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词二首(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5
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其二唐.温庭筠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赏析:一二句“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烛,谐音双关“嘱”。
长行,古博戏名。
唐代李肇《国史补》下:“今之博戏,有长行最盛,其具有局有子,子有黄黑各十五,掷采之骰有二。
其法生于握槊,变于双陆。
”此处读作游子的“长行”,隐喻“长别”。
围棋,音同“违期”。
诗人仍使用谐音双关手法,造成字面上的隐语,使读者通过联想便知言在此而意在彼。
即字面上是说点灯相照,与郎共作双陆之戏,实际上是说诗中女主人公与郎长别时,曾深嘱勿过时而不归。
“莫违期”是“深嘱”的具体内容,又为下文的“入骨相思”埋下伏笔。
三四句“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红豆即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王维《相思》诗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朝时贵族的闺阁间流行一种玩物,拿一小块象牙剖成两面,镂空了镶入一颗红豆,再将剖开的两面嵌上去,复成六面,骰点当然亦是凿空的,一掷出去,六面皆红,即所谓“玲珑骰子安红豆”了。
后来流传到民间,一般人买不起象牙这样贵重的材料,便改用兽骨,红豆又称相思子,“入骨相思”,一语双关,其中缠绵之意,教人不由魂销。
在章法上,则是对前二句“深嘱”早归“莫违期”的对应。
诗中,女子“共郎长行”时“深嘱”于前,客子“违期”未归时又“入骨相思”于后,最后以“知不知”设问寄意的口吻轻轻将全诗兜住,然后再表现出这位多情的闺中人亟盼游子早归的焦虑心情。
“知不知”三字,把女子离别之久、会合之难、相思之深之苦,乃至欲说无人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可谓收得自然,余味不尽。
而读者所感受到的正是女主人公内心深处诚挚而火热的爱情。
有女钟情如此,令人读来倍觉感人。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宋:李之仪原文: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北宋王安石《元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王维《山居秋暝》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月夜》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北宋王禹偁[chēng]《清明》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唐杜甫《石壕吏》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杜甫《登高》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南歌子词二首/ 新添声杨柳枝词》温庭筠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译文一袭深红色的长裙日子久了便蒙上了淡黄色,自古以来旧的东西就比不得新的东西讨人喜欢。
你我原本应该像合欢核桃一样坚贞不移,哪里想到你的心里原来已经有了别人,让我对你终究有了恨意。
注释一尺深红:即一块深红色丝绸布。
古代妇人之饰;或即女子结婚时盖头的红巾,称“盖头”。
曲尘:酒曲上所生菌,因色微黄如尘,亦用以指淡黄色。
此处意谓,红绸布蒙上了尘土,呈现出酒曲那样的暗黄色。
合欢桃核:是夫妇好合恩爱的象征物。
桃核,桃为心形,核同合音,可以像喻两心永远相合。
皇甫松《竹枝》:“合欢桃核两人同。
”而合欢桃核有两个桃仁,借“仁”谐“人”,亦可以象喻“心儿里有两个人人”。
此便取义于后者,故日“终堪恨”。
里许:里面,里头。
许,语助词。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五杨诚斋云:“诗固有以俗为雅,然而须经前辈镕化,乃可因承。
……唐人‘里许’、‘若个’之类是也。
”元来:即“原来”。
人:取“仁”的谐音。
深烛:音谐深嘱,此处用的是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写女子“深嘱”情郎。
伊:人称代词,“你”。
长行:长行局,古代的一种博戏,盛行于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今之博戏,有长行最盛。
其具有局有子,子有黄黑各十五,掷采之骰有二。
”这里用此博戏的名称双关长途旅行。
围棋:中国传统棋种。
变化极复杂,棋理极深奥;高手对弈,一局棋常需数个时辰,甚至数日方可分出胜负。
此处用“围棋”与“违期”的谐音,劝“郎”莫要误了归期。
玲珑:精巧貌。
骰子:博具,相传为三国曹植创制,初为玉制,后演变为骨制,因其点着色,又称色子;为小立方体块状,六个面上分别刻有从一到六不同数目的圆点,其中一、四点数着红色,其余点数皆着黑色。
这骰子上的红点,即被喻为相思的红豆。
“入骨”句:用骨制的骰子上的红点深入骨内,来隐喻入骨的相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二首泊船瓜洲①[宋] 王安石京口②瓜洲一水间,钟山③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①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②京口:今江苏镇江。
③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秋思jí[唐]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①。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②临发又开封③。
