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334.75 KB
- 文档页数:3
2020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内容
项目名称:农药减量高效施用技术与装备创制及应用
提名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主要完成人:
何雄奎、周志艳、郭永旺、宋坚利、臧英、刘亚佳、王俊、张士志、张伟巍、王轩
主要完成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农丰茂植保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华盛中天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大荒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情况: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陕西省林学会2020年度陕西林业优秀科学技术成果奖励通报为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全省广大林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奖励为推动我省林业行业科技进步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依据《陕西林业科学技术成果奖励办法》,省林学会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单位推荐的科技成果进行了评审,评选出2020年度优秀科技成果奖励项目17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项,现予通报表彰,并由陕西省林业局和陕西省林学会颁发奖励证书。
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全省林业系统要学习获奖者的勇于创新精神,结合事业发展,加强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推进技术创新,提高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水平,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科技强省和现代化林业建设做岀新的更大贡献。
2020年度陕西林业优秀科技成果获奖名单编号成果名称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获奖等级1美国黄松、奥地利黑松引种研究(2020-SLKJ-1-0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延安市宝塔区林业工作站,延安市桥山国有林管理局,渭南市临渭区林业局,陇县国有八渡林场樊军锋,周永学,杨培华,高建社,刘永红,宋晓斌,曹锋,李廷瑞,马建权,张晓鹏,肖飞,廖绍明,谢俊峰,千春林,马江平研究类一等2佛坪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易感传染病的动物传染源分析(2020-SLKJ-1-02)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中国农业大学马亦生,金艺鹏,党高弟,徐进昌,丁海华,安妮,雍立军,赵凯辉,刘小斌,王纳,马青青,王宽武,王永平,李杰,赵雷刚研究类一等3陕北地区黑枸杞引种与丰产栽培技术研究(2020-SLKJ-1-03)榆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定边县林草工作站,榆林市榆阳区林业,和种苗工作站张泽宁,张惠,张顶辉,张林媚,张永强,张广利,候玲,刘姝玲,杨洁,申世永,郭胜伟,贾玉英,权高峰,薛卫鹏研究类一等4商洛核桃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示范(2020-SLKJ-1-04)商洛市核桃研究所,洛南县核桃研究所丹凤县林特产业发展中心,山阳县林业站,商州区林特产业发展中心张治有,李忠锋,胡刁,陈新乐,郭安柱,解勃,王晓波,刘建鹏,马云攀,孟水平,朱恢勇,屈佳楠,王根宪,舒淑珍,张亚雯推广类一等5宝鸡林药高效复合模式示范与推广(2020-SLKJ-1-05)宝鸡市林业科技信息中心韩昭侠,卢军智,谢晓霞,徐静,姚远刘慧芳,侯晓华,兰雅丽,徐乔,范伶李晓华,张冬红,周宝峰,周亚琼,冯璐推广类一等6渭北旱嫄东部抗旱造林综合技术示范(2020-SLKJ-1-06)渭南市林业工作站,蒲城县林业工作站郭军成,王博,高治中,陈丽丽,孙杜闯,梁丽娟,党国刚,韩婉阳,齐卫军,吴晓丽,李军涛,陈燕,赵斐,王梅推广类一等7陕北黄土高原林业鼠兔害防治示范(2020-SLKJ-1-07)延安市安塞区林业工作站王维,苗学伟王兴兴,李生伟,李莉,高黎明,刘超,童飞,韩磊,吕保军,李汉峰,张彦军,胡攀,冯鹏,井慧玲推广类一等8渭南核桃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示范推广(2020-SLKJ-1-08)渭南市林业工作站,渭南市华州区林业工作站,合阳县林业发展中心,渭南市林学会赵红茹,陈丽丽,贺亚清,郭军成,孙杜闯,白晓军,雷晓红,赵西刚,马改娥,曹春艳,贺俊学,独双奇,马芳丽,王会珍,王进宝推广类一等9丹江上游典型困难立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2020-SLKJ-2-01)商洛市自然保护地服务中心,商州区林业局,洛南县林业局,丹凤县林业局,山阳县林业局余振忠,邓锁平,孟鑫,章健,杜振良,赵栋梁,姚书锋,冯春昌,阮浩,甘明旭研究类二等10核桃小吉丁虫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2020-SLKJ-2-02)宝鸡市林业工作中心站王三省,吴海云,段雯蓿,马明科,郝丽兰,王春梅,柳永强,张喜贵,孙引娟,李达研究类二等11核桃提质增效应用技术研究(2020-SLKJ-2-03)安康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马臻,曹席轶,邓琳玲,曹晶,张丽琼,张言状,代立友,王海泽,曹佳瑛,赵宝鑫研究类二等12商洛经济林复合经营技术示范(2020-SLKJ-2-04)商洛市林业综合服务中心,商洛市国家核桃良种基地,商南县商乐苗木有限责任公司甘明旭,李秋玲,张毅,张力元,秦吉中,李敏芳,柴传林,李渊,吴纳,华好会推广类二等13商洛板栗良种丰产栽培技术示范(2020-SLKJ-2-05)商洛市林业综合服务中心,商南县林业综合服务中心,镇安县林业综合服务中心甘明旭,李秋玲,柴传林,李渊,张毅孟水平,王洪宽,张力元,曹芙芹,张天勇推广类二等14韩城困难立地抗旱造林技术示范推广(2020-SLKJ-2-06)韩城市林业技术推广站李彩玉,杨千里,王锐,赵晓娟,师亚芬李洁,刘晓林,赵金鹏,赵颖,梁彦伟推广类二等15设施有机冬枣标准化栽培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2020-SLKJ-2-07)渭南市林业工作站张晓宇,梁丽娟,权小斌,韩文宁,董绒叶,韩婉阳,杨维,樊懿贤,党国胜,朱永勤推广类二等16咸阳优质冬枣设施丰产栽培技术示范(2020-SLKJ-2-08)咸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咸阳市中健利华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李亚鹏,高建,龙飞,李燕,常彦洲,周冰,刘璟,董岩,李晓云,康世云推广类二等17油橄榄良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2020-SLKJ-3-01)城固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城固县林业局邹军,陈仍侠,杨海文,常念明,牟葵,林春福,景曼钊推广类三等。
