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的临床镇静效果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25.51 KB
- 文档页数:6
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效果评价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全身麻醉术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62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辅助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麻,对比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Ramsay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给药5~10min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且观察组患者寒颤、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中通过给予全身麻醉患者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可相应强化麻醉效果,降低预后不良反应,具有着较高的应用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临床效果;观察【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upporting microphones set application with systemic anesthesia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effect.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2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line 62 patients,of 62 patients,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at random.Result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esthesia Ramsay score compared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5~10 min after the treatment,P < 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P<0.05,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clinical by giving the beauty,mi on intravenous general anesthesia patients is accordingly strengthen the anesthesia effect,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further promotion.【Key words】 the United States holds the mi;General anesthesia;Clinical effect;现实中,手术治疗患者临床往往需行全身麻醉术,但不可置否手术全麻术后易产生相关不良反应,尤其是在患者苏醒期更易出现较强的应激反应,主诉表现为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心输出量增加等等,极大影响了患者手术效果及预后康复,且还可能引发护患纠纷,亟待临床合理关注[1]。
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行全身麻醉患者实施镇静治疗的效果对比及对心率、血压的影响评价作者:肖仁俊刘爱兰刘巍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第03期【摘要】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行全身麻醉患者实施镇静治疗的效果对比及对心率、血压的影响。
方法 108例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
对照组患者使用咪达唑仑进行镇静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镇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达到目标镇静所需时间、达目标镇静需调整用药次数、停药后唤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前(T0)、进行诱导麻醉时(T1)、气管插管时(T2)、术后(T3)及拔管时(T4)的心率和血压水平。
结果两组患者达到目标镇静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停药后唤醒时间(7.94±2.08)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74±3.26)min,达目标镇静需调整用药次数(12.43±3.79)次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16.76±4.38)次,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9.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T0、T3、T4时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1、T2时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T0、T3、T4时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1、T2时的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定对行全身麻醉患者进行镇静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咪达唑仑,且能够有效保障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全身麻醉;镇静治疗效果;心率;血压;影响评价DOI:10.14163/ki.11-5547/r.2019.03.061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均是临床常用镇静药物,具有很好的镇静、镇痛效果,被广泛地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当中,但两种药物的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存在差异[1],为进一步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本院选择108例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展开以下研究,现报告如下。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Treatment临床手术过程中患者经常会出现应激反应,其诱发因素主要有手术时间、周围环境、心理状态、疼痛感觉等,造成患者长时间处于应激反应状态中,降低手术治疗效果[1]。
因此,给予患者麻醉前适当的镇静催眠有助于帮助患者达到良好的镇静深度、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2]。
某院通过对2012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需要进行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定输注,取得了良好的镇静效果,满足了患者临床手术治疗需求,有力地推动了临床工作进一步发展,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某院收治的100例需要实施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28~62岁,平均年龄(40.5±3.5)岁。
纳入标准:①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 ⁃ciety of Anesthesiology ,ASA )麻醉分级标准为Ⅰ~Ⅱ级者;②预计手术时间≥1h 者;③肝肾功能正常者;④无精神障碍者;⑤无高血压病史及异常麻醉手术恢复史者[3]。
排除标准:①术中大出血(出血量>800mL )者;②具有严重呼吸循环系统障碍及内分泌疾病者;③心律失常(房颤、传导阻滞)者。
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麻醉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对照组麻醉诱导前经静脉泵注射1%氯化钠溶液,持续泵输注15min ,研究组则输入等量的右美托咪定注射液,麻醉前均开通上肢静脉通路、血压监测、心电监护设备等,麻醉诱导药物均采用丙泊酚,首支注射剂量为20mg 、之后给予15mg/min 缓慢泵入实施全身麻醉,直至患者意识消失。
此时连接辅助呼吸装置,潮气量设定值为10mL/kg ,呼吸频率10~15次/min ,FiO 220%,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50mmHg ,手术过程中给予2%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4]。
·临床医学系统研究·系统医学SYSTEMS MEDICINE 系统医学2020年9月第5卷第18期DOI:10.19368/ki.2096-1782.2020.18.050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临床效果评价分析毕连华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手术室,山东菏泽274000[摘要]目的探讨需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在采用不同辅助用药方式下,其右美托咪定麻醉药物在临床上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探讨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该院收治的70例需要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术前均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处理措施;给予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滴注辅助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用氯化钠注射液作为辅助药物进行全身麻醉。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镇静评分、镇静评分良好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后5、10min的镇静评分与对照组全身麻醉后的镇静评分相比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0、5.810,P<0.05);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后的5min其镇静评分率45.7%与对照组麻醉后5min镇静评分34.3%相比略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4%与对照组28.6%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7.140,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麻醉药物在需要全身麻醉患者的手术中,其具有需要剂量较小、镇痛效果显著、药物起效快、术后易唤醒、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势,能显著抑制患者在术中出现的应激反应,临床值得推荐并应用。