注释:①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②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③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长相思[清]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①那畔②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③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①榆关:山海关。
②那畔:那边,此处指关外。
③聒:声音嘈杂。
教材分析这两首诗词都是表达诗人怀乡思亲的,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几首诗词的对比体会,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
教学目标1.会认“榆、畔、帐”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词。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 品味诗句,背诵积累语言。
2.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1. 在思乡诗的对比阅读中,感受借景抒情、写景叙事的表达方式;2. 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2. 学生:[宋]王安石、[清]纳兰性德简介及作者写作背景。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古诗词中有很多是表达诗人思乡情怀的,昨天我们学习的《秋思》就是一首乡愁诗,同学们能不能有感情的背诵呢?作者张籍是用什么方式表达他的思乡情怀的?作者因见秋风引发了意万重,又复恐说不尽,所以又开封,整个过程就是一件完整的事,所以叙事抒情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这组乡愁诗词中的《泊船瓜洲》和《长相思》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泊船瓜洲》二、新知探究(一)学习第一首《泊船瓜洲》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南歌子词二首新添声杨柳枝词唐代:温庭筠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胜曲尘一作:蒙曲尘)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译文一袭深红色的长裙日子久了便会蒙尘泛黄,自古以来旧的东西就不如新的东西讨人喜欢。
你我虽有两心相合的约定,但我心中终究是有怨恨的,因为你的心中已有他人。
(其一)深夜里点亮烛火深深的嘱咐你,此去路途遥远我的心与你相伴,切记不要忘了归期。
小巧精致的骰子上嵌入那意喻相思的红豆,你是否知道那深入骨中的就是我对你的相思意?注释一尺深红:即一块深红色丝绸布。
古代妇人之饰;或即女子结婚时盖头的红巾,称“盖头”。
曲尘:酒曲上所生菌,因色微黄如尘,亦用以指淡黄色。
此处意谓,红绸布蒙上了尘土,呈现出酒曲那样的暗黄色。
合欢桃核:是夫妇好合恩爱的象征物。
桃核,桃为心形,核同合音,可以像喻两心永远相合。
里许:里面,里头。
许,语助词。
元来:即“原来”。
人:取“仁”的谐音。
深烛:音谐深嘱,此处用的是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写女子“深嘱”情郎。
伊:人称代词,“你”。
长行:长行局,古代的一种博戏,盛行于唐。
这里用此博戏的名称双关长途旅行。
围棋:中国传统棋种。
变化极复杂,棋理极深奥;高手对弈,一局棋常需数个时辰,甚至数日方可分出胜负。
此处用“围棋”与“违期”的谐音,劝“郎”莫要误了归期。
玲珑:精巧貌。
骰(tóu)子:博具,相传为三国曹植创制,初为玉制,后演变为骨制,因其点着色,又称色子;为小立方体块状,六个面上分别刻有从一到六不同数目的圆点,其中一、四点数着红色,其余点数皆着黑色。
这骰子上的红点,即被喻为相思的红豆。
“入骨”句:用骨制的骰子上的红点深入骨内,来隐喻入骨的相思。
“入骨”是双关隐语。
创作背景此两首诗载于《云溪友议》卷下《温裴黜》。
是诗人与友人饮筵时为所唱小曲填的词,内容均属情诗。
赏析其一“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首二句,感物起兴。
1、毛泽东《词二首》泽色绘成新世界,东风吹遍旧河山。
2、《沁园春·长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鱼翔浅底,鹰击长空。
3、《再别康桥》(1)天上彩云渔歌遏;河边金柳春梦遥。
(2)青荇多情摇碧水;夏虫无赖弄笙箫。
(3)清水一潭虹照影;星辉满篙我高歌。
(4)月夜波声连美梦;春风杨柳系离情。
(5)海角一杯酒;康桥尺八箫。
4、《茶馆》民国万税(岁),天下太贫(平)。
5、《促织》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6、《呐喊自序》(1)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2)怒将匕首投豺虎;甘为人民作马牛。
7、《荷塘月色》(1)月色荷塘,荷塘月色,此夜朦胧素淡;思乡怀古,怀古思乡,经年苦闷哀愁。
(2)曲曲折折荷塘弥望田田叶;蓊蓊郁郁杨柳泻过淡淡光。
(3)微风过处缕缕清香似渺茫歌声;黑影落下淡淡月色如和谐名曲。
8、《廉颇蔺相如列传》(1)凭智勇,完璧归赵,使不辱命,退而让颇,真乃英雄气概;能屈伸,袒肉负荆,谋则强国,戍则安邦,无愧丈夫品德。
(2)章台会,无足智神勇何求保玉璧;将相和,非大度广怀怎言安邦国。
(3)宰相深谋远虑留名青史;将军坦荡如砥威震古今。
(4)做人难难成君子豁达必受人人敬;攀登艰艰磨意志尽心当得滋滋甜。
(5)身处当世只恨酒肉伪友;目睹此文徒羡金兰深交。
9、《药》人血馒头欲治痨,怎奈民愚昧;清朝战士图活众,哪知国衰微”。
