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特点和发展趋势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8
■ 文/ 孙 宇韩国对华投资的特点与趋势韩国企业对中国经济和中国市场充满期待,希望获得认可、分享更多机遇,但韩国企业对华投资信心、在华经营与发展也正在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1992年至2018年,韩国累计对华直接投资约770.4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3.63%。
至2017年底,韩国在华累计设立企业约63385家,占在华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7.04%。
韩国在华投资年历史最高值出现在2004年,为62.48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10.3%。
自2004年之后,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金表1:2001-2018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情况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表2: 韩国在华投资流量年度排名情况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注:排名仅限于国家额和占比情况均有所下降,2018年中国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回升至46.7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3.46%。
就规模而言,韩国企业在华投资占有非常重要地位。
截至2018年底,韩国累计在华投资存量约为770.4亿美元,仅次于日本、新加坡、美国,在对我国投资最多的国家中排在第四位。
从年流量来看,2009年至2013年的5年中,韩国投资名列在华投资国家第四位;2015年至2018年的4年中,韩国企业都名列第二位,仅次于新加坡。
根据韩国进出口银行的数据,1988年至2018年底,韩国对华直接投资59,153件,投资总额649亿美元,这是同期韩国全部海外投资数的30.4%、同期韩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4.36%。
自1988年以来,韩国对华投资总体保持上升趋势,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值56.92亿美元。
2001年至2007年,韩国对华投资连续6年保持增长。
自2007年以后,对华投资额有所下降,2009年为近11年韩国对华投资额最低的一年,约为25亿美元。
之后回升,2013年达到第二历史最高值52.06亿美元。
2014年至2017韩国对华投资起伏不定,2018年回升至第三历史最高值47.66亿美元。
韩国对中国直接投资浅析韩国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两国间的贸易额一直在不断增长。
除了贸易,韩国也是中国的重要投资国之一,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一直持续增长。
本文将从投资规模、行业分析和趋势展望三个方面,对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进行浅析。
一、投资规模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末,韩国在中国的累计直接投资额达到了2352.3亿美元。
而随着双方间贸易和投资的加强,韩国在中国的投资规模也在不断增长。
据韩国贸易协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7月,韩国在华投资额达到23.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7.6%。
二、行业分析韩国对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和房地产业。
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末,韩国在华制造业的投资占到了其在华累计投资总额的69.1%;服务业的投资占比为12.7%;房地产业投资占比为9.1%。
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韩国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较为集中,并且有较大市场占有率。
在汽车制造业方面,现有韩国品牌的生产基地包括北京现代、上海现代、东风悦达起亚等。
其中,上海现代汽车公司是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最大的项目,也是中国最大的合资汽车公司之一。
三、趋势展望未来,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将会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投资重点向高端制造业转移。
目前,中国政府正积极推进制造强国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这将有助于韩国的企业加强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投资。
2、投资重点向新兴产业和服务业转移。
随着中国市场对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需求不断增长,韩国的企业将会加强在这些领域的投资,以适应市场需求。
3、投资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韩国的企业也开始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未来的投资也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投资领域也不断拓展。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政策的不断调整,未来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将会呈现出更多的新趋势。
中韩○潘爱玲 刘娟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前景一中韩两国地域相邻,经济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
二战后,双方经贸关系中断30年之久。
但近年来,尤其是两国建交后,中韩经贸合作有了很大发展。
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①1979~1984年是中韩经贸关系发展的萌芽阶段。
这一阶段相互间贸易依存度很低,到1984年中韩双边贸易额占各自进出口贸易总额之比不到1%。
②1985~1989年是中韩经贸关系初步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直接贸易有了初步发展,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投资也有了一定发展,1989年双方贸易额为30.55亿美元,韩国在中国的投资总额达2536.7万美元。
③1990~1991年是中韩民间经贸往来日益频繁阶段。
这一时期,直接贸易发展迅速,在双方贸易中的比重达60%,1991年,双方贸易额达57.65亿美元。
同时韩国对华投资也有了发展,投资金额增至1.41亿美元。
④1992年至今,中韩经贸关系进入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阶段。
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两国政府间还签定了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关于成立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联委会及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等,使双方经贸关系飞速发展。
中国成为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韩国成为中国的第六大贸易伙伴。
中韩经贸合作日益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双边贸易发展迅速。
