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登临词二首》同步练习习粤教版选修6
- 格式:pdf
- 大小:5.84 KB
- 文档页数:2
登临词二首一、课内诗词鉴赏1。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意。
(2)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
(不超过100字。
)参考答案:(1)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饰太平,寻欢作乐。
(2)①怀古实为伤今。
②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
③上阕多为写景起兴,下阕多为抒情议论。
④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当今.⑤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
⑥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
2.陈亮和辛弃疾都是南宋时期的豪放派词人,比较陈亮的《念奴娇·登多景楼》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1)—(2)题。
念奴娇登多景楼陈亮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浑认作、无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从词的内容看,两词都主张______________,但辛词侧重于______________,陈词侧重于___________________.(2)两词风格近似,但所反映出的作者心态却有细微差别:辛词反映了______________的心态,陈词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
“稻粮谋”?“稻粱谋”!2012年第1期的《群言》,刊有《二O一一年:我们的悲伤、追问与希望》,其中写道:“他们彻底颠覆了律师‘只为稻粮谋’,学者只知‘埋首书斋’的固有形象,为中国法律人赢得史无前例的光荣。
”句中的“稻粮谋”,是“稻粱谋”之误。
“稻粱”,指稻和粱,是两种谷物,古代常并称。
“稻粱谋”是一个词,本指禽鸟寻觅稻粱作为食物,后喻指谋求衣食。
比如,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龚自珍《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中的“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已成名句。
粮,是谷类食物的统称。
“稻”和“粮”一般不并用,没有“稻粮谋”的说法。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房寿山走近作者相关知识词的一些专门术语(二)有的词人不按旧谱填词,而自编曲调,叫“自度曲”或“自制曲”。
但旧词谱毕竟是公认的词牌,而自创词牌要写得好并得到人们的认可,颇为不易。
阕和叠:有些词牌只有一段,叫单调。
但大多数词牌都分段。
分两段的,叫双叠。
上段叫上阕(也叫上片),下段叫下阕(也叫下片)。
有些词牌分三段,则称为三叠。
最长的词有四段,称为四叠。
为了写一个内容,把某个词牌连续使用,叫联章。
小令、中调、长调:这是对词牌按长短进行的一种分类。
小令最短,中调次之,长调最长。
但究竟多少字为小令,多少字为中调、长调,其说不一。
识记字音澄.(chénɡ)如簇.(cù)去棹.(zhào)斜矗.(chù) 鹭.起(lù) 腥膻.(shān)“册”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是刻有文字的竖立的五条线。
在发明纸以前,人们用竹片或木片写字,这些木片、竹片称为“简”。
一篇文章写完,就用绳子或牛皮把这些“简”串编在一起,称为“册”。
“册”的本义即为简册,又引申为古代帝王的封官授爵的诏书。
“册”还同“策”,当“计策”“计谋”讲。
“册”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由“册”组成的字大都与书册或名籍有关,如“典”“嗣”“扁”等,但后世词典一般不设立“册”部。
18 登临词二首我国悠久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辉煌,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伤痛。
而我们的前辈先哲们面对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时,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了思索和咏叹。
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咏怀古迹的不朽篇章。
如左思的《咏史》、李白的《越中览古》、杜甫的《咏怀古迹》、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等。
许多个夜晚将窗帘拉上,挡住了城市的喧嚣,真的静了下来。
心,真的空了出来。
一颗被尘世磨砺得麻木的心灵变得敏感而热烈。
我虔诚地走进宋词的意境之中。
宋词以其独特的美感熏陶着我,使我如痴如醉,难以自拔。
在反复的阅读中,我发现忧伤和哀愁是宋词的永恒主题。
宋词是一个软弱的王朝在频繁战乱的历史中集体感伤的汇合。
一位又【课内挖掘】1.三不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话并不是王安石所说,却符合他的思想,因此,一般都将它归到王安石名下。
“天变不足畏”指的是对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祖宗不足法”是指对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不应盲目效法,“人言不足恤”指的是对流言蜚语无须顾虑。
后世对这三句话多加褒奖,认为它表达了一位改革家无所畏惧的精神态度。
王安石正是以这种精神毅力来顶住一切压力、排除一切阻力,坚定不移推行新法的。
2.囚首丧面王安石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王安石的这些恶习众所周知。
苏洵曾经描述王安石说:“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
庆历五年(1045年)三月,韩琦任扬州知府,王安石为签判,成了韩琦的幕僚。
王安石经常通宵达旦地读书,因此当差的时候大多来不及洗漱装扮。
韩琦以为王安石夜夜寻欢作乐,就劝他不可荒废读书。
王安石也不辩解,只是说韩公不能知我,后来韩琦才发现王安石非常有才华。
【课外运用】与王安石一起爬山(节选)初始,几位老人游兴很浓。
