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级上册常见错题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93.50 KB
- 文档页数:3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含答案1.题目:1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从左往右数,小明是第5个,从右往左数,小明是第几个?答案:6解析:从左往右数,小明是第5个,那么小明左边有4个小朋友。
总共有10个小朋友,所以小明右边有10 - 5 = 5个小朋友。
从右往左数,小明就是第6个。
2.题目:比8大1的数是多少?答案:9解析:比8大1的数是8 + 1 = 9。
3.题目:比5小2的数是多少?答案:3解析:比5小2的数是5 - 2 = 3。
4.题目:桌子上有3个苹果,妈妈又拿来2个,桌子上现在有多少个苹果?答案:5解析:桌子上原本有3个苹果,妈妈又拿来2个,所以现在有3 + 2 = 5个苹果。
5.题目:小明有4支铅笔,小红给了小明1支,小明现在有多少支铅笔?答案:5解析:小明原本有4支铅笔,小红给了小明1支,所以小明现在有4 + 1 = 5支铅笔。
6.题目:从1数到10,一共有多少个数字?答案:10解析:从1数到10,包含了1、2、3、4、5、6、7、8、9、10这10个数字。
7.题目:9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答案:10解析:9后面的一个数是9 + 1 = 10。
8.题目:5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答案:4解析:5前面的一个数是5 - 1 = 4。
9.题目:妈妈买了6个苹果,吃掉了2个,还剩几个?答案:4解析:妈妈原本有6个苹果,吃掉了2个,所以还剩下6 - 2 = 4个苹果。
10.题目:小明今年6岁,再过2年,小明多少岁?答案:8解析:小明今年6岁,再过2年,小明就是6 + 2 = 8岁。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错例一【错例来源】教材第48页第4题第1幅图【错题再现】【题意解读】通过读图,定位问号的位置,从而分析题目要求的是整体还是部分,是用加法还是减法,最后通过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来检查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这道题已知大括号6个,左部4个,右部有问号,是典型的已知总数,求部分的问题。
【情况分析】大约有19人出错,上课不认真听讲,回去没有巩固复习的、理解能力比较慢或者无法理解的、做题目比较粗心又没有检查的这些学生错误率最高。
1.数数错误。
原因分析:数数的方法没有掌握,没有养成数数划圈、划线的习惯,从而出现6-5=1或者6-3=3此类的错误。
2.计算错误。
原因分析:没能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没有掌握科学的计算方法,平时在家里缺少家长的监督,没有重点专门、持之以恒地训练计算,导致口算窍门一直找不到。
有许多学生还是用手指算的,到底是不是最适合自己的不清楚。
数的组成没有科学地迁移到加减法中,以至于出现6-4=1或者6-3=2之类的错误算式。
3.不理解题意。
原因分析:这部分学生可能是因为找不到题目给出的有效信息,致使不能用语言清晰的表述图中的意思;或者对于大括号和问号的位置所表明的含义存在混淆;或者表述出来的意思和算式相矛盾,答非所问;又或者不理解题目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盲目看数乱写算式。
所以出现了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错误,比如:6-2=4, 4+6=10,4+2=6等。
【教学提示】针对以上错误,我分不同类型进行纠正。
1.科学数数数数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不能随便乱数,并且要遵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数。
可是问题来了,有些物体的位置不上不下,不左不右,看上去乱糟糟的,似乎这个顺序数数方法也会带来一定的问题,针对这种排列无规则的图形,数数还要采取划一划或圈一圈的有效策略,数一个,划或圈一个,心里依次默念数字,可以避免数数错误。
在后面的教学中,可以渗透快速数数思想:2个2个地数,3个3个地数,5个5个地数,完善思维的严密性与发散性。
一年级数学易错题分析 (上册)一年级数学易错题分析 (上册)一年级数学易错题分析(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1. 较大数量的数数(教材P5,9个女孩、10个男孩)存在问题:有多数或漏数的现象。
突破方法: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指一个数一个。
2. 比多少(教材P8第3题)存在问题:长度相同但疏密程度不同,学生认为同样多。
突破方法:一一对应进行连线。
第二单元:位置1. 辨别图中人物的左右手。
(小状元上相关题)存在问题:混淆左右。
突破方法:与图中人物做相同的动作。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 涂一涂,比一比。
(教材P19第6题)存在问题:找不准比的对象,涂的个数与比大小的数字不对应。
突破方法:明确题意,都是与题中原有心形数量比大小;明确涂色与比大小是同一题目。
2. 基数与序数的问题。
(教材P23第2题)存在问题:混淆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突破方法:理解第几表示的是排列顺序,几表示的是个数。
先标出从第2到第5之间缺少的数字,再根据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做题。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1. 数拼组图形中所用到各种图形的个数。
(教材P37第2题)存在问题:有遮住部分的图形容易漏数。
突破方法:做标记,数一个标一个,各种图形做不同的标记,根据各种图形的特点,想象有遮住部分的图形全貌。
2. 数拼组图形(教材P38第6题)存在问题:被压在下面或挡在后面,完全看不到的图形会漏数。
突破方法:(1)让学生动手用学具拼摆操作后再直观数一数,建立空间概念。
(2)借助多媒体课件分层出示,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数的时候也分层数。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 数的组成与基数和序数的综合运用。
(教材P53做一做第2题)存在问题:干扰信息多,思维过程多,容易写成花的朵数。
