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X线检查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3
---------------------------------------------------------------最新资料推荐------------------------------------------------------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诊疗指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诊疗指南【概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原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骨科三大先天性畸形疾病之一,致残率较高。
女多于男,左侧比右侧多。
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病因与病理】有多种病因学说,出生时婴儿关节囊较松弛,但无其它解剖异常情况,生后发生髋臼变浅,方向朝向后上,关节囊和髋臼软骨组成的盂唇增厚、内翻;股骨头发育迟缓、小、不规则,骨股颈前倾角增大,晚期关节囊被牵位、增厚、变形、粘连、髂腰肌、内收肌、臀中肌等出现挛缩。
【临床症状】 (一)新生儿:6 月 1、双下肢皮纹不对称; 2、双下肢不等长; 3、髋部弹响(外展外旋时); 4、下肢活动受限或一侧肢体少动。
(二)、较大儿童:6 月-12 月以上 1、跛行步态(鸭步、落降步); 2、套叠试验(望远镜试验); 3、川德伦堡试验(Trendelenburg); 4、尼来登线(Nelaton 线 )。
【体征】 1、股动脉搏动减弱; 2、外展试验阳性; 3、Allis 或 Galeazzi 征; 4、Ortolani 征:入口弹跳; 5、Barlow 征:1/ 6出口弹跳; 6、Thomas 试验。
【辅助检查】小于 6 个月,B 超测定,角,6 月 X 片检查可确诊。
(一)、X 线检查:测量如下:1、波金象限:(Perkin Square) 双侧全脱位特殊情况:正常股骨头骨化中心位于内下象限,半脱位位于外下象限,全脱位位于外上象限。
2、髋臼指数 acetabular index 正常:20~25 半脱位:25~30 全脱位:303、中心边缘角(C.E 角) (正常约 20, 半脱位时15,主要用于大儿童半脱位的诊断)4、兴登氏线(Shenton 线) Shenton 线不连续 or 中断5、罗伸(Von Rosen)摄片法:小于 4 月的婴儿 DDH 时交点位于 L5 s1 平面以上双下肢外展45并极度内旋位摄片 (二)、B 超:早期诊断 DDH 有重要意义;6 月 (三)、关节腔造影(关节镜);(四)、CT 检查:术前测量前倾角,有利于确定术中股骨截骨旋转与否及角度。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X线、CT和MRI检查摘要婴儿和儿童容易患先天性和发育性髋关节的疾病。
这些疾病在儿科患者中有不同的原因,由于其潜在的相关并发症可能会导致患儿成年后出现退行性疾病,所以早期的准确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当怀疑这种情况时最好用超声(US)和X线片来评估。
本文综述了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影像学特征,重点介绍了诊断、放射学评估、相关表现和分类。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一种出生时就存在的髋关节的非典型生长或发育。
髋关节脱位涉及一系列髋关节疾病,包括髋臼发育不良伴或不伴不稳定、半脱位和脱位。
在这种情况下,发育不良指的是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不足,这可能与半脱位相关。
对于半脱位,股骨骨骺(FE)和髋臼之间有部分接触,移位不那么严重。
最严重的发育不良是脱位,当FE和髋臼之间不存在接触时会发生脱位。
DDH通常发生在围产期(孕36-40周)。
2%的病例是由子宫内早期的畸胎性脱位引起的,这样的患儿通常是遗传和神经肌肉疾病共同存在。
髋关节脱位的发病率接近每1000名新生儿中就有1名,而约每1000名新生儿中就有大概10名患有发育不良或半脱位。
通常这种疾病是在定期体检中被诊断出来的,包括发现Barlow或Ortolani动作阳性。
但是当婴儿大于3个月后就很少发现Barlow或Ortolani动作阳性、髋关节外展受限以及双下肢长度不等的情况。
