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海洋环境
- 格式:pdf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9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海洋蓝洞形成于第四纪冰期时的陆上溶洞,后因海平面上升被海水淹没而形成。
完成下列各题【1】海洋蓝洞形成时期生物发展的主要事件是A.哺乳动物时代B.人类时代C.裸子植物时代D.孢子植物时代【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海洋蓝洞形成于第四纪冰期,第四纪是人类出世并迅速发展时代,故选B。
【2】材料中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A.人类活动B.臭氧层被破坏C.地壳下沉D.全球气候变化【答案】B【解析】海平面上升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人类活动燃烧矿物质燃料导致全球变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故选D。
2.下列生物始现于中时代的是A.爬行动物B.哺乳动物C.海生藻类D.孢子植物【答案】A【解析】在地球历史中,发生一些天文与地质事件,将事件的时间段叫做地质时期,在各地质时期,在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空间及太阳系和地球所发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壳运动、岩石、构造、古生物、地磁、古气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记录,生物始现于中时代的是爬行动物。
3.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要退出《巴黎协定》,这一行为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发展和公平的观念B.公平和环境的观念C.环境和权利的观念D.发展和权利的观念【答案】B【解析】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成全球性问题,这要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故而对于全球性气候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要退出《巴黎协定》,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和环境的观念。
【点睛】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可持续发展代人的利益。
4.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
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mm—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
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
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高三地理洋流知识点总结洋流是指在全球海洋中由于风力、海底地形、海水密度差异等因素引起的海水运动。
洋流对地球的气候、生态和经济都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总结高三地理中与洋流相关的知识点。
一、洋流的分类1.根据水平分布:洋流可分为暖流和寒流。
暖流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运动的海洋水流,水温较高;寒流则相反,是从高纬度向低纬度运动,水温较低。
2.根据垂直分布:洋流可分为表层洋流、深层洋流和海底洋流。
表层洋流位于海表面,受到风力驱动,速度较快;深层洋流则位于表层以下的较深海域,受到密度差异和地球自转的影响;海底洋流则位于海底,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流和密度倾斜引起。
二、全球洋流系统1.赤道洋流系统赤道洋流包括赤道逆流和赤道顺流。
赤道逆流是位于赤道附近的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影响下的东西向洋流,向西流动而与赤道盘旋形成环流;赤道顺流则是位于赤道南北两侧的洋流,分布在北纬5°-25°和南纬5°-20°之间。
2.热带洋流系统热带洋流主要包括北太平洋洋流、南太平洋洋流和印度洋洋流。
北太平洋洋流受到赤道逆流的影响,形成了北赤道流和加利福尼亚流等洋流;南太平洋洋流又受到赤道顺流的影响,形成了赤道南流和秘鲁流等洋流;印度洋洋流则由季风和西澳洲流等多个洋流组成。
3.副热带洋流系统副热带洋流主要是指北大西洋洋流和南大西洋洋流。
北大西洋洋流由北大西洋附近的地中海暖流、加伯流和北大西洋当前流等组成;南大西洋洋流则有巴西流、福克兰流和厄尔尼诺洋流等。
4.极地洋流系统极地洋流包括北极洋流和南极洋流。
北极洋流主要由东格陵兰流、挪威海流和白令海流等组成;南极洋流受到西风带和辐合辐散影响,形成了西风漂流和环南极洋流等。
三、洋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1.洋流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暖流可以带来温暖的气候,如日本温暖流使得日本有四季分明的温暖气候;寒流则使气候较为寒冷,如本格拉流使得南美洲部分地区气候寒冷。
2.洋流对降水的影响暖流会使得沿岸地区气温升高,增加了蒸发,形成多雨的气候;寒流则会较冷的水汽减少,气候较为干燥。
高三地理环境污染与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1.上海水务部门某日发布消息称,受长江口咸潮(又称海水上溯或入侵,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入侵的影响,上海市陈行水库、青草沙水库取水口,氯化物浓度持续超过250毫克/升(国家地表水标准),最高超过3000毫克/升。
下图为上海市主要水源地及咸潮入侵路线图。
