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6.4《眼睛和眼镜》导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385.06 KB
- 文档页数:3
第六章第四节眼睛和眼镜学习目标: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2、利用眼球仪或教学软件,了解眼球的构造、成像原理.利用眼球仪或教学软件,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通过学习了解眼睛和照相机的相似之处.3、通过学习,使学生有保护眼睛的意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检测题:1.如图所示的是眼球的结构示意图,请将其中代号所指的名称填写在空格中.①;②;③.2.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如图所示)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和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图象,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物距使像变得清晰.(1)人眼所看到的像是的像.(2)正常眼观察范围.最佳距离为.(3)正常眼是通过来调节晶状体的,从而改变晶状体的焦距.3.如右图所示是眼球成像的示意图.由此可知,人的眼睛中,要看清眼前的物体,物体到眼睛的距离“与焦距,应满足的关系是。
4.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 (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配戴 (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5.如右图所示的眼睛存在的视力问题是,要想使这个眼睛得到矫正,应该戴透镜,这样做能使眼睛看清楚物体的原因是.6.当一个正常的眼睛要看清一个远处的物体,晶状体要( )A.变厚B.变薄C.不变D.无法判断【答案】B点拨:晶状体越薄,折光能力就越弱.7.关于透镜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 )A近视眼矫正应该戴凹透镜B人眼球中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C放大镜实际上是一块凹透镜D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8.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的眼睛,这三种情况中眼睛的晶状体最厚的是 ( ) A.近视眼B远视眼C.正常眼 D.一样厚9.下图记录的是同学们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用眼的一些行为习惯,其中对保护眼睛有利的是 ( )。
课题:眼睛和眼镜(新授课)一.学习目标: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二.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难点: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三.学习准备:四.学习过程:【一】自主生疑:1、明确学习目标课前检测:(1).小明站在平面镜前0.3 m处,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的高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2).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的某一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成的像是(),其应用为()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1倍焦距以外2倍焦距以内的地方,成的像是(),其应用为()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的地方,成的像是(),其应用为()(3).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的主光轴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物距为15cm,在凸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可成倒立、放大的蜡烛清晰实像B.若物距为25cm,在凸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可成倒立、缩小的蜡烛清晰实像C.若物距为8cm,在凸透镜右侧的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实像D.若物距为8cm,在凸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可成倒立、放大的蜡烛清晰虚像(4).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若想用它得到一个正立的虚像,物体可以放在距凸透镜A.10cm处 B.12cm处 C.14cm处 D.24cm处2、自学生疑(1)、眼睛好像,和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2)、我们怎样看清远处的物体?(3)、我们怎样看清近处的物体?(4)、什么叫远点和近点?正常人的远点和近点有多远?(5)、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怎样矫正?(6)、远视眼是怎样形成的?怎样矫正?什么叫焦度?怎样计算眼镜的度数?(4)、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
【二】合作解疑:通过小组的讨论,还有什么疑问吗?写下来:展示辩疑:(1)、代表你的小组来展示、汇报你的收获吧!(2)、将你的疑惑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吧!【三】运用检疑:反馈检疑:(智能闯关)1.图3是表示某两个人看物体时的光路图,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则A.甲需配戴的眼镜是凸透镜B.乙需配戴的眼镜是凹透镜C.甲需配戴的眼镜是近视镜D.乙需配戴的眼镜是近视镜1.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若想用它得到一个正立的虚像,物体可以放在距凸透镜()A.10cm处 B.12cm 处 C.14cm处 D.24cm处2.下列光现象中形成虚像的是()A.照相机照相时所成的像 B.幻灯机放幻灯片时所成的像C.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所成的像 D.教学用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3.小明拿一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当透镜下面的白纸移至距透镜中心10cm时,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6.4 眼睛和眼镜学案2(新版)北师大版【学习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知识链接】1、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2、凸透镜越凸,焦距越,对光的能力越强;凹透镜越凹,焦距越,对光的能力越强。
【学习过程】板块一: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自主学习】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它把来自物体的光在上,形成物体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或“虚”)。
2.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得比较,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在视网膜上,就可以看清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得比较,对光的偏折能力变,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在视网膜上,就可以看清的物体。
