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麻雀
- 格式:ppt
- 大小:3.78 MB
- 文档页数:24
13《麻雀》第二课时执教者:黄嫦燕一、 教学目标1. 认识“嗅、巢、拯、嘶、哑、搏、庞、愣”8个生字,会写“梧、桐、绒、掩、嘶、哑、搏、庞、危、险”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二、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图片,激发兴趣1.师过渡:黄老师今天带来了几张图片想要跟同学们分享,请看白板。
(出示图片)2.师过渡:图片上的麻雀给你们是一种怎样的感觉?谁来说一说。
(2位学生回答)3.师过渡:是的,同学们,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然而,在它身上,却发生了一段极不寻常的故事,那是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麻雀》这篇课文。
(板书:13.麻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3课,齐读课题2遍。
(二)回顾课文,整体感知1.师提问:现在给同学们2分钟快速浏览课文,回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说说它给你的大致印象。
2.师:哪位同学想好了来说一说?(2位学生回答)3.师归纳:通过这两位同学的发言,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老麻雀为了拯救自己的幼儿,奋不顾身地从树上飞下去准备与猎狗搏斗的情景。
(出示PPT 整体感知,板书:猎狗,小麻雀,老麻雀)(三)品读课文,深入理解(1)小组探究合作1.师过渡:现在我们要明确今天学习的重点内容,请同学们看上白板,根据四个问题组成四人小组讨论,待会进行小组学习汇报。
(出示PPT小组合作)2.师过渡:同学们讨论好了吗?每个小组讨论非常积极,在短时间内都完成了小组学习任务,真棒!(出示PPT小组合作)(2)感悟小麻雀的可怜3.师过渡: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麻雀?与之前欣赏的图片是一样的吗?(1位学生回答)4.师提问:他说的对吗?这两句话是从哪几个方面对小麻雀进行描写?(2位学生回答,教师出示PPT思考一,句子、答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用两个字形容。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上册课文:13 麻雀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课文《麻雀》是由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改编,《麻雀》生动地讲述了一只老麻雀奋不顾身从猎狗眼前拯救从巢里掉下来的幼儿的故事。
其情感人,其景动人,其意省人。
其构思新颖、结构紧密、文字优美、形象鲜明,是一篇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真实、具体记述事物的好教材。
在设计本课教学前,应该充分考虑到课标年段要求、单元训练要求及课文特点,适当、适时地引导学生积累并学会运用课文中的精彩词句;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词语、重点语句,让学生想象、演示、反复品读;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去感悟、理解文章内容主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会写“梧、桐、绒、掩、嘶、哑、搏、庞、危、险”10个生字,会认“嗅、巢、拯、嘶、哑、搏、庞、愣”8个生字,掌握“摇撼、嫩黄、绝望、安然”等词语。
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感悟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写作方式,并根据课后练习2进行训练。
4. 在熟悉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主旨,体会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强势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叙述顺序。
2. 着重理解和欣赏老麻雀是怎样保护小麻雀的段落,结合文中重点词句充分谈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对本文中描写老麻雀部分的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体会老麻雀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强大的爱的力量。
课前准备:1. 生字词卡片。
2. 多媒体课件。
3. 搜集动物界中的感人故事。
4. 推荐阅读书籍: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
教学过程:。
1麻 雀打猎回来,走在林阴路上。
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2[①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3段导读: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猎狗出场。
然,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xiù)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②这里的“野物”指什么?“突然”和“嗅”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猎狗放慢脚步,嗅到了野物。
4猛烈地摇撼(hàn )着路旁的梧桐树。
[③“猛烈、摇撼”写出了什么?]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它嘴角嫩黄,5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cháo )里掉下来的。
[④“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说明了什么?从“呆呆地”和“无可奈何”这两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7❶然缓慢,却很可能带有攻击性,小麻雀的处境令人担忧,猎狗的危险与其缓慢的动作形成强烈1☜ 2①时间:打猎回来时。
地点:林阴路上。
3②小麻雀。
好。
作者用“突然”和“嗅”引出了小麻雀,自然、合理。
“嗅”的意思是闻。
因为是猎狗,所以,无论是听觉,还是嗅觉,自然都会对“野物”有着特殊的敏感,为猎狗想吃掉小麻雀作了铺垫。
4③风很大。
正因为风大,才使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作者在此埋下了伏笔。
5 ④从两个描写外形的词语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只刚刚出生、没有见过世面、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和巢穴的小麻雀。
能体会到小麻雀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是多么茫然无助,说明了它稚嫩幼小,无力自救。
6 ❶锋利:(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7⑤小麻雀遇到了一个比自己强大百倍的敌人。
猎狗即将伤害小麻雀。
小麻雀的处境非常危险。
的对比。
]8[⑤从猎狗的动作描写中你想到了什么?]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⑥“突然”一词表明了什么?作者为什么把老麻雀比作一块石头落下来?]它扎煞(zhāshā)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9[⑦动物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说明了什么?]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正当猎狗想伤害小麻雀时,老麻雀很快出现在猎狗面前,并绝望地尖叫。