[关键词]麻醉;全身;静脉输注;芬太尼;右美托咪定[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782(2020)09(b)-0050-03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Clinical Effect of Dexmedetomidine Used in General AnesthesiaBI Lian-huaOperating Room,Mudan People's Hospital of Heze City,Heze,Shandong Province,274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dexmedetomidine anesthetics in patients who need general anesthesia with different adjuvant medication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70surgical patients requiring general anesthes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2016to May2017were the research su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35cases each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random grouping.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measure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dexmedetomidine intravenous infusion to assist general anesthesia,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sodium chloride as an auxiliary drug for general anesthesia.The sedation score,the good rate of sedation score,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anesthesi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sedation scores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with dexmedetomidin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5.260,5.810,P<0.05);the sedation score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5minutes after anesthesia was45.7%compared with34.3%in the control group at5minutes after anesthesia,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4.010,P<0.05);adverse reactions overall incidenc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11.4%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28.6%,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7.140,P<0.05).Conclusion Dexmedetomidine anesthetics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er doses,significant analgesic effects,quick onset of action,easy wake-up after surgery,and low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requiring general anesthesia.It can significantly inhibit it.The patient's stress response during surgery is clinically worth recommending and applying.[Key words]Anesthesia;Systemic;Intravenous infusion;Fentanyl;Dexmedetomidine[作者简介]毕连华(1971-),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麻醉。
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患者的镇静作用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患者的镇静作用。
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 2012年12月31日间于我院就诊,并拟行全身麻醉接受手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
右托咪定组在麻醉诱导开始前将右美托咪定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对照组仅使用250 ml0.9% 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的镇静作用。
结果:根据Ranmy 镇静评分可知,右美托咪定组镇静效果及满意度较对照组高,Ranmy 评分优于对照组。
结论:在行全身麻醉时使用右美托咪定,可起到良好的辅助镇静作用,术后疼痛和应激反应可能导致循环功能紊乱,引发各类术后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康复。
因此,镇静药物的合理使用可有效控制术后疼痛,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便于操作。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镇静【中图分类号】TF7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072-01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xM),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为咪唑类衍生物,化学名为α-4-[1-(2,3-二甲基)乙基]-1H -咪唑。
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抗交感作用,具有较好地阻滞麻醉的辅助镇静效果。
右美托咪定具有高度选择性,属咪唑类衍生物中治疗效能较高的一类药物,可作为临床镇静药物的首选,在辅助全身麻醉患者的镇静方面具有较好效果。
本文通过对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行全身麻醉接受手术的6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右美托咪定在全身麻醉中的辅助应用及镇静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间于我院就诊,并拟行全身麻醉接受手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38人,女性22人,年龄18 ~ 66周岁,平均年龄(37.3 ±6.9)岁。
右美托咪啶用于全身麻醉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啶用于全身麻醉的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全身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以右美托咪啶加入全麻维持,对照组则加入0.9%NS.结果:对两组的血压、心率展开比较,研究组的指标数据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比较,研究组指标数据均低于对照组,P<0.05;苏醒时间比较,两组的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别。
结论:将右美托咪定用于全麻手术中心率和血压更稳定,而且对患者苏醒时间无影响。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全身麻醉;效果在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全身麻醉属于一种常见的麻醉方式,而右美托咪啶也是常用麻醉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采取注射的方法[1]。
根据有关的临床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啶有着较强的镇痛、镇静效果,会减少患者手术期间的应激反应,稳定患者的血液动力学。
它和其他的镇定药物相比较,药理特性比较良好,会使患者在全麻手术期间保持平稳的体征,减少麻醉药物对患者身体的伤害[2]。
基于此,本研究中将我院的60例全身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索右美托咪啶用于全身麻醉中的效果,现把得到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1.1-2022.2月为本次研究的时间,而这一期间我院所接收的60例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研究组,患者例数为30例,一组为对照组,患者例数为30例。
两组性别、年龄资料为:研究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24-69岁,平均年龄在(38.25±2.30)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在25-70岁,平均年龄在(38.98±2.32)岁。
经过组间比较患者的性别资料、年龄资料,结果表明了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其存在可比较的价值。