表1为三峡建坝前后长江安徽大通水文站流量变化统计表。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表A.咸潮一般多发生在冬末春初B.受三峡大坝影响,夏季咸潮发生最多C.三峡大坝对咸潮不构成影响D.三峡大坝建成后,咸潮发生次数增多【答案】A【解析】冬末春初,长江流域降水少,长江口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形成咸潮;而受三峡大坝影响,夏季流量虽减少,但不足以引起海水倒灌;三峡大坝调节长江的流量,对咸潮的形成影响较大;三峡大坝建成后,使长江枯水期的流量加大,咸潮发生的次数减少。
故选A。
【2】为了有效保护上海等城市水质安全,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A.控制流域用水总量B.各河段协调以法治水C.自来水厂迁至上游D.加大梯级开发力度【答案】B【解析】控制流域用水总量,会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上游的水质会被来自上游城市污水污染;梯级开发不会减少污水的排放;而各河段协调依法治水,会减少污水的排放,使水质变好。
故选B。
【考点】水污染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霾是一种天气现象,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子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空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
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
下图为2014年1月某时段全国霾区分布图。
(1)据图描述我国该次霾的空间分布特点。
(6分)(2)请为防治雾霾提出合理化建议。
(4分)【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重度霾主要分布在华北东部地区。
(6分)(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推进清洁生产;减少建筑扬尘。
高三地理知识点洋流洋流是指海洋中大范围、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的水流。
地球上的洋流主要分为暖洋流和寒洋流,它们在全球范围内起着重要的天气、气候调节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三地理中的主要洋流知识点。
一、北大西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是北大西洋沿岸地区的暖水洋流。
它起源于墨西哥湾的墨西哥湾暖流,与墨西哥湾暖流融合之后,沿美国东海岸北上,跨过大西洋,最终影响了北欧和冰岛的气候。
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非常显著,它使得北大西洋沿岸地区的气候较为温和,降雨量较多。
同时,北大西洋暖流还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为该地区的渔业资源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二、北大西洋寒流北大西洋寒流是北大西洋中的寒冷水流。
它起源于北极地区,随着冰山的融化和低温海水的形成,向南流动。
北大西洋寒流是全球最大的寒流之一。
北大西洋寒流主要影响了北美东海岸地区的气候,使得该地区的气温较低,降雪较多。
同时,北大西洋寒流对生态系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着海洋生物的分布和迁徙。
三、秘鲁洋流秘鲁洋流是指南美洲西海岸地区的一股寒流。
它源自南极洲,沿秘鲁附近海岸向北流动。
秘鲁洋流是重要的冷水洋流之一。
秘鲁洋流对该地区的气候和渔业资源有着重要影响。
由于秘鲁洋流带来的冷水,使得秘鲁西海岸地区的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但冷水洋流所带来的营养物质丰富,促进了海洋生物的繁衍生息,支撑了该地区渔业的发展。
四、赤道洋流赤道洋流指位于赤道附近的洋流,主要有赤道逆流和赤道偏东流。
赤道逆流是指沿赤道地区从东向西流动的暖水洋流,而赤道偏东流则是从西向东流动的寒水洋流。
赤道洋流对气候和海洋生物产生了重要影响。
赤道逆流带来的暖水使得赤道地区的气温较高,降水较多。
赤道偏东流则通过带走海洋表层水的热量,对全球气候产生了调节作用。
此外,赤道洋流也为该地区的渔业资源提供了养分。
总结:洋流在地球上起着重要的气候调节和生态影响作用。
北大西洋暖流、北大西洋寒流、秘鲁洋流和赤道洋流是高三地理中常见的洋流类型。
它们的形成和流动路径对气候和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进而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高三地理海洋地理试题1.A 【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我国是继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蛟龙号”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载人深潜器,其实际下潜最大深度达 7062 米,创造了载人深潜的世界记录。
下图中标★处为“蛟龙号”当时下潜位置。
材料二下图是南太平洋等盐度线、等温线及赤道附近的沃克环流示意图。
(1)“蛟龙号”下潜处的地形是,该地形的形成原因为。
“蛟龙号”下潜过程中,海水温度的变化特点符合下图中的曲线。
(3 分)①②③④(2)“蛟龙号”担负着海底资源的勘探任务。
海底矿产资源主要类型及分布规律为。
(2 分)(3)深海活动需要克服的不利条件有。
(2 分)(4)上图中C处盐度高的原因是。
(1分)(5)试从洋流的角度解释沃克环流的形成原因。
