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高频超高频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 格式:rtf
- 大小:14.76 KB
- 文档页数:3
低频、中频、高频噪音分别是指什么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所谓声音频率就是发声源的振动频率。
频率是用Hz 做单位读赫兹,低频噪音是指频率在500赫兹(倍频程)以下的声音。
在人耳范围内是在20Hz~500Hz是低频,即在一秒内震动20到500次所发出无规则的声音称之为低频噪音。
常规的定义,频率在250Hz以下为低频,频率在500Hz~2kHz 为中频,而高频则是2kHz~16kHz。
一般人所能听到的声音在20Hz~20000Hz之间,20Hz以下的是次声波,20000Hz以上的是超声波。
1、次声波和超声波:a、次声波能量很强时,身体可以感觉到(比如地震的时候),但耳朵是听不到的,能量极强的次声波甚至可以杀人。
b、超声波人耳也是听不到的,但很多动物,如狗,蝙蝠可以听到。
人耳对高频的感知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减,所以幼年时几乎人人能听到20000Hz 的声音,但中年以后,很多人就只能听到15000Hz甚至更低了。
国外甚至有学生发明了一种以极高频讯号为铃声的手机,因为这种手机响铃时,只有年轻的学生能够听到,年龄大的老师是听不到的。
2、极低频和极高频:a、特别出彩的是极高频,也就是12000-20000Hz的讯号。
我们听到的三角铁、铃的高频泛音,就是典型的极高频。
此外,长笛、短笛、铜管乐器的高频泛音,甚至小提琴的高频泛音,也可以达到10000Hz左右。
所以高频延伸若不好,播不好10000Hz以上的信号,对这些乐器的质感和真实音色,是损害很大的。
b、50Hz以下是我们一般成为“极低频”的频段。
这个极低频,对于喇叭系统而言,是非常昂贵的。
因为小喇叭一般都无法播出这么低的低频,只有大喇叭,而且是优质的昂贵的大喇叭,才能较好的重播50Hz以下的音乐讯号。
对于耳机而言,播出50Hz以下的极低频不费吹灰之力,任何耳机或耳塞的频响指标,都会延伸到50Hz以下。
然而,耳机播出来的极低频是不够真实的。
关键原因,是因为50Hz以下的极低频,其实人是靠耳朵和身体共同感知的。
工业RFID应用之基础篇(九):低频、高频以及超高频标签有何异同RFID技术主要由读写器(Reader)和标签(Tag)组成,种类繁多,每种不同的设备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也有着各自适合的应用环境。
RFID标签由耦合元件以及芯片组成,每个电子标签都拥有唯一的电子编码以及可由用户进行自由写入的数据区。
根据工作频率的不同可以给电子标签进行分类,不同的工作频率决定这电子标签的识别系统工作原理,识别距离,还有设备的生产成本。
低频标签:低频标签的工作频段在100khz~150khz,常见的工作频率为125khz,134.2khz,低频标签一般采用的是电感耦合原理,识别距离比较短,但是成本比较低,应用范围一般在动物识别、容器识别、工具识别、电子闭锁防盗(带有内置应答器的汽车钥匙)等。
晨控智能现在开发的低频RFID有LR03(紧凑型)、LR08(方形)、G06(地标传感器)、G080(AGV)等几种类型的读卡器。
其中新系列LR类型的工作在134.2khz,其余工作在125khz。
晨控RFID还自带Auto-turuing自动调谐电路,在不同工作环境下会自动调节电路参数,使外部环境的对读卡器的影响降到最小,进一步增强自身抗干扰能力,具有灵敏度高。
性能稳定,可靠性强等特点。
高频标签:高频标签的工作频段在10mhz~15mhz,一般常见的有13.56mhz,高频标签使用的也是电感耦合原理,此类型RFID也是实际应用中最常用的。
主要以无源标签为主,感应距离小于1m,但是比低频标签还是有很大优势,其能量交换形式也是和低频一样通过电感耦合从阅读器中获取。
晨控RFID高频产品主要有FR01(精密型)、FR03(紧凑型)、FR05(超薄型)、FR08(方型)、FR12(中距离型)、FR18(天线分体式)等几种,防护等级均能达到IP67,适合在大多数工业环境使用,经测试,10w次读写错误为0。
