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麻雀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2
13、《麻雀》说课稿引言概述:《麻雀》是一部由刘涛、王凯等主演的中国大陆电视剧,该剧以上海滩黑帮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普通人在特殊时期的奋斗与成长故事。
本文将从剧情概述、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台词表演、影视语言和艺术价值等六个大点阐述《麻雀》的特点。
正文内容:1. 剧情概述1.1 剧情背景:上海滩黑帮的兴起与衰落,以及国共内战背景下的社会动荡。
1.2 主线故事:通过描绘主人公林涛的奋斗历程,展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密切联系。
1.3 剧情发展: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2. 人物塑造2.1 主要人物:林涛、刘峰、陈莉莉等一系列形象鲜明的角色,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命运。
2.2 人物性格:每一个角色都有鲜明的性格特点,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
2.3 人物关系: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和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增加了剧情的张力和观众的欣赏乐趣。
3. 情节设置3.1 情节紧凑:剧情紧凑,扣人心弦,每一集都有新的发展和高潮,让观众难以割舍。
3.2 情节转折:剧情中设置了多个扣人心弦的转折点,让故事更具戏剧性和欣赏性。
3.3 剧情独特:《麻雀》通过独特的剧情设置,展现了上海滩黑帮的兴衰历程,让观众了解到当时社会的变迁。
4. 台词表演4.1 台词精彩:剧中的台词精彩纷呈,既有幽默风趣的对白,也有深情款款的情感表达。
4.2 台词独白:通过角色的独白,观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
4.3 台词表演:演员们通过精彩的表演,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完美地展现出来。
5. 影视语言5.1 摄影技术:剧中的摄影技术精湛,画面质感出色,营造出了浓厚的时代氛围。
5.2 剪辑手法:剧中的剪辑手法灵便多样,使得剧情更加紧凑,观众更容易被吸引。
5.3 配乐运用:剧中的配乐运用得当,音乐与剧情相得益彰,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
6. 艺术价值6.1 社会反思:剧中通过对上海滩黑帮的描绘,引起观众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思和思量。
13《麻雀》第二课时执教者:黄嫦燕一、 教学目标1. 认识“嗅、巢、拯、嘶、哑、搏、庞、愣”8个生字,会写“梧、桐、绒、掩、嘶、哑、搏、庞、危、险”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二、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图片,激发兴趣1.师过渡:黄老师今天带来了几张图片想要跟同学们分享,请看白板。
(出示图片)2.师过渡:图片上的麻雀给你们是一种怎样的感觉?谁来说一说。
(2位学生回答)3.师过渡:是的,同学们,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然而,在它身上,却发生了一段极不寻常的故事,那是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麻雀》这篇课文。
(板书:13.麻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3课,齐读课题2遍。
(二)回顾课文,整体感知1.师提问:现在给同学们2分钟快速浏览课文,回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说说它给你的大致印象。
2.师:哪位同学想好了来说一说?(2位学生回答)3.师归纳:通过这两位同学的发言,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老麻雀为了拯救自己的幼儿,奋不顾身地从树上飞下去准备与猎狗搏斗的情景。
(出示PPT 整体感知,板书:猎狗,小麻雀,老麻雀)(三)品读课文,深入理解(1)小组探究合作1.师过渡:现在我们要明确今天学习的重点内容,请同学们看上白板,根据四个问题组成四人小组讨论,待会进行小组学习汇报。
(出示PPT小组合作)2.师过渡:同学们讨论好了吗?每个小组讨论非常积极,在短时间内都完成了小组学习任务,真棒!(出示PPT小组合作)(2)感悟小麻雀的可怜3.师过渡: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麻雀?与之前欣赏的图片是一样的吗?(1位学生回答)4.师提问:他说的对吗?这两句话是从哪几个方面对小麻雀进行描写?(2位学生回答,教师出示PPT思考一,句子、答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用两个字形容。
第四单元13麻雀1.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
2.学会本课生字;掌握“梧桐、绒毛、掩护”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4.根据提示了解文章是怎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麻雀是一种很常见的鸟。
它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不会有人注意它。
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鸟的身上,有着一种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精神,却很少有人发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屠格涅夫的小说《麻雀》。
(出示课件)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自学生字词。
2.反馈生字词自学情况。
听写词语:梧桐、绒毛、嘶哑、搏斗、掩护、危险3.词语解释:摇撼:摇动(树木、建筑物等)无可奈何:没有办法。
扎煞:张开;伸开。
本课指羽毛散乱地竖起。
嘶哑:声音沙哑。
安然:安安稳稳的样子。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弄清课文里的几个角色,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2.理清文章条理,请学生口述练习:文章先写(我的猎狗发现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再写(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拯救幼儿,吓退猎狗),最后写(我急忙带着猎狗走开了 )。
3.依据作者的写作顺序,可把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第二部分(4~6自然段);第三部分(7自然段)。
四、再读课文,初步体会看看在这个故事中,你最关心谁?为什么?能不能从课文中找依据?请把你的想法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
(从总体上谈感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麻雀》一文,谁能借助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渡:师讲述课文第1、2自然段(课件展示小麻雀掉下来,猎狗露出牙齿的内容),同学们,看到这样一个画面,此时,你紧张吗?你最担心谁的命运?二、细读课文,自主探究1.第3自然段(小麻雀):(1)出示课件:描写小麻雀和猎狗的句子。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上册课文:13 麻雀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课文《麻雀》是由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改编,《麻雀》生动地讲述了一只老麻雀奋不顾身从猎狗眼前拯救从巢里掉下来的幼儿的故事。
其情感人,其景动人,其意省人。
其构思新颖、结构紧密、文字优美、形象鲜明,是一篇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真实、具体记述事物的好教材。
在设计本课教学前,应该充分考虑到课标年段要求、单元训练要求及课文特点,适当、适时地引导学生积累并学会运用课文中的精彩词句;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词语、重点语句,让学生想象、演示、反复品读;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去感悟、理解文章内容主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会写“梧、桐、绒、掩、嘶、哑、搏、庞、危、险”10个生字,会认“嗅、巢、拯、嘶、哑、搏、庞、愣”8个生字,掌握“摇撼、嫩黄、绝望、安然”等词语。
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感悟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写作方式,并根据课后练习2进行训练。