其一是贸易额增长迅速,1979年双边贸易额仅1900万美元,1993年达108亿美元,1996年达190多亿美元,且发展势头有增无减,估计到2000年可达到300亿美元。
其二是贸易方式由间接贸易为主转变为直接贸易为主。
其三是贸易结构互补性强,中国对韩国出口大多是初级产品和技术含量较低的商品,韩国对中国出口主要是高附加值工业制成品,如钢材、汽车、大型电脑及通讯器材等。
2.双向投资方兴未艾。
在双向投资中,中国对韩国的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韩国对中国投资则发展较快。
这里着重谈一下韩国对华投资的特点。
其一,投资额和投资项目增长较快。
LG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一.在中国登陆的动因1.中国经济高速稳定的增长。
经营风险很大一部份是由于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引起的。
而经营风险是外资选择投资方式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1979年~2004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6%的增长。
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经营风险的降低大大加强了外商投资的信心,LG公司发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于1993年10月LG电子在惠州成立LG电子(惠州)有限公司,生产音响及CD-ROM,从此开始了其在中国的发展之路。
2.外商投资法律政策的不断完善。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鼓励外商直接投资,我国政府颁布了《中国合资企业法》,但对外资进入的产业和模式作了明确的规定。
此阶段,合资合作企业成为跨国公司主要的市场进入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商投资政策不断放宽,先后颁布了多部鼓励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
为了吸引国外直接投资,制定了优惠政策,如对外商投资企业继续实行全面的、分层次的税收优惠政策3.保持公司竞争优势,开拓新市场。
跨国公司进行海外投资的直接动因是其拥有技术、品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垄断优势。
垄断优势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LG公司具有的优势4.公司全球战略要求,提高效率。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即从全球目标出发,合理安排有限资源,有效地协调和控制全球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其全球经营效益。
在中国,以中国有限公司为中心,LG电子在中国拥有惠州、天津等13个生产法人(产品工厂)、5个分公司(地区营销业务)、5个直营服务中心,员工达38,500余人。
二.LG简介与登陆中国过程成立于1947 年的LG 集团是韩国第三大财团,业务范围十分广泛,涉及电子、通讯、化学能源、金融和银行服务业四大领域。
LG 集团从1989 年开始积极开展海外业务,现已有海外生产基地83 个,业务网络遍及全球180 多个国家及地区,员工数目超过10 万人,2000 年度世界500 强中排301 位。
目前韩国企业不景气,许多大财团举步维艰,LG 却显示出咄咄逼人气势。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特点和发展趋势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特点与发展趋势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也不断增加,成为世界范围内对华投资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分析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实例进行论述。
二、特点1.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韩国对外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08年起,韩国对华直接投资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0年,已累计投资金额达到1897.1亿美元,占韩国对外投资总额的39.3%。
2. 投资领域广泛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领域广泛,主要覆盖制造业、金融业、服务业、房地产业等多个领域。
其中,制造业投资规模最大,占比超过七成,金融业和服务业投资规模较小,但增速较快。
3. 投资方式多样化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方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绿地投资、并购投资外,还包括涉华PE、VC投资等新兴投资方式。
涉华PE、VC投资主要面向中国初创企业和成长型企业投资,迅速崛起成为当今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兴方式。
4. 投资偏重东部和南部地区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偏重东部和南部地区。
其中,江苏、山东、广东、浙江等地为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热门投资地区。
此外,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中西部地区也将成为韩国对华投资的新兴热点。
5. 投资逐渐结构优化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结构逐渐得到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高科技、服务业等更高附加值领域。
其中,韩企在中国医药、食品、环保、新能源等行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加快自主研发和技术转移,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发展趋势1. 投资规模将保持增长随着中韩两国经济协作的深入,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未来韩国对华直接投资规模将会保持增长。
同时,两国签署的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将为韩国企业拓展中国市场提供更多机会。
2. 投资领域将更趋多元化随着中国经济由规模和速度向质量和效益转换,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领域也将更趋多元化,重点将更多地放在高科技、服务业、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
浅析FDI在中国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FDI在中国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述: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是指跨国公司或个人在一个国家的企业中拥有股权或控制权的投资行为。
近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受欢迎的FDI目的地之一。
本文将从FDI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FDI在中国的发展现状1. FDI规模: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了大量的FDI。
截至2020年底,中国累计吸引FDI总额超过2.5万亿美元,连续多年居于全球第二位。
这一规模庞大的FDI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行业分布:中国吸引FDI的行业涵盖广泛,其中制造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技术和电信业等行业是吸引FDI的主要领域。
