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文言文翻译(花儿)
- 格式:ppt
- 大小:317.00 KB
- 文档页数:40
直译为主意译辅,信达为要雅不俗——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包括断句)考点一: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考点解读】从近几年来看,凡自主命题的省份几乎都以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句来考查考生的翻译能力,预测2014年的题型及其分值变化不大。
各个省份文言翻译的评分标准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原则却是一致的:即句子大意+重点字词句,其中侧重考查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这些既是采分的重点,也是翻译的难点。
有些省份还专门用断句的题型来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这也是不容忽视的。
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第一步,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循古文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殊性。
对句意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2.要注意对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的理解,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
3.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选项推敲分析等方法,进行准确理解。
4.利用文言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把握句意。
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对应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去把握文句意思。
5.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
6.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去把握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技法指津】解答翻译的技巧方法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传统的考查方法之一,它把语言表达形式的考查与文意内容的考查两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因而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综合考查的有效手段。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
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
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文意,更不能曲解。
2014届·杨浦区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
”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
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
”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1.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
2.名称:名声,名望。
3.太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4.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5.赈赡:救济,周济。
6.素:一直7.把:握着8.对:应承9.怪:以……为怪起初,与朱晖同县的张堪一直很有名气,曾经在太学见过朱晖,很器重他,把他当做朋友对待,于是就握着朱晖的手臂说:“我想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朱先生”。
朱晖认为张堪是前辈,只是拱手没有敢应承,从此两人再也没有见面。
张堪死后,朱晖听说张堪的妻子儿女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前往探视,送去丰厚的钱款救济。
朱晖的小儿子觉得奇怪,问道:“父亲张堪和您不是朋友,平常也没什么往来,我们实在觉得奇怪啊”。
朱晖说:“张堪曾经对我说过知己的话,我铭记在心上了。
”2014届·静安/青浦区周日章,信州永丰人。
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
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
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
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
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无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勤耳,受之无伤也。
”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傥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卒辞之。
至:非常,极端。
绝食:没有吃的。
纸裘:像纸一样薄的棉裘。
耸然:端正尊敬的样子。
傥:倘若。
独行者:唯一能够保持操守者。
周日章,是信州永丰县人。
操行廉洁,为县里的人所尊敬。
他开门教授生徒,自己仅仅够自给的,不义之财一毫不取。
家中很贫穷,经常终日断吃的,邻里就用微薄的东西相馈送。
家中时时上顿不接下顿,宁愿和妻子儿女忍饥挨饿,也终不求人。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
至性贞悫,机鉴敏悟。
自幼好学,善属文..。
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转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休烈奏日:“《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
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
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
”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
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
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
