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优质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1.76 KB
- 文档页数:5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开县岳溪初级中学刘先涛)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对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的现象能够进行较准确的描述。
2.对蜡烛燃烧的产物有初步的认识,知道蜡烛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对用澄清石灰水验证二氧化碳的思路有初步的认识)3.知道蜡烛燃烧的火焰温度高低为外焰>内焰>焰心,知道生活中一般都是用外焰进行加热。
4.初步学会填写实验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1.在点燃前,通过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来判断蜡烛的物理性质。
2.在燃着时,通过观察火焰的分层情况及用火柴梗测定温度的高低和通过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以及倒入澄清石灰水来探究生成物的成分,以增强自身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小组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
2.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再以“家庭小实验”的形式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培养“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生活”的基本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正确的实验操作和对现象的准确描述。
(二)教学难点:实验报告的填写和对现象的准确描述。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为主,讲授法为辅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放映几种酒的图片)[提问]:酒在我们生活中应用的非常广泛,比如:聚会离不开酒、炒菜的时候放点酒能增加香味等等,那么,你们知道“酒”是怎么制来的吗?(制酒的视频)[过渡]:通过刚刚的视频我们可以知道“酒”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实验操作来制得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板书]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过渡](放映燃烧的图片)并说明燃烧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再熟悉不观看、思考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而酒在生活中应用的非常广泛,以此来引入,更能快速的将学生引进课堂,意识化学是无处不在的。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基课的科学课型新授题〔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焚烧的探究教课实验器械媒体1经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研究,指引学生主动参加科学研究的过程和初知识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技术2.体验到研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愉悦,领会化学学习的特色是关学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目过程经过对蜡烛及其焚烧的研究,侧重培育学生对现象的察看、记录、描绘、标方法沟通、合作能力。
感情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慎重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态度理和方法是实验成功的要点教课培育学生自己着手的能力,察看实验现象以及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要点教课培育学生的研究意识和实验研究的方法难点教课内容及问题情境创建情境,引出新课大家能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阅读课本P11它和化学有什么关系?看看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复以下问题设计企图让学买卖识到学习化学一定重视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基的科学,很多的化学成就与创建都是在实验室中频频地实验而得出的,因此说要想学好化学就一定重视化学实验。
〔板书: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实验为根基的科学〕学知识越切近学生的(展现)两支蜡烛,一支完好的,一生活实质,学生就越感支焚烧后剩下的小段。
学生一看,都会说是蜡烛。
兴趣。
以蜡烛及其焚烧【发问】同学们这是什么? 回复。
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追问】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化学学习,走进学生的【持续延长问题】一支蜡烛焚烧一学生畅所欲言。
认知世界和感情世界,段时间后会变短,为何会变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呢?烧掉的那一段蜡烛就这样无 .故的消逝,仍是变为了什么物质.........呢?明确要求,有益于养成学生检查器械.优秀的实验操作习惯。
好,今日我们共同来找寻这个答案。
指导学生检查桌上的用品能否齐全,仪器有无破坏。
(巡视。
各小组学生检查用品。
)一实验研究、找寻凭证。
1.提出实验研究的要求:学生活动 设计企图a、要修业生依据教材12-13页上的操作步认真倾听经过实验,培育学生对教课内容及问题情境联合课本P12表格学生疏组科学不停追求的精神。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学目标
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初步学习观察实验的方法和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2.初步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教学难点:对蜡烛燃烧产物的检验。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下的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蜡烛、烧杯、澄清石灰水、具支试管、白烟收集器、水槽、小刀等。
教学内容安排: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学生学案: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一、点燃前对蜡烛的观察
二、燃烧时对蜡烛的探究
三、熄灭后对蜡烛的探究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小组活动评价标准
我们在实验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做得最好的方面是:自我评价标准
我在这节课中学到的知识:
我略感困惑的地方:
我感觉最满意的地方:
在课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参与探究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充分体现出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效果的认可,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善于反思总结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学生近距离仔细地探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验过程中用化学的眼光、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大家非常熟悉的蜡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由于本节课使用了具支试管和白烟收集器使实验效果非常明显,成功率极高,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
个别学生在点燃蜡烛时发现有黑烟产生,在此去我顺势给学生介绍了可燃物燃烧不充分导致的后果,进行环保教育。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本课题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这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有引导的观察,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通过给出实验原理的信息和图示实验步骤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
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课题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学会预习实验,了解实验室规则。
3.能主动与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与价值观 2.通过探究,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体验,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报告。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分组实验用品:蜡烛、火柴、烧杯(或玻璃杯)、玻璃导管、澄清石灰水、玻璃片、水槽。