板块二:近视眼及其矫正【自主学习】1.产生近视眼的原因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因此远处物体的像成在。
2.近视眼的矫正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使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板块三:远视眼及其矫正【自主学习】1.产生远视眼的原因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因此近处物体的像成在。
2.远视眼的矫正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使近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板块四:眼镜的度数眼镜度数的计算公式:。
计算:如果某人所戴眼镜的度数为600度,则眼镜的焦距为。
【课堂检测】1.近视患者需佩戴做成的眼镜,因为对光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远视患者需佩戴制成的眼镜,因为对光有作用。
2.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
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
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_______些(选填“强”或“弱”)。
6.4 眼睛和眼镜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3.通过学习,增强学生保护眼睛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眼睛的成像原理.难点:眼镜矫正视力原理.【新课导入】导入1:图片导入你知道这是什么吗?——美女的眼睛.眼睛为什么能看见物体?为什么有的人要戴眼镜?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眼睛和眼镜.导入2:视频导入观察比较照相机的成像过程和人眼看到物体的过程,可以用几个字来形容人的眼睛————眼镜.导入3:情境导入同桌之间互相对视,认真看对方的眼睛,你看到了什么?——对方眼中自己的像.说明了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眼睛成像问题.【课堂探究】阅读教材,结合自己的经验思考:(1)眼睛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能够在一定X围内自动调节焦距和进入人眼的光的强度.(2)瞳孔相当于照相机中的光圈,光很强的时候,它会自动缩小;光比较弱的时候,它会自动扩X .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的共同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可变焦距镜头底片黄斑,对光线感觉最灵敏.(3)从成像的角度看,人的眼睛可以简化为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屏幕.眼睛中的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视网膜相当于屏幕.从物体射入人眼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4)当物距变化时,眼睛的睫状肌会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即晶状体的焦距,使物体的像总能落在视网膜上.当晶状体变得最扁平时,眼睛能看清的最远点叫作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无穷远.当晶状体变得最凸起时,眼睛能看清的最近点叫作近点,正常眼的远点一般为10 cm.25 cm的距离叫作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阅读教材图626,思考下列问题:(1)成因:若人眼的晶状体比正常眼的晶状体凸一些,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径太长.从远处射来的光只能会聚在视网膜前,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这种眼叫作近视眼.(2)矫正:配戴适当的凹透镜片做成的眼镜,使由远处发出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变得发散些再进入眼睛,其会聚点就会移到视网膜上,形成远处物体清晰的像.阅读教材,依据图627自学并填写(1)成因:若人眼的晶状体比正常眼的晶状体扁平一些,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太短.观看近处物体时,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从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种眼叫作远视眼.(2)矫正:配戴适当的凸透镜片做成的眼镜,使由近处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变得会聚一些再进入眼睛,其会聚点就会移到视网膜上,形成近处物体清晰的像.阅读教材,自学并填写眼镜的度数=×100 .1.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 B )2.眼睛能看清物体,是因为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对于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像与物体大小相等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4.把图中的凸透镜看做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做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拿走近视眼镜,应将光屏( B )5.如图所示是一种视力矫正的模型,其中透镜A是凹(选填“凸”或“凹”近(选填“近”或“远”)视眼的.大约两千年前,罗马帝国有个名叫温纷的暴君,他很凶残,特别喜欢拿奴隶们在角斗场里的互相残杀来开心.可是他眼神不好,坐在看台上看不清那些凶暴残忍的场面.他命令工匠为他磨一副可以看清楚远处的眼镜.有位灵巧的工匠用绿宝石为他磨出一片凹透镜片,虽然粗糙一些,把它贴近眼睛,看远处的东西却清楚多了.这片罗马皇帝专用的单片眼镜,要算是近视镜的祖先了.眼镜和眼睛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16世纪末,天文学家开普勒揭开了眼睛的秘密,他发现眼睑里的黑眼球是个凸起来的透明水晶体,能调节射进去的光线.水晶体的边缘肌肉有收缩和弛X的能力,随着所观看物体的远近,水晶体能变得凸起一些或扁平一些,使物体的像正好落在眼球后面的视网膜上,这样,人才能看到清晰的物体.可是,眼球的这种收缩和弛X有一定的限度.有的水晶体已经变得很凸出,就成了近视,要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某某处的东西.有的水晶体因为过于扁平就成了远视,需要配戴凸透镜才能看清近处的东西.本世纪初,出现了科学的检查眼睛视力的方法,叫作“验光”.经过验光,查出合适的度数,就能配到最合适的眼镜.人以左右眼看同样的对象,因为角度的不同,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并不完全相同,这两个像经过大脑综合以后就能区分物体的前后、远近,从而产生立体视觉.3D立体电影的原理即为以两台摄影机仿照人眼睛的视角同时拍摄,在放映时亦以两台投影机同步放映至同一面银幕上,以供左右眼观看,从而产生立体效果.拍摄立体电影时需将两台摄影机架在一具可调角度的特制云台上,并以特定的夹角来拍摄.两台摄影机的同步性非常重要,因为哪怕是几十分之一秒的误差都会让左右眼觉得不协调.所以拍片时必须打板,这样在剪辑时才能找到同步点.投影机的镜头前都必须加一片偏光镜,一台是横向偏振片,一台是纵向偏振片(或斜角交叉),这样银幕就将不同的偏振光反射到观众的眼睛里.观众观看电影时亦要戴上偏振光眼镜,左右镜片的偏振方向必须与投影机搭配,如此左右眼就可以各自过滤掉不合偏振方向的画面,只看到相应的偏振光图像,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机放映的画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机放映的画面.这些画面经过大脑综合后,就产生了立体视觉.。
