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8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 格式:doc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4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一、词的本义词的本义,即词本来的意义。
由于语言历史悠久,一个词最初的、原始的意义很难确切弄清。
词的本义并非词的原始意义。
我们所言的词的本义,是指从汉字字形上分析出来的、并有古代文献做参证的、最早的意义。
二、如何探求字/词的本义——因形求义1、依据字形分析A象形字。
水,。
《水经注》:“江水又东,迳巫峡。
”(古指河流,本义。
)B指事字。
本,。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
”(树根,本义。
)C会意字。
粪,《荀子·强国》:“堂上不粪,则郊草不瞻旷芸;白刃扞乎胸,则目不见流矢;拔戟加乎首,则十指不辞断。
非不以此为务也,疾养缓急之有相先者也。
”(扫除,本义。
)D形声字。
诛:从言,朱声。
《论语·》:“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责备,本义。
)在探求词的本义时必须依据古文字形,如莫、朝、射等字,只有依据古文形体,才能准确地把握本义,否则容易产生混淆。
2、从多个义项中确定最早的一个当一个词存在多个义项,且通过字形分析并不能确定哪个为最初的意义时,需要依据古文献,去判断哪个在先。
如:访,有两个常用义,一为“询问”,一为“访问”,文献中“询问”义在前,应为本义。
愤:有两个常用义,一为“愤懑”,一为“愤怒”,文献中“愤懑”义在前,应为本义。
三、引申义由本义推演而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根据与本义关系的亲疏远近可将引申义分为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直接引申义是直接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
间接引申义则由本义辗转再引申(即由引申义再引申)而来的意义。
例:朝: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水经注·江水》)早上②盛服将朝。
(《左传·宣公二年》)朝见、上朝③使妇人载以过朝。
(《左传·宣公二年》)朝堂、朝廷④汉朝陵墓对南山。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由于词义是不断发展的,汉语中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止一个意义,因此,词的多义现象是古汉语中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
在本节中,我们就来谈谈古汉语书面语言中词的多义现象的几个重要方面——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一、词的本义1 什么是词的本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也就是从记录词的汉字的字形结构上所反映出来的、并且在古代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得到证明的意义。
词的本义不一定是词的原始意义或最早的意义。
这是因为在汉字诞生之前,语言(口头语言)早已产生,某个词在口语中刚出现时究竟表示什么意思,我们无法考证。
据考古发掘,中华大地上早在170万年之前,就有元谋猿人的活动,就有人类社会,就有语言。
而汉字的产生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同170万年相比,五、六千年实在是短暂得很。
我们现在了解古代语言,主要是靠用汉字记录的书面材料。
王力先生说:“所谓古代汉语,实际上就是古书里的语言。
”因此,研究和学习古代汉语,离不开汉字。
在汉字诞生之前的一百六七十万年中,汉语的形态和词的含义,我们无法确切知道。
因此,我们界定的词的本义,是从有记录词的汉字之时算起的,而不是从语言中词的产生之时算起的。
词的本义和词的原始意义之间不能画等号。
对于一个多义词来说,本义在它的所有含义中,居于中心地位,其他含义多数是从本义派生发展出来的,抓住了本义,其他含义也就容易理解。
清儒江沅在《说文解字注·后叙》中指出:“本义明而后余义明,引申之义亦明,假借之义亦明。
”这是对本义与引申义、假借义关系的深刻揭示。
例如,在新版《辞海》中,“题”字共有七个义项,即:①头额;②标识篇首的文字,如“标题”、“篇题”;③题目、问题;④书写、署,如“题字”、“题诗”;⑤品评;⑥章奏;⑦通“提”。
在这七个义项中,“头额”是本义,《说文》:“题,额也,从页,是声。
”《说文》告诉我们,“题”是形声字,它的本义与“页”有关,读音为“是”。
常识8 词的本义、引申义
一、词义系统
本义:词的本来意义,是通过分析字形和考核文献资料所得出的最早的意义。
词义系统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繁衍派生出来的意义。
假借义通过假借的方式产生的与词的本义、引申义毫无联系的意义。
二、考察本义的方法
1、分析字形
象形字豆:器皿干:盾牌
指事字本:树根末:树梢
会意字兵:兵器集:聚集亡:逃跑
注意:
◆分析字形应依据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古文字。
◆形声字的形符虽不直接反映本义,却标明了本义所属的范畴,为掌握本义指出了方向。
例释:(1)臣(2)元
本义:奴隶本义:人的头(3)祝(4)保
本义:祷告本义:抚养(5)阝(左阜右邑)
阜:土山邑:人居住的地方
与山有关名词陵:大阜陆:高平地阳:山南隅yú:山角
形容词阻:山路难行险:同“阻”
阜与高有关名词除:殿阶陛:殿阶际:两墙之缝防:堤坝
动词陟:登队:从高处掉下陨:从高处落下陷:自高而入下
