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输穴补泻表
- 格式:doc
- 大小:129.50 KB
- 文档页数:6
如何推算“补母泻子”法,第一步要牢记五腧穴补母泻子法是中医针灸里一个很重要的治疗方法。
一般情况下,急性的、剧烈的疼痛为实证;慢性的、病程比较长的酸痛为虚证,此时配合补母泻子法可以精确的选择一个到两个穴位,就可以产生非常好的疗效。
正所谓“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那补什么呢?又泻什么呢?又谓之曰“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虚证要补本经或者异经的“生我”穴(母穴),实证要泻本经或者异经的“我生”穴(子穴)。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就是这个道理。
五腧穴对应五行,所以有穴位与穴位之间的相生相克。
补母泻子法就是根据五行相生,并配属五腧穴得来的一种方法。
阴经五腧穴歌诀: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阴经的五腧穴歌诀是按照“井荥输经合”的顺序排列的,并对应“木火土金水”。
第一句歌诀说的是手太阴肺经的五腧穴,少商是井穴、五行属木;鱼际是荣穴、五行属火;太渊是输(原)穴、五行属土;经渠是经穴、五行属金;尺泽是合穴、五行属水。
那它本经的母穴是什么?子穴是什么?五脏中,肺五行为金,根据五行相生的规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所以肺经五腧穴中的五行属土的穴位是肺经的母穴,五腧穴中五行属水的穴位是肺经的子穴。
土穴是太渊,水穴是尺泽。
在肺经上的虚证就可以扎太渊,针扎上去就是补法,什么手法都不用做,扎到这个穴位就可以补肺经,同样的实证就扎尺泽,针扎在尺泽上就是泻法,就可以泻掉肺经的实证。
足太阴脾经的五腧穴,隐白是井穴、五行属木;大都是荣穴、五行属火;太白是输(原)穴、五行属土;商丘是经穴、五行属金;阴陵泉是合穴、五行属水。
脾五行为土,火生土、土生金。
所以脾经五腧穴中的五行属火的穴位是脾经的母穴,五腧穴中五行属金的穴位是脾经的子穴。
火穴是大都,金穴是商丘。
井荥输原经合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五输穴表
五输穴穴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联。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连。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焉。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联。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求。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郄穴穴歌:郄穴孔隙义,本是气血集,病症反应点,临床能救急。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胃经是梁丘,脾主地机宜,心经取阴郄,
小肠养老名,膀胱求金门,肾向水泉寻,心包郄门觅,三焦会宗居,胆经外丘必,肝经中都立,阳维系阳交,阴维筑宾取,阳跷走跗阳,阴跷交信必。
五输穴的作用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腧穴,即井、荥、输、经、合。
简称“五腧”。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是对五腧穴经气流注特点的概括。
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
“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
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
阴经之原穴与五腧穴中的输穴同穴同名,同部位,实为一穴,即所谓“阴经以输出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
十二经的五腧穴按井、荥、输、经、合的规律分别排列:手太阴肺经: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手厥阴心包经: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手少阴心经: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足太阴脾经: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足少阴肾经: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手少阳三焦经:关冲、液门、中诸、支沟、天井;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足阳明胃经;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足少阳胆经: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足太阳膀胱经: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
《难经》详论五输穴,井穴专主心下满,荥穴泻火主身热,俞治体重与节痛,经主喘咳并寒热,合当逆气而下泄。
