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企业在华投资的发展与现状
- 格式:pdf
- 大小:120.49 KB
- 文档页数:3
■ 文/ 孙 宇韩国对华投资的特点与趋势韩国企业对中国经济和中国市场充满期待,希望获得认可、分享更多机遇,但韩国企业对华投资信心、在华经营与发展也正在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1992年至2018年,韩国累计对华直接投资约770.4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3.63%。
至2017年底,韩国在华累计设立企业约63385家,占在华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7.04%。
韩国在华投资年历史最高值出现在2004年,为62.48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10.3%。
自2004年之后,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金表1:2001-2018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情况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表2: 韩国在华投资流量年度排名情况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注:排名仅限于国家额和占比情况均有所下降,2018年中国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回升至46.7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3.46%。
就规模而言,韩国企业在华投资占有非常重要地位。
截至2018年底,韩国累计在华投资存量约为770.4亿美元,仅次于日本、新加坡、美国,在对我国投资最多的国家中排在第四位。
从年流量来看,2009年至2013年的5年中,韩国投资名列在华投资国家第四位;2015年至2018年的4年中,韩国企业都名列第二位,仅次于新加坡。
根据韩国进出口银行的数据,1988年至2018年底,韩国对华直接投资59,153件,投资总额649亿美元,这是同期韩国全部海外投资数的30.4%、同期韩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4.36%。
自1988年以来,韩国对华投资总体保持上升趋势,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值56.92亿美元。
2001年至2007年,韩国对华投资连续6年保持增长。
自2007年以后,对华投资额有所下降,2009年为近11年韩国对华投资额最低的一年,约为25亿美元。
之后回升,2013年达到第二历史最高值52.06亿美元。
2014年至2017韩国对华投资起伏不定,2018年回升至第三历史最高值47.66亿美元。
韩资企业在华的本土化发展战略【摘要】本文将探讨韩资企业在华的本土化发展战略,首先介绍了本土化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市场特点对韩资企业在华本土化发展的影响和动机。
接着从本土化发展的策略与方向、实施路径与措施、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分析了韩资企业在华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以及本土化发展对韩资企业的影响。
结论部分探讨了韩资企业在华本土化发展的前景与展望,本土化发展对韩资企业在华的战略意义,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韩资企业在华的本土化发展战略,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韩资企业、华、本土化发展、战略、中国市场、影响、动机、策略、方向、实施路径、措施、案例分析、挑战、对策、影响、前景、展望、战略意义、未来发展方向建议。
1. 引言1.1 韩资企业在华的本土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韩资企业在华的本土化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土化发展不仅可以帮助韩资企业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的特点,提高竞争力,还可以有效降低文化差异和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韩资企业在华的本土化发展战略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调整产品、服务和管理模式,以满足中国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中国市场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和消费升级趋势,韩资企业借助本土化发展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脉搏,推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市场的特点对韩资企业在华本土化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例如政策法规、市场竞争环境、消费习惯等因素都需要韩资企业进行有效调整。
通过本土化发展,韩资企业可以更好地遵守当地法规,融入市场竞争,提升消费者认可度。
1.2 中国市场的特点对韩资企业在华本土化发展的影响中国市场的特点对韩资企业在华本土化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中国市场庞大且消费潜力巨大,吸引了许多韩资企业前来投资和发展。
这种市场规模带来了激烈的竞争,韩资企业需要通过本土化发展来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以提升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中国特有的文化、历史和消费习惯对韩资企业的本土化发展提出了挑战。
韩国在华外资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及特点的探讨韩国在华外资企业劳动关系在近年来发展迅猛,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投资,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韩国在华外资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可以从劳动力供需状况、薪资水平、劳动法规等方面来看,而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劳资双方的协调,员工福利保障以及劳资争议解决方式上。
首先,韩国在华外资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可以从劳动力供需状况来看。