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
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译文】于休烈是河南人,有美好的品性,坚贞、诚实,机敏有悟性。
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学习,擅长写作文章。
被举荐为进士后,授官秘书省正字,后又转任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佐朝政,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
于休烈出京做了中部郡太守。
时值安禄山发动叛乱,肃宗即位,于休烈升迁做了太常少卿,掌管礼仪方面的事,兼修订国史。
肃宗从凤翔回到京城,振奋精神致力于听从接受大臣建议。
2014年浙江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欧阳行周文集序(唐)李贻孙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
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
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yǎo)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
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
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汨没之饥氓也。
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
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惟恐不及。
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欧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
至之日,比君为芝英。
每有一作,屡加赏进。
游娱燕飨,必召同席。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
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
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
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
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
一命而卒,天其绝邪!君于.贻孙言故旧之分,于外氏为一家。
故其属文之内多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
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
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
予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
价微有文,又早死。
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
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注】①窅(yǎo):怅惘。
花开之时,犹如仙子下凡,娇艳欲滴,香气袭人。
其色或红、或黄、或白、或紫,五彩斑斓,美不胜收。
花之形态各异,或含苞待放,或盛开如锦,或凋零如泪,各具风韵。
花之种类繁多,有牡丹之富贵,荷花之高洁,梅花之坚韧,兰花之幽雅,桃花之艳丽,梨花之洁白,皆各领风骚,各展风姿。
花朵之美,在于其形、色、香、韵。
形者,花朵之姿态,如牡丹之丰满,荷花之端庄,梅花之傲骨,兰花之飘逸。
色者,花朵之色彩,如红艳似火,黄如金碧,白如霜雪,紫如珊瑚。
香者,花朵之香气,如兰花之幽香,梅花之清香,桃花之浓郁,梨花之淡雅。
韵者,花朵之神韵,如牡丹之富贵,荷花之高洁,梅花之坚韧,兰花之幽雅。
花朵之美,源于自然。
天地造化,草木生长,花之生成,实乃自然之恩赐。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逢春,花之绽放,乃自然之盛事。
花之生长,需阳光雨露,土地肥沃,方能茁壮成长。
花之凋零,亦乃自然之规律,犹如人之生死,各有其时。
花有四时,春花烂漫,夏花热烈,秋花凄美,冬花傲寒。
春花如梦,夏花如火,秋花如诗,冬花如画。
四时之花,各有其美,各有其韵。
花有百态,有喜有怒,有哀有乐。
喜者,如桃花之笑春风,梅花之傲雪寒;怒者,如牡丹之怒放,菊花之傲霜;哀者,如莲花之哀怨,梨花之凄美;乐者,如桃花之欢歌,荷花之喜悦。
花朵之美,令人陶醉。
诗人以花为喻,抒发情感,如李清照之“人面桃花相映红”,白居易之“荷风送香气”,杜甫之“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画家以花为题材,描绘美景,如徐悲鸿之《百花图》,张大千之《荷花》,齐白石之《牡丹》。
总之,花朵之美,美在自然,美在形态,美在色彩,美在香气,美在韵律。
花朵之盛,乃天地之恩赐,草木之精华。
花之绽放,犹如生命之华章,令人叹为观止。
愿世人珍惜花朵之美,传承花之文化,让花朵之美永驻人间。
夫春日也,万物复苏,草木竞秀,其中花者,尤为繁盛。
余性喜花,每至春时,必游于花丛之中,以赏其艳丽,抒其情怀。
吾于园中,遍植名花异草,如牡丹、芍药、莲花、桂花,各具特色,各领风骚。
牡丹富贵,芍药娇艳,莲花高洁,桂花幽香,各有其美,令人心旷神怡。
一日,余步于园中,忽见牡丹盛开,其花大如盘,色彩斑斓,如锦似绣。
余驻足观赏,不禁叹曰:“此花真乃国色天香,实为花中之王也!”观其花形,雍容华贵,似王者风范;观其花色,艳丽多姿,如仙子下凡。
余心悦诚服,不禁吟诗一首:牡丹芳,国色天香美如画,富贵荣华映日辉,群芳嫉妒难相比。
又行数步,见芍药花开,其色如霞,其香如兰。
余问花匠:“此花名为何?”花匠答曰:“此花名为‘娇娥’,因其娇艳无比,故得此名。
”余听后,心中大喜,遂以诗赞之:芍药娇,红颜如霞照眼眸,香气袭人似兰花,娇娥舞姿翩翩秀。
未几,步入荷塘,见荷花盛开,其色洁白如玉,其香清雅宜人。
余叹曰:“莲花真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实为花中君子也。
”观其花形,亭亭玉立,似仙子乘风;观其花香,清新脱俗,如幽谷幽兰。
余心潮澎湃,遂吟诗一首:莲花洁,出淤泥而不染,清涟涟,濯清涟而不妖。
君子风,亭亭玉立似仙子,幽谷兰,香气袭人似玉环。
行至桂花林,见桂花盛开,其香四溢,如梦如幻。
余问花匠:“此花有何妙处?”花匠答曰:“桂花香气独特,能驱邪避疫,令人心旷神怡。
”余听后,心中大悦,遂以诗赞之:桂花香,幽香四溢如梦境,驱邪避疫福满堂,心旷神怡乐未央。
赏花之余,余亦感悟人生。
花开花落,人生亦如此。
花开之时,我们要珍惜时光,尽情享受人生之美;花落之时,我们要坦然面对,接受人生之变。
人生如花,有盛有衰,有喜有悲,唯有心态平和,方能笑对人生。
余于此园,赏花数日,感慨良多。
花开花落,岁月如梭,人生几何?愿吾等皆能珍惜当下,享受生活,如花般绚烂,如花般芬芳。
赋曰:春光明媚,花开似锦,赏花之际,感悟人生。
花开花落,岁月如梭,珍惜当下,笑对人生。
原文: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
江畔行走,独寻花儿。
黄四娘家,花朵遍径。
千姿百态,枝头低垂。
蝴蝶留恋,舞姿翩翩。
娇莺自在,啼声婉转。
原文: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出没风波里,渔者忽见惊。
译文:
桃花整日随流水漂荡,
洞府藏于清溪,不知在何处?