四、眼睛和眼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参与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使其能自觉注意保护视力。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教学难点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的培养。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挂图、眼睛模型、投影仪、课件、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眼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滚动放映一组与眼睛有关的一组图片和视频,最后画面定格在一幅带眼镜的卡通画面上: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认识到眼睛是人体中一个既复杂又奇妙的器官,它帮助我们认识身外的世界,判断物体的大小、距离、质感、颜色及长宽等等,但在我们周围许多人的眼睛出现了问题:汇报上一节课布置的近视率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近视已是我们同学们中存在的很普遍的视力问题。
你想知道有关近视的哪些问题呢:学生讨论,确定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问题一:眼球的结构及视物原理:上节课已布置让学生查阅有关眼睛的资料:放投影片,课本图6-23,眼球的结构,让不同的小组通过挂图和投影片讲叙,然后其他小组补充:师生总结:1.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近似球体。
此外,还有一些附属结构。
2.眼球由角膜、晶状体、瞳孔、虹膜、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组成。
3.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4.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5.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小组交流:有关眼睛的结构各小组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让其他小组解决:问题如下:1.眼睛的睫毛、眼皮不属于眼球的构造,属于什么?(解答:眼球的附属结构:有使眼球运动的肌肉,保护眼球的眼睑、睫毛、结膜、泪器。
眼睛与眼镜学习目标: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3、初步认识眼镜的度数,养成保护眼睛的常识。
学习重点:眼球的构造与矫正视力。
学习难点:认识眼镜的度数。
课前导学:1、眼睛的构造——好象一架照相机。
主要构造:眼睛中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光会聚在________上,形成物体的像,再通过它上的________传输给大脑,________能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看近处物体,它使晶状体变________;看远处物体时,它使晶状体变________。
2、正常眼镜的“最小焦距”都小于________,从物体射入眼睛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
3、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为________,而近视眼的明视距离_______ _ ,远视眼的明视距离_______ _。
课堂导学:1、据课本P12图6-19,分析照相机与眼睛结构的异同,完成连线。
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瞳孔视网膜光圈底片镜头此外,眼睛和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又是什么?2、现在我们有一些同学眼睛近视了,近视眼看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们要怎样才能看清楚远处的景物呢?那么老年人的眼睛又会怎么样呢?他们又是怎么办的呢?(可参照下图进行分析)①眼睛看不清物体的原因:来自物体的光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不在视网膜上。
(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
②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矫正方法。
3、眼镜的度数①折光本领大小由________的长短决定,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________。
②眼镜的度数1001⨯=f,单位(度),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胶片)的度数是负数。
如果某人所戴眼镜的度数为200度,则眼镜的焦距为_____ 。
+300度和-200度的眼镜片,哪个是远视镜片,它的焦距是多少?课堂练习:1、光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你认为下面的介绍不符合实际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照像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之外C、借助放大镜看世界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2、某人戴的眼镜如图1所示,则()A、此人的眼睛一定是近视眼B、此人的眼睛一定是远视眼C、照相机镜头与该眼镜属同种类型的透镜D、幻灯机镜头与该眼镜属同种类型的透镜3、如图2所示,为研究视力矫正问题,小明和小华同学用凸透镜和光屏模拟眼睛,凸透镜看做眼睛的________,光屏看作________。
四、眼睛和眼镜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二、教学设想1 重点、难点、疑点(1)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2)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调节。
2 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课型: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制作眼睛模型,通过讨论、观察实验的方法了解眼睛成像原理以及眼镜的矫正方法。
三、教具学具准备凸透镜、烧瓶、水、牛奶或墨水、平行光源或多媒体课件、凹透镜。
四、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什么?2.为什么有的人要戴眼镜才能看清物体?(二)进行新课1.整体感知眼睛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
近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凹透镜来矫正。
远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凸透镜来矫正。
2.教学互动互动1眼睛就好似一架照相机,你知道是如何看物体的吗?明确利用眼球模型(或多媒体课件、挂图)观察分析,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
互动2我们是如何看清远处与近处的景物的?明确讨论分析,看远处与近处景物通过调节晶状体形状,使景物的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就看清楚了。
互动3探究探视眼的矫正。
明确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晶状体变凸,或睫状体调节能力降低,远处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形成近视眼。
