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册
- 格式:doc
- 大小:857.50 KB
- 文档页数:71
10.1《浮力》导案年级:八学科:物理编制人:审核:组长:签发:第一标:设置目标【课堂目标】(解释目标并组织课堂2分钟)1、知道什么是浮力。
2、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难点)。
3、知道浮力大小的决定因素(重点)【使用说明】1.依据学习目标,结合导学案中的问题,认真研读教材,进行归纳总结,解答完成所有问题。
2.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组长做好监督检查。
第二标:达成目标【夯实基础】(用时:20分钟;请结合“导学框”里的提示进行基础梳理。
)【自主学习,疏理基础】一、浮力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力。
2.施力物体:。
3.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把物体浸人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则浮力F浮= 。
4.产生的原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不同,即:Fq = F向上一F向下。
式中F向上为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F向下为物体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力。
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1.探究方法:法。
2.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有关、跟液体的有关。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越大、液体的越大,浮力越大。
认真研读教材小组互批后组长反馈释疑【综合升华】(5分钟,小组合作讨论,老师及时点拨。
)[例题]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A.可能跟物体浸人液体的深度有关B.可能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C.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D.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人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过程中:(1)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从位置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通过以上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是正确的。
(填上面猜想的字母)答案:(1)变小变大不变不变(2) B 组内探讨,交流。
2022-2023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册精美导学案教案简介本导学案教案是根据2022-2023学年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的教材编写而成。
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学案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其研究效果和能力。
教案内容1. 第一单元:光的反射与折射- 课时1:光的反射与折射的基本概念- 课时2:光的反射定律- 课时3:光的折射定律- 课时4:镜的成像规律2. 第二单元:电流与电阻- 课时5:电路的基本概念- 课时6:电流强度的测量- 课时7:电阻与电阻率- 课时8:电阻的串联和并联3. 第三单元:简单的电路- 课时9: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性- 课时10:电阻的效果和功率- 课时11:电流大小的调节4. 第四单元:质量、密度和浮力- 课时12:质量和重量- 课时13:密度的概念及计算- 课时14:浮力和浮力的计算5. 第五单元:机械能与能量转化- 课时15: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 课时16:弹簧的弹性和弹性势能- 课时17:动能和动能定理- 课时18:能源和能量转化6. 第六单元:声音的传播- 课时19: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时20: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反射- 课时21:声的频率和声音的音调7. 第七单元:热传递和热量计算- 课时22:热能的传递方式- 课时23:温度和热量- 课时24:热量计的使用教案优势- 本教案根据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编写,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教材内容。
- 导学案形式的教案结构清晰,逻辑性强,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研究物理知识。
- 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 教案中提供了丰富的练和作业,巩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使用建议- 教师可以按照教案的课时安排进行教学,并结合教案中的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进行教学活动。
- 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按照教案中提供的练和作业进行巩固和复。
- 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探讨教案中的问题和案例,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物理导学案(八年级下)目录第七章力第1节力第2节弹力第3节重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二力平衡第3节摩擦力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第2节液体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十章浮力第1节浮力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第2节功率第3节动能和势能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第2节滑轮第3节机械效率《第一节力》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概念,单位和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及有关现象的解释。
3、情感目标: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学习,体会学习的快乐。
【预习案】I.教材助读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
2.力(1)定义力是___________的作用。
(2)单位_____,符号__。
(3)举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__N。
3.力的表示(1)力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