《难经》还有根据季节因时而刺的记载,如七十四难中“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
也可根据六十九难“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理论,按五输穴五行属性以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的原则进行选穴,虚证选用墓穴,实证选用子穴。
这就是临床上所称的补母泻子法,如肺属金,虚则取太渊(土),实则取尺泽(水)等。
五输穴是中医十四经的特定穴位,也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那么在中医中有什么特殊的治疗作用呢,下面是中医理论中五输穴的用法的介绍。
五输穴以“井、荥、俞、经、合”来说明经气由四肢末端向心脏方向流注于肘膝关节,经气由微至盛,由浅入深,汇入脏腑的过程。
六阴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总1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六阴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
六阳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
五输穴主治特点:
井穴:醒脑开窍,用于急救,治疗神识昏迷、心下烦闷,急惊气绝、人事不省荥穴:清泄脏腑之热,主治本经热证
输穴:主体重节痛,用于关节病变
经穴:用于寒热、咳喘、咽喉病症
合穴:主脏腑病症,治疗与本经所属的脏腑有关的病变
(即: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咳喘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针灸五输穴介绍及记忆口诀五输穴经气流注特点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五行排列特点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至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荥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输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至前臂、胫部;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五行属性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五输穴记忆口诀注:1、【】代表十二经脉。
2、按十二经脉流注次序编写。
3、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循序编写。
1)【金】少商,买鱼远经赤水河。
【金】少商,买鱼渊经尺水河。
(肺——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2)【大】山羊,二三只,羊稀少,去吃草。
【大】商阳,二三只,阳溪少,曲池草。
(大肠——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3)【胃】痛离内庭,仙姑解说住山里。
【胃】痛厉内庭,陷骨解说足三里。
(胃——厉兑、内庭、陷骨、解溪、足三里)4)隐大都,李太白,上【土】丘,隐山林。
隐大都,李太白,商【土】丘,阴山陵。
(脾——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5)【火】烧冲,烧府中神灵,烧孩子。
【火】少冲,少府中神灵,少海子。
(心——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6)【小】火烧着前后养孤和小孩。
【小】火少泽前后阳谷和小海。
(小肠——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7)【防】止痛,速捆胃。
【膀】至通,束昆委。
(膀胱——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8)【水】涌泉,浪太稀,留阴谷。
【水】涌泉,然太溪,溜阴谷。
(肾——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9)中军冲劳宫,斯大林使人去则【保】护。
中军冲劳宫,斯大陵使人曲泽【包】护。
(心包——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10)心【焦】关夜门,家中住,只看天井。
心【焦】关液门,家中渚,支看天井。
(三焦——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11)乔大侠降临,【但】辅杨林。
窍大侠降临,【胆】辅阳陵。
(胆——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12)拿大盾,行山间,【敢】冲锋,去泉边。
五腧穴穴位歌及五腧穴子母穴补泄
五输穴穴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五输穴子母穴的补泄:
五输穴子母补泻临床应用分本经补泻、异经补泻和“泻南补北”三种方法。
1.本经补泻:病在某经,就在本经选取子母穴。
2.异经补泻:按十二经脉配合五行的关系,根据“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治疗原则,分别在病变经脉的母经或子经选穴施术。
3.泻南补北法:“泻南补北”是以“损有余而益不足”为治疗原则,是对“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补充。
