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复习文言文专题翻译 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10
2013高考17套试卷文言文译文汇编新课标卷1马文升,字负图,相貌奇特很有气力。
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
历任山西、湖广巡按御史,刚直的品格非常显明。
成化初年,被召任南京大理寺卿。
平定满四之乱后,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很突出。
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之敌,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后返回。
后又晋升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之事。
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十万石粮食和盐价银五万两去救济。
孝宗即位,召他入朝担任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他上奏了十五件事,全都经过讨论后付诸实施。
孝宗效仿古天子亲耕藉田,教坊进献杂戏。
文升严肃地说:“新登基的天子应当让他知道农事的艰难,弄这些杂戏干什么?”就斥退了他们。
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营。
当时天下太平已经很久了,兵政荒废松弛,西北的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北方边境地区。
文升严格考查各位将校,贬退了三十多个贪婪懦弱的军官。
奸佞的人十分怨恨他,夜间拿上弓箭等在他门旁,有的人写了诽谤的书信射入东长安门内。
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在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方面,他多次上疏条陈应当做的事情。
只要事关国家应当说的话,即使不是他职分之内的事,也是话没有不说完的。
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
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懂历史的人,由他们照顾抚养太子,凡是太子的言语举止都要用正道来引导。
山东长久干旱,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朝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
孝宗完全彻底地接纳了他的意见。
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年纪最大又德高望重,孝宗也十分信任他,朝中各位大臣没有谁敢有怨言。
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就由马文升替任。
南京、凤阳发生大风雨,房屋被毁坏,树木被风拔起,马文升请求孝宗缩减饮食、撤去乐舞,修养德性、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断绝游玩和宴饮,停办不太紧急的事,停止额外织造,赈济灾民,捕捉盗贼。
2013年高考语文课标卷一文言文译文附:《宋史·萧隧传》参考译文:马文升,字负图,钧州人。
相貌奇异很有气力。
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
历任山西、湖广巡按。
刚正不阿,非常有名。
成化初年,被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满四,蒙古人,援兵数万在陕西固原反叛),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突出。
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的敌寇,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而还。
(后又)晋职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去十万石粮食、盐价银五万两救济。
孝宗即位,召他入朝任命他为左都御史职。
弘治元年他上奏十五件事,经过讨论后全都付诸实行。
孝宗仿古天子亲耕籍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
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教坊进献杂戏。
文升严肃地说:“新任天子应当知道农事的艰难,这些杂戏是什么意思?”就斥退了他们。
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营(明自土木之役后,京军三大营——五军﹑三千﹑神机——损失殆尽。
景泰中,于谦从三营中选精兵十万,分十营集中操练,称为团营。
嘉靖时罢团营,恢复旧制)。
当时天下持久太平、兵备荒废松弛、西北部落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
文升严格考查将校,贬退三十余个贪婪懦弱的军官,奸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间持弓等在他门旁,有的写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对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他多次上书分条陈奏。
只要是应当说明的国家大事,即使并非他的本职,也言无不尽,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
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熟悉历史的人,教育扶持太子,对太子言语举止都要正确引导。
山东久旱无雨,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
皇帝都完全接纳。
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为德高望重,皇帝也以诚相待十分信任他。
诸大臣没人敢有怨言。
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由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书。
2013年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总结一. 保留法保留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
保留特定的术语,如人名、历史地名、民族名、官职名、谥号、庙号、年号、特殊称谓、特殊的学术或专业术语、现在已经消失的事物等;另外,如度量衡等一些名称,既可保留,也可折合。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
3.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4.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5.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6.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7.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8.赵惠文...王五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9.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10.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11.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12.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二.补充法文言文省略某一词语(如介词“于”等)或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兼语)的现象很常见,翻译时根据语境要补出。
1.旦日,客从外来,与(之)坐谈……2.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3.人不知(我)而(我)不愠,(我)不亦君子乎?4.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5.果地震(于)陇西6.(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7.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8.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9.王曰:“(秦)取吾壁,不予我城,(我)奈何?” 10.问之.(那些耻笑别人学习的人)则口:“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11.鞣以(之)为轮。
12.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安徽卷陆贾是楚国人,以幕僚宾客的身份随从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
在高祖刚把中国平定的时候,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
高祖考虑天下初定,中国劳苦,就没有诛杀尉佗,还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
陆生到了南越,尉佗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锥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陆生。
陆生就此高尉佗说道:“您本是中国人,亲戚、兄弟祖先的坟墓都在真定。
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