制造业一直是中国FDI的主要受益行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3. 来源国家和地区:中国吸引FDI的主要来源国家和地区包括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香港、新加坡、美国、日本和韩国是中国吸引FDI的主要来源地。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企业通过投资中国,既能够分享中国市场带来的机遇,又能够利用中国的优势资源和廉价劳动力。
4. 制度环境:中国为吸引FDI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例如开放度高、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等。
此外,中国的市场潜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庞大的消费市场也是吸引FDI的重要因素。
二、FDI在中国的发展趋势1. 服务业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吸引更多的FDI投资。
特别是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将成为吸引FDI的热点。
2. 创新驱动:中国正在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的转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并鼓励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和创新基地,以吸引更多的FDI投资。
3. 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国的东部地区一直是吸引FDI的主要地区,但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开放和发展,未来这些地区也将成为吸引FDI的重要区域。
2018 年亚洲十国/地区(香港地区、印度尼西亚、日本、澳门地区、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泰国、台湾地区)对华新设企业数占比 83.3%,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比77.1%;欧盟主要国家(比利时、丹麦、英国、德国、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芬兰、瑞典)对华新设企业数占比 3.7%,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比 7.5%;北美(美国、加拿大)对华新设企业数占比 3.8%,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比 2.2%;部分自由港地区(毛里求斯、巴巴多斯、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百慕大、萨摩亚)对华新设企业数占比 1.3%,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比 9.3%。
表 1 2018 年主要投资来源地前 15 位国家/地区情况数据来源:商务部外资统计(一)韩国对大陆投资概况韩国与中国内地的经济交往活跃,韩国是中国吸引外资的主要来源国,从投资来源地按新设企业数及投资额排名看,韩国均处于所有国家/地区前五。
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1992年至2018年,韩国累计对华直接投资约770.4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3.63%。
从图1可以看出,韩国对中国大陆投资自2000年后整体呈下降态势,个别年份略有回升。
2018 年,韩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1882 家,同比增长 15.7%,占当年全部新设外商投资企业的 3.1%;实际投入外资金额 46.7 亿美元,同比增长 27.1%,占当年全部实际投入外资金额的 3.4%图1 1990-2018 年韩国对华投资情况数据来源:商务部外资统计2018 年,韩国投资行业前5 位分别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 个行业新设企业数占比73.4%,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比96.7%。
表1 2018 年韩国对华投资前5位行业数据来源:商务部外资统计(二)投资特点与发展趋势1.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从对华投资的区域分布来看,根据韩国产业研究院北京代表处的研究结果,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东部地区。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特点和发展趋势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韩国是我国的近邻和重要的经贸伙伴,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国不仅贸易发展迅速,而且韩国对华直接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1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累计已达约128亿美元。
一、基本特征
韩国对华投资起步较晚,主要开始于1992年,不过,增长速度却十分迅猛。
资料显示,1992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额仅为亿美元,然而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时的1997年,韩国对华投资已达亿美元,年均增长78%.虽然随后几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一度下降,但它在我国利用外资总额中的比重却没明显减少。
从韩方有关统计看,1993-2000年,韩国对华投资项目数,占到了韩国同期对外投资项目总数的%;对华投资金额,也占到了韩国对外投资总金额的%.从总体上看,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主要呈现以下基本特征:
1.制造业是投资行业主体,投资方式主要采用外商独资形式。
根据韩国进出口银行统计资料,1993 - 2000年,在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项目中,制造业项目数占
了%,投资金额占到%.在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制造行业中,既有像服装、纺织、鞋类、家具等劳动密集型制造行业,也有金属配件、石化等资本密集型制造业。
其中,从项目数量上看,服装纺织业所占比重最大,为%;但在投资金额上,金属配件业所占的比例最高,为%.从投资方式看,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偏重外商独资形式,在所有对华投资项目中,外商独资形式比重超过50%,远高于同期我国利用外资中外商独资企业的比重。
2、大型企业是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主要承担者,但投资规模以中小项目为主。
韩方统计数据表明,从1993年至2000年,韩国大型企业平均占据了对华投资的%.然而,在这期间的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项目规模,却普遍有限,甚至不及韩国同期对外总投资平均规模的一半。
据韩国进出口银行《2001年海外总投资统计》中有关数据显示,1993——2000年,韩对外总投资平均规模为260万美元,但对华投资平均规模却仅有90万美元,韩国对华直接投资这种项目规模,与同期我国利用外资的平均水平比,也有一定的差距。
3、投资区域相对集中,投资效益日趋显著。
出于地理和语言上的考虑,韩国对华直接投
资主要集中在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北京、河北、山东等地区,上述省市占据了韩国对华直接投资85%以上的份额。
在经历了最初几年的低迷和徘徊后,从1999年起,韩国对华直接投资效益急剧上升。
韩国进出口银行的有关数据表明: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平均收益率1999年和2000年分别达到了%和%,而同期韩国对外总投资的平均收益率分别只有%和%.