课前预习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一、学习目标: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能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课前预习】1.化学是一门以____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____,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____、____和____等,可以____,学习____的方法并获得____。
2.蜡烛是由____和____组成的,是____色,____味,____体(填“液”或“固”),____溶于水(能或不能),质(硬或软),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会____(漂浮或沉入),说明石蜡的密度____水(大于或小于)。
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而且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____越多。
氧气可以使燃烧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的含量____。
4.人体的呼吸作用通常是将空气中____吸入体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____和____。
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做灭火器,说明二氧化碳____支持燃烧(能或不能)。
5.查阅有关资料,实验探究有哪些步骤?【情境导入】【交流与思考】1.通过实验,比较蜡烛各层火焰的温度高低。
2.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什么?3.蜡烛燃烧后生成物是什么?【展示提升】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你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1)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的收获】三、自我测评【课堂练习】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A、空气B、水蒸气C、氧气D、二氧化碳2.点燃蜡烛,可以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____层,____最亮,____最暗。
三、报告展示,问题交流1.教师根据参观交流掌握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
如报告书工整、操作规范、善于思考分析问题等。
2.让学生说出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有哪些疑问。
鼓励其他同学将问题解决。
着重以科学探究形式解决熄灭后白烟是什么这个问题。
四、回答问题,得出结论【提问】蜡烛为什么会变短?燃烧后可能生成了哪些物质?五、归纳总结,得出方法引导学生小结化学学科实验探究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六、布置作业手抄联系或联系册上挑选有针对性的提出猜想、推理论证。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根据自己的探究经历总结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认真完成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完善探究过程,有始有终。
有助于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明确化学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及方法。
加强巩固板书设计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步骤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组成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燃烧时火焰的分层及温度烛身的变化生成的产物熄灭后二、实验探究的学习特点:⑴关注物质的性质(颜色、状态…)⑵关注物质的变化⑶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初步了解观察实验的基本要领,建立预期现象和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后观察的意识;
2.初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述能力等;
3.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流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难点:实验探究基本流程的应用、观察和描述现象方法的渗透
三、教学准备
仪器和药品:
学生:蜡烛、澄清石灰水、烧杯、玻璃片、镊子、火柴
教师:蜡烛、水、烧杯、小刀、镊子、玻璃片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五、教学过程。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设计湖北省应城市郎君中学高慧敏科目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化学活动与探究实验,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全部初中化学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材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的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多种感官去看、闻、听、摸,使学生对化学变化及其现象进行系统、全面和仔细的观察,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进行设计简单实验的尝试。
该探究活动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化学的学科特点,即观察的重点放在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对化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对于化学的认识和了解几乎为零,但学生对于第一次通过实验的手段研究物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虽然知道了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掌握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但是对于怎么研究物质、利用什么方法研究物质并不清楚。
学生会将实验探究变成“照方抓药”做实验;弄不清楚哪些是实验现象,哪些是实验结论;不知道该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不会规范填写实验报告单。
我要力求通过本节课使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个完整的认识。
教法分析本节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探究活动,在学生没有化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使之顺利完成实验操作,归纳结论是需要我认真考虑的。
在教法上我主要采取教师引导与学生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按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得出结论。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说课稿一、说教材《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这节课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九年级《化学》上册的内容,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化学实验探究活动,教材中设计了一个对比观察蜡烛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的步骤,让学生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学会动态、辩证的看问题。
这是一节如何实验的方法课,在整个教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学生对化学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本节实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但由于学生才刚刚涉及探究实验,在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训练又很有限,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注重如何训练学生的实验规范,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说目标依据教材和学情,我从以下三个维度制定了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描述蜡烛的颜色、状态及燃烧现象。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蜡烛燃烧的探究,着重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分析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合作学习意识。