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公示项目名称:有机半导体异质结及其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提名单位:华南理工大学项目简介:新型显示和半导体照明技术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核心基础产业,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由于具有自发光、无蓝光伤害、轻薄、易大面积和柔性可弯曲等优点,被认为是新一代显示和照明技术,显示了巨大的应用市场,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OLEDs目前仍然面临着效率和寿命需要进一步提高,成本有待降低的共性问题,并且我国材料、器件等核心技术上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受制于人,大大限制了我国OLEDs 产业的发展。
该项目面向我国新一代显示和照明技术的重大战略需求,发展了一种新型OLEDs 器件结构,首次构造出了积累型有机半导体异质结,提出了用有机半导体异质结作为电荷注入和产生层的新概念,不但实现了OLEDs 电荷注入原理的突破,也显著提高了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
该项目在器件结构及其原理上具有原创性,打破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也丰富了半导体异质结理论,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1. 首次揭示了积累型有机半导体异质结电荷产生的遂穿机制。
通过有效选择p型有机半导体和n型有机半导体,构造出了积累型有机半导体异质结。
研究发现,积累型有机半导体异质结的形成是电子从p型半导体到n型有机半导体的遂穿过程,使p型一侧积累空穴,n型一侧积累电子,形成了一个内建电场与外电场方向相同的空间电荷区,其空间电荷区的电荷是自由移动的,并具有高导电性,丰富了半导体异质结理论,实现了半导体异质结类型的突破。
2. 发展了有机半导体异质结电荷注入层的新结构。
利用积累型有机半导体异质结的高效电荷产生和传输特性,发展出了具有有效电子和空穴注入的有机半导体异质结电荷注入层,并成功用于OLEDs 构筑上。
研究发现,用积累型有机半导体异质结作为电荷注入层,不但实现了与金属电极功函数无关的高效电荷注入,提高了效率,也解决了由于电极界面不稳定造成的器件退化问题,打破了传统OLEDs电荷注入机制,实现了注入原理的突破。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提名工作常见问答(2020年6月10日更新)编制说明:为进一步宣传解释好政策,指导高校更好的开展奖励提名工作,我们对常见的政策问题进行如下解答。
一、关于提名制度1.对完成人重复报奖的限制(《通知》提名项目(人选)的基本条件第6条)的理解。
答:(1)2019年度已获奖项目的所有完成人,不能作为2020年度的项目完成人。
(2)2019年度形式审查合格但未获奖项目的完成人,不能作为2020年度的项目完成人。
(3)2019年度形式审查不合格项目的完成人,可以作为2020年度的项目完成人。
(4)2019年度已通过形式审查但未获奖的青年奖候选人,如无重大突破性进展,不可以作为2020年度青年奖候选人。
2.对正在申报国家级或省部级科技奖励项目技术内容的限制(《通知》提名项目(人选)的基本条件第5条)的理解。
答:(1)已申报国家级或省部级科技奖励且通过形式审查,在授奖决定公布前均视为正在申报。
(2)已获得或正在申报国家级或省部级科技奖励的项目技术内容(包括主要知识产权,如论文、专利等),不得用于提名2020年度教育部奖三大奖,可以用于提名青年奖。
———————————————————————————————注:(1)系统:教育部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简称。
(2)提名号:通用项目提名材料填报系统的登录账号。
(3)教育部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4)三大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统称。
(5)自然奖:自然科学奖的简称。
(6)发明奖:技术发明奖的简称。
(7)进步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简称。
(8)青年奖:青年科学奖的简称。
(3)正在申报国家级或省部级科技奖励项目的完成人(候选人)不能作为同一年度教育部奖的完成人(候选人)。
(4)上述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不包括社会力量设奖和中国专利奖。
3.外国人是否可以作为教育部奖的完成人?答:教育部奖自然奖试点允许外籍专家作为完成人,发明奖、进步奖、青年奖暂未放开。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每一年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成果都是我国科技实力的体现,也是对科技工作者辛勤付出的最好肯定。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是我国科技领域最高荣誉之一,以下将介绍本年度获奖项目及其突出贡献。
一、《获奖项目一名称》该项目在《获奖项目一名称》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其在技术创新、应用实践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对我国在《获奖项目一名称》领域的国际地位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创新方面,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团队取得了一系列的原创性成果,包括《创新成果一》、《创新成果二》等。
这些技术创新为《获奖项目一名称》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为整个行业的升级换代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
应用实践方面,团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建立了可操作、实用的应用模式,并在多个实际项目中进行了验证和推广。
这些成功的应用案例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为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市场推广方面,团队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了我国在《获奖项目一名称》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一系列的成功案例使得该项目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为相关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影响力。
二、《获奖项目二名称》该项目在《获奖项目二名称》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其在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为我国在《获奖项目二名称》领域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支撑。
理论研究方面,团队在《获奖项目二名称》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推动了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水平向前发展。
这些理论研究成果为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声誉与国际影响力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技术创新方面,团队在《获奖项目二名称》方面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技术研发与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成果,为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周口师范学院荣获5项2020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
