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腧穴表
- 格式:xls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1
井荥输原经合歌阳溪曲池大肠牵。
阳谷小海小肠经。
阳池支沟天井索。
隐白大都太白脾, 涌泉然谷与太溪, 大敦行间太冲看,商丘阴陵泉要知,复溜阴谷肾所宜, 中圭寸曲泉属于肝,历兑内庭陷谷胃, 至阴通谷束京骨, 窍阴侠溪临泣胆,冲阳解溪三里随。
昆仑委中膀胱知。
丘墟阳辅阳陵泉。
五输穴穴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联。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连。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联。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郄穴穴歌: 郄穴孔隙义,本是气血集,病症反应点,临床能救急。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胃经是梁丘,脾主地机宜,心经取阴郄, 小肠养老名,膀胱求金门,肾向水泉寻,心包郄门觅,三焦会宗居,胆经外丘必,肝经中都立,阳维系阳交,阴维筑宾取, 阳跷走跗阳,阴跷交信必。
经脉名称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手太阴肺经金 手厥阴心包火 手少阴心经火 足太阴脾经土 足少阴肾经水 足厥阴肝经木 经脉名称手阳明大肠金 手少阳三焦火 手太阳小肠火 足阳明胃经土 足少阳胆经木 足太阳膀胱水阴 经 五 输 穴阳 经 五 输 穴少 中 少 隐 涌 大 商 冲 冲 白 泉 敦 井(金)商 关 少 厉 足窍 至鱼 劳 少 大 然 行 际 宫 府 都 谷 间 荥(水) 液 前 内 侠 足间 门 谷 庭 溪 谷太 渊 大 陵 神 门 太 白 太 溪 太 冲 输(木) 中 后 陷 足 束间 渚 溪 谷 泣 骨经渠 间使 灵道 商 丘 复溜 中 封经(火) 阳 支 阳 解 阳 昆溪 沟 谷 溪 辅 仑尺 泽 曲 泽 少海阴陵泉 阴 谷 曲 泉合(土) 曲 天 小 足 阳 委池 井 海 里 泉 中原(同原) 加渊 尢陵 呻门 fc 白 加溪 fc 冲合 阳 腕 冲 丘 京谷 池 骨 阳 墟 骨郄穴列 缺 孔最 内 关 郄门 通 里 阴郄 公孙地机 蠡 沟 水泉 大 钟 中都历 关 正 隆 明 扬阳交筑 宾跗阳 交信 温溜 会宗 养老 梁丘 外丘 金门八脉交会 穴 公孙-冲脉 内关-阴维 后溪-督脉 申脉-阳跷临泣-带脉 外关-阳维 列缺-任脉 照海-阴跷少商鱼际与太渊, 少冲少府属于心, 中冲劳宫心包络, 五输穴表 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 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 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五腧穴、原穴、郄穴、募穴、背俞穴、络
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下合穴
以下是对经络和穴位的介绍:
1.井穴:手太阴肺经(属金)的五腧穴之一,位于手掌中心。
2.荥穴:手阳明大肠经(属金)的原穴之一,位于手臂内侧。
3.合谷:手厥阴心包经(属火)的俞穴之一,位于手腕处。
4.___:手少阳三焦经(属火)的背俞穴之一,位于肩胛
骨上缘。
5.少海:手少阴心经(属火)的络穴之一,位于手心。
6.小肠俞:手太阳小肠经(属火)的八脉交会穴之一,位
于肩胛骨外侧。
7.大肠俞:足阳明胃经(属土)的八会穴之一,位于肩胛骨内侧。
8.肝俞:足厥阴肝经(属木)的下合穴之一,位于腰部。
9.脾俞:足太阴脾经(属土)的五腧穴之一,位于腹部。
10.肾俞:足少阴肾经(属水)的原穴之一,位于腰部。
11.膀胱俞:足太阳膀胱经(属水)的郄穴之一,位于腰部。
12.至阴足通:足少阴肾经(属水)的背俞穴之一,位于足底。
这些穴位在中医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表
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表
腧
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任督脾大络
井少商商阳历兑隐白少冲少泽至阴涌泉中冲关冲窍阴大墩
荣鱼际二间内庭大都少府前谷通谷然谷劳宫液门侠溪行间
输太渊三间陷谷太白神门后溪束骨太溪大陵中渚足临泣太冲
经经渠阳溪解溪商丘灵道阳谷昆仑复溜间使支沟阳辅中封
合尺泽曲池足三里阴陵泉少海小海委中阴谷曲泽天井阳陵泉曲泉
原
太渊合谷冲阳太白神门腕骨京骨太溪大陵阳池丘墟太冲
络
列缺偏历丰隆公孙通里支正飞扬大钟内关外关光明蠡沟鸠尾长强大包
郄
孔最温溜梁丘地机阴郄养老金门水泉郄门会宗外丘中都
郄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
筑宾阳交交信跗阳。
五腧穴——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以及原穴、络穴、郄穴五腧穴——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以及原穴、络穴、郄穴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
【井穴】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井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 -- 少商大肠 -- 商阳心包 -- 中冲三焦 -- 关冲心 -- 少冲小肠 -- 少泽脾 -- 隐白胃 -- 厉兑肝 -- 大敦胆 --(足)窍阴肾 -- 涌泉膀胱 -- 至阴指手指揣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二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
《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
”《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
”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荥穴】是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穴位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五输穴之一。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
”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故名。
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
”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
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经穴】是主管喘、咳、寒、热之证的穴位“经”是人体12条正经的主道,就像大江大河一样。
经穴一般在腕踝关节以上。
能治人体各个脏腑的病。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行为经。
五腧穴歌诀1、肺经: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五腧穴歌诀1、肺经: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2、大肠: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3、胃经: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4、脾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5、心经: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6、小肠: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7、膀胱: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合。