他们从溪畔一块大石边的蝴蝶兰是否紫得纯粹开始聊起,自然而然地就说到了朝廷中的事情。
政治对于男人来说,永远是最佳话题。
而王安石的改革创新,一直被几个老友津津乐道,既是发自内心的称赞,也是朋友之间的惺惺惜慰。
登临词二首1.名句默写。
(1)写出《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运用比喻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登多景楼》中描写长江天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登多景楼》中表现作者破敌决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课文的背诵,同时在背诵的基础上,还能对词有准确的理解,这样,才能根据题干要求,找出正确的语句。
答案:(1)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2)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3)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2.《桂枝香·金陵怀古》词中“六朝旧事随流水”中“六朝”是指哪六个朝代?解析:吴大帝孙权昔日远见卓识,不惜从武昌迁都建康(今南京),为他雄霸江东的政治中心,揭开了南京建都的历史画卷。
随后,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建都于此,故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
以后南唐、明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也皆立都于此,故又有十朝都会之称。
答案: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了杜牧《泊秦淮》哪一句?解析: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答案: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长江山、水的什么特点?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两句,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之意,点化如同已出。
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形胜已赫然而出。
用比喻写出了水的清澈,山的青翠、峭拔。
答案:比喻。
山:青翠、峭拔;水:清澈。
一、阅读理解(一)阅读《念奴娇·登多景楼》这首词,完成5—8题。
高中语文登临词二首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廓,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古今词语》云:“东坡”在黄州,月独酌,作《西江月》词。
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却有更深的内涵。
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2,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
(《邹忌讽齐王纳谏》)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周敦颐《爱莲说》)4,“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9月25日晚上9时10分成功发射,“神七”航天员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太空行走。
我们把激情与愿望谱写成了对联,庆贺“神七”。
以下两副对联均给出了上联,请任选一副写出下联。
(1)上联:神七飞天震全球下联:(2)上联:嫦娥奔月长中华志气下联: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泊对月有感周尹潜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字尹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尝为岳州决曹掾。
苦思为诗,与陈与义等人多有唱和。
本诗大约作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
当时北宋已亡,高宗即位临安(今杭州),立足未稳,金兵南下,苗傅、刘正彦又在杭州胁迫高宗让位,到处兵荒马乱。
②逋逃,愤激之词,意为漂泊无家。
③行朝,迁流不定的朝廷。
(1)有人说,本诗题目就表明了作者漂泊无归之感。
请问哪个词语体现了这层意思?试结合诗歌内容略加分析。
答:(2)从全诗看,作者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辛弃疾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高中语文必修6杜甫诗二首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号háo 号叫号丧号哭号淘大哭B、强qiáng 强制强迫强化强词夺理C、帖tiè 字贴碑贴画贴俯首贴耳D、累lěi 累计连累累赘危若累卵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侍养侍从伺候伺机而动B、翱翔翔实祥和举止安祥C、安逸实业拾零拾人牙慧D、轻率轻佻轻爽轻歌曼舞3、依次填入下列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近年来,内地作家_____沿海地区,写出了不少以市场经济为题材的好作品。
②他上任以后,除旧布新,这项工作便_____开展起来了。
③他决定用最_____的方法解决这个令他头痛的问题。
A 、作客逐渐简洁B 、作客逐步简捷C 、做客逐步简洁D 、做客逐渐简捷4、下列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德国10月份失业人数猛增,比上月增加2.2万人,超过预期的一倍,政府面对方兴未艾的失业势头也束手无策。
B、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
”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不断地完善自己。
C、湖南省在2002年4月7日进行的素描、色彩考试中,一共查出90多名舞弊考生,除了少数是夹带外,其他都是张冠李戴的枪手。
D、在京剧舞台上,出来四个龙套……他们相互将手中的刀枪,随意地碰几下,口作吆喝状,就表示已经打过一场战争。
