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铸造》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6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电工版)授课教案§1—4、特种铸造简介一、金属型铸造定义:通过重力作用进行浇注,将熔融金属浇入金属铸型获得铸件的方法。
金属型一般用灰铸铁或铸钢制成,尺寸精度高。
型心可用:砂芯(因砂芯耐火性好常用于高熔点合金铸件)金属芯(常用于有色金属铸件)与砂型铸造比较,金属型铸造有如下特点:(1)可多次使用,浇注次数可达数万次而不损坏。
(2)尺寸精度高(IT12~IT10),表面粗糙度Ra可达(12.5~6.3)可使铸件形状,尺寸准确、表面光洁。
(3)传热迅速,铸件冷却速度快,因而铸件结晶晶粒细,力学性能好。
(此特性只适合非铁合金铸件,有细化组织的作用。
铸造灰铸铁则易出白口)白口铁一种断口呈银白色,性能既脆又硬,切削性能极差的铸铁。
(4)生产率高,无粉尘,劳动条件比砂型铸造好。
(5)但设计、制造、使用及维护要求高,制造成本高;生产准备时间长。
(这是金属型比较砂型成本高的地方)金属型主要应用于非铁合金铸件的大批量生产,其铸件不宜过大,形状不能太复杂,壁不能太薄;所以金属型铸造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压力铸造(压铸)定义:使熔融金属在高压下高速充型,并在压力下凝固的铸造方法。
主要由压铸机完成压铸充型的过程。
(据图解析压铸机工作原理)压铸机主要由压射装置和合型机构组成。
(P17、图)类型按铸型是否预热分为:冷室压铸机适应于非铁合金压铸。
(如:锌、铝、镁、铜等有色金属)热室压铸机适应于铁合金压铸。
(如:铸铁、碳素钢、合金钢等)按压射冲头位置分为:立式、卧式两种。
压铸的特点:(1)可以铸造形状复杂的薄壁铸件。
因铸件在高压下充型、凝固、可消除铸件在凝固收缩时的应力作用。
(2)铸件质量高,强度和硬度都较砂型和金属型铸件高。
尺寸精度可达IT12~IT10,Ra可达3.2~0.8。
(这也是压铸收缩影响小的原故)(3)生产率高,成本低,容易实现自动化生产。
(4)但压铸机投资大,铸型制造复杂,生产周期长,费用高。
金属工艺学特种铸造金属工艺学是一门研究金属材料的加工和制造过程的学科。
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是特种铸造,它涉及到一些非常特殊和复杂的铸造工艺。
特种铸造包括几种不同的技术,如精密铸造、石膏模铸造和压力铸造等。
这些技术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精密铸造是一种高精度铸造技术,常用于制造精密零件,如精密机械零件、航空航天部件、光学器件等。
这种铸造技术要求铸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非常高,通常需要采用特殊的模具和生产工艺来实现。
石膏模铸造是一种常用的铸造技术,适用于制造小型和中型铸件。
这种技术使用石膏作为模具材料,通过石膏模具的蒸发和热解来获得最终的铸件。
石膏模铸造具有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的优点,因此在一些小批量生产和快速投产的应用中得到广泛使用。
压力铸造是一种通过加压将熔融金属注入模具的技术。
常见的压力铸造方法包括压力砂铸造和压力真空铸造。
压力铸造能够获得高密度、无缺陷的铸件,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表面质量。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和电子设备等领域。
除了上述的几种特种铸造技术,金属工艺学还涉及到其他一些铸造工艺,如表面涂层、热处理和机加工等。
这些工艺可以进一步改善铸件的性能和质量,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总之,特种铸造是金属工艺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多种复杂和特殊的铸造工艺。
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这些技术,可以生产出满足各种要求的高质量铸件。
特种铸造是金属加工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它涉及到一些非常特殊和复杂的铸造工艺。
在特种铸造中,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模具和生产工艺,可以生产出高质量、高精度和特殊形状的金属铸件。
在特种铸造中,精密铸造是一项重要的技术。
它采用高精度模具和特殊填充工艺,可以生产出非常精确的铸件。
精密铸造常用于制造精密机械零件、航空航天部件、光学器件和医疗器械等。
这些铸件在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和功能要求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通过精密铸造技术,可以确保铸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的稳定性,满足各种严苛的应用要求。
《特种铸造》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特种铸造》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考察课。
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熔模铸造技术、消失模铸造技术、压力铸造技术以及离心铸造技术等。
重点讲授各种铸造方法的原理、应用、优缺点、适用场合、工艺流程等内容,同时将这些特种铸造方法与铸件质量分析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一)本课程是使学生掌握各种特种铸造的工艺方法及设计。
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岗位就业适应能力。
(二)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结合现场教学及生产案例教学,对实践中直接应用的内容,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板书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工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职业技能做好准备。
一、知识目标
(一)掌握各种特种铸造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和场合,铸造原理、模型制造过程等以方便将来实际操作过程中选用。
