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消化系统药及合理用药
- 格式:ppt
- 大小:8.01 MB
- 文档页数:76
一、消化系统合理用药1〓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合理应用PPI是胃酸细胞H +-K +A TP酶的抑制剂,由于它作用于胃壁细 置谘嗡岬淖詈笠坏阑方?,因此它比其他抑酸剂具有更强的抑酸作用。
临床应用20余年以来,深受医师和患者的欢迎,同时给胃酸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在PPI的临床治疗中,需要特别注意给药方案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疾病而异。
例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要求达到每日(24 h)胃内pH>6以上的时间为20 h以上,根除Hp要求pH>5的时间为18 h以上,反流食管炎pH>4的时间为18 h以上,溃疡病pH>3的时间为18 h以上,功能性消化不良pH>3的时间为12 h以上。
根据以上要求,临床用药则需作调整。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一般静脉给予大剂量P PI,1日2次。
治疗胃食管反流重症者需口服PPI,1日2次;轻者则可口服PPI ,1日1次,或用H 2受体阻滞剂。
功能性消化不良者仅需用半量PPI或H 2受体阻滞剂,1日1次。
而对反流性食管炎,由于其内镜下存在黏膜病变,故认为治疗一开始即用强有力的PPI连续治疗3 mo~6 mo后再减量或用H 2受体阻滞剂维持(此法称为递减法),此种方案已被广泛认同。
虽然人们对PPI的期望值很高,但目前仍有部分患者应用其疗效不佳。
现认为导致疗效不佳的原因可能与这些患者肝内代谢酶——P 450 2C19(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有关。
在强代谢人群中,PPI的有效血浓度低,因此,其疗效也较差。
对此类人群,我们应该加大用药剂量或换用其他药物。
在用药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特别是当PPI和华法令、安定、苯妥英、茶碱类药物同时应用时,可降低该类药物的清除率,增加其血药浓度,故应尽量避免,如必须合用时,应选择药物间相互作用小的药物,如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
PPI类药物在20余年的临床应用中未发现在人体造成胃癌、类癌、胃黏膜萎缩等不良事件。
・专家论坛・编者按秋风萧瑟霜重,鸿雁南翔,回首天涯旧梦。
几魂飞絮梦饶,一丝情结,寄予永恒话题!人需一日三餐,途经消化系统全程。
因此,消化系统疾病必然成为临床的常见和多发病,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腹泻、便秘、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胆囊炎、胆石症及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消化系统用药在治疗干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合理应用事关重大。
10月22日,在著名内科专家林三仁教授的主持下,来自北京各三甲医院的消化内科和药学专家张泰昌、李兴旺、于中麟、李世荣、刘晓红、杨桂彬、杨雪松、翟所迪、梁浩、张石革、魏振革、许乐、史丽敏、张声生、王化虹、谢玉民、刘新光、刘宾等会聚一起,围绕胃反流性食管病、便秘、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根除、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中的若干问题,畅舒己见、促膝切磋、集思广益、谋求共识,各专题报告前瞻而精彩,林教授治学严谨与求实,都为我刊在倡导合理用药的艰辛历程中留下美好的一瞬!消化系消统疾病药物治疗进展化系统合理用药专家圆桌会议纪要段京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北京市100083)中图分类号1976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672—2124(2007)06—0401—051胃食管反流病的内科学及药物治疗1.1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
GERD的定义为异常的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并损伤食管黏膜。
根据内镜检查食管炎的存在与否可将GERD分为两种情况:有食管炎者可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RE),另一种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NERD)。