这对外国人来讲是不可理喻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责令工厂立即采取隔音措施,将噪音污染减至合格以下的标准。
B、超微型电脑已经尽现了巨大的魅力,但研究人员认为,其微型特点还可发展到更高水平。
C、这种教育是一种掠夺教育,无异于不管这块土地以后如何,先让它长了这茬庄稼再说。
D、张淘最近这段时间可烦了,班里的同学谁也不搭理他。
6、根据例句仿写要求:①另选题材。
②逗号前后句式对应,与原文修辞手法相同,字数可以不等。
原文:修养的花儿仿作:______________在寂静中开过去了,______________成功的果子______________便要在光明里结出。
《登临词二首》一、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桂枝香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背西风、酒旗斜矗”中“背”字和“矗”字具有怎样的表意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两字都是动词,描写“酒旗”的情态。
答案:“背”字和“矗”字,酒肆青旗高高地挑出,故曰“矗”;酒旗因风飘扬,自是旗在风后,故曰“背”。
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中的江边近景,将上文远景和江上之景融为一体,突出了金陵胜景。
2.“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了杜牧的诗,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词表面上叹息歌女不知亡国之恨,仍唱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实际上是谴责那些沉醉于歌舞,过着豪华生活的南宋统治者。
答案:作者借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指出六朝亡国的教训已被人们忘记了。
结尾的三句借古讽今,寓意深刻。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3~4题。
念奴娇登多景楼陈亮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18 登临词二首课时训练18 登临词二首一、夯基训练1.对王安石《桂枝香》这首词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千里澄江似练”化用谢脁名句“澄江静如练”,一个“练”字,勾画出千里江面似一匹白绢,波光闪亮的景象。
B.“画图难足”一句的意思是说:眼前的金陵美景,用画笔都难以完美地描绘出来。
C.“念往昔……相续”几句,揭示了六朝兴亡的因果关系——以骄奢始,以悲恨终。
D.“漫嗟荣辱”句中的“漫”即“慢”,意思是慢慢地感叹伤嗟亡国者的耻辱。
答案:D解析:“漫”是副词,随便、随意的意思。
2.填空。
王安石,北宋家、家、家。
字,号半山,又称王荆公、王文(谥号)公。
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之一,主张文章“”,作品集为。
答案:政治思想文学介甫唐宋八大家务为有补于世《临川先生文集》二、延伸阅读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导学号55010018) 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拦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②寻得雁分付③。
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拦: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③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参考答案: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
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解析:解答炼字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寻找并鉴赏诗中词语时,可首先考虑动词、形容词;②结合全诗的意境分析理解;③答题时,应力求步骤规范,语言严谨、顺畅。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答案:示例①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之情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
②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借大雁传信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
解析:解答“虚实关系题”的一般思路:先说明“虚实”,再解说作用。
一般认为,具体形象是实写,思想感情是虚写;“言此”是实,“意彼”为虚。
登临词二首一、随堂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幡.然藩.篱番.腔蕃.息B.悔.悟侮.辱晦.涩难懂诲.人不倦C.浚.河峻.峭怙恶不悛.逡.巡不前D.腥膻.檀.香擅.长颤.动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抗战开始不久,土匪司令王老虎向日寇暗送秋波....,后来干脆卖身投靠,成了日寇的忠实走狗。
B.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乔丹率“梦一队”夺冠,当身披美国国旗登上领奖台时,国旗遮盖了他身上运动服的品牌标志,引得该品牌赞助商极为不满,为此双方差点对簿公堂....。
C.本书可能不无作者一些见解乃至来自历史沧桑的若干体验,读者果能有所得,我等未瞎说一气就心安了,至于专家不吝赐教,更是我等敬谢不敏....的。
D.这篇作品可以跟历史上所有伤逝悼亡的名篇一起并驾齐驱....,不分上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东端有两座石碑,一座是清乾隆题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四个大字,碑的四周有四根龙抱柱。
B.加快中西部开发的进程,不仅是一个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问题,还是一个关系到民生改善的经济问题。
C.能否科学合理地安排高三的复习时间,将直接决定我们能否考上心中理想的大学。