引导学生设想用凹透镜将光线发散,使远处景物传来的光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能看清远处的景物。
互动4探究远视眼的矫正。
明确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而看不清。
引导学生设想用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使近处物体传来的光线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
互动5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各自的度数不同,镜片相同吗?明确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眼镜度数不同,眼镜的凹凸程度不同。
第4节眼睛和眼镜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本节重点】1. 眼球的构造、成像原理2. 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本节难点】1.眼球的构造、成像原理2.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本节知识概览图新课导引眼睛是人身体上最神奇的器官,它既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又能看清近处的物体.有些同学患了近现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可一戴上近视眼镜,困难就立即克服了.眼睛是怎样看清远近不等的物体的?近视眼和远视眼都应该怎样矫正?教材精华知识点1 眼睛眼球结构(如图6-75所示):眼睛像一部照相机.眼球由一层坚韧的膜包着起到保护的作用,这层膜在眼球前部凸出的透明部分称为角膜.眼球里有一个透明襄状物叫做晶状体.晶状体和角膜之间充满着无色透明的液体是水样液,晶状体和后面的视网膜之间充满着无色透明的胶状物是玻璃体.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共同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从成像的角度讲,人的眼睛可以简化为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屏幕.正常人眼的“焦距”都小于2 cm,人眼看物体时,物距都大于2倍焦距.从物体射入人眼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刺激分布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于是我们就看见了物体.眼睛的调节:眼腈足一种精巧的变焦距系统,人眼依靠睫状肌调节晶状体的焦距,将物体成家在视网膜上.当睫状肌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如图6-76甲所示.当睫状肌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如图6-76乙所示.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跟的远点在无穷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人眼的近点一般为10 cm.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为25 cm.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的.知识点2 近视眼及其矫正特点: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小于25 cm,其近点、远点都比正常人跟的形成原因: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如图6-77甲所示.矫正方法: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个凹透镜,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如图6-77乙所示.知识点3 远视眼及其矫正重点;掌握特点:远视眼的明视距离大于25 cm,其近点、远点都比正常人眼的远.形成原因: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来自近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正视网膜上形成—个模糊的光斑.如图6-78甲所示.矫正方法:利用凸透镜能使光会聚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如图6-78乙所示.知识点4 眼镜的度数难点;了解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ϕ表示,即1fϕ=,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以100的值,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新课导引解读: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边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近视眼可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可用凸透镜矫正.课堂检测1 眼睛前部的聚光部分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起凸透镜作用的各部件是( )A.角膜B.玻璃体C.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共同作用的结果D.晶状体2 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______,折光能力太______,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__,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利用______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因此,近视眼的人戴的眼镜的镜片是______.3 焦距是50 cm的老花镜的度数是( )A.100度B.500度C.50度D.200度4 人眼好像一架照相机,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6-79所示是来自远处的光经小丽眼睛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小丽是近视眼B.小丽是远视眼C.应利用凸透镜矫正D.应利用凹透镜矫正5 有关眼睛视物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晶状体变厚时,对光的偏折变强,此时人能看清近处的物体B.当晶状体变厚时,对光的偏折变弱,此时人能看清远处的物体C.当晶状体变薄时,对光的偏折变弱,此时人能看清远处的物体D.当晶状体变薄时,对光的偏折变强,此时人能看清近处的物体6 如图6-80所示,甲是正常眼睛对光的作用情况,则乙()A.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锐制成的眼镜B.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D.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7 小芸从眼镜店拿回四副配好的镜片,但四副镜片上都没有标明度数,这里有王老师+150度的镜片、刘老师+300度的镜片、小红-175度的镜片和小玲-350度的镜片.小芸仔细观察镜片的形状和厚度,把四种镜片的截面画下来,如图6-81甲、乙、丙、丁所示.若小芸作图准确,则可以知道:________是+150度的,________是+300度的.________是-175度的,________是-350度的.以上四副镜片中________是近视镜的镜片.8 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严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6-82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_______中的那一副.9 拿一个近视镜,通过近视镜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像是什么样的?