忽隐忽现于风波之中,
渔夫忽见,惊愕不已。
原文: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译文:
五月天山,白雪皑皑,
无花只有寒冷。
笛声响起,柳枝折断,
春色未曾得见。
原文: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羌笛何必怨杨柳,
春风未曾吹过玉门关。
余尝游于花海,心旷神怡,遂赋诗以记其盛。
时维春日,百草滋荣,万物复苏。
余独步于芳草萋萋之间,望见花田如锦,千娇百媚,竞相斗艳。
余心向往之,遂携酒一壶,琴一具,赴花海之约。
花海之中,红梅傲雪,独立霜前,似有仙子下凡,清雅脱俗。
白杏含笑,枝头娇羞,宛如少女含情脉脉。
桃花灼灼,似火烧云,映照碧空,美不胜收。
梨花似雪,如梦如幻,恍若置身仙境。
余行至红梅之下,驻足而观。
其花色艳丽,香气袭人,似有仙子轻歌曼舞。
余以酒祭之,愿其仙骨永存,花影常在。
既而,余步入杏林,只见白杏如雪,映衬着碧空,美不胜收。
余叹曰:“此花真如仙子之笑,清新脱俗,令人心旷神怡。
”行至桃花林,只见桃花灼灼,如火烧云,美不胜收。
余不禁想起杜甫诗句:“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余吟咏不已,心驰神往。
忽见一梨花林,梨花似雪,如梦如幻。
余步入其中,仿佛置身仙境,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抚慰。
余叹曰:“此花真如梦境,令人陶醉。
”余行至花海深处,只见百花争艳,各有千秋。
余不禁感叹:“造物者之工,真是巧夺天工,此花海之美,实为世间罕见。
”余饮酒赋诗,琴声悠扬,与花共舞。
此时此刻,余心无挂碍,物我两忘,仿佛与花同在,共享这人间仙境。
日暮时分,余兴犹未尽,遂乘兴而归。
回首花海,心中感慨万千。
余想,人生如花,各有其美。
赏花之际,亦如品味人生,要学会欣赏,学会珍惜。
于是,余作《赏花赋》一篇,以记此次花海之行。
愿此赋传颂千古,让后人亦能感受到这花海之美,体会人生之美好。
赋曰:春光乍泄,花海如锦。
红梅傲雪,白杏含笑。
桃花灼灼,梨花似雪。
百花争艳,各展风姿。
余游花海,心旷神怡。
饮酒赋诗,琴声悠扬。
与花共舞,物我两忘。
人生如花,各有其美。
赏花之际,亦如品味人生。
学会欣赏,学会珍惜。
花海之美,世间罕见。
愿此赋传颂千古,让后人亦能感受到这花海之美,体会人生之美好。
语文必修四离骚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语文必修四离骚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必修四离骚文言文原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苣?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晼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科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2014届新版二模文言文译文上海市A p.1 子华使于齐公西华奉派出使齐国,冉有替他的母亲申请小米。
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
”冉有请求增加一些。
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
”结果冉有给了他八百斗。
孔子说:“赤到齐国去,坐着肥马驾的车辆,穿着轻暖的衣袍。
我听人说过:君子济助别人的穷困,而不增加别人的财富。
”【解读】●子华:公西赤,字子华。
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二岁。
●釜、庾、秉:都是古代容器。
孔子的原意是表示馈赠,所以给的不多,而冉有所给的却是相当于一年的薪资。
当时孔子可能是担任鲁君的顾问,冉有负责出纳之职。
【心得】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需要帮助的人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少为“锦上添花”之举。
在现实生活中弄懂公益事业的意义和价值参与其中,并为之尽己之能。
上海市Bp.5 刘颇偿瓮直①渑(miǎn)池:地名。
②隘(ài)路:险要的路段。
隘:险要的地方。
③属:适逢。
④峻:高而陡峭。
⑤日向暮:天快黑了。
⑥铃铎(duó):指车马。
⑦罗拥在后:罗列簇拥在后面。
⑧车中瓮直几钱:车里的瓮值多少钱。
直,通“值”。
⑨颇遂开囊取缣(jiān):刘颇就打开口袋拿出缣。
囊,一种口袋;缣,细绢。
⑩络:缠绕,缠裹。
⑾噪:喧哗,很多人一起叫嚷。
译文:渑池道中有车载着瓦瓮,堵塞在狭窄的路上。
正赶上天气寒冷,冰盖路又陡又滑,进退两难。
天色将晚,公家的和私人的旅客成群结队走来,数千车马拥挤在后面,毫无办法。
