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发展心理学第三次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发展心理学第三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人类的哪个方面?A. 心理发展B. 身体健康C. 社会关系D. 经济状况答案:A2.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青春期的主要危机是什么?A. 信任与不信任B. 自主与羞愧C. 勤奋与自卑D. 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答案:D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儿童在哪个阶段开始能够进行逻辑运算?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D4. 以下哪个不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演绎法答案:D5. 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哪个阶段的冲突解决不好可能导致成年后的神经症?A. 口腔期B. 肛门期C. 性器期D. 潜伏期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将道德发展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包含两个阶段。
第一层次是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以及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第二层次是习俗水平,包括好孩子定向阶段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
第三层次是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阶段。
2. 描述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答案: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互动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儿童通过与更有知识的他人的互动,逐渐内化社会文化工具和符号系统,从而实现认知发展。
这种“近发展区”的概念表明,儿童在成人或更有能力的同伴的指导下,能够完成超出他们独立能力的任务。
3. 解释什么是“关键期”以及它在发展心理学中的意义。
答案:关键期是指在个体发展的某个特定阶段,外部环境对个体发展有特别显著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个体对某些刺激特别敏感,错过了关键期,某些能力的发展可能就会受到限制或无法完全发展。
例如,语言习得的关键期通常被认为是儿童早期。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婴儿期依恋的形成及其对个体后期发展的影响。
[0038]《人格心理学》第一次作业[论述题]5.简述多德拉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的理论。
参考答案:[论述题]4.简述新精神分析的特点。
参考答案:[论述题]3.简述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
参考答案:[论述题]2.简述弗洛依德的心理性欲阶段理论。
参考答案:[论述题]1.举例说明遗传和环境对人格的交互作用影响的类型。
参考答案:第二次作业[论述题]5.简述凯利的个人构念和CPC循环参考答案:[论述题]4.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参考答案:[论述题]3.简述多拉德和米勒的挫折―攻击理论。
参考答案:[论述题]2. 简述学习论和特质论的区别。
参考答案:[论述题]1.简述阿尔波特健康人格的特点。
参考答案:2008年秋季作业[论述题]试论述新精神分析的特点。
参考答案:[论述题]举例说明遗传和环境对人格的交互作用影响的类型。
参考答案:[论述题]举例论述人格理论的评价标准。
参考答案:2009年秋季第一次作业[论述题]1.请阐述弗洛伊德的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理论。
2.精神分析理论的防御机制有哪些,请分别解释说明。
参考答案:第一题弗洛伊德认为,我们每个人在童年期经历了一系列发展阶段。
由于每一阶段的标志是主要的动情区,而且这些阶段会影响成年期人格,因此被称为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
第一阶段:口唇期(0~18个月)。
口、唇、舌是主要的动情区。
这一时期的创伤经验,会导致心理能的固着及口唇期人格的形成。
倾向于依赖别人,导致成人过度的攻击性。
第二阶段:肛门期。
这一时期的创伤会导致成人过分的唉整洁、固执或过于慷慨。
第三阶段:性器期(3~6岁)。
儿童将经历俄狄浦斯情节。
儿童对异性父母产生了性兴趣,而最终压抑对异性父母的欲望,以反应生成的方式,以同性父母自居。
第四阶段:潜伏期,时间持续到青春期前。
儿童性欲表现得不那么明显了。
第五阶段:生殖器,进入青春期。
儿童重新表现出强烈的性欲,并集中于成年生殖器区。
第二题精神分析理论的防御机制主要有:(1)压抑。
单项选择题1、观察学习中同样有强化属于()A. 消极强化B. 积极强化C. 直接强化D. 间接强化单项选择题2、埃里克森认为,主要为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的阶段是()。
A. 青年期B. 成年早期C. 成年中期D. 老年期单项选择题3、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工作原则遵循()。
A. 快乐原则B. 现实原则C. 完美原则D. 综合原则单项选择题4、弗洛伊德认为,人格中原始的、本能的、且最难接近同时它又是强有力的部分是()。
A. 本我B. 自我C. 超我D. 无我单项选择题5、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本质是()。
A. 个体社会化的结果B.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C. 性心理的发展与成熟D. 强化的结果单项选择题6、小学生老是喊别人绰号,不管他怎么喊,被叫绰号的同学都不理他,后来他再不喊绰号了。
这个心理过程是()。
A. 消极强化B. 泛化C. 消退D. 积极强化单项选择题7、个体能分辨彩色和非彩色的时间一般是()。
A. 婴儿1、2个月B. 婴儿3、4个月C. 婴儿5、6个月D. 婴儿7、8个月单项选择题8、把“个体心理发展看作是一系列或多或少复演种系进化历史”的是()。
A. 霍尔B. 华生C. 桑代克D. 斯金纳单项选择题9、提出“心理的本质是行为”的观点是()。
A. 构造主义学派B. 行为主义学派C. 精神分析学派D. 人本主义学派单项选择题10、皮亚杰认为2一7岁儿童的思维属于()A. 感知运动阶段B. 具体运算阶段C. 前运算阶段D. 形式运动阶段单项选择题11、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学科是()。
A. 普通心理学B. 教育心理学C. 发展心理学D. 咨询心理学单项选择题12、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恋父情结常发生在()。