由于中国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吸引了众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韩国企业也不例外。
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领域主要涵盖制造业、服务业和金融业等行业,所需的劳动力主要集中在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方面。
由于劳动力供给充足,韩国在华外资企业在招聘和管理员工方面相对较为容易。
其次,韩国在华外资企业劳动关系的特点表现在薪资水平上。
韩国企业一般遵循中国的工资制度,按照地区和行业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薪资标准。
相对来说,韩国在华外资企业的薪资待遇一般较高,这主要是由于韩国企业对于技术工人和高级管理人员的需求较多,同时也考虑到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需要。
此外,韩国在华外资企业在员工福利方面也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包括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补贴以及培训机会等。
再次,韩国在华外资企业劳动关系的特点还体现在劳资双方的协调上。
韩国企业在管理员工方面注重沟通与合作,尊重员工的意见和诉求,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问题。
此外,韩国企业也积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建立企业工会,在劳动关系争议解决中发挥调解和代表员工权益的作用。
最后,韩国在华外资企业劳动关系的特点还表现在劳资争议解决方式上。
韩国企业通常采取谈判、调解和仲裁等方式来解决劳资争议,劳动法规中也明确规定了劳资争议解决的程序和方式。
韩国在华外资企业往往倾向于协商解决问题,尽量避免劳资冲突的发生。
此外,韩国企业也重视员工的法律意识和知识培养,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素养,降低劳资纠纷的发生。
总的来说,韩国在华外资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及特点主要体现在劳动力供需状况、薪资水平、劳资协调、员工福利保障以及劳资争议解决方式上。
双边关系中韩经贸合作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李英武(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吉林长春 130012)摘 要:近年来,中韩两国经贸关系取得了迅速发展,在贸易、双边投资、产业合作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人员往来、旅游和环境等领域的合作也发展迅速。
中韩经贸合作的发展前景广阔。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韩两国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在各个领域的合作,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关键词:中韩;经贸;合作;前景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11(2003)05-0027-(04) 近年来,中韩两国经贸关系取得了迅速发展。
到2002年初,中国内地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韩国的第2大出口对象国。
中韩两国在贸易、双边投资、产业合作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人员往来、旅游和环境等领域的合作也发展迅速。
尤其是韩国对华投资在行业、地区及投资形式上呈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增长势头。
可以预测,中韩经贸合作将继续朝着稳步、健康、快速发展的方向前进。
一、双边贸易迅猛增长 建交以来,两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贸易与投资保护协定,建立了多种合作机制,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使贸易额迅猛增长。
2002年,据韩国产业资源部发表的统计显示,中国内地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韩国的第2大出口对象国。
2001年韩国对中国内地的出口额为182.3亿美元,超过了对日本167.8亿美元的出口额。
预计到2005年,中韩贸易额将会增加到600多亿美元。
到2008年,将会增加到1000亿美元。
(一)政府间签署的贸易协定与合作机制建交后,两国先后签订了《中韩政府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协定》、《海运协定》、《和平利用核能协定》、《中韩政府文化合作协定》、《中韩引渡条约》、《司法与法务交流合作协议》、《中韩刑事司法互助条约》、《中韩政府渔业协定》、《中国铁道部和韩国建设交通部铁路交流与合作协定》、《中韩文化合作协定》等一系列政府间协定以及各类文化学术、科学技术等部门合作协议,并成立了中韩经贸和技术合作联委会、中韩产业合作委员会、中韩投资合作委员会、中韩贸易实务会议等多种合作机制,为双方经贸合作的顺利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韩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中韩经贸关系发展趋势一、引言中韩两国在经济上的合作一直非常紧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两国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不断加强,两国经济合作也更加密切。
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分析中韩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探讨。
二、双方经贸合作的基本情况中韩经贸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在贸易中,韩国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是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
在投资方面,中国已经成为韩国最大的外国投资来源国之一,尤其是对于韩国的IT、汽车等产业,中国的投资已经成为极其重要的力量。
三、双方贸易的发展趋势1. 贸易额稳步增长近几年来,中韩双边贸易额逐年增长。
根据公开数据,2019年中韩之间的贸易总额达到了3199.1亿美元,较上一年度增长了4.4%。
其中我国对韩出口总额为1869.6亿美元,进口总额为1329.5亿美元,同比增长16.0%和-9.9%。
2. 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中韩之间的贸易中主要以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纺织品及服装、塑料制品以及矿产品等出口为主。