(2)力的示意图: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_______的作用。
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的。
5.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2、◆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力的作用效果比较物体受力前后发生的变化,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思考下列问题:1.用力捏橡皮泥、用力拉或压弹簧、用力弯锯条,这些物体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2.(1)分析以下实例中球的运动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①足球运动员将放在地面上的足球踢出去。
②守门员将飞来的足球接住。
③足球运动员用头将飞来的球顶回。
④运动员沿球滚动的方向用脚踢球。
(2)足球发生以上运动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针对训练【针对训练】1.如图所示的四个力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它是()探究点二: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因素)结合生活经验及控制变量法,思考下列问题:1.用一个较小的力和一个较大的力分别拉同一弹簧的两端,弹簧有什么不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用大小相同的力向前推车和向后拉车,车有什么不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推门时,用大小和方向相同的力分别推门的外侧与内侧,有什么不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4.如何画力的示意图?请画出用100N的力水平向右拉小车的力的示意图针对训练2.如图所示,工人用200N的沿斜面向上的推力,请作出木箱受到推力的示意图。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册共79页附答案)目录第一节力第二节弹力第三节重力复习与小结第八章力和运动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运动和力第3节摩擦力复习与小结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第2节液体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复习与小结第十章浮力第1节浮力第一节力教师寄语:愚人不能从智者哪里学到什么,而智者却能从愚人那里学到很多。
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3、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4、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5、在观察和体验过程中,培养科学态度。
中心任务:力的概念、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先对下面问题独立探究,然后在组内交流,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任务一: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1、推土机推土,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
2、力是__________对_________的作用。
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______物体,一个是_________物体。
3、力的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___。
4、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__________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等等。
5、阅读课本,力作用的效果部分。
(1)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3)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认识力的三要素。
1、力作用的效果与力的________有关;与力的___________有关;与力的__________有关。
2、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了解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重点难点形成力的概念,学会从力的作用效果去认识力。
三、复习稳固1.力是_________对_________的作用,力不能脱离________而独立存在。
只要有力发生,就肯定涉及到两个物体:一个________,另一个________。
2.溜旱冰时,用力推墙,人反而被墙推开,这说明________也受到了__________的作用力,此时假设以人为研究对象,人是______物体,墙是______物体,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______,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_________或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
四、自主学习探究一:力的概念问题1:同学们,在你身边周围有哪些行为经常出现力?请你举例:在一般生活中在体育活动中在工农业生产中2.思考:这些现象中,有几个物体?哪个物体用了力?哪个物体受了力归纳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的特点:。
得出结论:力就是对的作用。
3.商量交流〔1〕一个物体能不能产生力的作用?〔2〕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能产生力的作用吗?举例说明。
探究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自己也会有受力的感觉?2.做一做:〔1〕拍手游戏用自己的左手用力拍击自己的右手,是否只有右手感到疼?分析: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左手是,右手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左手也感觉到疼,说明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的同时,受到了右手给左手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学生穿轮滑鞋推墙穿轮滑鞋的学生推墙,观察到的现象是后退了,说明也受到了的推力,此时,学生所受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3.归纳总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4.商量交流:游泳的时候,我们向后滑水,为什么反而可以向前进?探究三:力的作用效果1.想一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在力的作用下我们可以看到怎样的现象呢?即是说力会有怎样的作用效果呢?2.探究力的作用效果:〔1〕轻轻用力弯刻度尺,刻度尺会由直变;轻轻用力压充气的气球,气球会由圆变;用力拉弹簧,弹簧会,用力压弹簧,弹簧会。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导学案稿1、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知道电压的单位,能对电压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3、记住干电池、家庭电路及人体安全电压的电压值;4、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地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导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课时:一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电压就是使电路中有的条件,电源的作用就是;2、电压的符号:;电压的单位:;简称:;符号:。
