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输穴表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3
针灸入门必知:五输穴定义五输穴是指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井穴】穴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
”“井”为地下出泉;形容脉气浅小。
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全身十二经脉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
主治:心下满;五脏疾病初起。
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多用于急救。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病在脏者,取之井;……’。
【荥穴】位于井穴之后的第二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
”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
指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故名荥穴。
主治: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掌中热等。
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
”【输穴】用以形容位于荥穴之后的第三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注为输。
”意指脉气至此已较强盛,如水流能注输于深处。
输穴多分布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
主治:适用病情时轻时重、时作时止和肢体重着,骨节酸痛者。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
”《难经·六十八难》曰:“俞主体重节痛。
”【经穴】多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及臂、胫部。
用以形容位于输穴之后的第四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行为经。
”意为脉气至此,犹如通渠流水之迅速经过(经,常也。
水大流注,不绝为常。
血气流注于此,徐行不绝,为之常也。
)。
主治:经穴治疗作用不典型。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变于音者,取之经。
”《难经·六十八难》:“经主喘咳寒热。
”【合穴】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入为合。
特定穴之五输穴五输穴五输穴属于特定穴中的一类,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按特定称号归类的腧穴。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井、荥、输、经、合五个腧穴,总称五输穴。
五输穴最早出现在《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五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腑六腧,六六三十六腧。
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
”《灵枢·本输第二》记载有十一条经络的五输穴,缺了手少阴经的五输穴,后面《针灸甲乙经》中补充完善了十二经的五输穴。
五输穴的解释1、井荥输经合各经的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起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并以水流大小的不同名称命名,比喻各经脉气自四肢末端向上,像水流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这是根据出、溜、注、行、入的流注次序,用井、荥、输、经、合的名称来形容其特点的。
①“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
②“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微,萦迂未成大流,是经气流行的部位,即“所溜为荥”。
③“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即“所注为输”。
④“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变大,畅通无阻,是经气正盛运行经过的部位,即“所行为经”。
⑤“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河水流汇入湖海,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即“所入为合”。
2、五输穴与五行五输穴与五行的配属最早发现于《灵枢·本输第二》:“肺出于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
”、“大肠上合手阳明,出于商阳,商阳,大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
”,《灵枢经》里指出阴经的井穴属木,阳经的井穴属金。
在之后,《难经》将五输穴的五行属性补全了。
六阴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总1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六阴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
六阳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
五输穴主治特点:
井穴:醒脑开窍,用于急救,治疗神识昏迷、心下烦闷,急惊气绝、人事不省荥穴:清泄脏腑之热,主治本经热证
输穴:主体重节痛,用于关节病变
经穴:用于寒热、咳喘、咽喉病症
合穴:主脏腑病症,治疗与本经所属的脏腑有关的病变
(即: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咳喘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五腧穴图表歌诀五腧穴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属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五腧穴普及知识:每条经还依五行(金、木、水、火、土)各自构成五个特定穴(井、荥、俞、经、合)叫“五输穴”。
输就是“传导”的意思,古人最善比喻,把经络的传导比喻为水流从小到大,从浅入深的变化过程。
下面简单说一下“五输穴”各自的含义。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如肺经少商、脾经隐白穴,井是水源“可汲养而不穷”。
【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上,如肺经鱼际、脾经大都穴。
荥是迂回的小水,像山溪细流。
【输】穴多位于掌腕或跖关节部,如肺经太渊、脾经太白。
俞是灌注的意思,像山的瀑布倾泻而下。
【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如肺经经渠、脾经商丘。
经是主道,像宽广的江河,畅行无阻。
【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肺经尺泽、脾经阴陵泉。
合喻做江河之水汇入大海。
五腧穴主治病症各有特点:井穴开窍醒神,可用于神识昏迷、心下烦闷;荧穴清泄邪火,可用于热病;输穴可用于发作性病症、关节痛;经穴可用于喘咳和咽喉病症;合穴可用于肠胃等六腑病症。
这就是《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所说:“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以及《难经·六十八难》所作的补充解释:“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归纳为:“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意指各经的荥穴和输穴主治外行经脉所过处的病症,合穴治六腑症。