体验中考1 (08·济宁)正常的眼睛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像都成在视网膜上.而近视眼则将远处物体的像成正视网膜_______(填“前”或“后”),可以在眼睛前加一个_______透镜来矫正.2 (08·贵阳)如图6-85所示,这是一个近视眼观察远处物体的未完成的光路图,请在图中将光路补充完整.3 (08·宜昌)小明的爸爸有一副眼镜,小明观察发现:爸爸看书时常常会戴上眼镜,看电视或看远处物体时又会摘下眼镜.(1)请你猜想小明的爸爸配戴的眼镜是什么透镜制成的?并说明你猜想的理由.(2)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4 (08·河北)小明从眼镜上取下一块镜片,透过镜片观看邮票上的文字(如图6-87甲所示),小明用的镜片是_______透镜,所成的是_______像(填“虚”或“实”).小明将此镜片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然后在镜片前放置一眼镜(如图6-87乙所示).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向后移动光屏,像又清晰了.此眼镜是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镜.5 (09·成都)如图6-88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学后反思附:课堂检测及体验中考答案课堂检测1 答案为C.2 答案:厚强前凹透镜凹透镜3 答案为D.4 答案为AD.5答案为AC.6 答案为D.7答案:甲乙丁丙丙和丁8 答案:乙9 答案:物像同侧时,通过近视镜看到的是物体正立、缩小的虚像.体验中考1 答案:前凹2答案:如图6-86所示.3 答案:(1)凸透镜.理由:小明的爸爸是远视眼,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2)让太阳光垂直入射到镜片上,观察是否能把太阳光会聚于一点,若能会聚则是凸透镜.4 答案:凸虚近视5答案为AD.。
八年级物理下册 6.4 眼睛和眼镜学案1(新版)北师大版四、眼睛和眼镜一、学习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重难点重点: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眼镜怎样矫正视力。
难点:近视眼及远视眼的成因、眼镜怎样矫正视力。
三、学习过程【任务一】知识回顾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它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2、用照相机拍照时,要想使拍照物体照得大些,应如何调节镜头到物体的距离?底片到镜头的距离是否也调整?【任务二】进行新课人眼相当照相机,那么人眼这架“照相机”是如何调节,让我们看到物体的呢?1、眼睛(1)眼睛的结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_________。
睫状体的作用1、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______。
2、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______。
(2)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眼睛看到物体的原理)总结:眼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改变透镜焦距(厚度)的高档照相机2、近视眼我们都知道近视眼只能看清______物体,却看不清________物体(填“远处”或“近处” )。
那么为什么会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呢?(1)人看到远处物体的原理:人眼的调节过程:睫状体_______,晶状体变______,焦距变______,对光的会聚作用变______,(折光能力变______。
)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了。
(2)近视眼成因及矫正方法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之______。
近视眼的成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视眼的矫正方法:使用____________矫正。
3、远视眼我们都知道远视眼只能看清______物体,却看不清________物体(填“远处”或“近处” )。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学习目标】
1、了解眼睛的构造。
2、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3、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学习重点】: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学习难点】:眼镜的度数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通过阅读课本1—3段完成下列问题。
(学习要求:先独立阅读思考,后组内交流,)
1.眼球好像一架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__________,形成物体的像.2、眼睛的结构中,和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相当于光屏。
在视网膜上成的是、的像。
3、收缩、放松时可调节晶状体的厚薄,改变。
4、当睫状体时,晶状体变,远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时,晶状体变,近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二、问题导学
1、近视眼成因:(阅读课本P12完成下列问题)
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距离太,成像于视网膜前。
矫正:配戴用镜做成的近视眼镜。
(在下图填上合适的镜子)
(阅读课本P13完成下列问题)
2、远视眼成因:
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距离太,成像于视网膜后。
矫正:配戴用镜做成的远视眼镜。
(老花眼镜)
(在下图填上合适的镜子)
3、什么是远点? 什么是近点?
什么是明视距离? 正常人的明视距离是多少?
4、眼镜的度数= ,如果某人所戴眼睛的度数为500度,则眼镜的焦距为。
三、自我测试:
1.眼晴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靠__________来改变__________的厚度,从而改变这架高级相机镜头的焦距.
2.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__________,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__________前,可利用__________的发散使用来矫正.
3.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__________,使近处的物体成像在__________后,可利用__________的会聚作用来矫正.
4、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__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像。
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
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____________些(选填“强”或“弱”)。
5、近视眼只能看近处的物体可能的原因是()
A、晶状体太厚
B、晶状体太薄
C、像成在视网膜后
D、眼球太短
6、远视眼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的可能原因是()
A、眼球太短
B、晶状体太薄
C、像成在视网膜前
D、像成在视网膜后
7、有+250度-200度的眼睛片,它们的焦距分别是多少?近视眼配戴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