(2分)【答案】(1)海沟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的消亡边界,在洋板块的边缘③(3分)(2)石油天然气主要位于大陆架;多金属结核主要位于深海平原(2分)(3)黑暗、高压、低温、缺氧、海水的高腐蚀性、海水的流动性(任达2点得2分)(4)位于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大洋内部(1分)(5)太平洋西侧是暖流,空气受热上升;东侧是寒流,空气冷却下沉;这造成高空与近地面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这样形成沃克环流(2分)【解析】(1)从材料一中海底地形图知,蛟龙号下潜位置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的消亡边界上,地形是海沟,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水文迅速下降,底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水温下降很慢,(维持低温)选项③正确。
(2)海底矿产资源分为三部分:滨海地区砂矿丰富;浅海大陆架海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深海海盆里多金属结核。
(3)深海环境主要表现为黑暗、高压、低温、缺氧、海水的高腐蚀性、海水的流动性等特点(4)位于副热带大洋内部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水盐度较高。
高三地理海洋开发试题答案及解析1.(10分)【海洋地理】读南海部分地区海底等深线图,回答问题。
(1)从海底地形的分类看,乙地属于,丙地属于,甲处的矿产资源有。
(2)a、b两地都是我国著名的盐场。
简述两地成为著名盐场的共同条件。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其中属于中国管辖范围的有210万平方公里。
但近年来周边各国围绕南海问题矛盾日益突出。
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大陆坡洋盆石油、天然气、滨海砂矿等(3分)(2)两地地势平坦,沙滩广阔;两地都位于岛屿西部的背风坡,晴天多,降水少,利于晒盐;地处热带,气温高,蒸发旺盛。
(3分)(3)南海石油、天然气等海洋能源资源丰富;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海洋空间资源、海洋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和战略地位重要。
(4分)【解析】(1)读图,乙地等深线密集,说明坡度较大,应属于大陆坡。
丙地四周高,中间低,平坦开阔,属于洋盆。
甲处位于大陆架海域,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滨海砂矿等。
(2)a处是台湾的布袋盐场,b处是海南省的莺歌海盐场。
两地地势平坦,沙滩广阔。
两地都位于岛屿西部的背风坡,晴天多,降水少,利于晒盐。
地处热带,气温高,蒸发旺盛。
(3)南海石油、天然气等海洋能源资源丰富,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海洋空间资源、海洋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和战略地位重要。
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的提高,这些因素成了各国争夺开发的主要原因。
【考点】海地地形类型,盐场的形成条件,海洋资源类型及海洋开发问题。
2.【选修2—海洋地理】下图为渤海在某一起重大的海洋溢油事故中,污染海域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所提供的信息,分析渤海西部MN之间地带主要是哪种类型海岸?据此推测本次溢油所产生的海洋污染的主要危害是什么?(6分)(2)简要分析本区海洋容易发生污染的原因并提出治理的有效措施。
(9分)【答案】(1)类型:淤泥质海岸。
(2分)危害:①使本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渔业资源损失严重;②给当地渔民赖以生存的养殖业和捕捞业带来严重危害。
高三地理洋流知识点洋流是海洋中的水流运动,它们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地理学中,洋流是高三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三地理洋流知识点,包括洋流的分类、形成原因和影响等。
一、洋流的分类洋流可以根据其产生地区、水温、强度和方向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根据产生地区可分为赤道洋流、副赤道洋流、温带洋流和极地洋流。
赤道洋流在赤道地区形成,副赤道洋流位于副热带地区,温带洋流形成在温带地区,而极地洋流主要影响极地地区。
根据水温可将洋流分为温洋流和冷洋流。
温洋流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水温较高,而冷洋流则主要出现在高纬度地区,水温较低。
此外,洋流还可以依据强度和方向进行分类。
强度较弱的洋流称为辅助洋流,而强度较大、流速快的洋流则被称为主流。
洋流的方向有两种,即东向洋流和西向洋流,它们的流动方向与风向、地球自转等因素有关。
二、洋流的形成原因洋流的形成主要受到风力、重力、地转效应和海底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风力对洋流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风力可以使水体表面产生初始位移,从而引发洋流的形成。
其次,重力也是洋流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海洋的水存在不平衡现象,重力可以使得水由高处向低处流动,形成洋流。
地转效应是指地球自转所产生的一种影响,它会引起洋流的偏转。
由于地球自转,洋流在南半球和北半球会出现不同的流动方向。
此外,海底地形也会对洋流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
海底的起伏和悬崖峭壁等地形特征会影响洋流的流动路径和流速,从而形成不同的洋流系统。
三、洋流的影响洋流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非常显著。
首先,洋流可以调节气候。
洋流的运动可以将热量从热带地区传送到高纬度地区,从而调节了地球的温度分布。
