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练习二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地朗读、书写。
–能理解课文中的内容,抓住主题,做到有感情地诵读。
–学会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规范。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发散思维。
–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主题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2.教学难点:–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运用生字词,并将其融入到表达中。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主题,进行思考和表达。
–帮助学生在阅读、书写过程中准确使用标点符号,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教材和课件,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学生预习课文内容,做好课前复习。
2. 导入•让学生展示他们认为表达主题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内容。
3. 学习•通过课文播放和朗读,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情感。
•教师解释生字词,让学生熟悉生字的拼写和读音。
•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于主题的看法和想法。
4. 巩固•练习书写生字词,帮助学生巩固词汇记忆。
•进行小组互动,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于课文的感悟和精彩之处。
5. 拓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更多关于主题的知识和资料。
•老师展示相关的音频、视频素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主题内容。
6.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记忆。
•鼓励学生在课下继续朗读课文,巩固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讨论等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有些学生在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上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练习。
整理与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与练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
2.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大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能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整理。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多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系统整理1.提问: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多位数的认识,谁来说一说都有哪些内容?2.导入:大家真了不起,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一单元进行整理与练习。
(板书课题)二、查漏补缺训练1.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进行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的整理。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单元所学的多位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
教师巡视各小组,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
2.组织汇报交流,梳理知识。
顺序表意义:数位十进制计数法多位数读数、写数大小比较——改写近似数(1)数位顺序表。
教师出示数位顺序表,提问: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整数数位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从个位起依次说出各个数位。
每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的组成有什么相同点?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归纳:多位数的读、写法。
多位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多位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数的大小比较和改写。
我们学习了大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为什么有时要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一个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又该如何改写呢?(4)近似数。
小数的意义(三)教学目标:1、将十进制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2、会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和质量等。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难点: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教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讲练结合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尺子。
小黑板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00112.你能说一说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吗?3.把下面的数改写成对应的小数或分数。
== 0.8= 0.021= 二、展示交流。
1、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
2、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六的内容,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置疑。
3、教师精讲。
三、探究新知1、说一说课本第6页上得每一个2分别表示什么?2、小数点后面的每一位都表示什么?3、自学提示。
学生自学后独立完成括号内的题目。
4、精讲例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五.当堂训练。
1.填空。
4分米 =( )米 52厘米 =( )米450克 =( )千克 69克 =( )千克5元6角7分 = ( )元1米5分米 =( )米2.(1)0.4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2)0.36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3)0.1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 )份,有这样的( )份。
0.4米里有( )个0.1米。
(4)0.5元表示把1元平均分成( )份,有这样的( )份。
1000100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练习二(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如下知识和能力:•能够理解立体图形中的顶点、棱、面概念。
•能够观察并分辨图形中的不同面,如正方体、长方体等。
•能够将自然界中的物体和学习的图形进行结合,发现生活中立体图形的存在。
2.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表示方法,如面图、展开图等。
•能够辨认不同的立体图形,并了解各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3. 教学难点•掌握数学语言,如顶点、棱、面的定义及其特征。
•能够较为清晰地辨认和描述复杂的立体图形。
4.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图像、视频引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在练习中不断体验和探索,提高学习效果和趣味性。
5. 教学过程5.1. 情境引入•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如立方体、长方体),让学生们先试试看能通过何种方式来表示这些图形。
•围绕季节和节日给出多种不同形状的礼品盒,并以学生为中心,分组让他们进行观察和探究,并与自己手中拿到的图形进行比较和联系。
5.2. 任务处理•学生们分组互相合作,通过感性体验,摆弄不同的立体图形来感受其中的各个要素,探究学习。
•学生们将在教学笔记中学到的知识和进程细节进行总结和整合,并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将它们联系起来。
此外,还要冒险尝试将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日常生活进行联系,尝试发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记在笔记中。
5.3. 共同研究•教师引导学生们针对在任务处理中的误区和问题,进行收集和整合,针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解答。
•针对任务处理中的困难和不解,教师将会选取一些优秀的学生进行讲解和展示,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5.4. 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做简单的题目来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通过反馈学生们的错题记录和常用习惯,来辅导他们更好地理解。
•在练习时,教师将会采取师生交互的方式,把练习题中的典型案例放在大屏幕上进行互动分析和解答。
5.5. 总结归纳•教师将通过讲解来辅导学生们回忆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让学生们来进行分析和梳理。
Unit2 Story Time教学设计【内容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一起点)四年级下册Unit2【主题】Cities【课时】第7课时:Story Time一、本课教学目标1. 能够借助图片和其他阅读策略读懂本单元的故事。
2.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故事;能够复述或表演故事。