这时有一个叫刘颇的旅客,催马赶来,问道:“车上的瓮能值多少钱?”回答说:“七八千。
”刘颇立即打开包裹取出银子并付了钱。
(刘颇)命令仆人上车,断开那编结的网,把瓮全都推到山崖下。
不大一会儿,车载轻了,可以顺利前行,后面的车队也喊叫着前进了。
上海市C P.9 苏轼徒知徐州①知:主持②败:倒塌③诣:到④虽:虽然⑤涂潦:泥沼雨水。
⑥版:古城墙之夹板,中填土石,夯实,垒而成墙。
⑦庐:搭起茅屋⑧堵:古墙体单位,长于高各一丈为一堵。
⑨卒:终于⑩全:保全苏轼调任徐州。
昔者,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皆荣。
其中,鲜花尤为可爱,其色艳丽,其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
余尝漫步于花径之间,赏心悦目,不禁为之赞叹。
鲜花者,草木之精英,天地之灵气所钟也。
其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泽斑斓,香气袭人。
若夫牡丹,乃花中之王,其花大如盘,色如锦绣,香气浓郁,乃富贵之象征。
菊花,花中隐士,其花虽小,却清雅脱俗,傲霜斗雪,寓意高洁。
梅花,花中君子,其花寒香,独占春光,象征着坚韧不拔之精神。
夫牡丹之盛,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其花瓣层层叠叠,宛如彩云缭绕;其花蕊若隐若现,似仙子玉颜。
牡丹盛开之际,蜂蝶纷飞,游人如织,好不热闹。
古有诗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足见牡丹之美,早已深入人心。
菊花之韵,清雅高洁,令人向往。
其花朵细小,却如星辰闪烁,点缀于绿叶之间。
菊花盛开之时,秋风送爽,花香四溢,使人陶醉。
古人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之美,在于其不畏严寒,独立霜雪之精神。
梅花之傲,坚韧不拔,令人敬佩。
其花朵洁白如雪,香气清雅,独占春光。
梅花盛开之际,虽是寒冬,却给人以温暖之感。
古人赞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梅花之美,在于其坚韧不拔,傲然挺立之品格。
鲜花者,天地之精灵,自然之美也。
其美在于色、香、形、韵,令人陶醉。
观花之人,心旷神怡,烦恼尽消。
古人云:“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鲜花之美,更在于其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余观鲜花之美,不禁想起古人咏花之诗。
如李清照《如梦令》中所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鲜花之美,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总之,鲜花之美,美在自然,美在精神。
其色艳丽,其香扑鼻,其形各异,其韵无穷。
观花之人,心旷神怡,烦恼尽消。
愿世间之人,皆能欣赏鲜花之美,感受自然之神奇。
花开时节,春意盎然,万物复苏,草木皆醒。
斯时也,天地之间,生机勃发,一片繁荣景象。
今试以文言文记之,以抒怀古之情,亦以赏心悦目。
原文:春光明媚,百花争艳,莺啼燕语,柳绿桃红。
此时也,桃李芬芳,李广桃红,芬芳馥郁,令人陶醉。
春风拂面,和煦宜人,万物生长,生机勃勃。
译文:春光明媚,百花竞艳,黄鹂鸣叫,燕子呢喃,柳叶翠绿,桃花艳丽。
在这个时候,桃花李花香气袭人,李花桃花相映成趣,香气浓郁,令人心醉神迷。
春风轻拂面颊,温暖宜人,万物生长,充满生机。
原文:夜来风雨骤,花落知多少。
朝来花开满地,蝶舞蜂飞,春色满园。
译文:昨晚风雨突起,不知花落了多少。
今晨花开遍地,蝴蝶飞舞,蜜蜂采蜜,春色满园。
原文: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译文:花开时应该采摘,直须动手莫迟疑。
不要等到花谢枝空,空折枯枝何其悲。
人生得意之时要尽情享受,不要让金樽空对着明月。
原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落花并非无情之物,化作春泥反而更能滋养花朵。
这份情感可以等待成为追忆,只是当时的心情已经迷茫。
原文:花开花落,春去秋来,岁月如梭,世事无常。
唯有花开时节,方能感悟生命的美好,珍惜时光,把握当下。
译文:花开花落,春去秋来,岁月如梭,世事无常。
唯有在花开的时节,才能感悟生命的美好,珍惜时光,把握当下。
花开之时,人生亦如此。
花开花落,春去秋来,唯愿人间的美好如同花朵般绚烂,愿我们都能在花开的季节,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草木吐绿,花朵绽放。
桃花灼灼,如娇颜笑靥,艳丽夺目;杏花如梦,似佳人翩翩,婉约多姿。
二者相映成趣,宛如仙境。
桃花者,春风之子,阳春之信使也。