D.怎样才能避免语文教学中“慢费差”现象不再发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音节和谐的一项是()(1)____________,正体现了文人们对粗犷和细腻相结合这一审美理想境界的追求。
(2)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____________。
①远山借青、远水借碧的宏观构思,园中有园、湖里有湖的精巧布置②园中有园、湖里有湖的精巧布置,远山借青、远水借碧的宏观构思③近水如练,新荷满布,郁郁青青④近水如镜,兰舟轻漾,一湖幽静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二、能力提升5.阅读王安石的《桂枝香》,然后回答问题。
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18登临词二首课时训练18登临词二首一、夯基训练1.对王安石《桂枝香》这首词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千里澄江似练”化用谢脁名句“澄江静如练”,一个“练”字,勾画出千里江面似一匹白绢,波光闪亮的景象。
B.“画图难足”一句的意思是说:眼前的金陵美景,用画笔都难以完美地描绘出来。
C.“念往昔……相续”几句,揭示了六朝兴亡的因果关系——以骄奢始,以悲恨终。
D.“漫嗟荣辱”句中的“漫”即“慢”,意思是慢慢地感叹伤嗟亡国者的耻辱。
答案:D解析:“漫”是副词,随便、随意的意思。
2.填空。
王安石,北宋家、家、家。
字,号半山,又称王荆公、王文(谥号)公。
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之一,主张文章“”,作品集为。
答案:政治思想文学介甫唐宋八大家务为有补于世《临川先生文集》二、延伸阅读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导学号55010018)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拦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②寻得雁分付③。
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拦: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③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参考答案: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
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解析:解答炼字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寻找并鉴赏诗中词语时,可首先考虑动词、形容词;②结合全诗的意境分析理解;③答题时,应力求步骤规范,语言严谨、顺畅。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答案:示例①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之情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
②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借大雁传信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
解析:解答“虚实关系题”的一般思路:先说明“虚实”,再解说作用。
一般认为,具体形象是实写,思想感情是虚写;“言此”是实,“意彼”为虚。
3-18 登临词二首(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5分)A.千里澄江如练,翠峰如簇。
B.采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C.一水横陈,连岗三面,作出争雄势。
D.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解析A项应为“千里澄江似练”,B项应为“彩舟云淡”,C项应为“做出争雄势”。
答案 D2.下列选项中没有使用典故的一项是( )(5分)A.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B.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C.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D.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解析B项用了关于王导、谢安的典故,典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
C项用了祖逖北伐中流击楫的典故。
D项典出《晋书·谢安传》,“小儿辈”指谢安之弟谢石、侄儿谢玄、其儿子谢琰。
答案 A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A.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六朝:是指建都于建康的东晋、西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B.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
..》遗曲《后庭》遗曲:即《玉树后庭花》。
C.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河洛:黄河和洛水,代指中原地区。
D.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还:通“环”。
此意:指收复中原的愿望。
解析A项六朝应指建都于建康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答案 A4.下列选项中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A.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长江之水,江水澄澈,像白色的绸带,山峰青翠拥簇,好像竖起的箭头,历历在目。
B.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此句写江面,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江波之上。
细看凝目处,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斜插的旗子高高飘浮。
C.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镇江北面横贯波涛汹涌的长江,东、西、南三面都连接着起伏的山冈。
