合污、忧国忧民、建功立业等等2、分析“情”“景”关系三、考怎么写1.考技巧(局部技巧:写景p21“即时演练”2问二、p22“即时演练”2(2)、3(1)、5(2)写人p22“定时演练”1(1)问二、写物整体技巧:抒情言志明理)2.考语言p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