(二)掌握铸件形成过程的基本规律与铸件质量的关系,对铸件质量的控制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三)掌握特种铸造工艺及工艺装备设计。
(四)掌握每种铸造方法缺陷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五)了解部分材料的铸造过程。
二、技能目标
具备初步分析和选用铸造方法的能力,具有初步分析和鉴别铸件常见缺陷的能力。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绪论
学时:2学时
1.学习目标
(1)了解特种铸造对铸件的新要求
(2)了解特种铸造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
例:当前特种铸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更轻、更薄、更强、更精密
(3)了解本课程的内容和学习任务
例1:学习内容:掌握各种特种铸造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和场合,铸造原理、模型制造过程等以方便将来实际操作过程中选用。
例2:本课程学习任务:应达到能够分析和拟订铸件的铸造方法,并会设计相应的工艺装备;具有提高铸件质量,鉴别和分析常见铸件缺陷的初步能力。
2. 实践活动建议
上网阅读特种铸造方法有关的文章,进行分析总结,以扩大知识面更深层次的了解各种特种铸造方法。
二、熔模铸造技术
学时:12学时
1.学习目标
(1)掌握熔模铸造工艺及特点,了解熔模铸造的应用。
(2)掌握熔模铸造模料的种类及配置方法。
例1:国内常用蜡基模料的成分和性能
例2:石蜡硬脂酸模料的配方
例3:石蜡硬脂酸蜡膏配置工序及设备
(3)掌握蜡模的制造过程、模料的处理
例1:酸处理法操作要点
例2:树脂基模料操作要点
例3:手工压制蜡模操作要点
例4:模组焊接操作要点
(4)掌握水玻璃型壳、硅溶胶型壳的制造以及脱蜡焙烧。
例1:水玻璃型壳用粘结剂、耐火材料及其性能
例2:水玻璃涂料性能测试方法
例3:水玻璃型壳制壳工序作用及说明
例4:水玻璃手工制壳操作要点
例5:硅溶胶涂料配置操作要点
例6:硅溶胶制壳操作要点
例7:热水脱蜡操作要点
(5)合金的熔炼及浇注,熔炼设备、感应电炉熔炼工艺,浇注例1:感应电炉熔炼操作要点
例2:熔模铸造常用浇注方法和适用范围
(6)熔模铸件缺陷分析
(7)熔模铸造工艺设计
例1: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分析
例2: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
例3:铸件工艺结构及工艺参数的选择
例4:浇注系统的设计
三、消失模铸造技术
学时:10学时
1.学习目标
(1)了解消失模铸造工艺及特点、发展及应用。
(2)掌握泡沫塑料膜的制造方法。
(3)掌握涂料的涂敷及干燥。
(4)掌握造型过程、浇注方法。
(5)掌握消失模铸件缺陷及防止措施。
2. 实践活动建议
去企业参观铸件的浇注过程。
四、压力铸造技术
学时:18学时
1.学习目标
(1)了解压铸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掌握压铸的过程原理。
例1:液体金属充型的特点
例2:压铸压力分析与选择
例3:压铸速度的确定
例4:压铸过程理论
(3)了解压铸机和压铸模。
(4)掌握压铸工艺。
(5)了解压铸铝合金、压铸镁合金。
(6)掌握压铸生产及压铸生产管理
(7)了解压铸件的设计
(8)掌握压铸生产工艺
(9)掌握压铸新工艺、新技术及压铸件缺陷分析
2. 实践活动建议
去企业参观铸件的浇注过程。
五、离心铸造技术
学时:6学时
1.学习目标
(1)了解离心铸造工艺特点、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2)掌握离心铸造铸件的成型特点和凝固特点。
(3)了解离心铸造机。
(4)掌握离心铸造用铸型。
(5)了解一些简单工件的生产工艺过程。
2. 实践活动建议
收集有关“离心铸造”为关键词的文章,熟悉国际离心铸造的发展状况。
第四部分学时分配汇总表
第五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
本门课程是一门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实践性很强的的课程。
理论知识够用为度,不必面面俱到,作全方位、系统化的讲解,要启发学生,注重引导,更多的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应多采用铸造生产实例,将知识点蕴含在实例中讲解。
实践教学以实际操作为主,或由教师设计生产任务或工厂生产中实际问题,由学生自已来完成,着重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加深对课程理念的理解,倡导探究性学习
倡导探究性学习旨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实验,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中,发展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评价考核建议
1.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平时作业成绩占课程考核的20%;笔记记录情况占课程考核的20%,考勤和课堂纪律各占课程考核的20%;期末测试占40%。
2.对教师的教学评价
教务处、督导室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检查评价。
学生问卷调查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
系、实训工厂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做出评价。
3.教学综合评价
后续课程的教学与本课程相关的反映是对本课程的重要评价之一。
能否满足社会职业需求;学生的就业率;及毕业学生就业后的信息反馈,都是对本课程教学结果的重要评价。
三、教案编写建议
在编写教案时应以课程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与前提,在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课程的要求、内容和特点,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形成的教学风格,充分发挥教师个性、特点,编写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具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的、可操作性强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