8、肾经: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9、心包: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10、三焦: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11、胆经: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12、肝经:大墩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什么是五输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称五输穴,简称'五输'。
古人把经气在经脉中的运行比作自然界之水流,认为具有由小到大、由浅人深的特点。
五输穴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井',意为谷井,喻山谷之泉,是水之源头;井穴分布在指或趾末端,为经气初出之处。
'荥',意为小水,喻刚出的泉水微流;荣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为经气开始流动之处。
'输',有输注之意,喻水流由小到大,由浅渐深;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其经气渐盛。
'经',意为水流宽大通畅;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之前臂、胫部,其经气盛大流行。
'合',有汇合之意,喻江河之水汇合人海;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其经气充盛且入合于脏腑。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荣,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这是对五输穴经气流注特点的概括,五输穴与五行相配,故又称五行输。
经络中最好用的五输穴(详解)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输穴,即井、荥、输、经、合。
五输穴的记载最早出现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这个是按照经气的由小到大,由浅入深所做的排列。
《灵枢·本输》详细阐述了井、荥、输、经、合各穴的名称和具体位置。
古人把经气运行过程用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变化来形容,把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黄帝曰:愿闻五脏六腑所出之处。
」首先,黄帝已经知道,五脏六腑的气是会借由一定的线路浮出到四肢和体表的(正如血液会通过血管到达全身一样),这是脏腑统摄全身的基础。
但黄帝想听岐伯讲一讲气浮出后的具体情况:哪里出入,哪里停留,哪里较多,哪里较少,总体路线怎样。
「所出之处」,意为经气浮出部分的处所。
「歧伯曰:五脏五俞,五五二十五俞。
六腑六俞,六六三十六俞。
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而后,岐伯准确地解答了黄帝的问题:五脏都有自己的五输穴,共25个穴位;六腑有六输穴(五输穴加原穴),共36个穴位。
经脉共12条,络脉共15条,五脏六腑的气,就是在这71个穴位、27条经络中,上下纵横流走的。
01、“井”穴“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
十二经络上井穴有哪些呢?井穴六条阴经,在五行里面属木,六条阳经,在五行里面是属金。
手三阴肺经,少商穴,手三阴心包经,中冲穴,手三阴心经,少冲穴,足三阴脾经,隐白穴,足三阴肝经,大敦穴,足三阴肾经,涌泉穴。
手三阳大肠经,商阳穴,手三阳三焦经,关冲穴,手三阳小肠经,少泽穴,足三阳胃经,历兑穴,足三阳胆经,足窍阴穴,足三阳膀胱经,至阴穴。
02、“荥”穴“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微,萦迂未成大流,是经气流行的部位,即“所溜为荥”。
经脉名称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
手太阴肺经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手厥阴心包经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手少阴心经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足太阴脾经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足少阴肾经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阳经五输穴表
经脉名称井(金)荥(木)输(水)经(火)合(土)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手少阳三焦经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足阳明胃经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足少阳胆经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
足太阳膀胱经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
阴经五腧穴表。
五输穴歌诀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厉兑内廷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连。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牵。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焉。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
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传。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言。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虚阳辅阳陵泉。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五腧穴一、五腧穴是十二经脉分布于肘膝以下的5 个特定穴位, 简称为“五腧穴”, 就是井、荥、输、经、合5 个穴位, 十二经脉合计为60 穴。
《灵枢- 九针十二原》,其曰:“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 所出为‘井’, 所溜为‘荥’, 所注为‘俞’, 所行为‘经’, 所入为‘合’, 二十七气所行, 皆在五腧也”。
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解释道:“所出为井者,如水之源出井,其气正深,北方水也。
所溜为荥者,荥小水也,脉气尚微、东方春也。
所注为腧者,腧、输也,经由此输彼,其气方盛、南方夏也。
所行为经者,经气大行,正盛于此,应长夏。
所入为合者,脉气由此内行,归合于府藏,西方金也”。
张氏这段注释认为井、荥、腧、经、合代表经气如水流一样,由浅入深,从表入里的流行情形。
二、五腧穴的五行属性, 阴经与阳经的配合次序是不同的,其与临床应用的关系很大。
(阴井木)阴经为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阳井金)阳经为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三、五腧穴的主治病症1.《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在脏者取之井; 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 病变于音取之经;经满而血者, 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病在脏”其实包含腑,是省略语,所以可以理解成“病在脏腑者”)这是指五腧主治五变的应用纲要。