五腧子母穴五行属性
十二经虚实
免责声明:发布本文只为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且不可直接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
上一篇:五腧穴表
下一篇:五输穴补泻表。
五输穴的临床应用五输穴的临床应用五腧穴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是远部选穴的主要穴位.五输穴是十二经穴中井、荥、输、经、合5类腧穴的简称,这些腧穴均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的部位,其分布特点是以四肢末端依次按井、荥、输、经、合的次序向肘膝部位排列,十二经脉中每经有5个位属于五输穴,故人体共有五输穴60个.五输穴不仅有经脉归属,而且具有自身的五行属性.按照“阴井木”、“阳井金”的规律进行配。
附:十二经脉五输穴穴名及其五行属性表,根据古代文献和临床实际,五腧穴的应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按五输穴的主病特点选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荥输治外经”,指出了荥穴和输穴主要治疗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证,这是与下合穴主要治疗内腑病证特点相对而言。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其后《难经·六十八难》又做了补充:“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综合近代临床的饿应用情况,井穴多用于急救,如点刺十二井穴可抢救昏迷;荥穴主要用于质量热证,如胃火牙痛选胃经的荥穴内体庭可清泻胃火。
2.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五输穴的五行属性与脏腑的五行属性相合,五行之间存在“生我”、“我生"的母子关系。
因而,《难经·六十九难》提出“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选取适当的五输穴治疗疾病的方法.这一取穴法亦称为子母补泻取穴法.它包括本经子母补泻和他经子母补泻两种取穴法。
例如,肺在五行中属金,肺经的实证可取输穴中属水的合穴(尺泽)以泻之。
因“金”生“水”,“水”为“金”之子。
取尺泽合“实则泻其子"之义.若肺的虚证,刚按“虚者补其母”的方法取穴,“土"生“金”,“土”为“金”之母,故选取肺经五输穴中属土的腧穴(大渊)以补之,这即是本经子母补泻取穴。
五输穴某条经络上的穴位,一方面同属于这条经络的属性,如肺经的穴都有肺金的“金性”;另一方面,每条经还依五行各自构成五个特定穴(井,荥xíng,俞shū,经,合),叫“五输穴”,输是传导之意,五输穴按井、荥、俞、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古人把经络的传导比喻为水流从小到大,从浅入深的变化过程:下面简单说一下“五输穴”各自的含义:“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如肺经的少商穴和脾经的隐白穴。
“井”就是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井之为义,汲养而不穷”。
“荥”(xíng)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脚掌)趾关节之前,如肺经的鱼际穴和脾经的大都穴。
“荥”的意思是迂回的小水,像山溪细流,是经气稍盛的部位。
“俞”(shū)穴多位于掌腕或跖(脚掌)关节部,如肺经的太渊穴和脾经的太白穴。
“俞”是灌注的意思,像山泉的瀑布,倾泻而下,是经气渐盛的部位。
“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如肺经的经渠穴和脾经的商丘穴。
“经”是主道,像宽广的江河,畅行无阻,是经气更盛的部位。
“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肺经的尺泽和脾经的阴陵泉。
“合”喻做江河之水汇入大海,是经气充盛,进而汇合于脏腑的部位。
不管是阴经还是阳经,都有各自的五输穴,各自的属性也不同。
阴经的井属木,荥属火,俞属土,经属金,合属水,而阳经的井属金,荥属水,俞属木,经属火,合属土,如下图:五输配五行表五行木火土金水阴经井荥俞经合阳经输经合井荥五输配五行表五输穴井荥俞经合阴经木火土金水阳经金水木火土五输穴总表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井少商商阳厉兑隐白少冲少泽至阴涌泉中冲关冲窍阴大敦荥鱼际二间内庭大都少府前谷通谷然谷劳宫液门侠溪行间足临太冲俞太渊三间陷谷太白神门后溪束骨太溪大陵中渚泣经经渠阳溪解溪商丘灵道阳谷昆仑复溜间使支沟阳辅中封合尺泽曲池足三里阴陵泉少海小海委中阴谷曲泽天井阳陵泉曲泉阴经五输表五输脏腑(五行)井木荥火俞土经金合水肝(木)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心(火)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脾(土)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凌泉肺(金)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肾(水)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心包(相火)