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不全论文:给“跑调大王”的“拨乱反正”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5
五音不全的“歌王”_400字
我们班里有一个开心果,他最擅长改歌词,他就是我们班的“歌王”。
这位“歌王”曾经改过许多歌曲如《上学歌》“太阳当头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去炸学校,一拉线我就跑,炸的学校两根毛”,还有《好汉歌》“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往北走,红红火火喝稀粥,该喝酒时就喝酒,哪怕是一瓶烧刀酒……”他在班里唱的,全是经他修改之后的。
有一个星期日学校举行爬山,我们兴致勃勃的来到山脚下,当时“歌王”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小草灵感大发马上就唱起了《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黑蒌蒌草,阳光呀阳光你把我晒焦,河流呀河流你把我冲走,大风呀大风你把我吹倒,谢谢你给我一点爱”。
当时在场的人都被他这首《小草》逗得东倒西歪。
没过多久我们就爬上了山顶,突然又听到“歌王”的歌声“太阳出来爬山坡,爬上山坡荡秋千,荡完秋千荡电线,突然荡出高压电,把我一下带到阎王殿,阎王看我挺顺眼,一脚把我踢上天,玉帝看我挺可爱,把我一脚踹下来……”,唱完这首歌后人们更加的开心了,老师说今天没白来,还听到了“歌王”的美声。
这就是我们班的开心果。
浅谈如何提高五音不全学生的演唱能力作者:全英花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23期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发展孩子的素质能力,而声乐教育就应运而生。
在进行声乐教育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面临这样一个普遍的问题:五音不全怎么办?五音不全主要是由于喉咙部位形状轮廓和肌肉的缺陷等原因造成的,而一般五音不全的人自己唱歌跑调并未察觉,因而不易及时得到纠正。
然而,真正天生五音不全的人并不是很多,大部门都是可以得到改善,变成可以唱出动听歌声的人。
只要能够开口说话,能发出声音,加以适当正确的训练方法,五音不全的障碍就可以攻克。
本文主要是分析在少儿声乐教育中,对五音不全的学生从原因维度进行分类,寻找五音不全学生共同特性,论述针对不同类型的五音不全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对少儿进行声乐教育提供一些参考经验。
关键词:五音不全分类问题解决方法听力训练试唱训练少儿声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少儿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作为一名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声乐教师,我积极推广少儿声乐教育,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到声乐学习的行列中。
其中五音不全的学生数占总人数的30%,这些学生家长不求孩子唱得多好听,只是希望通过声乐培训唱准7个基本乐音、简单的一首歌在一个调上唱完就心满意足了。
让五音不全的学生唱准音是我的教学难点,也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重点。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五音不全的问题呢?通过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大部分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五音不全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一、对五音不全的学生进行了分类第一类,假五音不全。
这些学生性格内向、害羞、不敢唱出来。
由于缺乏自信心和来自外界的信任感和认可感,他们羞于表达自己;而在需要展现自己的时候,他们声音颤抖,心理紧张导致唱歌走调或者唱音不准。
第二类,特定音域之后五音不全。
这些学生音域比较窄,有的低音区唱不好,有的高音区唱不好,有的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唱不好的部分用自己的方式降调或升调来唱。
五音不全也是病
佚名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下半月》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科学家研究证实,唱歌找不着调其实也是一种病,这种病可以称之为"失歌症"。
五音不全患者不仅仅唱歌跑调,严重的还有许多其他问题。
如有位男性患者说话声调只有"一声和二声",没有"三声、四声",所以他讲话的声音听起来阴阳怪气,让人感觉非常别扭。
研究还证实,五音不全患者的一大突出表现是,听不出别人说话的弦外之音。
【总页数】1页(P59-5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2.16
【相关文献】
1.五音不全也是病
2.怕看牙病也是病
3.高职“高烧”是教育病也是社会病
4.晕船晕车也是病?\r专家为你解读\"运动病\"
5.“疑病”也是一种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长相,我天生丽质,貌美如花;论学习,语文、数学、英语,我样样顶呱呱。
可是,我也有不自信的事儿,那就是唱歌。
因为我唱歌只有四音,嘿嘿,也就是五音不全。
记得那是一次尴尬的音乐考试。
