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 微课讲座(十二)哲学主观题解题方法突破(共16张)
- 格式:ppt
- 大小:659.02 KB
- 文档页数:16
政治哲学主观题解答方法与万能答题模板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解答“四步骤”法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呢?一般地说,“四步骤”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四步骤”法,就是指在解答哲学主观题时,要按“材料层次化,层次要点化,要点观点化,观点材料一体化”四个步骤进行。
下面以一道试题为例,来谈谈“四步骤”法的运用。
例:我国提出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而江苏省委提出了江苏在全国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任务。
总体构想是:到201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
江苏省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呈扩大趋势,苏南发展势头极好,而经济薄弱县几乎都在苏北地区。
2002年,苏南人均GDP为3456美元,苏中为1360美元,苏北为924美元。
针对这种情况,江苏对苏南、苏中、苏北提出了不同的要求:2007年前,苏南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前,苏中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南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2017年前,苏北先于全国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中部分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苏南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水平。
江苏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提出和制定的哲学依据是什么?解答步骤:一是材料层次化。
即分解材料,分清其层次,把握其要旨。
本题的材料较长,按照题意,我们必须从材料中找出江苏省提出和制定了哪些目标,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工作。
通过材料的层次化,我们可以理出两大层次:江苏省提出了“两个率先”的目标;江苏省制定了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发展目标。
这样就把复杂的材料简单化、明确化了,抓住了材料的要旨,为下一步解题打好了基础。
二是层次要点化。
即紧扣题意从材料每一层次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出每一层次的要点,这是第一步工作的深化和细化。
江苏省为什么要在全国提出“两个率先”的目标?江苏省为什么要制定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发展目标?原因和意义各是什么?通过对每一层次中有效信息的分析,我们不难概括出以下要点:①从原因上看,江苏省根据本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了“两个率先”的目标;根据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制定了三大区域发展目标。
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人、政府或国家)根据(针对)××(客观情况)制定××(政策、方案)。
2: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人(经过努力)成功完成××;人做什么事情失败了,或者受到惩罚。
3: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和条件,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如兴修水利等。
4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如弘扬某种精神等。
5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
——目标蓝图、预测、计划、行动步骤等。
人能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制定的政策(方案)起到效果了(产生影响了)。
认识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经历过××事情(实践)才第一次懂得了什么道理,获取。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经过××事情(实践),以前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发展)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经过××事情(实践),已有的认识得到了证实。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为了解决××问题,国家出台××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出台后,有利于解决××问题)。
原理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指导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错误的意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在××的指导下,做××事情。
原理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综述:在解答哲学试题时,审题时注意设问对知识的限定。
要注意“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的模式。
“依据类”应着力于原理,“如何做”和“启示”应重点阐述方法论。
考大切口时,原理方法论尽量简写,考小切口则要详写。
一、辩证唯物论(也叫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关键词: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1.材料中要求用“唯物论”或“辩证唯物论”知识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①物质决定意识,。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材料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材料③规律具有客观性。
这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材料④物质是运动的,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材料2、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或“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回答问题①原理: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材料.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材料c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②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材料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材料4、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5、运用“规律”或“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①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材料②规律具有客观性,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
+材料③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材料二、唯物辩证法(也叫辩证法,把握世界的规律)关键词:联系和发展(辩证法的总特征、基本观点)、矛盾(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实质与核心)联系观(联系的特点+整体和部分)1、联系特点的原理方法论①联系的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