突破方法:分析题意,让学生理解所填内容应为能组成相应数字的两盆花所对应的摆放位置。
可以先标出每盆花的数量,连线后再填写对应的序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疑难题的常见错误解析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难题。
这些难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解答,避免常见的错误。
本文将对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疑难题进行分析和解析,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指导学生。
一、加法和减法1. 认识数字的概念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字,有时会混淆数字名称和数量的关系。
他们可能会错误地将某些数字称为其他数字,导致在解决加法和减法问题时产生错误。
例如,当解决“2+3=”时,学生可能会将问题中的数字2称为3,然后错误地回答为“3+3=6”。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字的概念和数量的关系。
通过使用具体的物体或图片来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的含义。
2. 运算符的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符是小学一年级学习的重点。
但有时学生可能在解答问题时混淆这两个运算符的含义,导致答案错误。
例如,当解决“3-2=”时,学生可能错误地使用加法运算符,得出“3+2=5”的答案。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实际生活示例来让学生深入理解运算符的不同含义。
通过与学生互动并提供及时的纠正和解释,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运算符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数的顺序和排序1. 数字的顺序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有时会在数字的顺序上犯错误。
他们可能会颠倒数字的顺序,导致在比较和排序数字时出现问题。
例如,当解决“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2、4、3”的问题时,学生可能会颠倒3和4的顺序,得出错误的答案。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使用具体的物体、图表或数字卡片来进行互动教学。
通过直观的示范和反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的顺序规则。
2. 数量的比较学生在小学一年级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比较数字的大小。
然而,有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比较错误的情况。
例如,当解决“2和3哪个数更大(或更小)”的问题时,学生可能会错误地认为2比3大。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比较数字的大小,教师可以使用具体的物体或图片进行比较示范,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不同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一至五单元数学易错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容易出现一些常见的易错题。
这些易错题可能是由于基础概念理解不清晰,也可能是由于对题目的理解出现歧义。
针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一至五单元的数学内容,本文将对常见易错题进行全面评估,并给出解析和建议。
一、第一单元:认识1-51.易错题1:将数字1-5的个数和数量进行对应在学习认识1-5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将数字与相应数量进行对应的错误。
当给出5个物品时,学生将其数为6个。
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对于数量的概念理解不清晰,需要在教学中多加强数量和数字的对应关系。
2.易错题2:数的顺序排列错误另外,学生在将数字1-5进行顺序排列时,也容易出现错误。
将3排在4的前面。
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对于数字的大小关系理解不清晰,导致在排列数字时出现错误。
教师可以通过多让学生参与数字排序的游戏活动,来帮助他们加强对数字大小关系的认识。
二、第二单元:认识6-101.易错题3:认识数字6-10的基本图形和数量对应在认识数字6-10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将相应的基本图形与数量进行对应时出现错误。
将八个物品与九个物品的基本图形进行混淆,导致数量和图形对应错误。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数量的物品与对应的基本图形,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数量和图形对应关系。
2.易错题4:认识数字6-10的大小关系在认识数字6-10的大小关系时,学生也容易出现错误。
将7认为比9大,导致在比较大小时出现混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字大小关系,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多种数字比较的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建立正确的大小概念。
三、第三单元:认识11-201.易错题5:认识11-20的基本图形和数量对应在认识11-20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将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基本图形和数量进行对应时出现错误。
将十位数与个位数的基本图形进行混淆,导致数量和图形对应错误。
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数量拼凑的游戏来帮助他们理解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