1.2纳入排除标准1.2.1纳入标准纳入的患者均满足全麻手术适应证;纳入患者为成年人;纳入患者在研究之初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运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运用于全麻患者对患者镇静和全麻苏醒的效果,为临床推广使用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手术室行全身麻醉的564名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82名患者。
其中采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的282名患者为实验组,另外282名患者采用丙泊酚进行全身麻醉作为对照组。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评分、镇静评分和全麻苏醒期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①麻醉评分的比较采用Ramsay镇静评分法,两组患者给药前麻醉评分比较无差异,随着给药的时间增加,麻醉效果的增强,30分钟时实验组患者麻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实验组患者全麻苏醒时发生呛咳、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运用于全麻患者中,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和麻醉效果,能降低全麻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临床上有推广运用的价值。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镇静;麻醉评分不右美托咪定作为咪唑类衍生物中一种高效、高选择性中区及外周α受体激动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特异性[1]。
经过美国应用5年多的临床经验表明,盐酸右美托咪定不仅可产生稳定的镇定和觉醒作用,对重症病人的生理及心理方面的需求有独特的协同作用,可明显减少诱导麻醉所需的麻醉剂用量,还能有效减轻气管插管、手术应激和麻醉及恢复早期血流动力学应答。
本研究选择2015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手术室行全身麻醉的564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来证实右美托咪定运用于全麻患者对患者镇静和全麻苏醒的效果,为临床推广使用提供依据,现将研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5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手术室行全身麻醉的564名患者,年龄在18-60岁,平均年龄49.7±3.6;其中男性患者284例,女性患者280例。
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的临床镇静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的临床镇静效果。
方法102例实施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依据随机法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51例。
参照组患者在全身麻醉之前行1%氯化钠溶液静脉泵注射,实验组患者在全身麻醉之前注射适量的右美托咪定溶液。
对两组患者输注药物后10、20、30 min的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组输注药物后10、20、30 min的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传统的镇静药物相比,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更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临床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镇静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5.071
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手术时患者往往容易出现比较应激的行为,导致这种行为的因素主要有手术时间、患者的心理因素影响以及疼痛感觉等[1]。
所以在对患者进行麻醉之前有必要行镇静催眠措施[2]。
本院对收治的全身麻醉手术治疗患者在行全身麻醉之前注射适量的右美托咪定溶液发现镇静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实施全身麻醉手术治疗患者102例,依据随机法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51例。
参照组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26~60岁,平均年龄(38.45±7.18)岁;实验组中男26例,女25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1.15±8.05)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麻醉方法参照组患者在全身麻醉之前行1%氯化
钠溶液静脉泵注射,泵输注持续时间15 min。
实验组患者在全身麻醉之前注射4 ?g/ml浓度1 ?g/kg剂量的右美托咪定溶液,在麻醉之前开通血压监测以及心电监护设备等,选用丙泊酚作为麻醉诱导药物,首次注射选用剂量为20 mg,之后行15 mg/min缓慢泵输进行全身麻醉[3]。
1. 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输注药物后10、20、30 min 的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并进行组间对比。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输注药物后10、20、30 min的镇静评分比较输注药物后10、20、30 min参照组镇静评分分别为(1.45±0.03)、(2.96±0.35)、(6.05±0.45)分;输注药物后10、20、30 min实验组镇静评分分别为(
3.05±0.20)、(
4.45±0.35)、(8.05±0.52)分。
实验组输注药物后10、20、30 min 的镇静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 2 两组患者输注药物后10、20、30 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输注药物后10、20、30 min参照组平均动脉压分别为(98.45±1
3.45)、(99.85±13.45)、(101.25±15.45)mm Hg
(1 mm Hg=0.133 kPa),心率分别为(75.78±9.85)、(80.15±10.45)、(83.45±13.15)次/min;输注药物后10、20、30 min实验组平均动脉压分别为(70.15±9.15)、(75.42±8.45)、(82.15±
10.05)mm Hg,心率分别为(59.45±10.15)、(63.25±8.45)、(65.56±
7.45)次/min。
实验组输注药物后10、20、30 min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参照组低血压1例,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实验组低血压1例,呕吐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全身麻醉药物辅助手术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在临床手术
中保持心血管功能的相对稳定。
全身麻醉辅助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降低患者体内交感神经的兴奋程度,进而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心率以及血压的稳定。
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咪唑类衍生物是一种高特异性以及高选择性的肾上腺素受体激
动剂,此种药物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麻醉诱导药物的使用剂量,进而改善患者的麻醉效果[4]。
目前在临床手术中应用较为普遍,包括下肢骨折、断裂、静脉曲张以及其他手术中。
基于我国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医学临床的不断研究,右美托咪定药物与其他药物相比有着比较高的镇痛效果,不仅可以应用于围手术期患者动力学的稳定,同时此药物还能对手术麻醉结束时的气管拔管进行稳定,
进而缩短气管拔管的时间[5]。
在对患者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时,对全身麻醉的药物有着很高的需求,因为在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时需要随时唤醒患者,进而对患者的神经生理学常规进行检查,因而全身辅助药物既要能够起到深度麻醉的效果同时还要有一定的镇痛效果,进而方便在手术中唤醒患者[6]。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在全身麻醉之前注射适量的右美托咪定溶液10、20、30 min之后,虽然不良反
应发生率变化不明显,但是实验组的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明显优于参照组,由此可见,与传统的镇静药物相比,右美托咪镇静效果更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临床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艾冬,李秀华,赵立芬. 雷米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头颈部及甲状腺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6):1501-1503.
[2] 李?|风,李洪涛,孙振康,等. 右美托米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镇静效果的临床观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8):3520-3522.
[3] 欧阳文博,刘东辉,梁健群,等. 胃癌根治术中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药量及麻醉效
果的影响. 实用癌症杂志,2015(6):925-928.
[4] 丁登峰,蔡兴涛,石伟,等. 右美托咪啶复合曲马多对鼻窦手术拔管期不良反应的效果. 中国内镜杂志,2015,21(5):498-501.
[5] 易利丹,彭六保,谭重庆,等. 新型镇静镇痛药――右美托咪定.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30(1):5-10.
[6] 巩红岩,段文姣,刘景景,等. 超声引导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围术
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33(4):291-296.
[收稿日期:2017-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