去年冬季的期末考试,学校破天荒地要进行全科考试,那就意味着美术、音乐、体育也要考。
这可真是赶鸭子上架,愁坏我了。
考完了体育和美术,我的成绩还算差强人意。
到了音乐考试这天,教室的黑板上写着“音乐考试”四个大大的字,立马就营造了一种严肃、紧张的气氛。
眼看着同学一个个喜笑颜开地从我眼前经过,我真是越来越紧张了。
马上就要轮到我了,我真害怕一张嘴,就会把老师吓跑,更怕招来同学们不怀好意的讥讽。
就在我的灵魂快要出窍的时候,隐隐约约地听到一句:“45号,轮到你了!”这声音像一记重锤砸了过来,我立刻调整好状态,管他呢,五音不全是天生的,又不是我不愿意学。
这样子想着,心里才稍微安定下来。
我来到讲台上,果然,我一开口,“歌”惊四座,老师的嘴张得大大的,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笑声,以至于后来我是怎么走下讲台的,我都不记得了,只记得当时我的脸发烫,恨不得插上翅膀从教室里飞出去。
我刚坐在座位上,老师就公布了成绩:“张嘉玥,中。
”我相信全班五十五个同学,得“差”的肯定没有几个。
全班同学又是一阵哄堂大笑,有的人笑得都要钻到桌子底下了。
从这以后,同学们给我取了个绰号——“跑调大王”。
现在我可是班里的名人,同学们整天“跑调大王”“跑调大王”地叫着,我几乎都要忘掉自己的真实名字了。
(指导教师张文娟/插图昌珊)河南省济源市南街学校五年级三班张嘉玥人物相册精彩点击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不过,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往往都喜欢写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张嘉玥同学反其道而行之,将笔墨集中到了自己的短处,让作文在选材上就与众不同,跳出平常。
此外,小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幽默与豁达,更是值得同学们学习。
正视自己,接受自己,才能更好地爱自己,对吗?(常艳华)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五音不全的故事
标题:五音不全的故事
小明从小就喜欢唱歌,但他有一个非常糟糕的缺陷:他五音不全。
每次他唱歌时,声音总是非常奇怪,让人听了非常不舒服。
因此,他很少在公共场合唱歌,生怕别人嘲笑他。
然而,小明对音乐的热爱从未减退。
他不断地练习和探索,尽管他的音乐天赋并不高,但他依然坚持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逐渐意识到,他的音乐梦想可能无法实现,但他并不放弃。
他决定要让音乐成为他的一种表达形式,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小明的音乐之路并不平坦,但他从未停止前进。
他学会了接受自己的缺陷,并将这些缺陷转化为一种独特的风格。
他的歌曲不再像以前那样难听,反而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慢慢地,他的音乐开始受到人们的喜爱,他也开始自信地在舞台上表演。
小明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需要接受自己的缺陷,并努力寻找自己的优势。
即使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挫折,但我们不能放弃,要坚持前进,相信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让学生从“五音不全”的重负下解放出来作者:曾锦秀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23期【摘要】目前有一部分学生被“五音不全”的标签压得喘不过气来,对音乐学习丧失自信和兴趣。
作为老师,我们不仅不应该放弃他们,更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关心,更应该要探索提高他们音准能力的办法。
本文认为纠正“五音不全”的途径主要有四条:着力培养学生的音高概念;多让学生跟着录音带听唱;演唱适合学生自然音区的歌曲;教会学生运用假声歌唱。
【关键词】“五音不全”;音准;音高概念;自然音区;呼吸方法;假声【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五音不全”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歌厅唱歌几乎人人都有此类受折磨的体验,大家都笑歌唱者毫无艺术天分,“五音不全”。
何谓“五音不全”?这个“五音”可能要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这是中国古乐的基本音阶,因为不能唱准其中的五个音,故有“五音不全”之称。
“五音不全”同樣存在于我们的音乐课中,在音乐教学过程当中,经常会发现有部分学生唱起歌来音不准,听起来怪声怪调。
很多老师对此会轻率地认定他们是“五音不全”,耳朵不好,属于不可塑造之材,因此把责任推之为客观原因,而不再做任何主观上的努力。
这部分学生被“五音不全”的标签压得喘不过气来,对音乐学习丧失自信和兴趣。
我认为,“五音不全”的确是天生的,但是通过音乐教育的后天训练,是可以改变、可以纠正的。
根据我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我认为下面几种方式训练对纠正“五音不全”,提高歌唱水平和音乐听力十分有效。
一、着力培养学生音高概念马克思曾有名言:“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乐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对音高有个基本正确的概念,只有学会了听音,才能正确地唱准音,如果他自己对音高没有高低之分的概念,每个音都一样,那么唱出来的音也会一样。