这样的地理形式,正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形胜之地。
第18课登临词二首一、基础训练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箭簇.(cù)涕.泣(tì)澄.江(chénɡ)B.船棹.(zhào) 嗔.怪(chēn) 瞠.目(táng)C.矗.立(c hù) 笑靥.(yàn) 戮.力(lù)D.腥膻..(xīnɡ shān) 风骚.(sāo) 祖逖.(dì)解析:B项,“瞠”读“chēnɡ”;C项,“靥”读“yè”;D项,“逖”读“tì”。
答案:A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千古凭高对此,曼嗟荣辱B.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C.混认作、天限南疆北界D.正好长驱,不需反顾解析:A项,曼—漫;C项,混—浑;D项,需—须。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肃:凉爽B.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商女:歌女C.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此意:指此时的想法,即收复中原的愿望D.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强对:强大的对手,即强敌解析:A项,肃:萧瑟。
答案:A4.下列各句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B.六朝旧事/随/流水C.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D.但/寒烟衰草/凝绿解析:A项,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答案:A二、阅读提升(一)课内赏析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桂枝香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上片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看到了澄澈的长江、苍翠的山峰、来来往往的船只、残阳、斜插着的酒旗、彩舟、白鹭。
高中语文登临词二首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思念是人生的彩虹从维熙①思念是一种享受。
比如,在冬日里思念起小花萌芽的早春,在春日里思念起十月的枫红;闷热如煮的夏日里,忆起冬日飞舞的雪片;或是在冰河封冻的严冬,突然记起百花争艳的盛夏,都会给人的精神上带来一丝慰藉。
如果把春夏秋冬比作人生四季,那么思念是人生四季精神上的彩虹。
②思念有个前提:那就是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电子时代的到来,人类逐渐无所不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可以载人登上月球;一台笔记本电脑,任你访问世界的名山大川;天与地之间距离浓缩到方寸之间,固然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意外的惊喜,但是将其放在感情的天平上去衡量,却也会发现这些现代化的东西,对人类精神上的思念形成了一种撕裂。
③不久前,孩子从美国打来电话说:“您在电脑上安上一个出像设备,我们通电话时,就可以面对面地看见彼此的形影了。
”我说:“别,还是让我留下点想象和思念的空间吧!”之所以这么回答儿孙,因为我不想让电子光波破坏了思念的情怀。
如果,电脑屏幕上出现了儿孙们的肖像,那固然有瞬间面对面的快乐,但是思念与想象之苦与乐,便会随之化为泡影。
人类生活--包括亲情在内,是需要一点距离感的,假如融解了这种距离,感情的天平永远在平衡点上,会让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淡化;更有甚者,会使感情霉变而生菌,继而发生病变。
更何况,我刚从美国探亲回来不久,儿孙们的音容笑貌,还鲜亮地活在我的记忆库存之中呢?!④古代诗词中的“长相思”,来自于“久别离”。
台湾余光中老先生一首《乡愁》的诗章,所以那么撕裂肝肠,就是因为“久别离”而后孕生出来的“长相思”。
当然作为民族统一大业来讲,除非一小撮“台独”,没有人会希望民族长期分割;但是这种《乡愁》点燃起的思念之火,将是海峡上架起飞虹的力量。
不是么?民族情愫如此,亲情与爱情的真谛,又何尝不是如此?中国民谚中“久别胜新婚”的成语,不就是对思念的最好的诠注吗!常常见到一些时尚中的小儿小女,像蜜蜂巢居那般形影不离;殊不知没有空间没有思念、没有彼此守望的情感田园,感情田园中的绿茵会褪色的;没有精神空间的人生厮守,久而久之是会变质变味的--虽然伊人仍旧,但实质上是无色无味的白开水了。
第18课登临词二首同步检测一、基础巩固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澄.江(chénɡ)(2)斜矗.(chù)(3)白鹭.(lù)(4)翠峰如簇.(cù) (5)河洛腥shān(膻)无际2.填空。
(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2)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3)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4)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3.文学知识填空。
(1)《桂枝香》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
(2)《念奴娇·登多景楼》作者陈亮,字同甫,时人称之为龙川先生,有《龙川词》。
4.翻译下列词句。
(1)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译文:长江好像银河,远在天边的船只笼罩着一层薄雾,水洲上的白鹭纷纷起舞。
(2)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译文:意谓陈后主(陈叔宝)因为荒淫腐败而导致亡国。
(3)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译文:六朝都在此建都,并偏安一隅,统治者都不思进取,不着意于国家大业而只顾保护私家利益。
(4)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译文:现在正逢北伐的大好形势,应该抓紧时机,挺进长驱,收复中原,管它什么对方强大呢!二、拓展提升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5~6题。