在工业应用领域得到广泛使用,例如流水线生产、厂区自动化升级、货物分拣、存储管理等等,另外由于高频标签方便做成卡状,也广泛应用于电子车票、电子身份证、电子闭锁防盗(电子遥控门锁控制器)、小区物业管理、大厦门禁系统等。
光学像差是指在光学系统中由于透镜或反射镜的制造或组装不理想而引起的光学偏差。
它会导致成像质量下降,图像出现模糊、扭曲、色散等问题。
根据频率的不同,可以将光学像差分为低频、中高频和超高频光学像差。
1. 低频光学像差低频光学像差主要包括球面像差、横向色差和像散。
其中,球面像差是由于透镜或反射镜的表面不是一个完美的球面而产生的。
当光线通过非完美球面时,会导致不同波长的光线聚焦在不同的位置,从而产生色差。
横向色差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再次聚焦时位置不重合而产生的。
像散是由于光线在距离光轴较远的位置聚焦而产生的。
2. 中高频光学像差中高频光学像差主要包括像场弯曲、像散和畸变。
像场弯曲是指成像平面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曲面,从而导致不同位置的物体成像位置不同。
像散是由于光线通过透镜或反射镜时产生的非线性效应而导致的。
畸变是由于透镜或反射镜的形状不理想而产生的图像形状扭曲。
3. 超高频光学像差超高频光学像差主要包括像散、像散分散场曲率和像散色散场曲率。
像散是由于透镜或反射镜的曲率不理想而产生的,主要表现为在像差较大的情况下像差不仅与孔径有关,还与观察点位置有关。
像散分散场曲率是指在大视场下,像差与视场位置有关。
像散色散场曲率是指在大视场下,不同波长的光经过同一透镜或反射镜成像时表现出不同的像差。
除了以上提到的光学像差外,还有其他一些特定频率的像差,如非球面像差、星散、焦散等。
光学像差对于光学成像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光学系统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和控制各种像差的影响。
在实际的光学系统中,常常通过多种方法来补偿和消除光学像差,如使用复合透镜、非球面透镜、抛物面镜等。
透过光学系统,改进设备的制造工艺和提高工艺控制的水平也是减小光学像差的重要途径。
光学像差是光学系统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通过合适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控制可以有效减小其影响,从而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
随着光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光学像差的控制和消除技术也将不断完善,为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频率频段的划分
频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也是电子通信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
频率可以被理解为周期性变化事件的重复率,通常用赫兹(Hz)作为单位来衡量。
频率越高代表每秒钟内发生的变化次数越多,电子器件的工作频率也会更高。
频率频段是指在无线电通信中,将连续的频率范围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分类的方法。
以下是对频率频段的常见划分:
1. 低频(LF):30kHz - 300kHz,主要用于低速数据传输、导航信号等短距离通信。
2. 中频(MF):300kHz - 3MHz,用于广播电台、无线电通信等。
3. 高频(HF):3MHz - 30MHz,用于短波广播、航空和海上通信等。
4. 甚高频(VHF):30MHz - 300MHz,用于陆地通信、机载飞行通信等。
5. 超高频(UHF):300MHz - 3GHz,用于军事通信、卫星通信、业余无线电通信等。
6. 极高频(SHF):3GHz - 30GHz,常用于雷达、毫米波通信等。
7. 特高频(EHF):30GHz - 300GHz,用于天文学研究、卫星通信等。