四、说教法1、教学方法: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让学生感受化学反应的奇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重难点:①蜡烛燃烧火焰的分层及每层温度的高低。
②探究蜡烛燃烧产物的分析。
五、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PPT展示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描述的是蜡烛在高温时,先熔化后汽化再燃烧后又重新凝固,所以会有“蜡炬成灰泪始干”。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角——蜡烛。
【环节二:提出问题,明确目标】在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和给出二氧化碳性质知识铺垫后,明确本节课的探究内容:①蜡烛点燃时火焰的分层及其温度。
②蜡烛燃烧时产物分析。
③探究蜡烛燃烧时白烟的成分及性质的实验及其改进。
【环节三:设计实验,自主探究】【实验仪器、药品】蜡烛、小刀、木板、火柴(打火机)、木条、烧杯、澄清石灰水、坩埚钳、注射器。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用不同实验方法探究蜡烛火焰结构、燃烧产物及白烟成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描写、交流、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意识和创新意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实验现象以及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2、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验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同学们,请看这首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了蜡烛无私奉献的精神,蜡烛是由石蜡、烛芯和一些辅料制作而成的,是一种使用历史非常悠久的照明工具。
那么对于蜡烛及其燃烧同学们认识多少呢?下面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题——板书: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的再探究活动一:师:取一支圆柱状的白色蜡烛,让学生观察。
你能获得哪些有关石蜡的物理性质。
生:常温下为固体、白色。
学生活动:用小刀刮一些白色的石蜡,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
生: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熔点较低。
总结并板书:石蜡主要的物理性质:(1)白色;(2)常温下为固体;(3)基本上没有气味;(4)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较小;(5)密度比水小;(6)熔点较低;(7)质地较软。
活动二:师:同学们,每年过生日的时候大家都会点燃几支蜡烛,然后闭上眼睛许下美好的愿望,瞬间给了我么希望。
那同学们有没有观察过蜡烛的燃烧呢?师:点燃一支蜡烛。
仔细观察蜡烛燃烧的火焰。
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亮?哪层最暗?生:分为三层:外焰、内焰和焰心。
其中外焰最亮、焰心最暗。
师:非常好,同学们知道蜡烛哪层火焰温度最高?生:外焰。
师:我们该如何验证?生:用火柴梗横放在火焰中。
师:总结的非常好。
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按照刚才同学们的描述,来验证一下。
学生活动:把火柴梗横放在火焰中约1-2s取出,观察火柴梗的碳化程度。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材分析】本课题从学生生活中常见并熟悉的蜡烛及其燃烧现象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等活动,积极思考、广泛交流。
使学生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亲近并热爱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初步学会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
(2)能说出蜡烛及其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其性质。
(3)能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2. 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确立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兴趣,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激发对探究实验的兴趣;2、培养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难点: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巩固提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相关器材及用品:实验用品:蜡烛、火柴、烧杯(或玻璃杯)、玻璃导管、澄清石灰水。
学生准备:教材、实验报告等课堂用品。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它可是练就了孙悟空的铜头铁骨哦!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学生思考、讨论、体会。
创设趣味化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引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通过反复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通过探究蜡烛燃烧这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化学的奥秘。
学生阅读教材P12"探究"学生讨论及猜想:1、蜡烛会有哪些性质?2、蜡烛燃烧时可能发生哪些变化?3、蜡烛燃烧后的物质到哪里去了?如何验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一、学习目标: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能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课前预习】1.化学是一门以____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____,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____、____和____等,可以____,学习____的方法并获得____。
2.蜡烛是由____和____组成的,是____色,____味,____体(填“液”或“固”),____溶于水(能或不能),质(硬或软),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会____(漂浮或沉入),说明石蜡的密度____水(大于或小于)。
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而且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____越多。
氧气可以使燃烧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的含量____。
4.人体的呼吸作用通常是将空气中____吸入体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____和____。
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做灭火器,说明二氧化碳____支持燃烧(能或不能)。
5.查阅有关资料,实验探究有哪些步骤?【情境导入】探究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姓名____合作者____________班级____日期____探究活动(或实验)名称探究活动(或实验)目的用品(如仪器、药品等)探究步骤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燃烧时:观察燃烧时现象并进行图1-10,1-11实验熄灭时:观察有什么现象?用火柴去点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结论问题和建议【交流与思考】1.通过实验,比较蜡烛各层火焰的温度高低。
2.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什么?3.蜡烛燃烧后生成物是什么?【展示提升】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你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1)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的收获】三、自我测评【课堂练习】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A、空气B、水蒸气C、氧气D、二氧化碳2.点燃蜡烛,可以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____层,____最亮,____最暗。
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三维目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能主动与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
1.训练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现象。
2.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情境导入
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学习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怎样的呢?