优秀成果奖
近日,2014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结果揭晓,周口师范学院5项优秀成果均获奖.其中俞海洛教授的著作《周口地域文化十二讲》获一等奖,董玉芝教授等二人的学术论文分别获二等奖,孙红震教授等二人的研究成果分别获三等奖.
据悉,2014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共评出271项优秀成果,其中,荣誉奖1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14项,三等奖140项.周口师范学院在这次评奖活动中,一等奖为首次获得,获奖总数也再创新高.这些成果的获得充分体现了周口师范学院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创新能力、鲜明特色和学科优势,显示了周口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态势.
2014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主要奖励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做出较大贡献、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或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包括正式出版的著作,核心期刊、省部级(含省部级)以上报纸发表的文章,市厅级(含市厅级)以上领导机关采用的价值较高的调研报告等.作为我省目前最高层次的社会科学研究奖项,其获奖层次与数量已成为衡量高校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和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尺.
(编辑/苏光鸿助编/麻辰逸)。
计算热力学在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研究中的应用
何燕霖;李麟;吴晓春
【期刊名称】《上海金属》
【年(卷),期】2004(026)001
【摘要】简要介绍了采用计算热力学方法分析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形成过程中涉及到的多元多相体系的热力学模拟.尝试应用Thermo-Calc软件系统对非金属夹杂物的形成热力学进行了探讨.指出,尽管Thermo-Calc软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为了拓宽该软件的工业应用前景,应对其中的SLAG数据库进行必要的完善.
【总页数】6页(P1-6)
【作者】何燕霖;李麟;吴晓春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材料学院,上海,200072;上海大学材料学院,上海,200072;上海大学材料学院,上海,20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111
【相关文献】
1.HP29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形成的热力学分析 [J], 张立恒;王国承;朱青德
2.HP29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形成的热力学分析 [J], 张立恒;王国承;朱青德
3.钢中夹杂物的鉴定方法及其进展:第五讲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金属相评级… [J], 李静媛
4.SWRCH22A冷镦钢脱氧过程中非金属夹杂物生成热力学及工业实践 [J], 蔡常青; 成功; 张立峰; 许英华; 郑原首; 杨文
5.“高品质钢制备至流程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精益控制集成关键技求及应用”项目获得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0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名单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奖项,旨在表彰在科技研究、教育改革和创新实践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个人和团队。
2020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名单已经揭晓,以下是获奖项目的简要介绍。
一等奖:1.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教育系统研究与应用》该项目通过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教育领域的需求,成功开发了一套智能教育系统。
该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智能地进行教学内容的推荐和个性化辅导,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教育实践与创新研究》该项目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新教育实践方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各种教育场景,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二等奖:1.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学生学习行为研究》该项目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学生学习行为数据,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行为特点。
研究成果为教育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2. 《在线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践》该项目针对在线教育的需求,设计并实践了一套高效的在线教育平台。
该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互动工具,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便捷的学习和教学环境,推动了在线教育的发展。
三等奖:1. 《STEM教育课程的研发与推广》该项目致力于推动STEM教育的发展,研发了一系列创新的STEM 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2. 《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应用》该项目通过建设教育信息化平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学管理的智能化。
该平台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工具,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应用。
以上是2020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的部分获奖项目,这些项目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教育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将继续支持和鼓励科技研究和创新实践,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