其色如霞,其香如蜜,宛如仙子下凡,令人陶醉。
花开之时,粉嫩娇艳,花瓣轻盈,如梦似幻。
诗人赞曰:“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面不知何处去。
”又云:“人面桃花相映红,春风拂面不胜寒。
”杏花者,春风之女,阳春之使者也。
其色如玉,其香如酒,宛如佳人含羞,令人陶醉。
花开之时,洁白无瑕,花瓣柔美,如梦似幻。
诗人赞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又云:“杏花村酒家,夜夜春风吹。
”梨花者,春风之友,阳春之侣也。
其色如雪,其香如兰,宛如仙子起舞,令人陶醉。
花开之时,洁白无瑕,花瓣细腻,如梦似幻。
诗人赞曰:“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飞时花满楼。
”又云:“梨花带雨泪痕红,玉笛声声思故人。
”荷花者,夏日之仙子,炎炎夏日之清凉。
其色如碧,其香如莲,宛如仙女下凡,令人陶醉。
花开之时,亭亭玉立,花瓣娇嫩,如梦似幻。
诗人赞曰:“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又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菊花者,秋日之使者,金秋之象征。
其色如金,其香如菊,宛如仙子起舞,令人陶醉。
花开之时,千姿百态,花瓣丰满,如梦似幻。
诗人赞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又云:“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梅花者,冬日之魂,严寒中的傲骨。
其色如雪,其香如兰,宛如仙子起舞,令人陶醉。
花开之时,傲然挺立,花瓣细腻,如梦似幻。
诗人赞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又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花者,天地之灵,草木之精。
花开花落,春去秋来,演绎着世间万物之生机。
花开之时,芬芳四溢,美不胜收;花落之时,凄美动人,令人感慨。
愿世间之人,都能珍惜眼前花,感受生命之美。
芙渠李渔文言文翻译芙渠李渔文言文翻译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芙渠李渔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芙蕖》(李渔)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
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
”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
无如酷好一生。
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译文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
花谱书中说:'在水中生长的叫草芙蓉,在陆地生长的叫旱莲。
'那么这就不能说芙蕖不是草本了。
我爱芙蕖,在夏季靠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重复前人早已说过的话,而是因为芙蕖适合人的心意,它的长处不是一两点就可以讲尽的,请容我一一说说它的好处。
【文言文】文言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翻译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周敦(1017-1073)字茂叔,宋朝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
初为分宁(现在江西省修水县)主簿,后知南康军(现在江西省星子县一带)。
他是宋朝理学的开山祖,著有《太极图说》《通书》及《周元公集》。
宋朝有名的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二人,都是他的弟子。
前人称赞他“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他家几代住在营道的濂溪。
后来他住在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西北流合于湓江,他也名之为“濂溪”。
学者称他濂溪先生。
卒谥“元公”。
1.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这使文章更具思想特色。
2.简要直切全文不到一百五十字,所表现的内容却是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