所以大部分是通过超声评估来确诊的,当然对于高度怀疑此病的婴儿,可以通过正位X线检查来确定。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的数据,应考虑对有以下危险因素的6个月前的男婴和女婴进行影像学检查,包括:1)在妊娠晚期出生时处于臀位;2)有引起父母关注的症状或其他表现;3)体检中发现髋关节不稳定或Barlow或Ortolani动作阳性;4)有发育不良的家族史或有包裹不当的既往病史。
US是在FE骨化发生前进行评估的首选成像工具。
超声检查可以澄清体检中发现的可疑情况,以及在大于6周(以避免先天性髋关节松弛期)和4-6个月大的高危婴儿中检测临床上无症状的DDH。
---------------------------------------------------------------最新资料推荐------------------------------------------------------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概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比较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以后脱位为多见,出生时即已存在,病变累及髋臼、股骨头、关节囊、韧带和附近的肌肉,导致关节松弛,半脱位或脱位。
有时可合并有其它畸形,如先天性斜颈、脑积水、脑脊膜膨出,其它关节先天性脱位或挛缩等。
【病因】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
当然,多发性畸形附有髋关节脱位应属于先天性畸形。
总的说来,近年来大多数学者认为病因并不是单一的。
这就是说有许多因素参加才会引起此症的产生。
(一)遗传因素无可否认的事实说明此症有明显的家族史,尤其在双胎婴儿中更为明显,有此症之患者家族中其发病率可以高达 20~30%,而且姐妹中更为多见。
同样的疾病在姐妹中可以出现髋脱位半脱位与发育不良三种类型,倘若不进行详细的,早期的检查与 X 线片诊断,除第一类之外,后两类往往可以遗漏而到达 7、 8 岁时髋关节已完全正常。
(二)韧带松弛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告证明关节韧带松弛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动物实验中 Smith 将小狗的关节囊,圆韧带切除后,产生髋脱位现象的百分比很高,临床上 Andren 指出 X 线片中耻骨联合1 / 21的分离在髋脱位病例中为正常婴儿的两倍,他认为这是母体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内分泌使韧带松弛,超量的内分泌变化是引起髋脱位一个重要的因素。
同时, Andren、 Borglin 在新儿髋脱位病例 3 天以内发现尿中雌酮(Estrone)雌二醇 17 (Estradil)排出量与正常婴儿比较有变化。
但是 Thieme 利用 16 个病婴与 19 个正常婴儿比较,逐月测量时,经统计学处理发现没有区别。
髋关节脱位x线诊断标准
髋关节脱位的X线诊断标准包括:
1. 髋臼和股骨头位置的异常:在正常情况下,髋臼和股骨头之间应该有明显的对称性。
髋关节脱位后,髋臼和股骨头的位置会发生异常变化。
2. 股骨头周围软组织损伤:脱位时,股骨头周围的韧带和肌肉会受到拉伤、挤压或撕裂,X线上会出现软组织损伤的征象。
3. 关节腔内异常:在脱位时,髋关节的关节腔内可能会积聚气体或血液,或者出现肿胀、异物等异常。
4. 骨折:在一些情况下,髋关节脱位时还会发生骨折现象,可以通过X线检查来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髋关节脱位的X线诊断需要在临床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仅仅依靠X线片来进行自诊。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字体[大][中][小]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简称CDH,是较常见的一种畸形,大都向后脱,出生时即存在。
病变累及髋臼、股骨头、关节囊、韧带和附近的肌肉,导致关节松弛、半脱位或脱位。
有时可合并其他部位的畸形,如先天性斜颈、脑积水、脑脊膜膨出、其他关节先天性脱位或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等。
本病有两种类型,最常见者为典型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即已形成正常胎儿,但于胚胎后期发生畸形;另一种为畸胎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极少见,为胚胎器官生长时的畸胎性病变,常与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同时发生。