在临床上井穴可用于某一脏器之功能失调, 如取少商、商阳井穴点刺出血, 能泄脏热, 疏通气血凝滞;开郁通窍, 用于中风、热厥、咽喉肿痛等均有特效。
荥穴对各经病变于色的初发病期, 如外感发热, 面红, 咳嗽面颊先赤, 可采用鱼际、二间, 再如晕针面色苍白, 取心经少府均为荥穴; 输穴可治阵发性疼痛, 即疾病时好时坏, 如风湿痛、坐骨神经痛等, 当遇到阴雨天则病症加剧, 晴天病又减。
这种症状为临床常见。
故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
经穴能治病变导致声音失常之症状。
如肺之经穴经渠能治咳嗽; 脾经商丘能治舌强语言不清; 心包经间使可治失音, 故病变于音者取之经;合穴对于调整内脏器官之生理机能活动, 其有较佳功能。
阴经五腧穴表经脉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手三阴手太阴肺经(金)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手厥阴心包经(君火)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手少阴心经(火)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足三阴足太阴脾经(土)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足厥阴肝经(木)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足少阴肾经(水)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阳经五腧穴表经脉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手三阳手阳明大肠经(金)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手少阳三焦经(相火)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手太阳小肠经(火)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足三阳足阳明胃经(土)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足少阳胆经(木)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足太阳膀胱经(水)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五俞穴之阳经(六腑)的“荥”穴胆经的“荥”穴为“侠溪”穴(在小脚趾和第四脚趾之间),属水。
“侠者,夹也,被夹于中间之意。
溪者,小溪之水也”。
主治:心慌,耳聋,耳鸣,头痛,眩晕,颊肿,膝股痛,胸肋痛,手背疼痛、足跗肿痛,寒症,疟疾也可点刺出血。
这个穴以前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就是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工作很忙,晚上还要写一些文章,所以睡眠没有规律了,虽然总是第二天做一些自我保健,可那只是管一时管不了一世啊,七天下来眼睛就不好使了,这也是我最担心的事情。
我当时还想,为什么身体上的穴位提前没有反应预兆(痛点)呢?正在纳闷的时候,右脚脚面不经意间搭上了左脚的后脚跟(因为当时在家坐在电脑前穿的是拖鞋,腿累的时候就会缩回座位下面两脚回搭一下),突然感到脚面钻心的疼痛,再一看,正是“侠溪”、“地五会”和“足临泣”这三个胆经的穴位,于是赶紧休息泡脚按摩,当时头部和眼睛就好受了很多,最后也不敢怠慢马上就睡觉去了。
其实,老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穴位都是有用的,只是咱们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引起重视而已。
小肠经的“荥”穴是“前谷”穴(用一只手的食指内侧贴到另一只手的小拇指外侧,从小指外侧滑向小指根部,到了根部食指就会卡住了,就是这个卡住的点便是此穴);属水。
五输穴(最详细的五腧穴介绍)五输穴即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五输”,其分布次序是根据标本根结的理论,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
古代医家把经气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比作自然界的水流,以说明经气的出入和经过部位的深浅及其不同作用。
如经气所出,象水的源头,称为“井”;经气所溜,象刚出的泉水微流,称为“荥”;经气所注,象水流由浅入深,称为“输”;经气所行,象水在通畅的河中流过,称为“经”;最后经气充盛,由此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恰象百川汇合入海,称为“合”。
《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概括了五输穴的主治范围。
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因多位于赤白肉际处,故井穴具有交通阴阳气血的作用,多用于急救,有开窍醒神,消炎镇痛之效;荥穴均可退热;输穴多用于止痛,兼治身体沉重由水湿所致者;经穴主治外感病,咳嗽,哮喘;合穴治六腑病,如呕吐、泄泻、头晕、头胀,可将上逆之气向下引。
井穴还用于诊断:井穴是各经的“根”穴,日本针灸家用燃着的线香熏烤井穴,分析井穴对热的敏感程度,以确定各经的虚实,此法叫知热感度测定法。
古人根据脏腑的不同作用,把其分属五行,即肝、胆属木,心、小肠属火,脾、胃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膀胱属水。
又将五输穴也分属五行。
《难经·六十四难》指出:“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水,阴合水,阳合土。
”据此,又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及疾病的不同表现,制定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方法,即补母泻子法。
具体应用又有本经补母泻子法,子午流注纳子法和异经补母泻子法。
六阴经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肺(金)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肾(水)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肝(木)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心(火)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脾(土)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心包(相火)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六阳经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大肠(金)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膀胱(水)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胆(木)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小肠(火)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胃(土)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三焦(相火)关冲液门中渚至沟天井五输穴表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井荥输经合有朋友问:你总是说这个穴属火,那个穴属水,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属水属火的究竟是怎么规定的?“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医的五行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