对于音乐的耳朵,如何培养?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曾有这样的见解:“音乐的耳朵是可以在训练中得到的,而不是天赋或固有的,多练习就多出效果,这是人类的适应性在听觉和听力训练上的发展。
给“跑调大王”的“拨乱反正”作者:孙君来源:《教育界》2010年第23期摘要所谓的“五音不全”是喉嚨部位形状和肌肉的缺陷造成的。
五音不全的人唱歌跑调自己并不知道。
其实天生的五音不全的人还很少,“一个人,只要能说话,能发出声音,他都能唱出动听的歌”,关键在于怎样训练。
关键词五音不全音准聆听固定音高练唱虽然天生“五音不全”的学生是在少数,但是校园内“五音不全”的人却层出不穷。
如何让学生获得良好的音准呢?一、聆听,感知音准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聆听,学生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培养其审美能力的基础。
演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
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曲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一)建立固定音高的概念有资料表明,3岁到6岁是儿童掌握固定音高概念的最佳时期。
这一时期,幼儿的听觉极为单纯与敏感,在钢琴(包括其他乐器)上反复奏响的每个音都会在其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不需参照任何标准音。
记忆与听辨这些音高对幼儿来说可谓轻而易举,这是成年人所望尘莫及的。
但10岁之后的孩子大都失去了形成固定音高概念最有效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即使通过强化训练,也收效甚微。
这就表明对低段学生进行记忆听辩音高音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二)进行听音游戏强化固定音高音高观念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获得。
但一遍一遍的枯燥的练习让低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
而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方式,没有哪个孩子能抗拒玩的诱惑。
比如游戏《小鸟飞》,可以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小鸟的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
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
(三)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1静听教材的范唱每当教学生熟悉的歌曲时,还没开始放音乐,有的孩子就迫不及待的唱起来了,有时为了不浇灭他们唱歌的热情,也就没有阻止。
唱歌五音不全是什么原因该怎么办五音不全,是对某些唱歌时走音,不着调的人唱腔的形容,唱歌五音不全的原因有哪些?下面给大家分析五音不全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五音不全的原因➀人为什么会唱歌跑调?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研究结果。
不过从理论上来讲,它应该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先天因素来讲,人类大脑的右半球主管着人的想象、颜色、音乐、节奏等。
遗传基因等方面的原因会导致“音乐脑”产生对于音高的识别障碍,且这种识别障碍在现实音乐情境下会被放大,进而出现音乐相关的记忆障碍。
就像色弱者无法分清波长相近的颜色一样,失歌症患者也无法区分音高相近的音符。
➁有研究表明,失歌症与大脑左侧额叶的发育有关。
左半脑额叶区的运动性语言中枢,管理语言、性格、判断力、注意力、书写等功能,与情感的清晰表达,声音的精准模仿等都密切相关。
故当大脑左半球颞叶前部产生病变后,易致使患者部分或全部丧失本有的认知音符、歌唱演奏以及欣赏乐曲的能力,进而唱歌跑调。
➂2009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T eppo Särkämö博士对53例脑卒中患者的左或右半球大脑中动脉(MCA)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
结果表明,失歌症组的左、右半球与正常人群并无太大差异,只是失歌症组常有较多的额叶和听觉皮层病变。
试验结果表明,后天失歌症的产生与一系列的认知功能、注意集中力、大脑运行功能,以及记忆能力相关。
此外,许多关于失歌症的研究也同样支持诸如初级听觉皮层、次级听觉皮层,以及边缘系统等多个皮层区域在音乐的处理中的重要性。
并且也认为其它皮层区域的病变,以及皮质厚度的异常,神经连接及大脑可塑性的缺陷等,也都与失歌症的发生有关。
练习唱歌的技巧气不够用这是一种常见的错误发声,具体表现为不能完整地演唱一首歌,总是感觉气不够用,换气时费劲,体力消耗大,控制声音困难,音往往偏低。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横膈膜和控制呼吸的肌肉如腹肌、背肌、咽状肌等软弱无力,其次是因为声带闭合不严。
五音不全论文:给“跑调大王”的“拨乱反正”
摘要所谓的“五音不全”是喉咙部位形状和肌肉的缺陷造成的。
五音不全的人唱歌跑调自己并不知道。
其实天生的五音不全的人还很少,“一个人,只要能说话,能发出声音,他都能唱出动听的歌”,关键在于怎样训练。
关键词五音不全音准聆听固定音高练唱
虽然天生“五音不全”的学生是在少数,但是校园内“五音不全”的人却层出不穷。
如何让学生获得良好的音准呢?