典型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也有程度不同,轻者出生时仅有关节松弛或不稳,有时可自行矫正;半脱位者常有髋臼发育不良,可发展成全脱位,也可长期停留于半脱位状态。
典型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尚不明确,与种族、地理位置、性别、胎儿期的发育、妊娠期的内外环境等因素有关。
有一部分的病人有家族史,说明有遗传倾向,很可能是显性遗传。
初产妇和臀位产的婴儿较多,与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快,孕妇腹壁肌肉紧张,羊水少,胎儿活动受限和体重较大等有关。
女性发病较多,这可能与受母体产前内分泌影响而致韧带松弛有关。
畸胎性者很可能是原始的胎质缺陷所致。
病理典型性者出生时主要是关节囊松弛。
年龄增大、脱位程度增加,特别是开始步行后逐渐产生下列变化:①关节囊伸长,与髂骨翼粘连,中部形成狭窄区,呈哑铃形。
②髋臼盂唇增厚,开始时因股骨头向上外推压而外翻;经反复复位或行走时股骨头上下移动则推向内翻。
圆韧带增长,变粗。
臼底纤维脂肪组织增生。
横韧带肥厚。
髋臼因缺乏股骨头压力的模造而发育不良,变浅,臼外上缘因受股骨头的挤压而呈斜坡状。
③股骨头骨骺发育延迟,局部长期受压处的软骨有原纤维性变,不规则,甚至有缺血性坏死。
股骨颈前倾角及颈干角增大。
④股内收肌挛缩,髂腰肌腱阻挡髋臼口,压迫关节囊使成哑铃状。
臀中、小肌、阔筋膜张肌松弛无力,久之也挛缩。
⑤在髂骨翼处形成假臼。
单侧脱位者骨盆倾斜,腰椎有代偿性侧凸;双侧脱位者骨盆前倾,腰椎前凸增加。
DDH的影像学诊断一、引言在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简称DDH)的影像学诊断中,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髋关节发育是否正常。
本文将对DDH的影像学诊断进行详细阐述。
二、X线检查1·髋关节正位X线片介绍正位X线片的位置和参数,包括髋关节的屈伸角度测量、Hilgenreiner线和Perkin髋关节线的绘制方法,并解释正常和异常髋关节的X线表现。
2·侧位X线片介绍侧位X线片的位置和参数,包括Shenton线、梅尔斯线和Perkin髋关节线的绘制方法,并解释正常和异常髋关节的X线表现。
3·牵引试验解释牵引试验的目的和方法,并说明正常和异常髋关节在牵引试验中的X线表现。
三、超声检查1·髋关节超声检查的适应症适应症,并解释为什么超声检查在这些情况下是必要的。
2·髋关节超声检查的技术要点介绍超声检查的步骤和技巧,包括探头的选择、图像的采集方法等。
3·髋关节正常和异常的超声表现详细描述正常和异常髋关节在超声影像上的表现特点,包括髋臼形态、髋臼的覆盖率、半月板的位置等。
四、磁共振成像(MRI)1·髋关节MRI检查的适应症适应症,并解释为什么MRI检查在这些情况下是必要的。
2·髋关节MRI检查的技术要点介绍MRI检查的准备工作和步骤,包括患者体位、扫描序列的选择等。
3·髋关节正常和异常的MRI表现详细描述正常和异常髋关节在MRI影像上的表现特点,包括髋臼形态、髋臼的覆盖率、髋圆头的形态等。
五、其他辅助影像学检查方法介绍(可根据具体情况添加)1·CT扫描2·骨扫描3·髋关节造影六、本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中涉及的附件包括髋关节正位X线片、侧位X线片、髋关节超声影像、髋关节MRI影像等。
七、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DDH: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诊疗及护理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主要原因为髋臼和股骨头先天性发育不良,或胎儿在子宫内髋关节过度屈曲所致。
【主要表现】
(1)症状体征:会阴部增宽,双侧脱位者更明显,患侧髋关节活动受限,常处于屈曲位,不愿伸直,牵拉时可伸直,松手后又呈屈曲状,牵动患肢时病儿哭闹。
检查患侧下肢短缩,股骨大转子上移,臀部、大腿内侧皮肤皱褶加深,牵动患侧下肢有弹响声或弹响感;患儿开始行走时间较晚,单侧脱位者,步态跛行;双侧脱位者站立时骨盆前倾,臀部后耸,腰部前凸。
(2)辅助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能早期发现,可进行普查。
X线双髋关节正位片可见髋白发育不良、半脱位或脱位。
【治疗与护理】
治疗越早,疗效越好。
治疗方法应随年龄的增长而不同。