针对RE病变程度的不同,13本、美国和中国有不同的分级,目前多采用洛杉矶世界胃肠病大会制定的标准。
我国内镜协会的RE分级标准见表1。
表1我国内镜协会的RE分级标准东方人的RE多为轻型,中国的统计大约AB型占85%,贲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正常,在治疗上使用PPI效果较好;到CD级时,贲门收缩功能动力下降,且出现夜间酸突破,因此仅PPI治疗还不够,需在夜间加用H,受体阻断剂。
儿科学——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一、单项选择题A1型题1.下列哪种病毒引起的小儿肠炎最常见:A.轮状病毒B.诺沃克病毒C.埃可病毒D.腺病毒E.柯萨奇病毒2.关于轮状病毒引起肠炎的发病机制,哪项正确:A.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增加B.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cGMP增加C.产生肠毒素使肠腺分泌增加D.引起肠粘膜水肿.溃疡E.使肠粘膜吸收功能障碍3.轮状病毒肠炎常出现:A.明显中毒症状B.休克C.脱水.酸中毒D.粘液脓血便E.肠穿孔4.轮状病毒肠炎大便特点是:A.水样或蛋花汤样、黄色、无腥臭味B.粘液便C.暗绿色水样便函、粘液较多、腥臭味D.脓血便E.果冻样便5.轮状病毒肠炎常伴有:A.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B.皮疹C.肝炎D.淋巴结肿大E.肠穿孔6.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与细菌性痢疾相鉴别主要靠:A.大便函性状B.大便镜检C.血常规D.是否有严重的感染中毒症状E.大便细菌培养7.治疗高渗性脱水补充累计损量选用的液体张力是:A.等张B.1/2张C.2/3张D.1/3张E.1/48.6月女婴,营养不良,腹泻2月入院。
神萎,四肢无力,腱反射消失,腹胀,肠音弱,心音低钝,心率140次/分,考虑有:A.低血糖B.低血钙C.低血钾D.低血钠E.低血镁9.重型与轻型婴儿腹泻的主要区别点是:A.每日大便次数达10余次B.恶心、呕吐、纳差C.体温39℃以上D.伴水、电解质紊乱E.粪便呈蛋花汤样或水样10.3:2:1液的张力是:A.1/4张B.1/3张C.1/2张D.2/3张E.等张11.口服补液盐适用于:A.新生儿肠炎B.心功能不全者C.腹胀明显的腹泻患儿D.腹泻并重度脱水E.有轻.中度脱水,无酸中毒12.五个月婴儿.吐泻6天,精神萎糜,前囟凹陷,皮肤弹性极差,半日无尿,呼吸深长,四肢冰冷,脉细弱,血钠130 mmol/L,CO2-CP 12 mmol/L,首次补液应选择:A.3:2:1 液B.4:3:2液C.2:1等张含钠液D.5%葡萄糖液E.1/6mmol/L乳酸钠液13.4:3:2液的组成成分是:10%葡萄糖生理盐水 1.4%碳酸氢钠A.4份3份2份B.4份2份3份C.3份4份2份D.3份2份4份E.2份4份3份14.腹泻患儿补充累积损失量应于开始输液的多长时间内完成:A.30~60分钟B.1~2小时C.3~4小时D.8~12小时E.12~16小时15.男婴三月,腹泻3月,大便水样或稀糊样,无粘液脓血,每日3-6次,虚胖伴湿疹,精神食欲正常,体重5.2公斤,中西药治疗无效,诊断最大可能是:A.迁延性腹泻B.真菌性肠炎C.病毒性腹泻D.生理性腹泻E.轻型腹泻16.五月婴儿,腹泻呕吐五天,体温39.50C,烦躁,前囟眼眶凹陷,皮肤弹性消失,口干,呼吸深快,四肢冰凉,脉细弱,皮肤有花斑,处理应立即给予:A.肌注镇静剂B.静滴抗菌素C.给予退热药D.推注11.2乳酸钠液E.推注2:1等张含钠液17.小儿秋季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是:A.轮状病毒B.埃可病毒C.腺病毒D.诺袄克病毒E.柯萨奇病毒18.重型腹泻的临床表现主要指:A.呕吐重B.食欲差C.发热D.腹泻频繁E.有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19.男患儿2岁,3天前发热,轻咳,流涕,来诊前一天吐2次,继腹泻,大便水样,一昼夜十多次,大便镜检偶见少量白细胞,最可能性的诊断是:A.空肠弯曲菌肠炎B.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C.轮状病毒肠炎D.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E.霉菌性肠炎20.婴儿腹泻在脱水性质不明时,第一天静脉补液可选用:A.1/2张含钠液B.1/3张含钠液C.1/4张含钠液D.2/3张含钠液E.2:1等张含钠液21.小儿与成人体液分布的差异主要是小儿的:A.组织间液含量高B.血浆含量高C.细胞内液含量高D.组织间液和血浆含量高E.细胞内液和血浆含量高22.小儿中度脱水,丢失水分约为体重的:A.