A. 0-1岁B. 1-3岁C. 3-6岁D. 6-12岁单项选择题13、弗洛伊德认为,自我的工作原则遵循()。
A. 快乐原则B. 现实原则C. 完美原则D. 综合原则单项选择题14、小孩子可能把同妈妈年龄相仿的女性叫作妈妈。
西南大学《心理学史》网上作业题及答案[0015]《心理学史》2022秋季第一次作业[讨论问题]一,前科学时期心理学发展的特点?二,西方心理学史的编撰学原则?三,论述冯特的心理学理论?四,论述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的争论?参考答案:一,前科学时期心理学发展的特点?根据课堂课件进行回答,明确讨论前科学心理学的发展特点。
2、西方心理学史的编纂原则?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现在主义和历史主义,内在历史观和现在历史观三,论述冯特的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身心关系、研究方法、心理学的任务。
第四,讨论功能主义和建构主义之间的争论?参见教科书第91页。
2022秋季第二次作业[讨论问题]一,论述行为主义心理学。
二、新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3、概述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4、本文讨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参考答案:一、讨论行为主义心理学。
要从产生背景,主要发展阶段,主要理论观点及其代表人物,评价进行论述。
详细内容见教材。
二,新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从科学背景、哲学背景、心理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
3、概述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论述格式塔学派早期和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
要进行简要评价。
四,论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本文详细论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对爱进行了评价。
2022秋季的第三个作业[讨论问题]一,论述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的重要理论。
二,论述皮亚杰儿童心理学思想?三、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4、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理论述评。
参考答案:一、本文论述了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重要理论。
本文主要讨论霍尼、沙利文、弗洛姆等人的观点。
2、论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思想?认知发展的机能,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和依据,认知发展的阶段,影响因素等。
三,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根据教科书回答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实验法、眼动法、口头报告法、计算机模拟法。
发展心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三级) 发展心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三级) 2021-5(1/1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起源于( )。
单选(A)先天的成熟 (B)动作(C)后天的经验 (D)吸吮参考答案:B 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 /皮亚杰皮亚杰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2/11)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
单选(A)希望品质 (B)意志品质 (C)目标品质 (D)能力品质参考答案:D 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 /艾里克森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论:①婴儿前期(0~2 岁):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希望品质。
②婴儿后期(2~4 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意志品质。
③幼儿期(4~7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标品质。
④ 童年期(7~12 岁,小学阶段):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品质。
⑤青少年期(12~18 岁,青春期):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品质。
⑥成人早期(18~25 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爱的品质。
⑦成年中期(25~50 岁):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心品质。
⑧成年后期(50 岁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智慧贤明品质。
(3/11)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表现为( )。
单选(A)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B)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C)能将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体来认识(D)能用适当人称代词(如我,你)称呼自己和他人参考答案:D 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 /幼儿期客体我自我意识的出现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
表现为:①婴儿开始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知。
②能运用人称代词“你、我、他”称呼自己和他人。
(4/11)幼儿游戏主要是一种( )。