例如,北大西洋暖流可以使得北欧地区的气候相对较暖,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冬季更加温暖。
其次,洋流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十分重要。
洋流可以影响海洋中的动植物分布,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一些洋流可以将养分带入海洋中,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进而影响整个海洋食物链的平衡。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考纲要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变化规律。
[知识讲解]一、海水的温度和盐度1.地球上的海洋(1)地球的水库:平均深度3800千米,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淡水中冰川水、地下淡水最多。
人类生活用水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水循环——大气中的水源和陆地水的来源海上内循环:占水循环水量的90%;海陆间循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以径流注入大海。
内陆循环:水汽主要为蒸发与蒸腾,注入内流河与内陆湖。
海陆间水循环,有三个要点需要注意:一是水循环的场所,即天空和地面、地上和地下、海洋与陆地之间;二是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包括蒸发→气流→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通过这些把三种形态的水体连接成为一个相互交换和转化的动态系统,其中蒸发与降水、水汽输送与径流输送作用更加明显;三是水循环的能源,即蒸发、水汽输送、凝结等环节是太阳辐射的结果;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是地球重力作用的结果。
水循环的作用与意义:是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通过水循环的各个环节,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有机地联系成为一个循环系统,水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一是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换。
二是在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三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雕塑地表形态。
如:海洋→陆地的水汽输送量=陆地→海洋的地表径流量+地下径流量;海洋水数量不变:海洋上降水量=海洋上的蒸发量+来自陆地的径流量;陆地水数量不变:陆地上的降不量=陆地上的蒸发量+陆地上的径流量。
可以看出: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其循环更新的速度也是有限的,因此在运用水资源时要做到:合理运用,不能超过水的更新数量;保护水质,免受污染。
(3)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地球表面的71%是海洋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海水运动塑造海岸地形、引起海岸变迁,影响沿海沉积物的搬运和泥沙沉积,入海河流的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和冲积平原。
高三地理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 1492年,哥伦布航海期间,每天都用船上的象限仪观察北极星,只要数据为28°,他就坚信自己航向正确。
读哥伦布航海线路图和所使用的象限仪图,回答下列各题。
【1】哥伦布每天用象限仪观察北极星,保持28°,是为了()A.顺风航行B.顺水航行C.向西航行D.向西南航行【答案】C【解析】哥伦布航海期间,每天都用船上的象限仪观察北极星,保持数据为28°,主要保持纬度不变,纬线指示东西,故是为了向西航行,C对,D错。
与顺风、顺水无关,A、B错。
【2】在航行途中,如果只考虑海水运动,船只行驶较快的是()A.甲航段B.乙航段C.丙航段D.丁航段【答案】D【解析】结合北大西洋的洋流分布规律,丁航段是顺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航行较快,D对。
其它航段是逆洋流航行,速度较慢。
A、B、C错。
【考点】北极星的高度与当地地理纬度的关系,洋流的分布规律。
2. 2012年6月24日,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次突破了7 000米水深,并且在7 020米的最大深度成功坐底。
读图,完成小题。
【1】流经图示区域的洋流流向及性质分别是 ()。
A.自南向北、寒流B.自北向南、寒流C.自南向北、暖流D.自北向南、暖流【答案】C【解析】可用代入法将各选项代入图中验证。
A选项自相矛盾,因为自南向北即从纬度低的海域流向纬度高的海域应为暖流,而不是寒流;同理,自北向南即从纬度高的海域流向纬度低的海域应为寒流,D选项也自相矛盾。
最后可根据中、低纬大洋西侧为暖流,确定C选项正确。
【2】下列有关马里亚纳海沟形成过程的图示,正确的是 ()。
【答案】A【解析】海沟一般处于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上,而马里亚纳海沟是全球大洋最深的地方,B、C、D三选项中板块交界地带都不是图中大洋最深的地方。
3.下图为理想大陆周围洋流分布的模式图,读图完成小题。
【1】图示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的有 ( )A.③④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答案】C【解析】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中低纬度大陆西岸和中高纬度大陆东岸为寒流。