小于5%B.5%-10%C.10%-12%D.12%-15%E.15%-18%23.10月婴儿,腹泻呕吐3天,水样便或蛋花样便,量多,无发热,半天来精神萎靡,呼吸深快,唇樱红,面色苍灰,前囟眼窝明显凹陷,尿量减少,哭无泪,皮肤弹性极差,四肢冰冷,补液第一组扩容首选:A.2/3张含钠液50ml/kgB.5%碳酸氢钠20ml/kgC.2:1等张含钠液20ml/kgD.1/2张含钠液40ml/kgE.1/3张含钠液20ml/kg24.腹泻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主要是:A.吐泻丢失大量的碱性物质B.进食少热卡不足C.肾排酸障碍D.组织中乳酸堆积E.酮体产生增多A2型题25.有关腹泻的治疗,哪项不正确:A.调整饮食B.控制肠道内外感染C.纠正水电解质平衡D.尽早使用止泻剂E.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26.除外下列哪一种细菌,其所致肠炎的临床症状与菌痢相似:A.产毒性大肠杆菌B.空肠弯曲菌C.耶尔森氏菌D.侵袭性大肠杆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27.判断婴幼儿中度脱水,下述哪项不正确:A.失水量为体重的5-10%B.皮肤弹性差C.前囟眼眶凹陷D.尿量减少E.血压明显降低28.以下哪项不是判断腹泻患儿中重度脱水的重要依据:A.眼眶前囟凹陷B.皮肤干燥,弹性差C.血钠浓度低D.尿量少或无尿E.循环差,有休克前期表现29.下列哪项不是低渗性脱水特点:A.失钠大于失水B.主要为细胞外液减少C.口渴剧烈D.易出现休克表现E.多发生在慢性腹泻或营养不良患儿30.产生肠毒素的病原不包括:A.霍乱弧菌B.沙门氏菌C.空肠弯曲菌D.轮状病毒E.致泻性大肠杆菌31.婴儿腹泻的治疗原则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加强护理B.严格禁食C.调整和早期进食D.合理用药E.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二、思考题1.能引起黏液脓血便的常见细菌有哪些?2.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静脉补钾原则。
消化系统疾病联合用药方案大全!来源:合理用药百科胃食管反流典型症状:由于食管下端幽门括约肌失调,胃内食物不能顺利进入十二指肠,胃内压力过高而引起胃腔中的盐酸胃蛋白及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引起食管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等炎症改变性疾病,临床表现有反酸、恶心等,辨别要点是食管有灼热感。
代表药物:多潘立酮/奥美拉唑联合用药方案一:奥美拉唑+开胸顺气丸+阿莫西林联合用药方案二:多潘立酮+雷贝拉唑+克拉霉素慢性胃炎典型症状:慢性胃炎为疼痛很少有规律性并以消化不良为主。
代表药物:胃康灵胶囊、参苓健脾胃颗粒联合用药方案一:胃康灵胶囊+香砂养胃丸+阿莫西林+硫糖铝联合用药方案二: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六味木香胶囊+铝碳酸镁浅表性胃炎典型症状:可有慢性不规则的上腹隐痛、腹胀、嗳气等,尤以饮食不当时明显。
代表药物:胃康灵胶囊、参苓健脾胃颗粒联合用药方案一:胃康灵胶囊+香砂养胃丸+阿莫西林+硫糖铝联合用药方案二: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六味木香胶囊+铝碳酸镁消化性溃疡典型症状:三大特点:1、慢性;2、周期性发作;3、节律性疼痛。
十二指肠溃疡饥饿疼,胃溃疡餐后痛。
代表药物:奥美拉唑、海贝胃疡胶囊联合用药方案一:奥美拉唑+海贝胃疡胶囊+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联合用药方案二:胃康灵+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雷尼替丁胃酸过多典型症状:反复出现阵发性胃烧灼感(烧心)、反酸(吐酸水),如因胃酸过多损害胃粘膜,则还会引起胃痛(上腹部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代表药物:奥美拉唑/铝碳酸镁联合用药方案一:奥美拉唑+果胶铋联合用药方案二:铝碳酸镁+小建中颗粒肠胃痉挛典型症状:上腹剧烈疼痛,伴呕吐,头冒冷汗。
代表药物:654-2联合用药方案一:654-2+多潘立酮联合用药方案二:阿托品/654-2+阿莫西林+莫沙必利消化不良典型症状:因胃、肠蠕动减弱,使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引起,其表现为嗳气、腹部肠满、腹鸣、打屁等。
代表药物:健胃消食片联合用药方案一:多潘立酮+健胃消食片+大山楂颗粒联合用药方案二:多潘立酮+六味安消胶囊+补锌口服液脂肪肝典型症状:通过医院认定为脂肪肝者,一般多发于肥胖病人及能量代谢障碍疾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