国名、邑名郑郎:鲁邑名邶bâi:邯郸
邑有关国邑、行政区域的名称邦、都、邻:五家鄙、郊:五百家邮:传递文书的驿舍
敲(“叩”的古字)敂(敲打)攻:打击的意义
(6)攴敵、救、敚(“夺”的古字):与战斗、畋猎有关的意义
收(逮捕)赦:与审刑、牢狱有关的意义
啟、變:其他动作行为
:小击也,从又,卜声。
(“扑”的初文。
)
(7)欠
有关呵气的动作:吹歎欢欣歌欲欷歔
有关吸气的动作:饮歙(xī,吸气)歃shà歠(chuò,吸)
欠=口:歎=嘆歐=嘔欠=言:歌=謌歡=讙
(8)行háng
本义:道路
行:路。
遵彼微行街:四通道。
从行,圭声。
衢:四通道。
从行,瞿声。
九省通衢
衝:交叉路口。
从行,重声。
要衝首当其衝
術:邑中道。
从行,术声。
衙:官署。
从行,吾声。
(9)宀mián
名词:官(官府)宇(屋檐)宰(邑宰)宗(祖庙)宪(法令)宝客宫宀动词:宿寝字守寫寄实寤
形容词:宴(平安)宁安定寒宽完寂
意义
(10)广前面无墙的堂皇的建筑物 yǎn
名词:廉(堂边)序(东西墙)庖(厨房)庵库府
广动词:廢(房子倾倒)庇(遮蔽)
形容词:廣龐
(11)厂hǎn,突出的岩石,下可住人
厚:山陵之厚。
原:水源,从泉出厂下。
厉:磨刀石。
厨:厨房。
厰:厂房。
2、考核文献
已,“已,中宫也,……像人腹”。
《说文解字》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列子·汤问》
子墨子曰:“胡不已乎?”《墨子·公输》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荀子·劝学》
吾欲已子张之谏。
《国语·楚语》——停止
◆考察本义的方法-
指事字用以构形的象形单位具有表意性。
(1)会意字
形符标明本义所属的范畴,为掌握本义指出了方向。
①经史子集等历史文献。
(2)考核文献②古书的训诂材料
③《尔雅》《说文》等工具书。
(3)综合运用以分析字形为主,考核文献为辅,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词的引申义
1、什么是词的引申义?(94页)
引申义就是发展、延伸的意思。
词的引申义,就是在本义的基础上繁衍派生出来的意义。
2、引申义的种类
(1)从本义与引申义的意义关系来看,可分为两类:
A:直接引申;
B:间接引申。
A :直接引申是指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
月:本义是月亮,人们根据月亮运行的明晦圆缺这种周期现象,把从半月至晦称为一月,因此“月”字产生了表时间的意义。
元:本义是人首。
由“人首”引申为其它事物之首。
如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叫元首,一军之首,即统帅全军的主帅称元帅,在政界资格老的叫元老,考进士取得第一名的人叫状元。
坏人头子叫元凶。
“元”用在时间上引申为“第一”,每年的第一个月叫元月,每年的第一天叫元旦。
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改位的第一年叫元年。
B: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即所谓“展转为他训”。
在许多情况下,本义和引申义不是直接关系,而是间接关系。
朝,本义是早晨(说文:“朝,旦也”)引申为朝见的“朝”。
由朝见再引申为朝廷,由朝廷再引申为朝代。
引申义有远近之分,离本义近的叫做近引申,离本义远的叫远引申。
远引申一般是由近申义再引申的,所以也称为间接引申,近引申也叫直接引申。
(2)从本义、引申义之间的形式关系而言,其结构方式有三种:
A.辐射式
事物的特点不是单一的,本义的诸方面特点都可能产生相关的引申义,即由本义引申出甲义,又由本义引申出乙义,各个引申义(甲、乙等)与本义的意义关系都是一种直接引申关系。
節:竹節
关节节气节奏法度礼节节操节制
B.链条式
这是以本义为起点沿着同一方向,在不同层次上连续的间接的引申,即由本义引申出甲义,又由甲义引申出乙义。
这些引申义与本义之间的关系,除了甲义是直接引申义外,其余都是间接的。
它们之间递相引申,一环套一环,像链条似的,故称为链条式。
朝:早晨→朝见→朝拜→朝廷→朝代
兵:兵器→士兵→军队→战争→军事
表:毛朝外的皮上衣→(直接引申)外衣→(间接引申义(远引申义))外表→标志
C.综合式
事实上,引申是复杂的,本义、引申义之间的结构关系往往是辐射式与链条式交织并存,形成一种交综错杂的综合式的结构关系。
治理其它(理发)→天下太平
理:治玉道理
纹理→抽象的条理通顺、通达
四、词义引申的规律
1、从个别到一般
颠:人的头顶(段注:颠者,人之顶也。
)→山顶(韩非子:是犹上高陵之颠。
)
裁:裁衣(孔雀东南飞:十四学裁衣。
)→裁剪、删减别的事物(文心雕龙:剪截浮词谓之裁。
)治:治水(孟子:举舜而敷治焉)→治理国家、百姓(孟子:治人者食于人)
2、从具体到抽象
道:道路(史记:会天大雨,道不通。
)→道理、公理(荀子:天有常道。
)
际:两墙相合处(说文:壁会也。
)→边际(李白:唯见长江天际流。
)
间:门的缝隙(说文:隙也。
)→中间、时间(孟子:七八月之间旱。
)
3、从部分到整体
市:物品交易的场所(木兰诗:东市买骏马。
)→城市、都市(刘克庄:年年跃马长安市)
宇:屋檐(诗经:八月在宇。
)→住处、房屋(史记:各安其宇。
)
4、从整体到部分
子:婴儿、孩子(劝学: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
)→儿子(三国志·吴主传:立子亮为太子。
)
金:金属(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黄金(墨子:请献十金。
)
五、假借义
从前、本来、刚才(假借义)(桃花源记:寻向所志)
向:北窗———→朝向、面向→趋向、奔向→接近
七月:
塞向墐户假如(假借义)(捕蛇者说:向吾不为斯役。
)
说文:北出牖也
豆:盛食物的器皿→豆类植物的总名(假借义)
云:云彩→动词,说(假借义)(论语:子夏云何)
叔:拾取(七月:九月叔苴)→叔父(假借义)(指南录后序:数吕师孟叔侄为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