35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权益【学习目标】1.能说出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对应措施2.能说出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影响和对策3.知道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的概念4.知道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5.知道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基础回顾】2.【练习】1.读“海南省的部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莺歌海盐场是我国主要盐场之一,从海水中获取海盐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分析莺歌海盐场形成的原因。
(2)海南岛周围海洋空间十分广阔,与海上活动相比,深海活动面临哪些问题?(3)随着海南省的发展,向海洋要陆地成为必然。
人类“造陆”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4)海底仓库是未来海南省储存物品的方式之一。
与陆地环境相比,海底储藏具有哪些优点?2.南沙群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但近期国际纷争不断,许多岛礁被周边国家占领,严重损害了我国的海洋权益。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沙群岛从行政上属于__________省,从构造上看属于__________板块。
(2)据图分析南沙群岛容易被他国袭扰的原因。
(3)2012年1月13~15日,中国和东盟10国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四次高官会在北京举行,标志我国对南海管理做出切实努力。
我国维护南海权益、加强海洋管理的地理意义是什么?3.(2012•福建文综)“海洋资源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议题。
下图示意东亚部分区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示半岛南部地区的主要海岸类型,并说明该海岸发展滨海旅游的有利自然条件。
(2)简述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
4.(2012•江苏地理)下图是北太平洋局部海域海底地形简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①处海域属于________。
该处海底储量巨大的矿产资源是________。
高三地理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1.(10 分)【环境保护】下图为我国莱湖区 1950 年和 2010 年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描述该地 60 多年来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并简析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答案】湖泊面积减少(2分);居住用地增加(2分);工农业用地增多(2分)。
湖泊对气候的调节能力(或对河流的调蓄能力)下降,旱涝灾害增加(2分);工业废水的排放,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
【解析】读图比较,2010年比1950年湖泊面积减少,聚落等居住用地增加,工农业用地增多。
湖泊面积减小,对气候的调节能力,对河流的调蓄能力下降,旱涝灾害增加。
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考点】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及对环境的影响。
2.(10分)环境保护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之一。
某企业为确保盐产品外运道路不为沙漠所侵吞,采用资金补助牧民种树护路的方式,从而拉开了“库布齐治沙模式”的序幕,现如今,该企业硫化碱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
结合材料,说明库布齐治沙模式是“生态、经济、民生”共赢的模式。
(10分)【答案】植树种草,改善了生态环境(2分);发展盐业、药材和饮料加工、旅游等产业,实现产业多元化(2分);延长了产业链(2分),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附加值),提高了牧民收入,(就业)(2分);社会可持续发展(2分)。
【解析】仔细读图,图中左边有人类活动场所,右边是主要产业。
生态表现为植树种草,治理荒漠,改善了生态环境。
经济体现为发展盐业、药材和饮料加工、旅游(景区)等产业,实现产业多元化,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
民生从提高牧民收入,增加就业等方面分析。
库布齐治沙“生态、经济、民生”共赢的模式实际上体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保护。
3.(10分)环境保护2013年3月,武汉市环保局发布的《2012 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城区湖泊水质较往年有所好转,但形势不容乐观(如图)。
专题二十海洋地理【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海洋与海岸带运用地图及景观图片,概述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考查形式:均以综合题形式出现。
考查内容:海洋与海岸带以及海洋开发、环境问题和权益。
考查频率及分值:江苏卷每年必考,考查频率高。
分值为10分。
考查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考查素养:侧重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素养备考中要注意复习重点。