4. 在熟悉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主旨,体会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强势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叙述顺序。
2. 着重理解和欣赏老麻雀是怎样保护小麻雀的段落,结合文中重点词句充分谈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对本文中描写老麻雀部分的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体会老麻雀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强大的爱的力量。
课前准备:1. 生字词卡片。
2. 多媒体课件。
3. 搜集动物界中的感人故事。
4. 推荐阅读书籍: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
教学过程:。
1麻 雀打猎回来,走在林阴路上。
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2[①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3段导读: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猎狗出场。
然,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xiù)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②这里的“野物”指什么?“突然”和“嗅”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猎狗放慢脚步,嗅到了野物。
4猛烈地摇撼(hàn )着路旁的梧桐树。
[③“猛烈、摇撼”写出了什么?]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它嘴角嫩黄,5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cháo )里掉下来的。
[④“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说明了什么?从“呆呆地”和“无可奈何”这两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7❶然缓慢,却很可能带有攻击性,小麻雀的处境令人担忧,猎狗的危险与其缓慢的动作形成强烈1☜ 2①时间:打猎回来时。
地点:林阴路上。
3②小麻雀。
好。
作者用“突然”和“嗅”引出了小麻雀,自然、合理。
“嗅”的意思是闻。
因为是猎狗,所以,无论是听觉,还是嗅觉,自然都会对“野物”有着特殊的敏感,为猎狗想吃掉小麻雀作了铺垫。
4③风很大。
正因为风大,才使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作者在此埋下了伏笔。
5 ④从两个描写外形的词语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只刚刚出生、没有见过世面、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和巢穴的小麻雀。
能体会到小麻雀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是多么茫然无助,说明了它稚嫩幼小,无力自救。
6 ❶锋利:(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7⑤小麻雀遇到了一个比自己强大百倍的敌人。
猎狗即将伤害小麻雀。
小麻雀的处境非常危险。
的对比。
]8[⑤从猎狗的动作描写中你想到了什么?]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⑥“突然”一词表明了什么?作者为什么把老麻雀比作一块石头落下来?]它扎煞(zhāshā)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9[⑦动物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说明了什么?]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正当猎狗想伤害小麻雀时,老麻雀很快出现在猎狗面前,并绝望地尖叫。
四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3.麻雀语文S版13.麻雀一、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
1.猎狗放慢脚步,好像嗅.( )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2.猎狗愣.( )住了。
3.老麻雀扎.( )煞.( )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二、选词填空。
强烈猛烈1.风( )地摇撼着路旁的大树。
2.四年级的同学加入少先队的愿望非常( )。
绝望失望3.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能让老师和父母( )。
4.老麻雀( )地尖叫着。
三、选择句子的含义,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
1.“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中的“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①风猛烈地摇撼着梧桐树的力度。
( )②母爱。
( )③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下来的冲力。
( )2.“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这说明了①猎狗非常害怕老麻雀。
( )②猎狗很同情老麻雀,所以自己往后退。
( )③猎狗被老麻雀不畏强暴的勇气震慑住了,所以慢慢往后退。
( )四、课内阅读。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尖利锋利)的牙齿。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失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qūqǖ)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yòu yǒu)儿。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它(直立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bópò)斗。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páng bàng)大的怪物哇!可3.但是见小小生灵这般对人毫不戒备,谁又会产生这样的念头呢? ( )五、将比喻句补充完整。
1.小雨过后,满山笼罩着的薄雾。
2.人们像涌向广场。
3.一年四季就像4.湿漉漉的绿叶犹如六、课内阅读。
日内瓦的鸟也像野草般自由生息。
这里没人提笼架鸟,欲把天下珍奇鸟类都关进自家笼中独赏。
从日内瓦湖中的白天鹅,到城内树林里的黑乌鸦,都有人投喂面包和巧克力,从未听说过偷捕和滥杀的事情发生。
小学四年级语文S版第四单元第13课《麻雀》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分析《麻雀》这篇文章是S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组“人与自然”为主题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所选文章旨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这篇文章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事情的发生——猛烈地风吹落了小麻雀;事情的发展——猎狗想吃小麻雀,老麻雀奋不顾身飞下来拯救小麻雀,吓退了猎狗;事情的结果——我换回猎狗走开了。
热情地歌颂了“亲子”、“母爱”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学情分析我班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学生的自学能力经过将近半个学期的训练,已经能做到在课前做好预习,能自觉读通课文,并由家长签字,在课文中勾画出生字新词,在生字表里给生字组词,利用工具书自学课文内容,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不够,表现欲望不强,不爱举手回答问题,朗读水平不理想,由于唱读,往往读不出课文所要表达的感情,因此本课的教学应重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续运用抓住关键词语朗读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本课要求会认得字有:嗅、巢、拯、嘶、哑、搏、庞、愣;要求会写的字有:梧、桐、绒、嘶、哑、搏、庞、危、险;要求掌握的词语有:梧桐、绒毛、掩护、嘶哑、搏斗、危险、庞大。
(2)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正确理解并掌握“嫩黄、绝望、嘶哑、安然”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掌握本课的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4)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的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