单选(A)互动游戏 (B)实物游戏 (C)规则游戏 (D)象征性游戏参考答案:D 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 /幼儿期象征性游戏是以幼儿的经验为基础,通过想象建构虚假情境的创造性活动。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 2019年12月课程名称【编号】:发展心理学【9022】 B卷大作业满分:100 分论述题(至少选择2道题作答,每题50分)1.怎样判断人类心理已经形成?2.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有哪些?答:维果茨基是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他关于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有: (1)高级心理机能的发生:社会起源说维果茨基将心理机能划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
自然的直接的低级心理机能是指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冲动性意志、直观的动作思维等。
低级心理机能是消极适应自然的心理形式。
社会的、间接的高级心理机能是指随意注意、逻辑记忆、抽象思维、高级情感和意志等。
这些高级心理机能具有一系列根本不同于低级心理机能的共同特征:这些机能是随意的、主动的,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而自觉引起的;就它们的反映水平而言,是概括的、抽象的,也就是说在各种机能中由于有思维的参与从而使它们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就其实现过程的结构而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的;从个体发展看,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际的交往、活动过程中产生并不断发展起来的。
(2)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机制:符号工具中介说维果茨基认为,人类有两种工具:物质工具和精神工具。
物质工具和语言符号等精神工具的类似性就在于它们使间接的心理活动得以产生和发展。
而能够从本质上改变低级心理机能,促进高级心理机能的“心理工具”则应该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种起着中介作用的心理工具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可以在作用于外部物质改变的同时作用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
(3)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过程:内化说内化是指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将外部的人类经验不断转化为自我头脑中内部活动的过程。
维果茨基指出所有高级的、社会历史的心理活动形式,首先都是作为外部活动的形式,而后内化为在头脑中进行的内部活动。
3.小学儿童思维发展有什么特点?(一)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早就指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
第一次作业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体包括(),(),()和();2、管理心理学产生的起点是由“工业社会心理学之父”梅奥教授主持的();3、管理心理学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及();4、需要按照诱因可以划分为()和();按照发生学来源可以划分为()和()5、动机的特性包括(),(),()和()6、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首先提出来的,他把强化分为()和()。
7、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和()。
8、态度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和()。
9、决定和影响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以及()。
答案: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规律),具体包括(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和(领导心理);2、管理心理学产生的起点是由"工业社会心理学之父”梅奥教授主持的(霍桑实验);3、管理心理学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个案研究法)以及(投射法);4、需要按照诱因可以划分为(内部需要)和(外部需要);按照发生学来源可以划分为(本能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5、动机的特性包括(支配性),(维持性),(自我调节性)和(内隐性);6、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首先提出来的,他把强化分为(正强性)、(负强性);7、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8、态度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态度的认识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和(态度的意向成分);9、决定和影响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欲望的满足程度),(新知识的接收和积累),(个体和团体的关系)以及(人格特征)。
第二次作业1:[论述题]1、什么是管理心理学?2、简述需要这种心理状态的特征。
西南大学学前教育心理学作业第一篇:西南大学学前教育心理学作业简答题:1.简述幼儿多动症的表现。
答:(1)活动过度。
(2)注意力集中困难。
(3)情绪不稳定。
(4)学习困难。
2.简述幼儿学习动机的主要特征。
答:(1)内在动机以好奇与兴趣为主。
(2)外在动机逐渐增长。
(3)较稳定的学习成败归因的形成。
3.简述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的因素。
答:(1)儿童自身因素。
(2)同伴。
(3)教师。
(4)文化差异。
4.简述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征。
答:(1)强调学习的主动性。
(2)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学习动机。
(3)追求有创意的学习目标。
(4)主要体现在自我表现性创造。
5.简述幼儿语言教学的策略。
答:(1)温馨、丰富、真实的语言环境。
(2)师生共同确定主题、共同计划。
(3)倾听、积极反馈。
(4)经常给予阅读、书写示范。
(5)鼓励尝试使用语言。
(6)肯定期待。
6.简述3-6岁幼儿语言发展的有效促进策略。
答:(1)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语音。
(2)帮助幼儿进行阅读准备。
(3)培养幼儿的言语能力。
(4)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5)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7.简述幼儿园区角环境的设计原则。
答:(1)各区的最佳配置:注意动静区分开。
(2)注意环境设计时的流动线。