3. 能够根据故事内容完成B项活动。
二、教学建议1. 读前活动。
先请学生仔细观察故事的图片,思考乡下老鼠是否喜欢城市。
教师可以在此环节提出问题:Does Country Mouse like the city? How do you know?学生通过观察,有了自己的答案,然后请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各自的答案。
2. 读中活动。
(1) 学生交流了各自的答案后,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阅读故事,了解故事的大意。
阅读后,教师请学生回答问题:Does Country Mouse like the city?(2) 学生将刚才的讨论和自己的阅读后的思考,分享给全班。
大家看到第21页第五幅图旁的两句话:Country Mouse does not like the city. He wants to go home.由此得出结论。
3. 读后拓展活动。
(1) 教师请学生再次读故事,尝试完成下面的表格:(2) 教师根据表格中的项目向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问题:When does the story happen?Where does the story happen?Who is in the story?What happen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What happened in the middle of the story?What happened at the end of the story?学生回答问题,同时订正表格答案。
(3) 请学生根据对故事的理解,完成故事后面B项练习,这个练习里的问题都是有关故事细节的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练习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时间的分段表达方式和应用方法;掌握减法的基本应用;了解节点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时间的分段表达方式和基本应用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 创设情境老师拿出一张被撕碎的时间轴,将其粘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完成拼图。
2. 让学生回忆学生在完成拼图之后,老师会带领学生回忆时间轴上所表示的事件与时间节点。
通过回忆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时间的分段表达方式。
第二步:讲解1. 讲授时间的分段表达方式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时间的分段表达方式,教师拿出一幅图,把它分为四个部分,并在黑板上用气球、糖果、火锅等不同的物品表示不同的时间段,在学生的帮助下,理解时间的分段表达方式。
2. 讲解减法的基本应用本次课程主要讲解的是减法的基本应用,学生们需要理解减法的定义和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减法的运算方式,如20-3=17,21-6=15。
3. 说明节点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路节点问题是数学中比较典型的问题,本次课程所涉及的时间节点问题,教师将会带领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节点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第三步:演练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将会提出具体的减法问题,让学生们向导师提出问题,并通过运算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们独立思考,并通过互动方式来完成问题。
第四步:讲评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将会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更小心地理解本次课程内容,并将课程内容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四、教学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时间的分段表达方式、学习减法的基本应用,以及提高学生节点问题的解决能力。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英语下册练习二教案
(直接打印版)
教学目标
-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以下内容:
- 完成基于课内教材的阅读理解题目
- 通过听力练,提高对英语单词和句子的听辨能力
-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回答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 教材: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英语下册练册
- 录音设备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生动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
2. 预:让学生回顾上一课的知识点,并做一些简短的复练以测试他们的记忆能力。
3.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练册上的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
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和理解文章的含义。
4. 听力练: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并回答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
鼓励学生仔细倾听,并提高他们的听辨能力。
5. 讨论与总结:学生与同桌或小组一起讨论他们的答案,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评估
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答案和听力练的表现来评估他们的研究情况。
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表现并提供反馈,帮助他们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参考资料
-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英语下册练册
- 相关参考资料和教学素材。
教学设计
设计者:庄永峰
课题:练习二
一教学目标:
1、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家的住址和走法,并画出示意图,养成处处留心的好习惯。
2、了解自家附近的地名及其由来。
3、熟记八个成语和两句名言。
4、写好钢笔字,注意“木”的字形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活动调整与反
思
一、学会看示意图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图标,弄清方向标,学会估算距离等。
2、投影出示:如果小芳从家到学校,你能帮她说说如何走吗?
听教师讲解,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从学校到小芳家的住址和走法。
并选1——2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小组内交流讨论
二、写写画画自己的家庭住址和走法
1、先向小组内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住址,再说说如何走,互相评议。
2、自由写写画画,设计一张家庭住址“名片”。
3、集体评议。
教师巡回指导
三、说说家乡地名的由来和变迁
1、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复习背诵学过的成语。
2.准确认读。
(1)学生自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练读。
3.了解大意。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已经懂了的成语的意思。
(2)教师重点讲解分析以下三条成语的意思:
以身许国:把自己献给国家。
忧国忧民:忧虑国家大事和人民的疾苦。
浩气长存:盛大、刚直的正气或精神永远留存。
4.熟读成诵。
(1)指名读。
(2)学生自由读。
(3)同座位相互练习背诵。
(4)集体背诵。
(5)指名背诵。
5.巩固积累。
背诵学过的一些成语。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解题目要求。
2.读正确,读通顺。
(1)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由读。
(2)指名试读,教师正音。
3.了解大意,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两句名言的大概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试说,教师相机点拨。
(第一句大意:人生在世,谁能避免一死呢?但要死得壮烈,死得有价值。
我愿留下一颗赤心,以彪炳史册,昭示后人。
“汗青”是指史书。
)
(3)在学生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要边读边体味这两句名言所蕴含的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抱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 照汗青。
”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 国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
”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同学。
4.熟读成诵。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读,练背。
(2)同座位之间互背。
(3)集体背诵。
(4)指名背诵。
5.巩固积累。
背诵学过的一些名人名言。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介绍我的朋友
一、介绍朋友,指导选材
1、激趣引入
你在生活中肯定结识了许多的朋友,这些朋友中有些我们都不认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吗。
2、提出要求
自由读口语交际训练要求,你知道了什么要求。
(学生自由发言)
3、你准备向大家介绍哪些小伙伴
学生自由说自己的伙伴(小组交流)
(老师在巡视中,引导学生在众多的伙伴中,选择最了解的来介绍)
二、讲伙伴,指导交际
1、指导:为了让大家了解你的小伙伴,请你把这位小伙伴的姓名、性别、年龄、与自己的关系,他做过的什么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讲给大家听。
(抽在巡视中发现的有代表性的学生说)
2、组织大家评议,肯定优点,提出修改的地方。
四、表演,练习对话
学生三人一组,自由搭配练习。
愿意上台表演的就上来表演。
五、评议、选最佳角色
大家认真观看别人的表演,提出自己的意见。
(先请平时不太大胆的学生上台表演,多鼓励他们)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