交流讨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或实例讨论。
归纳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方案;(4)
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6)解释与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
知识拓展科学探究的形式有多种,实验、调查、讨论等都是科学探究的形式,进行科学探究不是一定都按科学探究的8个步骤一步步进行,可根据实际的研究内容选择其中几个环节进行。
探究点二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在实验时,我们在实验前观察什么?实验的过程中观察什么?实验后又观察什么呢?观察到的这些实验现象,我们从哪些方面去进行描述呢?
讨论交流讨论相关的原因。
归纳总结观察化学实验的内容:
化学实验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发光、放热、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3)关注物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并学会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探究点三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
续表
蜡烛,观察现象焰;蜡烛火焰闪烁摇
晃,并有黑烟产生;
火焰分三层流影响而摇晃,黑烟是石蜡未充分燃烧产生的炭黑;燃烧火焰分三层:焰心、内焰、外焰
(2)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2 s后取出火柴梗在火焰最外
层的部位先变黑,第
二层次之,里层几乎
无变化
外焰处石蜡蒸气充
分燃烧,温度最高;
内焰处石蜡蒸气燃
烧不充分,温度较
低;焰心主要是未燃
烧的石蜡蒸气,温度
最低
(3)在蜡烛火焰的上
方罩一个冷而干燥
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生
成
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4)将上述烧杯取下
来正放,迅速往烧杯
中倒入少量澄清石
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
熄灭蜡烛,观察现象有一缕白烟从烛芯
飘出
石蜡的蒸气遇冷形
成白烟
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再观察现象火焰顺着白烟将蜡
烛重新点燃
白烟是石蜡小颗粒,
石蜡具有可燃性
课堂讨论
1.蜡烛燃烧时状态有没有什么改变?
2.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2s后取出,放置的时间长了,会有什么现象?3.蜡烛燃烧时产生黑烟,为什么熄灭后是白烟?熄灭后的白烟是什么物质?归纳总结
1.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此反应的条件是点燃,写在了箭头的上方。
表达式的意义:石蜡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步骤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白色(或其他颜色)固体,质地较软,有气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燃着时发光,放热,冒黑烟,熔化成液态后又凝固;火焰分三层,外焰最亮;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另一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熄灭后冒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又重新复燃
板书设计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一、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方案;(4)进行实验;
(5)收集证据;(6)解释与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
二、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变化前;变化过程中;变化后。
三、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点燃前;点燃时;熄灭后。
教师寄语
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
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不是,那就是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的话,你会发现学习中蕴涵着无穷的快乐。
认真学习使自己进步,只有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断前行,做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不要心存侥幸,避免贪婪心作怪。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
但总会苦一阵子,没有开始的苦,就尝不到后来的甜。
苦苦甜甜就像一部交响曲,汇成我们的一生。
拒绝“苦”就等于关上“甜”的门。
须知,攀登的越高,走过的荆棘就越多。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成功才会属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