“海洋和海岸带”注意海洋自然地理时空分布规律和主要形成原因。
“海洋开发”结合海洋资源开发实例,注意开发特点、现状及前景。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侧重理性分析、探究海洋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以及防灾减灾的对策措施。
另外多关注时事热点海洋开发、环境问题和权益说出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真题探秘】基础篇固本夯基【基础集训】知识1 海洋与海岸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我国南海局部地区图和中国新建的南海灯塔雄姿图。
(1)我国南海岛屿的海岸类型以和为主。
(2)图中字母表示的海底类型名称是:A ,B 。
(3)我国南海建灯塔,属于开发海洋的资源。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开发的南海海洋资源有等。
答案(1)基岩海岸生物海岸(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海岸)(2)大陆架大陆坡(3)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旅游资源等(任意两种)知识2 海洋开发、环境问题和权益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海洋资源丰富。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南沙群岛的众多岛屿多为岛,一般出现在的热带浅海环境中,这类岛屿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是。
(2)据图分析,南沙群岛容易被他国占领的原因是。
(3)渔政船巡察南海、南海岛礁建设等活动显示了我国维护海洋权益、加强海洋管理的能力和决心。
高三地理海洋和海岸带试题答案及解析1.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冷洋流)被冷却饱和而形成;冷、暖洋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件,很容易形成海雾。
读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回答问题。
(25分)(1)在①②两海域中,容易出现海雾的是________海域,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海域海雾多发的时间是()A.1、2月B.3、4月C.7、8月D.11、12月理由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3)试分析P地冬季多降水的主要原因。
(4)图中海域有一世界著名的大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有利条件。
【答案】(1)②②海域是寒、暖洋流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2)C夏季,该海域盛行东南季风,当暖湿的季风经过较冷的洋面时,易形成海雾(3)P地冬季吹西北风,西北风经日本海海面后,遇地形阻挡形成地形雨;又因P地受暖流的影响,湿度增大,故P地冬季多降水。
(4)北海道渔场位于温带的大陆架地区,又位于寒流和暖流的交汇处。
【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海雾易形成于冷、暖洋流交汇处,②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易出现海雾。
(2)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冷洋流)被冷却饱和而形成,日本为季风气候,夏季低纬度来的东南季风性质暖湿,向北流经冷洋面,水汽达到饱和,形成海雾;该海域海雾多发的时间是7、8月。
(3)P地位于日本西部山地,冬季吹西北风,西北风寒冷干燥,当经过日本海时,为其提供大量水汽,观察图发现,西部海域有暖流流经,使西部湿度增大,遇山地阻挡多降雪。
(4)渔场一般形成于浅海大陆架,形成条件有适宜水温、光照、丰富的饵料,该渔场位于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大陆架广阔,水温适宜。
【考点】海雾成因及多发时间;影响降水因素;渔场形成条件2.【选修2——海洋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14年4月11日中国大洋第三十航次第四航段科学考察启动,“大洋一号”船再探西南印度洋,将开展深海地质、环境基线和生物基因资源调查,根据最新气象预报显示,作业区将面临风大浪高等复杂海况考验。
【高中地理】高三地理水环境知识点汇编
水环境
1.水循环:① 根据其发生场可分为海陆旋回、内陆旋回和海洋内部旋回。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 其意义在于不断补充和更新淡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再生,维护全球水资源的动
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变化与降雨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河流冬季流量最大;B季风气候以河流为主,夏季流量最大;C温带海洋和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
流量夏季最大.
③ 河水和地下水可以相互补给,湖泊在调节和储存河流径流方面发挥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
融水)
② 中国西北地区的当地河流主要由冰雪融水供应(夏季洪水型)
高一
,冬季停产)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 洋流的流向与海水等温线的突出方向一致:高温和低温的流向是暖流,反之则是
冷流。
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