3、干电池两极间的电压为;家庭电路的电压为;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4、电压表是测量的仪表,有个接线柱,个量程,大量程是 V,小量程是 V;电压表必须跟被测用电器联。
课堂导学一、电压演示课本6、1-2实验,学生观察小灯泡的亮度一样吗?现象是:两个灯泡的亮度,1、电压:是的原因;电源就是的装置。
2、电压的单位有、、换算关系1V= KV1mV= V1mV= KV3、1、5KV= V3、6V= Mv10KV= V二、电压表拿出实验室用的电压表,回顾以前学过的电流表,学生说出看到了哪些内容?1、实验室电压表有个接线柱,标有“+”的接线柱与电源的极相连;标有“1,引入电阻的概念(1)电阻是,符号;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2)电阻的单位有、、;符号分别为、、单位换算:1KΩ= Ω1MΩ= KΩ= Ω2、师生共同探究: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的方法:(1)、探究电阻的大小跟材料的关系所选器材需要控制的变量得到的结论 (2)、电阻的大小跟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所选器材需要控制的变量得到的结论 (3)、电阻的大小跟导体长短的关系所选器材需要控制的变量得到的结论3、大量实验表明,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与导体的、、。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堂练习1、A、B是两根材料相同,长度相同的导体,如果A导体的横截面积是0、5cm2,B导体的横截面积是5mm2,则导体A的电阻导体B的电阻。
2、有三根相同材料制成的导体A、B、C,在相同的温度下,A比B长,粗细相同;C与B长度一样,C粗些、这三根导体的电阻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复习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复习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复习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内容。
2.掌握物体前面障碍物的处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相关公式,能够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实验和学习,了解真菌的结构和生活习性。
二、导学过程:【导学一】物体前面障碍物的处摆实验:将棉花球放在一弯槟榔树木桶中放一弯桶中中间的障碍物,观测障碍物前后物体的不同现象。
障碍物靠近桶底物体成像位置变化较小,障碍物靠近桶口物体的成像位置变大。
得出:物体前面的障碍物会影响物体的成像位置。
【导学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相关公式1.当透镜厚度不计时,透镜中心O是透镜的主光轴。
2.透镜的两个焦点F1和F2,以及透镜中心O共线。
3.透镜的焦距f是指过透镜中心O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在透镜的后焦点F2处的聚焦距离。
4.用D表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d表示像到透镜的距离,用f表示透镜的焦距,那么根据快慢定律可以得出公式:1/d +1/D = 1/f。
【导学三】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应用例题:在辽宁博物馆里,有一串悬挂的沙漏。
观众们发现,在沙漏边缘1m的地方,有物体成像于 2m 之外,问沙漏的高度是多少?解析:根据给出的问题我们可以得到物体到透镜的距离D=1m,像到透镜的距离d=2m,将这些数据代入公式 1/d + 1/D = 1/f中得到一个方程:1/2 + 1/1 = 1/f,经过计算可知透镜的焦距f= 2/3m。
由此可求出沙漏的高度为2m/ (2/3) = 3m。
【导学四】真菌的结构和生活习性1.霉菌:(1)结构:普通霉菌的身体由根、茎和产孢器等部分构成。
(2)生活习性:都属于寄生菌,它们以暴露在外的有机物质或生物体为食。
霉菌在有机物质中分泌酶来消化,然后再吸收分解后的有机物。
2.酵母菌:(1)结构:酵母菌只是由一个或几个细胞组成的。
(2)生活习性:酵母菌属于万能菌,能够吸收自然界中的各种食物。
酵母菌对厌氧条件也很敏感,对含氧条件也可以发酵。
第七章力第1节力 P1情境导入游泳是世界体育比赛项目之一,也是极好旳健身运动。
游泳时,手用“力”往后拨水,脚用“力”向后蹬水,身体就会向前行进。
那么,什么是力呢?向后拨水、向后蹬水为何能使身体向前行进呢?学习了这一节旳知识,相信你就懂得了,那就让我们快快进入这一节旳学习吧!目旳解读1.形成“力是一种物体对另一种物体旳作用”旳认识。
2.懂得物体间力旳作用是互相旳。
3.懂得力所产生旳效果:变化物体旳运动状态和变化物体旳形状。
学习过程比一比:前后位旳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获得胜利,谁旳力大。
一、力是什么1. 活动一: 体验力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种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
看哪一组设计旳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旳表格中。
【体会】要想有力旳话,需满足什么条件?2. 我旳体验: 力(force)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力旳作用是怎样旳1. 活动二:感受力旳作用请用手拍桌子,双手互拍,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旳其他器材来感受力旳作用是怎样旳?2. 我旳感受: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旳同步,______物体对______物体也施了力,这阐明:力旳作用是____________旳。
讨论思索在平常生活中你还懂得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一知识吗?并请试着加以解释.三、力旳作用效果讨论思索你是怎样懂得拉拉力器旳同学与否用了力呢?1.活动三:展示力作用旳效果请把你认为最佳旳力作用效果旳实例展示给大家。
试一试,你能行旳!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旳表格中。
2. 我旳展示:力可以使物体旳 ____________发生变化(简称形变),力也可以使物体旳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变化。
加油站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旳变化,都叫做_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
小结1.我学到旳知识:2.我用到旳措施:3.我旳感悟和体会:4.我还想懂得……课堂检测1.力旳单位是()A.牛顿B.公斤C.毫米D.秒2.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