总的来说,频率频段的划分根据不同的频段有着不同的用途和应用。
了解和掌握不同频段的特性和应用,对于电子工程师和通信工作者而
言非常重要。
所谓低频和高频金融数据
低频数据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人们对金融时间序列的研究都是针对日、周、月、季度或者年度数据进行的,这种金融数据在金融计量学研究领域通常称为低频数据。
高频数据
近年来,随着计算工具和计算方法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数据记录和存储的成本,使得对更高频率的金融数据进行研究成为可能。
在金融市场中,高频率采集的数据可以分为两类:高频数据(high frequency data)和超高频数据(ultra high frequency data)。
高频数据是指以小时、分钟或秒为采集频率的数据。
高频数据即日内数据,是指在开盘时间和收盘时间之间进行抽样的交易数据,主要是以小时、分钟、甚至秒为抽样频率的、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时间序列。
超高频数据
超高频数据则是指交易过程中实时采集的数据。
高频数据和超高频数据两者之间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是等时间间隔的,后者的时间间隔是时变的。
一般而言,金融市场上的信息是连续的影响证券市场价格运动过程的。
数据的离散采集必然会造成信息不同程度的缺失。
采集数据频率越高,信息丢失越少;反之,信息丢失越多。
rfid工作频率的分类及主要应用领域RFID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对象相关信息的技术。
他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制造、零售、医疗保健、军事等各个领域。
RFID技术工作频率不同,可以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和特高频。
不同的工作频率将会影响着RFID技术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所表现出的效果。
本文将围绕RFID工作频率的分类以及主要应用领域展开讨论。
一、低频RFID技术低频RFID技术的工作频率在125-134KHz之间。
这种频率的RFID 技术具有较短的读取距离、读写速度慢、存储量小等缺点。
然而,低频RFID技术的成本比较低,适用于一些简单的应用场景,如实体文化遗产防伪、动物标识等。
低频RFID技术通常应用于需要高度安全性、读取距离近的场合,如小额支付、门禁管理、车辆管理等。
二、高频RFID技术高频RFID技术的工作频率为13.56MHz。
由于高频RFID技术具有较远的读取距离以及较快的读取速度,因此它被广泛用于许多应用场景,如公交一卡通、物流、零售、医疗保健、生产等。
高频RFID技术中的NFC芯片已经成为电子支付、电子门票等方便快捷的重要标示。
三、超高频RFID技术超高频RFID技术的工作频率为840-960MHz。
它具有很高的性能和可靠性,可读取较远的距离。
因为它的特点,超高频RFID技术主要用于快速物流、库存管理、物品跟踪追踪等领域。
四、特高频RFID技术特高频RFID技术的工作频率为2.4-2.5GHz。
具有高速读取、识别精度高、联机处理能力强等优点。
由于其可用于多路径、宽带和杂波信号,因此特高频RFID技术在无线移动、智能家居、零售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总结:RFID技术作为一种综合应用技术,无论是在生产管理、物流运输、医疗保健、零售等领域,正逐渐发挥其重要作用。
通过RFID技术不同工作频率的区分,我们能够确定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选择合适、经济效益最大的技术。
RFID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将为各行各业的管理和服务发展带来更多新的机会。
高频和超高频的特点高频标签比超高频标签便宜,节省能量,穿透非金属物体力强,工作频率不受无线电频率管制约束,最适合用于含水成分较高的物体,例如水果等。