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阳经五输表五输井金荥水俞木经火合土脏腑(五行)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胆(木)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小肠(火)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胃(土)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大肠(金)膀胱(水)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三焦(相火)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中医经典《难经》上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五输穴补泻表
————————————————————————————————作者:————————————————————————————————日期:
五輸穴補瀉表
臟腑
原穴本經他經
不實不虛取
原穴
實者
瀉本經子穴
虛者
補本經母穴
實者
瀉子經子穴
虛者
補母經母穴
肺(金)
太淵
(原穴=輸穴,土)
尺澤
(肺合穴,水)
太淵
(肺輸穴,土)
陰谷
(腎合穴,水)
太白
(脾輸穴,土)
大腸(金)
合谷
(原穴,火)
二間
(大腸滎穴,水)
曲池
(大腸合穴,土)
通谷
(膀胱滎穴,水)
足三里
(胃合穴,土)
胃(土)
衝陽
(原穴,火)
厲兌
(胃井穴,金)
解谿
(胃經穴,火)
商陽
(大腸井穴,金)
陽谷、支溝
(小腸三焦經穴,
火)
脾(土)
太白
(原穴=輸穴,土)
商丘
(脾經穴,金)
大都
(脾滎穴,火)
經渠
(肺經穴,金)
少府、勞宮
(心心包滎穴,火)
心(火)
神門
(原穴=輸穴,土)
神門
(心輸穴,土)
少衝
(心井穴,木)
太白
(脾輸穴,土)
大敦
(肝井穴,木)
小腸腕骨小海後谿足三里足臨泣
(火)(原穴,火)(小腸合穴,土)(小腸輸穴,木)(胃合穴,土)(膽輸穴,木)
膀胱(水)
京骨
(原穴,火)
束骨
(膀胱輸穴,木)
至陰
(膀胱井穴,金)
足臨泣
(膽輸穴,木)
商陽
(大腸井穴,金)
腎(水)
太谿
(原穴=輸穴,土)
湧泉
(腎井穴,木)
復溜
(腎經穴,金)
大敦
(肝井穴,木)
經渠
(肺經穴,金)
心包(火)
大陵
(原穴=輸穴,土)
大陵
(心包輸穴,土)
中衝
(心包井穴,木)
太白
(脾輸穴,土)
大敦
(肝井穴,木)
三焦(火)
陽池
(原穴,火)
天井
(三焦合穴,土)
中渚
(三焦輸穴,木)
足三里
(胃合穴,土)
足臨泣
(膽輸穴,木)
膽(木)
丘墟
(原穴,火)
陽輔
(膽經穴,火)
俠谿
(膽滎穴,水)
陽谷、支溝
(小腸三焦經穴,
火)
通谷
(膀胱滎穴,水)
肝(木)
太衝
(原穴=輸穴,土)
行間
(肝滎穴,火)
曲泉
(肝合穴,水)
少府、勞宮
(心心包滎穴,火)
陰谷
(腎合穴,水)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木→火→土→金→水→木.....,依序循環。
•臟腑的五行屬性:
木=肝、膽
火=心、小腸、心包、三焦
土=脾、胃
金=肺、大腸
水=腎、膀胱
•臟的五行相生: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腎水→肝木.....
腑的五行相生:膽木→小腸火→胃土→大腸金→膀胱水→膽木.....
•《難經‧六十九難》:“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
不虛不實,以經取之。
” •以上表的肺經為例。
實證用瀉,虛證用補。
所以如果是肺經實證,我們就要瀉之。
根據《難經》的說法,實者瀉其子。
肺經屬金,金生水,金是母親,水是孩子,所以我們要找屬性是水的穴位。
再對照五輸穴的五行屬性,肺經的尺澤屬水。
同理,如果是肺經虛證,我們就要補之。
根據《難經》的說法,虛者補其母。
肺經屬金,土生金,土是母親,金是孩子,所以我們要找屬性是土的穴位。
再對照五輸穴的五行屬性,肺經的太淵屬土。
(五輸穴的五行歸屬對照表) 以上是從本經尋找補瀉的穴位,也就是在同一條經絡上尋找補瀉的穴位。
例如:瀉肺經之實→尺澤。
補肺經之虛→太淵。
另外,我們也可以在其他經絡上尋找補瀉的穴位,例如:要瀉肺經之實,根據“實者瀉其子”的原理,金生水,我們可以從屬性是水的經絡下手,也就是從腎經下手,接著我們再找腎經上屬性也是水的穴位,水上加水,效果加倍。
於是,對照五輸穴的五行屬性後,我們找到了腎經的合穴--陰谷。
同理,要補肺經之虛,根據“虛者補其母”的原理,土生金,我們可以從屬性是土的經絡下手,也就是從脾經下手,接著我們再找脾經上屬性也是土的穴位,土上加土,效果加倍。
於是,對照五輸穴的五行屬性後,我們找到了脾經的輸穴--太白。
•五輸穴屬性
陰經(臟):井(木)→滎(火)→輸、原(土)→經(金)→合(水)
陽經(腑):井(金)→滎(水)→輸(木)→原、經(火)→合(土)
•十二經絡的虛實可以用經絡測量儀檢測出來,然後再根據該經絡的虛實去做補瀉。
(請參考→解讀EMAS經絡檢測報告,十二經絡單經分析)
•經絡的補瀉:
實證用瀉,虛證用補。
補:順著經絡走向,按摩力量輕一些。
瀉:逆著經絡走向,按摩力量重一些。
補的最好時辰是經絡最弱的時辰,通常是最旺時辰的下一個時辰,例如:肝經的最旺時辰是丑時(1~3點),所以補就要在下一個時辰(3~5點),那時候肝經特別虛弱。
按摩方向是順向,例如:行間→太衝
瀉的最好時辰是經絡最旺的時辰,例如:肝經的最旺時辰是丑時((1~3點),所以瀉就要在1~3點進行最好。
按摩方向是逆向,例如:太衝→行間•哈慈五行針的磁力走向是由N極針→S極針,所以佈針時要想像它的方向。
順向是補,逆向是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