10、《荷花淀》荷花香溢水生嫂炮火烟弥巾帼姿11、《失街亭》(1)法理人情宜权重;运筹帷幄亦失蹄。
(2)三哭三笑描个性;一攻一退系全局。
12、《屈原列传》(1)哀怨托离骚,生面独开诗赋祖;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2)心系黎民,万丈愁情溢湘水;志存君国,一腔热血抛楚天。
13、《楚游天姥吟留别》千古诗人,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14、《谏太宗十思疏》(1)做比喻,正反论证,告戒: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讲历史,对比说理,劝谏:载舟覆舟,可畏惟人。
温庭筠著名的十首诗1、《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望江南·梳洗罢》唐·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3、《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4、《瑶瑟怨》唐·温庭筠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5、《南歌子词二首/新添声杨柳枝词》唐·温庭筠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6、《梦江南·千万恨》唐·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7、《拂舞词/公无渡河》唐·温庭筠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
龙伯驱风不敢上,百川喷雪高崔嵬。
二十三弦何太哀,请公勿渡立徘徊。
下有狂蛟锯为尾,裂帆截棹磨霜齿。
神椎凿石塞神潭,白马参覃赤尘起。
公乎跃马扬玉鞭,灭没高蹄日千里。
8、《苏武庙》唐·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9、《惜春词》唐·温庭筠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
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
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
秦女含颦向烟月,愁红带露空迢迢。
10、《杨柳枝·御柳如丝映九重》唐·温庭筠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词二首
江城子
窗前独坐目闭凝,风萧瑟,雨凄清。
身体尤健,心神却不宁。
无所事事终其日,入月夜,尽落失。
热血满怀志未酬,到头来,一场空。
如梦初醒,豪言壮语中。
重整旌旗负行囊,料枭雄,续东行。
雨霖铃
秋风扶瑟,柳叶习飞,离别时分。
忆当初心生情愫,遂将尔,密留心住。
怎奈流水无情,落花自飘零。
伤心处,泪盈双目,打湿枕布无数。
自古美女配英雄,众所知,门当户对迎。
既知弗如佳人,又何须,念恋旧情?自此之后,应是天涯陌路无逢。
还请列队南归雁,携带吾心行。
词二首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菩萨蛮·书江西
造口壁》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反复朗读,背诵这二首词。
2、体会词表现的意境。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背诵。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词表现的意境。
课型:
学读课
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读读——译译——说说——画画——背背。
2、教具:录音机、挂图。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复习词的有关知识。
指名说,师评点归纳:
词又叫诗余、曲子词、长短句。
每首词都有词牌名,句式长短不一,有的词可以分段,一段叫做一片或一阙。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两首词。
(板书:词二首)
二、出示学习方法。
这节课我们还是按照老方法来学习。
(边说边板书:读读—译译—说说-背背—画画)
画画我们就留待课后来完成。
三、学习《如梦令》。
(一)板书题目,介绍词人。
《如梦令》:作者是李清照。
她是宋代鼎鼎有名的女词人,她的词善于白描,语言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
(二)读读。
1、指名读。
下面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大家要认真地听,看看他读得怎样?
(评价鼓励)
2、师范读。
3、自由读。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把速度放慢一点,把握好节奏,注意强调重音。
4、生齐读。
(三)译译。
方法:请同学们根据注释和参考资料去理解每一个句子的意思,把疑难的地方标出来。
(四)说说。
1、指名说句子的意思。
教师点拨归纳:昨夜窗外狂风大作,雨点疏狂。
(我听着这风雨交加之声,心有忧虑,辗转难眠,借酒消愁)。
酒后沉沉睡去。
(我早上醒来,醉意未消。
想及昨夜风雨大作,海棠花定是落花满地,想去看个究竟,心里又不忍见那模样,但又想知道情况,便试探地问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不料那侍女边卷帘边漫不经心)地回答:“还和昨天一样娇艳呀。
”听了丫鬟的回答,我心里不满意,心想,这粗心的丫鬟呀!便蹙着眉头叹息道:“你知道吗?你知道吗?该是绿叶繁茂,花儿凋零了。
”
2、质疑、解疑。
方法(学生提出的问题尽可能让同学来回答,还不能解决的老师再帮忙。
如果学生没有提出问题,教师就自己提出来。
)
(1)、狂风骤雨之夜为何作者饮酒?
明确:对花的关注、怜爱引发愁。
在此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2)作者醒来最关心的是什么?为什么?