1岁以内的治疗原则为将两髋长期保持在外展位,保证股骨头复位,使髋白后上缘和股骨头正常发育,达到关节稳定。
此期治疗简单,只穿连衣袜套即可,穿用时间需4个月以上。
1~3岁患儿多已站立负重行走,脱位较明显,但病理改变尚未固定,一般可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复位前可先双下肢持续皮牵引,复位后采用蛙形石膏固定,每3个月更换1次,6个月后改用双侧外展内旋髋伸直位长腿石膏固定,时间为3~6个月。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X线检查
临床检查是诊断的第一步,它只能说明髋关节有问题,但最后作出诊断需用X线摄片。
婴儿出生后2~3月内,股骨头骨骺骨化中心尚未出现,X线检查乃依靠股骨颈的干近侧端与臼关系来测量。
骨化中心出现后,摄片包括双侧髋关节的骨盆片可以确定诊断,摄片时将双下肢并拢,将患肢上推和下拉住各摄一片对比测量,则变化更明显可靠。
测量方法有以下几
种:
(一)连接双侧髋臼Y型软骨的水平线(称Y线或Hilgenreiner线),自髋缘外侧骨化边缘的垂线(称Perkin线或Ombredarne线),两线交叉将髋臼划为四区,正常股骨头骨化中心应在其内下区,若位于其它地区,则为脱位。
脱位侧骨化中心常较小(图5)。
图5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X线测量
YY′=Y线Hilgenreiner线;EP、E′P′=Perkin线;虚线=Shenton线(健侧相连续)(二)髋臼指数自Y形软骨中心至髋臼边缘作连线,此线与Hilgenreiner线间夹角称髋臼指数,此角说明髋臼之斜度亦是髋臼发育程度(图6)。
出生时髋臼指数为25.8~29.4°,6个月婴儿在19.4°~23.4°(Caffey 1956)。
2岁以上者在20°以内。
多数学者认为超过25°即为不正常,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如超过30°则有明显脱位趋向。
近年来对于正常新生儿的髋臼指数发现高达35~40°,而绝大多数以后转化为正常髋关节。
因此在诊断上下不能单看髋臼指数一项。
但大于正常值者说明臼顶倾斜度增加,为髋臼发育不良。
图6 髋臼指数测量法
(三)骨骺外移测定自股骨头骨骺中心至耻骨联合中央垂线之间距离称为旁氏中心距,两侧比较,有距离增宽表明股骨头向外移位。
常用于髋关节半脱位,此法在测量轻度半脱位时很有价值,骨骺出现前,同样可用股骨颈内侧缘为点作测量。
(四)Von Rosen线双侧大腿外展45~50°并内旋,摄包括双侧股骨上端至骨盆正位片。
作双侧股骨中轴线,并向近侧延长即Von Rosen线。
正常时此线通过髋臼外上角;脱位时通过髂前上棘。
在股骨头骨化中心未出现前,对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图7)。
图7 Von Rosen线
左侧正常:股骨干轴线经过髋臼外上缘
右侧脱位:股骨干轴线经过髂前上棘
(五)兴登(Shenton)线正常骨盆X线中耻骨下缘之弧形线与股骨颈内侧之弧形可以连成一条完整的弧度称做兴登氏线。
凡有髋脱位,半脱位病例中,此线完整性消失。
此线在任何脱位中都消失,因此不能区别炎症、外伤、先天性等情况。
但是仍不失为最
简单的诊断方法这一。
(六)股骨颈前侧角摄片偶尔需要X光摄片进一步明确前倾角的情况,最简单的方法是患儿平卧,髋部向上作骨盆正位摄片。
同样,将大腿完全内旋再作骨盆正位摄片,将两片
比较可以看出完全内旋时股骨颈全长出现,股骨头清楚,髋骨向上时股骨头与大小粗隆重叠,
可以估计前倾角的存在。
(七)关节造影一般情况之下很少有必要进行关节造影来明确诊断,但是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明确盘状软骨、关节囊狭窄、复位失败原因时,造影术偶有必要。
在全身麻醉下,髋关节进行皮肤消毒无菌操作,在关节前作穿刺注射1~3ml35%碘油造影剂(diodone diodast)。
在透视下可以发现髋臼外缘有无障碍,髋臼外缘的软骨情况以及关节囊有无狭窄,必要时手法复位后可以再次造影明确股骨头是否完全进入髋臼,盘状软骨的复位与变形。
由于操作复杂,造影充盈不足,读片困难,近年来较少有人应用造影诊断。
(八)中心边缘角(CE角)随访病例时常需测定股骨头进入髋臼的程度,伟氏(Wibeng)取股骨头中心为一点,髋臼外缘为一点,连此两点成一直线。
髋臼外缘作垂直线向下,两线成钝角于髋臼外缘称边缘中心角。
此角正常范围为20~46°,平均35°;15~19°为可疑;
少于15°,甚至负角,表示股骨头外移,为脱位或半脱位(图8)。
图8 边缘中心角测量法
E=髋臼外上缘C=股骨头中心点(即骺线中心点)
在有条件时可应用CT或MRI检查便可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