麻雀教学要求:一、掌握本课的生字和生词;着重理解课后第2题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二、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一、利用字典自学生字新词.二、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
启发谈话:麻雀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种很常见、很普通的鸟。
它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不会有人愿意多看它几眼.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鸟的身上,有着一种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精神,却很少有人发现.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少见的事。
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课文描述的是怎样一件事。
三、自学课文。
要求学生读懂每一段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四、检查预习、自学情况.1.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2.理解词义:摇撼、扎煞、绝望、拯救、庞大、安然、无可奈何等。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的是猎狗要吃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一只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从树上飞下来要与猎狗搏斗,“我”深受感动,带走猎狗的事.五、理清文章层次.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
作者先写在“我”打猎回来的路上,猎狗发现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小麻雀;接着写猎狗欲吃小麻雀,但被一只老麻雀的勇气弄得愣住了;最后写了“我”带着猎狗走开了.2.按这种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全文分两段:第1自然段为第一段,第2—7自然段为第二段,其中第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
六、作业。
1.写生字和词语.2.根据课后的练习1体会课文内容。
第2课时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讲读课文.(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时间:打猎回来时。
地点:林荫路上)(二)学习第二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
13.麻雀课前自学一、我要朗读1.读第一遍时,我读准了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字词。
2. 读第二遍时,我查工具书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词的意思。
3.读第三遍时,我用“______”划记出了课文中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二、我能解决1.课文里出现了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这些角色。
他们之间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语文书62页上的提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说说这样分段的理由?4.我会用一两个词概括出各个角色的特点:“我”______,猎狗_________,小麻雀_______,老麻雀_________。
课文导读一、品读1-3自然段1.我看到了一只____________的小麻雀。
我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感受到的。
2.再读读描写小麻雀的段落,我有这样的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品读4-6自然段(1)合作品读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这句话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说明了老麻雀的动作__________,这反映出老麻雀____________的心情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动物在_________的情况下才会煞起羽毛,“绝望”的意思是__________,既然绝望了,老麻雀为何还要尖叫?我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麻雀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鸟巢.(cáo cháo) 愣.住(lèng lèn)嗅.到(chòu xiù) 摇撼.(hànɡǎn)拯.救(zhěng zhěn) 扎煞.(.shāshà)2.读拼音,写生字。
(1)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wútóng shù( ) 。
我看见一只小麻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róng máo( ) 。
(2)老麻雀发出sīyǎ( ) 的声音。
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bódòu( ) 。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páng dà( ) 的怪物哇!可它不能站在高高的没有wēi xiǎn( ) 的树枝上。
3.选词填空。
突然安然虽然仍然(1)六月天孩儿脸,刚才还晴空万里,( )就下起雨来了,真是说变就变。
(2)小花猫( )地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3)猎狗受伤了,( )向猎物扑过去。
1.老麻雀尖叫着。
(扩句)2.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
(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把”字句:“被”字句:3.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这句话把比作。
1.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这两句话具体描写了老麻雀,“绝望地尖叫着”说明。
2.“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对这句话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是因为它的孩子遇到了生命的危险B.“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亲子之情、母爱的力量C.面对猎狗这种“庞然大物”,在危急时刻,老麻雀挺身而出,这表现了它自不量力巧填动物成语。
万( )更新调( )离山悬崖勒( )( )背( )腰劳( )分飞( )鬼( )神13 麻雀字词训练营1.cháo lèng xiùhàn zhěng shā2.(1)梧桐树绒毛(2)嘶哑搏斗庞大危险3.(1)突然(2)安然(3)仍然句子七彩虹 1.示例:勇敢的老麻雀大声地尖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