其中,我国的重要出口产品有电子信息产品、机电设备、纺织品、化工产品等。
而韩国也在向更高端、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方向转化,如机床、机器人、新材料等,这意味着双方贸易产业结构逐渐趋向成熟。
四、双方投资的发展趋势1. 韩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增加韩国企业正在逐渐增加在中国的投资,这其中包括在华新建、扩建生产线和设立研发中心。
例如,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已经在中国投资超过20亿美元。
深度参与中国市场,从而增加基地数量、提升科技能力和增强品牌美誉度。
其他行业也出现了韩国企业的投资,如金融、机器人以及智能制造等。
2. 中国企业在韩国的投资持续增加中国企业在韩国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
在过去的几年中,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等中国科技巨头已经在韩国相继成立了研发中心,以及与当地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企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韩国的电子、汽车、金融等领域,其中大部分是收购或参股形式。
五、政策与环境的变化1. 中韩自由贸易协定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对于双方经贸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LG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一.在中国登陆的动因1.中国经济高速稳定的增长。
经营风险很大一部份是由于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引起的。
而经营风险是外资选择投资方式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1979年~2004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6%的增长。
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经营风险的降低大大加强了外商投资的信心,LG公司发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于1993年10月LG电子在惠州成立LG电子(惠州)有限公司,生产音响及CD-ROM,从此开始了其在中国的发展之路。
2.外商投资法律政策的不断完善。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鼓励外商直接投资,我国政府颁布了《中国合资企业法》,但对外资进入的产业和模式作了明确的规定。
此阶段,合资合作企业成为跨国公司主要的市场进入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商投资政策不断放宽,先后颁布了多部鼓励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
为了吸引国外直接投资,制定了优惠政策,如对外商投资企业继续实行全面的、分层次的税收优惠政策3.保持公司竞争优势,开拓新市场。
跨国公司进行海外投资的直接动因是其拥有技术、品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垄断优势。
垄断优势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LG公司具有的优势4.公司全球战略要求,提高效率。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即从全球目标出发,合理安排有限资源,有效地协调和控制全球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其全球经营效益。
在中国,以中国有限公司为中心,LG电子在中国拥有惠州、天津等13个生产法人(产品工厂)、5个分公司(地区营销业务)、5个直营服务中心,员工达38,500余人。
二.LG简介与登陆中国过程成立于1947 年的LG 集团是韩国第三大财团,业务范围十分广泛,涉及电子、通讯、化学能源、金融和银行服务业四大领域。
LG 集团从1989 年开始积极开展海外业务,现已有海外生产基地83 个,业务网络遍及全球180 多个国家及地区,员工数目超过10 万人,2000 年度世界500 强中排301 位。
目前韩国企业不景气,许多大财团举步维艰,LG 却显示出咄咄逼人气势。
世界经济韩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与中韩经贸关系展望鲁桐[韩]郑俊圭【内容提要】中韩两国建交12年来,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给双方都带来了利益。
近年来,韩国企业对华投资快速增长,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外资来源之一。
由于韩国在我国利用外资的地位不断上升,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本文利用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2004年最新的调查结果,分析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基本特征、经营状况,进而对于今后如何改善和促进中韩经贸关系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韩国企业;投资;中国【作者简介】鲁桐,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研究员(北京邮编:100732);郑俊圭,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北京贸易馆课长。
【中图分类号】F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550(2005)02-0066-051992年中韩建交以后,韩国对华投资快速增长,韩资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外资来源之一。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3年底,韩商来华投资共6396项,对华实际投资累计额为196.88亿美元,位居对华投资前10位国家/地区的第7位。
①最近两年,随着中韩两国经贸关系的不断加深,韩国企业对华投资掀起了新的热潮,投资地位迅速上升。
2003年,在对华投资前10位的国家/地区中,韩国列第4位;2004年前8个月,韩国对华实际投资高达46.61亿美元,超过日本和美国的对华投资流量。
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在同期外商对华投资中的比重已由1992年的1.1%上升至2004年第一季度的9.8%。