超高频作用范围广,传送数据速度快,但是他们比较耗能,穿透力较弱,作业区域不能有太多干扰,适合用于监测从海港运到仓库的物品。
而且超高频系统价格较高,一般是高频系统的10倍左右。
1.低频段射频标签低频段射频标签,简称为低频标签,其工作频率范围为30kHz ~ 300kHz。
典型工作频率有:125KHz,133KHz。
低频标签一般为无源标签,其工作能量通过电感耦合方式从阅读器耦合线圈的辐射近场中获得。
低频标签与阅读器之间传送数据时,低频标签需位于阅读器天线辐射的近场区内。
低频标签的阅读距离一般情况下小于1米。
低频标签的典型应用有:动物识别、容器识别、工具识别、电子闭锁防盗(带有内置应答器的汽车钥匙)等。
与低频标签相关的国际标准有:ISO11784/11785(用于动物识别)、ISO18000-2(125-135 kHz)。
低频标签有多种外观形式,应用于动物识别的低频标签外观有:项圈式、耳牌式、注射式、药丸式等。
典型应用的动物有牛、信鸽等。
低频标签的主要优势体现在:标签芯片一般采用普通的CMOS工艺,具有省电、廉价的特点;工作频率不受无线电频率管制约束;可以穿透水、有机组织、木材等;非常适合近距离的、低速度的、数据量要求较少的识别应用(例如:动物识别)等。
低频标签的劣势主要体现在:标签存贮数据量较少;只能适合低速、近距离识别应用;与高频标签相比:标签天线匝数更多,成本更高一些;2.中高频段射频标签中高频段射频标签的工作频率一般为3MHz ~ 30MHz。
典型工作频率为:13.56MHz。
该频段的射频标签,从射频识别应用角度来说,因其工作原理与低频标签完全相同,即采用电感耦合方式工作,所以宜将其归为低频标签类中。
另一方面,根据无线电频率的一般划分,其工作频段又称为高频,如表2.2所示,所以也常将其称为高频标签。
射频频段划分一、引言射频频段是无线通信领域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
根据频率的不同,可以将射频频段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本文将对射频频段进行详细的划分和介绍。
二、低频射频频段低频射频频段一般指的是频率在3kHz到300kHz之间的范围。
这个频段的特点是传输距离远,穿透能力强,适用于远距离通信和地下通信。
在低频射频频段中,常见的应用有无线电广播和海底通信等。
三、中频射频频段中频射频频段一般指的是频率在300kHz到30MHz之间的范围。
这个频段的特点是传输距离适中,适用于中短距离通信。
在中频射频频段中,常见的应用有调频广播、航空通信和海洋通信等。
四、高频射频频段高频射频频段一般指的是频率在30MHz到300MHz之间的范围。
这个频段的特点是传输距离较短,但信号传输速度快,适用于近距离通信和数据传输。
在高频射频频段中,常见的应用有无线电通信、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等。
五、超高频射频频段超高频射频频段一般指的是频率在300MHz到3GHz之间的范围。
这个频段的特点是传输速度快,信号稳定,适用于近距离通信和雷达探测。
在超高频射频频段中,常见的应用有无线局域网(WLAN)、蓝牙通信和雷达系统等。
六、特高频射频频段特高频射频频段一般指的是频率在3GHz到30GHz之间的范围。
这个频段的特点是传输速度非常快,信号稳定性好,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和卫星通信。
在特高频射频频段中,常见的应用有卫星通信、微波通信和无线电导航等。
七、毫米波射频频段毫米波射频频段一般指的是频率在30GHz到300GHz之间的范围。
这个频段的特点是传输速度极快,但传输距离较短,适用于高速短距离通信和雷达探测。
在毫米波射频频段中,常见的应用有无线高清视频传输、雷达系统和毫米波通信等。
八、总结射频频段的划分根据频率的不同,可以满足不同的通信需求。
从低频到高频,每个频段都有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和特点。
了解和掌握各个射频频段的特点,对于无线通信的设计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无线通讯系统中,高频段和低频段的区别是什么,各有什么优
点和缺点?