(3)教室的物理环境设计问题。
(4)学习区的数量、种类及人数管理问题。
8.简述幼儿学习评价的目标。
答:1)为幼儿提供反馈的信息,促进学习。
(2)帮助教师发现幼儿的学习问题,改善教学。
(3)改善幼儿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
(4)修改教学方案、教学计划。
9.幼儿教师与家长在角色上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范围不同。
(2)情感关系。
(3)适度理性。
(4)目的性。
(5)公平性。
10.幼儿教育心理学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
(1)什么样的学习者。
(2)学习方式。
(3)学习的条件。
(4)学习的环境。
(5)学习的个体差异。
简答题:1.简述教师反思的几种主要形式。
教师的反思是促进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在机制。
之所以说教师是主动、自主而不是被动、消极发展的,是因为他能反思。
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道题2.0分,共24.0分)1.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
A.调节B.双眼辐合C.单眼线索D.双眼视差2.100多年前,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主要与下列哪个学者有关?A.华生B.冯特C.弗洛伊德D.罗杰斯3.连接人脑两半球的是()。
A.小脑B.胼胝体C.网状系统D.丘脑4.()是伴随在心理活动中的首要心理特征。
A.注意B.情绪C.思维D.动机5.建筑工人根据建筑蓝图想象出建筑物的形象,这是()。
A.创造想象B.再造想象C.幻想D.联想6.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为()时,学习效果最好。
A.弱B.中等C.较强D.强7.“高分低能”说明()。
A.知识与能力无关B.能力低的人同样可以获得高的成绩C.掌握过多的知识反而会阻碍能力的发展D.知识并不能同于能力8.善于把开始的事情进行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品质是()。
A.意志的坚韧性B.意志的果断性C.意志的自觉性D.意志的自制性9.注意力容易转移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10.心理学史上最早对记忆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A.詹姆斯B.冯特C.艾宾浩斯D.铁钦纳11.维果茨基提出的教育能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著名概念是()。
A.文化历史发展理论B.关键年龄C.人为的发展D.最近发展区12.梦境一般出现在哪个阶段( )。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快速眼动阶段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道题3.0分,共18.0分) 1.表象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A.直观性B.概括性C.表象是由感知觉过渡到思维的中间环节D.抽象性2.知觉的恒常性包括()。
A.形状恒常性B.大小的恒常性C.距离的恒常性D.明度的恒常性E.颜色的恒常性3.意志的品质包括()。
A.自觉性B.坚持性C.自制性D.果断性4.心理学的科学性表现在()。
第 1 页 共 2 页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试卷三)课程名称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考试时量 120 分钟一、名词解释(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超我: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的一个基本成分,,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部分,它能够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
它反映着儿童生长的社会所具有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是父母权威和职责的内化。
2、最近发展区:指介于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认知任务与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够完成的认知任务之间的差距。
3、罗森塔尔效应: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对小学1—6年级儿童作了一个“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测验结果发现,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
罗森塔尔把这种现象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
4、随机进入教学:在教学中,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随机进入教学”5、概念形成:指学习者对同类事物的大量例子进行分析,对比他们与其他事物的区别,从而发现这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的学习方式。
二、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题1.5分,共15分)1 、B 2、 C 3、 B 4、 D 5、 A 6、 C 7、 B 8、 A 9 、A 10 、C三、辨析题(2小题,共15分) 1、要点:(1)遗传是影响个体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决定条件。
它只能提供个体发展的自然前提和条件,不能决定个体的发展;(2)遗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要使这种可能性得以实现,就要依赖与环境与教育的作用;(3)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是以遗传所提供的可能性为基础的,它不能超越遗传的作用而决定个体的发展。