一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基本特征2004年,为迎接中韩建交12周年,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对在中国投资的529家韩资企业进行了调查,②其中包括在华投资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韩国中小企业402家和大型企业127家。
从其公布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基本特征。
(一)韩国企业在华投资的行业分布和地域分布图1韩国企业在华投资的行业分布资料来源:韩国贸易振兴公社(KOTRA)2004年《在华韩资企业经营现状问卷调查》。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特点和发展趋势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特点与发展趋势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也不断增加,成为世界范围内对华投资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分析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实例进行论述。
二、特点1.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韩国对外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08年起,韩国对华直接投资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0年,已累计投资金额达到1897.1亿美元,占韩国对外投资总额的39.3%。
2. 投资领域广泛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领域广泛,主要覆盖制造业、金融业、服务业、房地产业等多个领域。
其中,制造业投资规模最大,占比超过七成,金融业和服务业投资规模较小,但增速较快。
3. 投资方式多样化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方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绿地投资、并购投资外,还包括涉华PE、VC投资等新兴投资方式。
涉华PE、VC投资主要面向中国初创企业和成长型企业投资,迅速崛起成为当今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兴方式。
4. 投资偏重东部和南部地区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偏重东部和南部地区。
其中,江苏、山东、广东、浙江等地为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热门投资地区。
此外,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中西部地区也将成为韩国对华投资的新兴热点。
5. 投资逐渐结构优化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结构逐渐得到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高科技、服务业等更高附加值领域。
其中,韩企在中国医药、食品、环保、新能源等行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加快自主研发和技术转移,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发展趋势1. 投资规模将保持增长随着中韩两国经济协作的深入,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未来韩国对华直接投资规模将会保持增长。
同时,两国签署的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将为韩国企业拓展中国市场提供更多机会。
2. 投资领域将更趋多元化随着中国经济由规模和速度向质量和效益转换,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领域也将更趋多元化,重点将更多地放在高科技、服务业、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
2018 年亚洲十国/地区(香港地区、印度尼西亚、日本、澳门地区、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泰国、台湾地区)对华新设企业数占比 83.3%,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比77.1%;欧盟主要国家(比利时、丹麦、英国、德国、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芬兰、瑞典)对华新设企业数占比 3.7%,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比 7.5%;北美(美国、加拿大)对华新设企业数占比 3.8%,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比 2.2%;部分自由港地区(毛里求斯、巴巴多斯、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百慕大、萨摩亚)对华新设企业数占比 1.3%,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比 9.3%。
表 1 2018 年主要投资来源地前 15 位国家/地区情况数据来源:商务部外资统计(一)韩国对大陆投资概况韩国与中国内地的经济交往活跃,韩国是中国吸引外资的主要来源国,从投资来源地按新设企业数及投资额排名看,韩国均处于所有国家/地区前五。
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1992年至2018年,韩国累计对华直接投资约770.4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3.63%。
从图1可以看出,韩国对中国大陆投资自2000年后整体呈下降态势,个别年份略有回升。
2018 年,韩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1882 家,同比增长 15.7%,占当年全部新设外商投资企业的 3.1%;实际投入外资金额 46.7 亿美元,同比增长 27.1%,占当年全部实际投入外资金额的 3.4%图1 1990-2018 年韩国对华投资情况数据来源:商务部外资统计2018 年,韩国投资行业前5 位分别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 个行业新设企业数占比73.4%,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比96.7%。
表1 2018 年韩国对华投资前5位行业数据来源:商务部外资统计(二)投资特点与发展趋势1.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从对华投资的区域分布来看,根据韩国产业研究院北京代表处的研究结果,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东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