首先,感谢系统邀请,小生必定竭尽所能,认真答题。
小编这个问题,其实也就是再问无线通讯系统中,高频段和低频段那个更好?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小生将此问题分解成三步,一步一步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步,先了解什么是无线通讯系统。
无线通讯系统就是由发送设备、无线信道、接收设备三大主要部分组成,并利用无线电波为传输介质,来实现信息和数据交换的系统。
第二步,了解传输介质——电磁波
电磁波,有频率和波长两个主要参数,对频率或者波长进行分段,成为频段或波段。
其中高、低频段就是按照频率的大小进行划分的。
如下下图所示:低、中、高频一眼便能看出。
第三步,高频、低频电磁波的区别
高频:频率值在3000——30000KHZ之间的电磁波。
显然,它的频率很高,因此其在传播过程中携带的能量很大,传播速率很快,容易做到大功率发射。
但是其波长很短,在传播过程中虽然穿透能力强,但不易发生衍射,使得能量衰减很大。
故高频段常常用于视距传输。
低频:频率值在30——300KHZ之间的电磁波。
其频率较低,波长较长,传输过程中虽速率低、穿透弱,但是其很容易发生衍射,因此可以绕过建筑物进行传播,故可以传播很远的距离。
因此常常用于网络覆盖。
简而言之,高频传值,低频传距。
生活中,常见的手机使用的4G网络即高频、2G网络即低频。
显然,4G网络更加快速敏捷。
最后,三部曲已经解说完毕,想必看过我的答案之后你一定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希望小生的答案可以让你满意。
谢谢。
什么是超高频、低频、高频RFID电子标签低频RFID电子标签(从125KHz到135KHz)其实RFID技术首先在低频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该频率主要是通过电感耦合的方式进行工作,也就是在读写器线圈和感应器线圈间存在着变压器耦合作用。
通过读写器交变场的作用在感应器天线中感应的电压被整流,可作供电电压使用. 磁场区域能够很好的被定义,但是场强下降的太快。
特性:1.工作在低频的感应器的一般工作频率从120KHz到134KHz, TI的工作频率为134.2KHz。
该频段的波长大约为2500m.2.除了金属材料影响外,一般低频能够穿过任意材料的物品而不降低它的读取距离。
3.工作在低频的读写器在全球没有任何特殊的许可限制。
4.低频产品有不同的封装形式。
好的封装形式就是价格太贵,但是有1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
5.虽然该频率的磁场区域下降很快,但是能够产生相对均匀的读写区域。
6.相对于其他频段的RFID产品,该频段数据传输速率比较慢。
7.感应器的价格相对与其他频段来说要贵。
主要应用:1.畜牧业的管理系统。
2.汽车防盗和无钥匙开门系统的应用。
3.马拉松赛跑系统的应用。
4.自动停车场收费和车辆管理系统。
5.自动加油系统的应用。
6.酒店门锁系统的应用。
7.门禁和安全管理系统。
符合的国际标准:a) ISO 11784 RFID畜牧业的应用-编码结构。
b) ISO 11785 RFID畜牧业的应用-技术理论。
c) ISO 14223-1 RFID畜牧业的应用-空气接口。
d) ISO 14223-2 RFID畜牧业的应用-协议定义。
e) ISO 18000-2 定义低频的物理层、防冲撞和通讯协议。
f) DIN 30745 主要是欧洲对垃圾管理应用定义的标准。
高频RFID电子标签(工作频率为13.56MHz)在该频率的感应器不再需要线圈进行绕制,可以通过腐蚀或者印刷的方式制作天线。
感应器一般通过负载调制的方式进行工作。
也就是通过感应器上的负载电阻的接通和断开促使读写器天线上的电压发生变化,实现用远距离感应器对天线电压进行振幅调制。
低频,高频,超高频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正如要将收音机调到相关频率后才能接收一样,RFID标签也要调谐到阅读器的工作频率才能与阅读器之间进行通信.RFID系统可用很多的频率,但主要的有:
低频:125KHz左右;
高频:13.56MHz;
超高频或UHF:860-960MHz;
微波:2.45GHz.
RFID系统中如何确定所选频率适合实际应用?
提问者:很想知道 - 经理 [五级]
(共 1 个回答) 网友回答
不同的频率有不同的特性,从而也使不同的频率适合用于不同的场合.例如,低频的功耗小,且可穿透非金属物体,适合用于识别含水量较高的物体(如水果),但低频的识别距离最大不超过一英尺,即0.33米.高频标签识别金属和含水量较高的物体的性能比较好,其最大识别距离约为三英尺,即1米左右.相对低频与高频而言,超高频标签识别距离相对较远,数据传输速率也较快.但其功耗大,且金属穿透能力很差.超高频标签工作的方向性也很强,要求标签与阅读器之间有明确的信道.
rfid读写器和电子标签内都有天线吗?数据是如何传送到读卡器内的?他们的工作过程是怎么样的?识读器通过天线发送出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标签进入磁场时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能量,向识读器发送出自身编码等信息,识读器将信息/数据送至计算机主机进行处理。
目前国内超市有正在用RFID技术的么?