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
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
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
五年之间,中国平定。
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
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
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
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
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
”尉佗听罢,立刻站起身来,向陆生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得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了”接着,他又问陆生:“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陆生说道:“您似乎比他们强一点。
”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生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皇的宏伟业绩,纹理整个中国。
而中国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
5、C解析制度6、D解析(1)体现的是清白(2)体现的是做事圆滑世故7、A解析已经远远传播到了东吴一代。
8、(1)明帝问左右“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2)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3)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解析重点关注“安国所在”“以丰对”“谁可补者”三个短语的翻译方法。
译文:李丰,字安国,原先的卫尉李义的儿子,黄初年间,因为父亲任职的缘故召来随军。
起初还没有做官时,年龄十七八岁,在邺下名声行为清正,有识别人物的观察力,海内一致称颂,没有人不注意他。
后来跟随军队到了许昌,声望一天天高起来。
他的父亲不愿意看到他这个样子,于是命令他关闭大门,命令他跟客人断绝交往。
起初,明帝作太子,李丰也热衷文学。
等到明帝即位,得到吴国投降的人,问道:“江东一带听说中原一带的名士都有谁啊?”投降的人说:“听说有个人叫李安国。
”当时李丰做黄门侍郎,明帝问左右“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明帝说:“李丰的名声都广泛传播到了吴越之地么?”后来升迁为骑都尉,给事中。
明帝归天后,李丰做了永宁太仆,因为名声超过实际才能,才能并不大。
正始年间,升为侍中尚书仆射。
李丰在台省,常常假称自己有病,当时台省的规定,生病请假满一百天应当解职。
李丰生病不满几十日,就暂且上班,不久在请假,像这样很多年。
当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李丰的弟弟李翼和李伟,做官数年间,都做到郡守,李丰曾经在总人面前明显告诫两位弟弟。
等到司马宣王长久生病,李伟作为郡守,因为酗酒荒于政务,祸乱新平。
扶风两个郡而李丰并不召回问罪,众人认为是依仗自己得到皇帝的宠幸。
曹爽专政时,李丰虚与委蛇与两个人之间,没有亲疏之别,所以当时有诋毁李丰的歌谣:“曹爽的势力如热水,太傅父子冷如凉水,李丰兄弟如同怪兽游光。
”这其中的意思时李丰虽然对外显示清净,而内心贪图省事,跟游光相似。
2013年各地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答案集锦一、广东卷5.参考答案:C约束制裁6.参考答案:C。
A把;因为。
B,的,宾语前置词;被C,顺承D……的人;停顿或判断7.参考答案:A8.参考答案:C “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9.(1)参考答案:①这些人如果不能用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一旦像蜂群一样聚集起来成为盗寇,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患。
②傅先生是天下很有才德的人,我尚且没有机会和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样的人,怎么敢直呼他的名。
(2)参考答案: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官;咏以言激上官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
(一般);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遂敦勉就举;求傅霖。
题库【参考译文】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
太平兴国五年,濮州推举进士,众议首先推荐张咏。
当地有个叫张覃的老儒生还没考中进士,张咏就与寇准写信给本州守将,推荐张覃做首选,众人都赞许张咏能够谦让。
正逢李沆、宋浞、寇准接连推荐他的才干,(朝廷)授任他为荆湖北路转运使。
(张咏)上奏建议罢除归、峡二州的水递役夫。
就地转为太常博士。
宋太宗听说他的精明强干,召他回朝。
张永德任并、代都部署,有个小校官犯了法,被他鞭打致死。
皇帝下诏审理他的罪行。
张咏将诏书封缄退还,并且说:“陛下正委以张永德边关重任,若因为一个小校官的缘故,使主帅受辱,臣恐怕将会有下级轻视上级之心。
”太宗没有听从。
不久,果然有士兵联合控告军校的事发生,张咏引用前次的事情来议论,太宗为此动容并抚慰他。
出任益州知州,当时李顺作乱,继恩、上官正统兵攻讨,却停留不前进。
张咏用话激励上官正,勉励他亲自出击,并盛情地陈设帷帐为他饯行。
上官正因此决意出兵深入,终于大获全胜。
当叛军攻城略地之际,民众有很多人被胁迫跟随叛军的,张咏下达公文向他们晓喻朝廷的恩德和信义,使他们各自回到乡里。
当初,蜀地士人知道读书向学,但不喜欢做官。
张咏考察州里的张及、李畋、张逵等人都有学问品行,受到乡里的称赞;于是敦促勉励他们参加科举考试,这三个人果然考取了进士。
2013年新课标2文言文和翻译1. 历年语文高考全国卷2的文言文翻译题1994年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
事母至孝。
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
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①。
”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家,则不肯受。
母本侧庶,籍注失实②,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
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
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
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
”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觊之益重之。
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
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
”问者惭而退。
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
(《宋书•孝义传》)〔注〕①白粲:白米。
②籍:户口册,即下文的“黄籍”。
当时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解职归家奉养。
12.下列两句中红字的字的正确意思与读音是(2分)①扬州辟从事史。
②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A.①设立pì②给以gěi B.①设立pì②使……丰足jǐ C.①征召bì②使……丰足jǐ D.①征召bì②给以gěi13.对“辄货市粟麦”一句中“货”、“市”词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都是“卖出” B.都是“买入” C.买入、卖出D.卖出、买入14.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红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不同B.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也相同C.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相同D.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也不同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15.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2分)A.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
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答案解析及参考译文1、新课标卷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
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
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
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
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①新天子当使知稼艰难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