一年级上册数学错误识别训练题(含答案解析)一年级上册数学错误识别训练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23 + 17 = ?- A. 40- B. 30- C. 20答案解析正确答案为 A. 40。
这是一个简单的加法运算,只需要将两个数的个位和十位相加即可得到结果。
2. 15 - 7 = ?- A. 8- B. 9- C. 6答案解析正确答案为 A. 8。
这是一个简单的减法运算,只需要从被减数中减去减数即可得到结果。
二、填空题1. 12 - 5 = ____答案解析答案为 7。
这是一个简单的减法运算,只需要从被减数中减去减数即可得到结果。
2. 35 + ___ = 40答案解析答案为 5。
这是一个简单的加法运算,只需要将两个数的个位和十位相加即可得到结果。
三、判断题1. 23 + 17 = 40,正确。
(√)2. 15 - 7 = 8,正确。
(√)3. 12 - 5 = 7,正确。
(√)4. 35 + 5 = 40,正确。
(√)四、解答题1. 计算下列表达式的结果:23 + 17 - 5答案解析答案为 35。
首先进行加法运算,得到 23 + 17 = 40,然后再减去 5,得到最终结果 35。
2. 计算下列表达式的结果:45 - 20 + 30答案解析答案为 55。
首先进行减法运算,得到 45 - 20 = 25,然后再加上 30,得到最终结果 55。
希望这份训练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高错误识别能力。
在练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随时查阅答案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错题分析与讲解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学生犯错的情况。
本文将就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常见错题进行分析与讲解,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指导孩子学习数学。
一、加法与减法运算中的错误在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中,加法与减法是最基础的运算。
然而,很多学生在加法与减法运算中容易犯以下错误:1. 错误的数位对齐:在加法或减法运算中,学生需要将相应数位对齐,但是有些学生会出现个位和十位没有对齐的情况,导致运算结果错误。
2. 计算不准确:有些学生在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时,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比如计算过程中忘记了进位或退位。
3. 数字倒写:部分学生容易将加数和被加数、减数和被减数的位置搞混,导致运算错误。
针对这些错误,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强调数位对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时注意对齐个位、十位等数位。
2. 多进行口算训练,培养学生的计算技巧和准确性。
3. 针对数字倒写的问题,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练习纠正学生的错误,强化数字的概念和顺序。
二、数的认知与比较的错误在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数的认知和数的比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错误:1. 认数错误: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安排物品、解决问题时,有时会出现数数不准确的情况,导致解题错误。
2. 比较错误:学生在进行数的比较时,容易出现大小比较的混淆,比如将较大的数认定为较小的数,或者反之。
3. 数字的表达错误:部分学生在书写数字时容易出现笔画不准确、数字倒写等问题,导致数的表达出现错误。
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针对学生数的认知错误,可以通过游戏和实物操作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的数量,培养准确的数感。
2. 在进行数的比较时,可以使用大小关系的符号,如“<”、“>”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不同数的大小关系。
3. 练习书写数字,可以使用练习本进行反复操练,培养学生的正确书写习惯。
◆典型错题:原题:□里最大能填几? 7+□<12错解: 7+3<12 7+5<12 7+9<12◆原因分析:首先对这些错解进行分类,本题错误答案有不少,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填0—3,和小于12,填3的错误率约为13.4%;第二类填5,和等于12,错误率约为17.1%;第三类填6—9,和大于12,填9的约为8.0%。
下面分别作错因分析:第一类错误的原因:学生审题没有注意“最大”的含义,认为只要和小于12的都可以填入。
因此,任意选了其中一个填入导致错误;第二类错误的原因:学生没有看清这是一个不等式,当作等式在求解导致错误;第三类错误的原因:学生不能正确区分“>”、“<”,把题中的“<”看作了“>”在求解,在得出的6、7、8、9四个答案中以9为最大填入,导致错误。
◆教学建议:建议1:能正确区分“>”和“<”知道“‘>’嘴巴朝左开,‘<’嘴巴朝右开,谁大嘴巴就朝谁。
”图示: 7+□<12建议2:进行对比性的“大小比较”的练习。
如:7+5○12;7+4○12;7+6○12 。
又如:6+7<□; 6+□<7; 6+7>□。
建议3:围绕“最值”问题设计一题多问的分层练习。
如:7+□<12有几种可能?最大填几?最小填几?建议4:学会验算:①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答,计算每一个不等式是否成立;②根据学生所答,判断左右两边是否可以用等号连接。
◆资源链接:1.□里能填几?□+5=11 8+□=13 重点是训练学生填未知数的能力2.□里最大能填几?□<12 15>□重点理解“最大”的意思,并能能找到最大的数刚好比已知的数小1。
3.练习:7+□<12能填哪些数,最大是几?最小是几?4.出示练习:7+□<12最大能填几呢?先让学生尝试练习。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预设:方法一:从0开始一个一个尝试着填,看看与7加起来是不是小于12,最后得到最大数是4,因为如果填5就等于12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