明确:“海棠花”。
因为昨夜狂风骤雨,花凋零。
表现对花的怜惜。
(3)作者既然关心花为何不是自己去看,而要去问呢?
明确:有的同学说她酒未消,起不了床,有的说是她早知花会凋零,于心不忍。
矛盾挣扎后忍不住问。
何种更贴切?应是第二种贴切。
文中有“试”问。
“试”有试探之意,由此知道她心中早知道,只是不忍见不愿见而已。
这里有矛盾的心理。
体现作者怜爱花,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4)侍女回答问题时的表情应如何?
明确:漫不经心,淡然。
与作者形成对比:一个观察粗疏一个观察细腻;一个情感漠然一个情感深婉。
突出词人的多情、惜花。
(5)“应是绿肥红瘦”改成“真是绿肥红瘦”可好?
明确:不好。
“应是”又“必然是”“不得不是”的意思。
表现词人对花的凋逝的无奈,深切惋惜!表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更能体现作者的细腻心思。
(6)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句子。
提示:“①绿肥红瘦”可以让我们想象绿叶的光泽丰腴之姿,花儿的暗淡憔悴之容。
用了借代、拟人手法。
②“绿肥红瘦不仅有“形与色”还有“神与情”。
(7)说说词的特色。
(五)背背。
1、我们知道诗中有画,词中也有画。
你们学了,脑海中有画了吗?老师这里也构想了一幅画,大家看看,和自己想象的是否相同呢?(出示预先准备的画)
2、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请同学们看着这幅画,试背背。
(指名背)
(六)小结的中心。
词中有画,画中含情。
我们看看这幅画(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后老师归纳并板书:惜花伤春。
四、学习《菩萨蛮》。
(一)板书题目,介绍词人及写作背景。
1、介绍词人:辛弃疾,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
他极力主张扩金收复失地,但不被采纳,一生都处在不得意的阴暗政治环境中,不时遭到朝中主和派的排斥打击,终生抑郁。
他把填词作为宣传抗金主张的得力工具,作为排遣他内心郁闷,抒发他一腔忠愤的突破口,取得了他人难以企及的成就。
2、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他担任江西提点刑狱时。
公元1129年,金兵侵扰江西,残杀百姓,使这一带遭受极大破坏。
辛弃疾在江西任职期间,曾登过郁孤台,想起发生在这里的那场历史悲剧,抚时感事,情不能已,于是题写了这首词。
(二)读读。
1、听录音。
(1)听听这首词的录音,要注意听准字音,把握好节奏。
(2)听后学生质疑,释疑,师点拨节奏: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2、自由读。
3、指名读。
(三)译译。
1、自学点拨:
在诗词中,为了押韵、平仄、简练,常颠倒一些词语,或省略一些词语。
我们在译的时候,要按照本来的顺序去译,同时把省略部分补出来。
如: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我向西北遥望京都,可惜有重重山峦阻隔,望不到长安啊。
2、生自学:
学生根据注释,参考书去理解大意,不懂的可互相讨论。
(四)说说。
1、“本文作者表现的是什么情感?你通过什么语句什么字眼达到明诗意、悟诗情?”
明确:作者在本词中表达了中原未收复的沉痛,驱敌报国理想不能实现的抑郁和苦闷之情。
①清江水、行人泪:表现战争给南宋军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表现作者忧愤。
②无数山:山重重阻隔,表现作者对故都繁华不再的追忆和怀念痛惋。
③青山遮不住:挡不住的是军民收复失地的决心。
④鹧鸪:“行不得也哥哥”的叫声让词人愁上加愁。
也表明作者但南不北得抗金决心。
⑤可怜:可惜之意。
表作者爱国之情。
2、学生讨论交流:最喜欢的词句。
教师再加以赏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句”。
“无数山”可以遮住人们眺望故国的视野,但却不能阻挡日夜东流的江水。
这两句词,以江流烘托自己的思想活动,以自然现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感受和认识,形象生动。
含义深厚。
首先,抗金斗争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这是大势所趋;其次,词人的抗金意志和决心也是不可改变的,这是他的人生目标。
(五)背背。
请同学们根据板书背背。
(指名背——齐背)
(六)小结词的中心。
方法:先让学生讨论,再指名说。
明确: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对往事的感叹,对中原故国的思念,抒写了抗金报国的决心何壮志难酬的悲愤。
五、归纳两首词的语言特点。
请同学们读读这两首词,想想两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指名说)
六、小结本节课内容。
七、课外练习:
1、背诵默写这两首词。
2、自己勾勒《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图。
3、积累描写雨后花草树木的诗词。
板书设计:
词二首
学习方法:读读——译译——说说——画画——背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