二、动因及其变化
韩国属于新兴工业化国家,但在20世纪50年代,韩国还只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国。
韩国经济的起飞,主要得益于出口导向经济战略,对外贸易出口对韩国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于这样的背景,韩国对外投资的动因,从总体上看主要是为扩大韩国产品出口和提高其国际市场竞争力服务的。
具体来说,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当时国际贸易中贸易壁垒比较严重,韩国的对外投资重心,是打开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
就是说,通过对外投资,使韩国的产品绕开贸易壁垒,从而扩大出口。
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国际贸易自由化步伐加快,也因为此时韩国国内工人工资的上涨,产品竞争力下降。
因此,利用他国廉价劳动力资源逐
步成为韩国对外投资的主要动因之一。
一般估计,在韩国对外投资中,这类投资占总投资的40%至50%左右。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且价格低廉。
此外,我国还在地理上与韩国邻近,语言沟通存在诸多便利。
为此,我国成为了韩国理想的“海外加工基地”。
换言之,利用我国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是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基本动机。
不过近几年来,包括三星集团、LG集团在内的韩国企业,开始发现上述投资模式的局限性,纷纷积极调整投资结构。
着眼于开拓我国市场的投资,在韩国对华总投资中比重,正在上升。
韩国工商会所、中国韩国商会日前专门就韩国对华投资动因等展开了调查,据对来华投资的256个企业调查的结果,在投资动因中利用我国廉价劳动力的动因,列各投资动因之首(%),进入中国国内市场其次(%),真正实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动因,仅占1/4左右。
就不同行业而言,韩国对华投资的动机也各有侧重。
例如,在制造业中,排第一位的是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
其中,在纺织服装、皮革鞋类、木业家具等行业中,该因素更加突出(60%以上),而在石油、
化学等行业中,虽然也要考虑劳动力因素,但排第一位的是为了进入中国市场(70%)。
此外,像农业、服务业投资,因这些行业产品特性的缘故,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也主要是为开拓我国国内市场的需要(%)。
三、发展趋势
韩国经济在经历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从1999年起便出现了强劲的复苏迹象。
据统计,尽管1998年韩国的GDP增长率仅为-%,但1999年却已跃至%,并且2000年继续保持%的水平。
韩国外汇储备也从1997年12月的82亿美元,迅速增加到2000年3月的亿美元。
截至2001年8月15日,韩国外汇储备已达978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
2001年8月,韩国政府宣布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后一笔亿美元的贷款,它意味着韩国提前3年还清了IMF高达195亿美元的紧急救助贷款,韩国经济已初步走出了东南亚金融危机阴影。
韩国经济的好转,无疑为韩国对华投资奠定了基础。
从受资国角度看,我国经济最近20多年来一直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高速发展。
即使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去年,我国经济仍旧实现GDP增长%,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平均收益率也高达%.因此,下阶段韩国没有任何理由撤离或减少对华投资。
实际上,去年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也在2000年基础上,继续增长了15%,投资额为亿美元。
然而,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样,当前韩国对华直接投资无论在项目规模、投资战略,还是在投资区域、投资结构等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华投资相比,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后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前景,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韩国对华直接投资自身诸多方面的调整和提高。
但是,从近期看,以下几个因素将从整体上对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产生重大影响:
1.我国加入WTO的影响。
由于我国去年成功加入WT0,我国利用外资方面正在发生两个重大变化:
一是投资领域的放宽,即我国将根据WTO协议框架和入世谈判的承诺,向外商开放更多的投资领域,突出表现在服务业市场准入上;
二是投资环境的改善,我国将按WTO规则要求全面修订和完善我国现行的外商投资法规。
因此,可以预料,在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动因中,今后韩国企业以国际化经营为目标的项目比重将增多。
同时,由于韩国在机电产品销售、维修、建筑等行业存在比较优势,为此,韩国在这些领域的对华投资项目,下
一步也会增加。
目前,韩国对华服务业投资只占韩国对华总投资的13%,而在我国同期利用外资中,服务业平均占到25%.
2.欧美跨国公司踊跃来华投资的影响。
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以来外商对华投资增长势头强劲。
其中,仅1至5月,我国已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1612家,比去年同期增长%;合同外资金额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根据美国《财富》杂志近期公布的调查,目前全球已有92%的跨国公司计划在我国设立地区总部。
另外,据最近一份对在华直接投资的127家欧美跨国公司调查显示,跨国公司投资结构上,高科技含量正在不断增加。
1997年真正在我国使用母公司先进技术的跨国公司比例只有13%,但到2001年,这个数据已急剧上升到了41%.在如此激烈的投资竞争面前,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结构的调整步伐,势必加快。
3.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影响。
目前,韩国和我国西部地区经贸往来很少,去年双方贸易额在中韩贸易中的比例,甚至不到5%.然而,我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市场巨大,而且在开发初期,有着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因此,
随着我国西部地区和韩国的经贸规模将扩大。
包括在利用西部劳动资源、西部基础设施以及西部能源开发等投资项目中,韩国都很有可能占据一定份额。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