有的话,又有哪些超市在用?
用的话,又分别用在什么方面的?
他们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用的?
用了后,有什么效果?
最好能给点具体数据或者案例,一定要准确哦!!
在此谢谢各位帮助的人了哦!!!
(共 1 个回答) 网友回答
好像沃尔玛用过!
RFID系统中如何确定所选频率适合实际应用
不同的频率有不同的特性,从而也使不同的频率适合用于不同的场合.例如,低频的功耗小,且可穿透非金属物体,适合用于识别含水量较高的物体(如水果),但低频的识别距离最大不超过一英尺,即0.33米.高频标签识别金属和含水量较高的物体的性能比较好,其最大识别距离约为三英尺,即1米左右.相对低频与高频而言,超高频标签识别距离相对较远,数据传输速率也较快.但其功耗大,且金属穿透能力很差.超高频标签工作的方向性也很强,要求标签与阅读器之间有明确的信道.
rfid电子标签如何输入数据
通过阅读器来读出和写入信息的,rfid电子标签是一个系统,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天线(Antenna)。
物联网不怕黑客攻击吗?
物联网不怕黑客攻击吗?万一有个牛X的黑客让物联网瘫痪了,怎么维修?那几毫米的感应器用脚踩不坏?防盗?鸡肋!
为了防盗,每个感应器安装一个摄像头?
感应器控制路灯?人来灯亮,人去灯灭。
万一我在路灯下走来走去,走上几个小时灯泡不闪了?
路灯统一管理不好吗?
一年10000亿研究资金,真行啊。
10000亿用来研究太空,估计都能造出飞碟了吧!
唉,怎么能这样说呢,怕,不过,总也有解决的办法不是吗?
大家听说过物联网吗、对它又没有独到的见解
我觉得物联网就是物物之间互联而成的网络,跟互联网是计算机之间互联相似,其中最重要的设备是传感器,它是用来获取物体信息的关键设备,同时我觉得每个入网的物体都应该有一个通讯设备,可以发送和接收信息。
每个入网物体都应该有一个地址,由于IPv6快替代现有的IPv4了,地址空间将大大扩展,因此我感觉物联网会采用IPv6地址格式,从而达到与互联网互通的目的,使智慧地球的梦想得以实现。
这是我的理解,是根据我从一些报道上总结的,加入了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你还是去网上搜吧,那里有最正宗的信息!
要说独到的见解,我认为其实可以简单的说:就是物物相互的网络!
物联网人才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了解物联网网络。
传感器等各项技术!
起码是通信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类的人才。
RFID物联网技术在我国已经发展数年,但是一直没有发展的鼎盛时期,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物联网在中国并没有发展数年,去年因为温总理在无锡的那句话才让中国的企业热炒这个行业,而在这之前,物联网只是概念性的东西!如果真的说是什么让物联网发展速度过慢,一是技术问题,二是人们的接受能力问题,怎么说物联网现在只是巨头企业碗里的菜,没有普及到平民百姓的桌面上。
就如同互联网的普及一样。
学物联网技术要什么基础?
物联网分三个构架
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
感知层跟RFID、EPC标签以及传感器等有关。
这些就设计到标签的标准化问题,是计算机方向。
RFID 和传感器设计射频识别和传感方向,跟微电子半导体产业有关
传输层是基于互联网搭建,你要学什么当然不用说
应用层就是通过前面两个构架层,对信息进行处理、运算以及运用等,就是软件、设备等东西的设计,你也就知道怎么做了。
目前最容易做的还是RFID和传感器,也是市场发展最突出的
EPC编码和软件方面,中国发展不是很理想,老美和日本做的很不错了,你可以加入进来帮个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