《难经》还将五腧穴配合五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补母泻子”法。
五输穴某条经络上的穴位,一方面同属于这条经络的属性,如肺经的穴都有肺金的“金性”;另一方面,每条经还依五行各自构成五个特定穴(井,荥xíng,俞shū,经,合),叫“五输穴”,输是传导之意,五输穴按井、荥、俞、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古人把经络的传导比喻为水流从小到大,从浅入深的变化过程:下面简单说一下“五输穴”各自的含义:“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如肺经的少商穴和脾经的隐白穴。
“井”就是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井之为义,汲养而不穷”。
“荥”(xíng)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脚掌)趾关节之前,如肺经的鱼际穴和脾经的大都穴。
“荥”的意思是迂回的小水,像山溪细流,是经气稍盛的部位。
“俞”(shū)穴多位于掌腕或跖(脚掌)关节部,如肺经的太渊穴和脾经的太白穴。
“俞”是灌注的意思,像山泉的瀑布,倾泻而下,是经气渐盛的部位。
“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如肺经的经渠穴和脾经的商丘穴。
“经”是主道,像宽广的江河,畅行无阻,是经气更盛的部位。
“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肺经的尺泽和脾经的阴陵泉。
“合”喻做江河之水汇入大海,是经气充盛,进而汇合于脏腑的部位。
不管是阴经还是阳经,都有各自的五输穴,各自的属性也不同。
阴经的井属木,荥属火,俞属土,经属金,合属水,而阳经的井属金,荥属水,俞属木,经属火,合属土,如下图:五输配五行表五行木火土金水阴经井荥俞经合阳经输经合井荥五输配五行表五输穴井荥俞经合阴经木火土金水阳经金水木火土五输穴总表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井少商商阳厉兑隐白少冲少泽至阴涌泉中冲关冲窍阴大敦荥鱼际二间内庭大都少府前谷通谷然谷劳宫液门侠溪行间足临太冲俞太渊三间陷谷太白神门后溪束骨太溪大陵中渚泣经经渠阳溪解溪商丘灵道阳谷昆仑复溜间使支沟阳辅中封合尺泽曲池足三里阴陵泉少海小海委中阴谷曲泽天井阳陵泉曲泉阴经五输表五输脏腑(五行)井木荥火俞土经金合水肝(木)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心(火)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脾(土)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凌泉肺(金)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肾(水)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心包(相火)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阳经五输表五输井金荥水俞木经火合土脏腑(五行)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胆(木)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小肠(火)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胃(土)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大肠(金)膀胱(水)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三焦(相火)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中医经典《难经》上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经络中最好用的五输穴(详解)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输穴,即井、荥、输、经、合。
五输穴的记载最早出现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这个是按照经气的由小到大,由浅入深所做的排列。
《灵枢·本输》详细阐述了井、荥、输、经、合各穴的名称和具体位置。
古人把经气运行过程用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变化来形容,把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黄帝曰:愿闻五脏六腑所出之处。
」首先,黄帝已经知道,五脏六腑的气是会借由一定的线路浮出到四肢和体表的(正如血液会通过血管到达全身一样),这是脏腑统摄全身的基础。
但黄帝想听岐伯讲一讲气浮出后的具体情况:哪里出入,哪里停留,哪里较多,哪里较少,总体路线怎样。
「所出之处」,意为经气浮出部分的处所。
「歧伯曰:五脏五俞,五五二十五俞。
六腑六俞,六六三十六俞。
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而后,岐伯准确地解答了黄帝的问题:五脏都有自己的五输穴,共25个穴位;六腑有六输穴(五输穴加原穴),共36个穴位。
经脉共12条,络脉共15条,五脏六腑的气,就是在这71个穴位、27条经络中,上下纵横流走的。
01、“井”穴“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
十二经络上井穴有哪些呢?井穴六条阴经,在五行里面属木,六条阳经,在五行里面是属金。
手三阴肺经,少商穴,手三阴心包经,中冲穴,手三阴心经,少冲穴,足三阴脾经,隐白穴,足三阴肝经,大敦穴,足三阴肾经,涌泉穴。
手三阳大肠经,商阳穴,手三阳三焦经,关冲穴,手三阳小肠经,少泽穴,足三阳胃经,历兑穴,足三阳胆经,足窍阴穴,足三阳膀胱经,至阴穴。
02、“荥”穴“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微,萦迂未成大流,是经气流行的部位,即“所溜为荥”。
五输穴穴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联。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连。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焉。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联。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求。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郄穴穴歌:郄穴孔隙义,本是气血集,病症反应点,临床能救急。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胃经是梁丘,脾主地机宜,心经取阴郄,小肠养老名,膀胱求金门,肾向水泉寻,心包郄门觅,三焦会宗居,胆经外丘必,肝经中都立,阳维系阳交,阴维筑宾取,阳跷走跗阳,阴跷交信必。
俞穴:胸三肺俞劂阴四,心五肝九胆十临,十一脾俞十二胃,腰一三焦腰二肾,腰四骶一大小肠,膀胱骶二椎外行。
募穴: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胃中脘兮脾章门,包膻三焦穴石门。
原穴:胆出丘墟肝太冲,小肠腕骨是原中,心出神门原内过,戍胃冲阳气可通,脾出太白肠合谷,肺原本出太渊同,膀胱京骨阳池焦,肾出太溪大陵包。
络穴:肺经列缺胃丰隆,通里心经肾大钟,支正小肠大偏历,内关包肝蠡沟逢,飞扬膀胱三焦外,胆是光明别络崇,督脉长强任鸠尾,公孙脾络大包同。
八会穴穴歌: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骨会大杼血膈俞,气会膻中脉太渊。
八脉交会穴: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子母补补泻取穴
十六经脉郄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