月上瓜洲南徐①多景楼②作张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
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①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
②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5.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的荒败秋景。
②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地区沦陷于金兵之手。
③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
6.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登临词二首(一)语言运用1.(2020·山东济南市高三3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
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均。
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
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
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
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
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地有些醉意了!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或摊子上,①________________,有的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
况且,②________________!他们精心地把摊子摆好,而后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唉——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歌声在香气中颤动,使人们的脚步放慢,听着看着嗅着北平之秋的美丽。
(1)文中第1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拟、比喻、夸张B.比拟、比喻、排比C.对偶、借代、排比D.对偶、借代、夸张【答案】B 【解析】“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这一句中就综合运用了排比和比拟(拟人)的手法;“披上各色的霞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各种各样的葡萄、梨、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
高二语文粤教版《登临词二首》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15分钟)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踏莎行·郴州旅舍①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②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①此词约作于1097年,其时秦观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后又
被罗织罪名贬谪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禄。
②幸自:本自,本来是。
1. 填空:秦观是北宋时_________派著名词人,这一词派的代表词人有_________等。
(请写出一位)
2. 秦观好友苏轼认为末二句“郴江”之问最为精彩,而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更赞赏“可
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甚至认为苏轼的看法“仅得皮相”。
那你更认同谁的评
价?请从诗句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分别加以分析。
【试题答案】
1. 婉约(词)柳永(李清照)
2. 苏东坡和王国维二人看问题角度不同。
各有所爱,但都不失为各有一得。
答案并不绝
对化,示例如下:第一种:更认同苏轼的看法。
这两句似是词人在对郴江说:郴江啊,你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为什么却要老远地向潇湘而去呢?其实是借此问含蓄表达了词人的感情:(以下三种任选其一)
①意即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词人还得羁旅此地,得不到自由,
孤苦零丁。
②意即词人自叹身世: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政治的斗争漩涡中去呢?
③意即词人感悟到:生活并非固定,不可预测,就像这绕着的郴江,也是不由自己地奔
向潇湘而去。
生活的洪流滚滚向前,不知它还将把自己带到什么样苦涩、荒凉的地方!
这两句既采用拟人手法,显得山水有情,同情着词人的凄苦命运;同时也采用了象征写法,景物注入词人被贬谪异乡的孤苦凄情、深长怨恨,显得意味深远。
第二种:更认同王国维的看法。
这两句是正面实写词人羁旅客馆的生活:怎能忍受孤寂的旅馆,紧紧封闭于春寒之中,
而杜鹃阵阵悲鸣中惨淡夕阳正徐徐落下。
①杜鹃“不如归去”的叫声、“斜阳”都能引起游子归思、乡愁。
营造了一种沦落天涯、身世凄凉之感。
本词句以用典手法(注:“斜阳”的
思乡意味,可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显得含蓄委婉,内涵丰富,引人联想。
②春寒,即心境寒。
独处客馆,一个“闭”字,锁住
了馆门,也锁住了词人的心。
杜鹃声勾起乡愁。
斜阳渐沉,表现出词人担心夜晚来临更寂寞
难耐的心情。
所有景物触动诗人一腔身世凄凉之感。
本词句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词人连
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色调灰暗,令人心生悲伤的景物,领起一种
强烈的凄凉气氛,显得委婉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