2、要点:两者关系表现为——①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②高智商可能具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③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④高创造性者必然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四、简答题(4小题,共25分) 1、答:要点:第一阶段(0—1岁):信任对怀疑 第二阶段(1—3岁):自主对羞怯 第三阶段(3—6岁):主动对内疚 第四阶段(6—12岁):勤奋对自卑第五阶段(12—20岁):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 第六阶段(20—40岁):亲密对孤独 第七阶段(40—65岁):繁殖对迟滞 第八阶段(65岁— ):自我完善对绝望 2、答:要点: (1)独立性日益增长 (2)全面性日益提高 (3)稳定性逐渐加强 3、要点:(1)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恰当进行奖惩 (2)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维持学习兴趣 (3)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4)培养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成功的自信心 (5)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习动机的激发者 4、要点:(1)有关的知识经验 (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3)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4)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5)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五、论述题(15分)答:要点:(1)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教学的过程强调学生的自由发展(3)教学的基本原则是真诚、信任和理解(4)教学的方法强调非指导性在肯定这一理论对教育教学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要认识到这一理论过分强调人的学习本能,忽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强调学习的绝对自由,否定教师的作用等都是片面的。
发展心理学第三次作业
(10.0 分)1.
论述题
1、举例分析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
2、阐述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3、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4、青春期的心理危机表现。
5、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要点:
1、小学时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
其主要特点有:
(1)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小学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2)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
(3)已具备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
(4)小学儿童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在教学的影响下有了很快的发展。
(5)比较能力的发展。
在教育影响下,儿童的比较能力逐渐发展起来,小学儿童对于事物的相异点要比相同点容易发现,因此,在教学中,最好从相异点开始,然后过渡到相同点。
进行比较时,应从较为鲜明的特点入手,然后再比较细微的差异。
(6)分类能力的发展。
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过程在逐渐发展,并日益完善化。
(7)概念的逐步深刻化。
儿童掌握概念是一个主动的、复杂的过程。
小学低年级儿童和高年级儿童对同一概念的掌握水平是不一样的;小学儿童和中学的青少年在同一概念的掌握的广度和深度上也是不同的。
(8)概念的逐步丰富化。
国内外心理学家们对儿童的各类概念(如数概念、空间方位概念、自然概念、社会概念、时间概念、科学概念、自我概念、美学概念、幽默概念等等)发展的特点及他们掌握各类概念的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递增,小学儿童的这些概念不断丰富起来。
(9)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小学儿童的推理能力的发展趋势:第一,小学儿童归纳和演绎两种推理能力的发展既存在着年龄差异,又表现出差异;第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儿童推理范围的抽象度较大,推理的步骤愈加简练,推理的正确性、合理性和推理的逻辑性和自觉性也在加强;第三,在运算能力的发展中,小学儿童掌握归纳与演绎两种推理形式的趋势和水平是相近的。
(10)思维敏捷性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思维敏捷性是不断发展的,表现为运算速度在不断提高,正确迅速能力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儿童的运算思维的敏捷性是可以培养的。
合理的教学与要求可以适当地加快敏捷性发展的进程。
(11)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思维灵活性的发展过程是稳步的,没有出现突然转折,随着年级递增,儿童思维灵活程度的差异越来越明显。
(12)思维深刻性的发展。
小学儿童在运算过程中思维深刻性不断发展。
(13)思维创造性的发展。
从对具体形象材料加工发展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最后发展到独创性。
2、阐述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参考答案要点:
(1)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4)年龄特征与个别特征的关系
(5)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
(6)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
3、(1)研究思路的生态化
(2)跨学科和跨文化特点
(3)综合化和现代化
(4)多元统计的大量采用
(5)计算机的广泛采用
4、青春期的心理危机表现。
(1)心理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表现在: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勇敢和怯懦;高傲和自卑;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2)易出现的心理、行为偏差。
表现在:心理生物性紊乱;自杀的倾向及行为;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3)生理的急剧变化带来的心理变化。
5、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
(1)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2)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
(3)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4)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