一、聆听,感知音准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聆听,学生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培养其审美能力的基础。
演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
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曲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一)建立固定音高的概念
有资料表明,3岁到6岁是儿童掌握固定音高概念的最佳时期。
这一时期,幼儿的听觉极为单纯与敏感,在钢琴(包括其他乐器)上反复奏响的每个音都会在其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不需参照任何标准音。
记忆与听辨这些音高对幼儿来说可谓轻而易举,这是成年人所望尘莫及的。
但10岁之后的孩子大都失去了形成固定音高概念最有效时期,这
一时期的孩子即使通过强化训练,也收效甚微。
这就表明对低段学生进行记忆听辩音高音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二)进行听音游戏强化固定音高
音高观念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获得。
但一遍一遍的枯燥的练习让低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
而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方式,没有哪个孩子能抗拒玩的诱惑。
比如游戏《小鸟飞》,可以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小鸟的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
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
(三)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1 静听教材的范唱
每当教学生熟悉的歌曲时,还没开始放音乐,有的孩子就迫不及待的唱起来了,有时为了不浇灭他们唱歌的热情,也就没有阻止。
其实初听歌曲是建立对歌曲音准把握的关键点,此时如果学生跟唱,一旦发生音准问题就很难纠正,也会给另一部分学生带来音准上的误导,所以初次聆听前要跟学生强调不宜跟唱。
2 聆听自己的歌声
在歌唱训练中,引导孩子们从要求自己怎么唱的关注点
转移到集中听自己歌唱的声音上来。
有的小朋友从幼儿园开始就一直在大声的唱歌,虽然能自信大胆地唱歌也是值得欣赏的一面,但是扯着嗓门大唱会带来音准上的偏差。
所以小学以后老师应该帮助他们学会轻声唱歌,注意听自己唱的音是否准、是否合着钢琴伴奏、是否向老师所要求的方向靠近了一点点,尤其是一定要养成前奏一开始就专注听的习惯。
二、多元化练唱,提高音准
(一)养成正确的歌唱方法
嗓子是最好的乐器,身体是最强大的共鸣体。
错误的歌唱方法会导致气息不畅,音准上出现偏差。
因此要促成学生养成正确的歌唱姿势及呼吸、发声和咬字方法,能以轻松、自然的状态投入演唱,让人声这个最美妙的乐器淋漓尽致地发挥。
(二)识谱应该“因材施教”
这里的“材”指的是教材。
学生普遍喜欢唱歌词,不喜欢唱歌谱,许多熟悉的歌曲若让学生唱谱,就感到很困难。
长此以往,一味的模唱歌词而忽略唱谱,必将导致学生的音高概念模糊,“跑调大王”就会层出不穷。
我认为,教师从低段开始,针对不同的歌曲,应区别教唱。
比如旋律简单的歌曲也可以尝试先识谱后唱词(通过识谱提高音准),旋律复杂的歌曲先唱词后识谱(通过模唱带动识谱)。
(三)练唱方法灵活多样
1 固首调相结合
目前,普通学校的音乐课多采用首调唱名法。
首调唱名法一旦用于儿童,将不可避免地动摇其原有的固定音高概念。
久而久之,固定音高概念自然会从孩子的心目中消失。
其实首固的问题都应得到重视。
教师平时也可以通过键盘乐器的介建立固定音高感觉,在课堂中让学生多进行听音、模唱训练,在其心目中形成固定音高概念。
2 视听觉结合法
要矫正音准,也可借助于汉语拼语的音调来解决八度内跳进音程,如(6)或(3),用汉语拼音标上la(6)、mi(3),然后将相对的la(6)、mi(3)进行视唱,这样使自己在视觉和听觉上对八度内的音高有所辨别,从而达到视唱准确。
3 心理暗示唱练法
比如学生练习唱同音,重复要有上台阶的意识,如:|5 5 5 5|要感觉每个音要比前一个音稍微高一点,唱长音时,要有向上爬坡的意识,如:|5---|。
在唱旋律时,从低音向高音上唱的音程要想得“大”一些,或者说“宽”一些。
从高音向低音唱的音程要想得“小”一些,或者说“窄”一些。
唱高音时要把嗓子压低,而并非普通人所做的努力“吊嗓子”(把嗓子拉高),想象自己唱的不是高音而是低音。
唱
低音反之。
总之,音准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断反复的练习慢慢累积。
只要师生共同坚持不懈,“跑调大王”们就有望变成一个个的金嗓子,一只只的小百灵,到那时唱起歌来就会好听的“要命”了。
参考文献
[1]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
[2](关)维克托·亚力山大·菲尔兹著,李维渤译,训练歌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