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静脉穿刺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技巧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穿刺的技巧,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穿刺成功率。
方法对工作中静脉穿刺留置针的操作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在留置针操作前做好对患者的评估和指导,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输入药液的性质、患者静脉血管的状况等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和部位,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穿刺方法,消除影响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的因素,提高成功率。
结论做好操作前心理护理和评估,改进静脉穿刺的进针方式方法,做好操作后护理是保证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留置针穿刺成功技巧静脉留置针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它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头皮针。
其操作简单、套管质地柔软,对血管刺激小,在血管内有良好的柔韧性,可保留数天,减轻了患者由于反复穿刺的疼痛,并能保持静脉通道的持续通畅,利于紧急抢救,同时也减轻了护士工作量。
在实际工作中如能保证穿刺的成功率则更能体现出留置针的这些特点,下面就和大家谈谈多年来总结的几点利于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技巧共同学习:1.穿刺能否成功,护士在操作前调节好自己的身心状态是首要前提,护士在工作时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2.穿刺前对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从而消除陌生感及紧张情绪,积极地配合穿刺。
3.认真选择好血管,是穿刺成功的第一步,宜选用健侧肢体上粗直、有弹性、血流量丰富、无静脉窦、无硬化、且远离关节、活动方便、易于固定的血管。
4.依据病人病情、年龄、静脉情况、输液量多少等选择不同型号的最适合的静脉留置针是保证穿刺成功不可或缺的。
5.留置针进针方法首先,掌握止血带的使用技巧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正确扎止血带一般距穿刺点约6~10cm处,止血带的压力要适中,松紧度以插入一指为限,则肢体远端的静脉充盈度达到最佳状态;另外扎止血带时间也不能过长,以40~120s为最佳穿刺时间,在血管不充盈时,先扎第1次止血带,使周围血管处于相对缺血状态,片刻后先松止血带,在松开止血带时血液就被动进入缺血的周围血管内,再次扎止血带,此时血管很快就充盈起来,利于穿刺成功。
静脉穿刺成功的技巧选择适宜的血管进行穿刺是保证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疾病因素影响及个体血管的差异,对血管条件较差的病人还可以寻找其他的穿刺成功因素,使患者少受痛苦。
标签:进针角度;血管选择;成功固定1成功因素1.1静脉穿刺时,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刺入皮肤后,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面,穿刺成功率高,病人痛苦轻。
1.2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应以20°角从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对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病人,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张,针头从正面以25°角快速进皮,然后轻轻挑起皮肤,当针头进到1/4时,针头稍向下倾,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
1.3按常规输液排气后夹紧调节器,调节器下部的输液管前端返折,并挤去前端液体0.2ml或0.5ml,固定返折处,穿刺针进入皮下后,松开返折处,按常规法穿刺血管,一旦刺入血管,可见快速回血。
若血管不见回血时,可用手向远心端挤捏头皮针塑料管,增加头皮内的负压即见明显回血1.4扎止血带,患者手背向上自然平伸,护士掌心向下,紧握患者手指根部及手指,拇指、食指分别在患者手背两侧,绷紧手背皮肤,选择血管进行穿刺,穿刺角度为5~15°。
此法穿刺血管暴露明显,易于穿刺成功。
1.5在静脉穿刺时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往往不在同一点,两者距离与进针角度及皮下脂肪厚度有关。
因此,输液完毕拔针时将棉签与血管平行直压在血管上,棉签顶端超过皮肤针眼近心端1~2cm,使皮肤针眼及血管针眼同时被压。
切勿用力按压血管时拔针,因按压力与快1.6速拔针时针尖的锐角会产生切力,导致切割血管的机械性损伤,而应轻压皮肤,迅速拔针后再稍加力量按压2~3min,这样能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
肘部静脉穿刺后让患者伸直前臂,棉签与血管平行按压3~5min即可,切忌曲肘压迫止血。
静脉穿刺是常见的医疗操作,以下是进行静脉穿刺的方法和技巧:
穿刺部位的选择:在选择穿刺部位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易于固定的静脉。
长期输液的患者应尽量选择深静脉进行穿刺。
止血带的绑扎:在选择好穿刺部位后,应绑扎止血带,以收缩血管并阻断血流。
绑扎时松紧要适宜,过松则无法起到阻断血流的作用,过紧则可能导致皮肤淤血或静脉压过高。
消毒皮肤:在绑扎好止血带后,应使用碘伏或酒精对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
消毒范围应足够大,以防止细菌感染。
进针角度与力度:在静脉穿刺时,应选择合适的进针角度和力度。
一般而言,进针角度以20-30度为宜,力度要适中,避免过深或过浅,以免穿破血管或导致疼痛。
观察回血:在进针后,应观察回血情况。
如果回血顺畅,说明针头已经进入血管,可以继续进针;如果回血不顺畅或没有回血,则可能需要调整针头的位置或角度。
固定针头:在穿刺成功后,应固定好针头,以防止针头滑脱或刺破血管。
可以使用无菌敷料或胶带进行固定。
注意事项: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应注意避免在有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病的部位进行穿刺。
同时,应尽量选择最短的、最直的路径进行穿刺,以减少感染和血栓的风险。
以上是进行静脉穿刺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
浅谈特殊病人静脉穿刺的技巧摘要】对病人的治疗,除口服、直肠给药,手术,外用药物等外,绝大部分的药物是以注射注入人体,以达到诊断、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
因此,静脉穿刺则是临床护师工作中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是护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反之,不熟悉掌握,势必不能完成各项医疗任务。
故本文根据自己临床体会,从常见的几种特殊病人的静脉穿刺技巧浅谈如下。
【关键词】静脉穿刺特殊病人技巧【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9-0306-02静脉穿刺是护师主要的技术操作之一,静脉注射是重要的给药途径,熟练的操作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对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医护人员平时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以达到在治疗和抢救病人时稳、准、快,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笔者根据临床体会,将几种特殊病人的静脉穿刺技巧浅谈如下。
1 肥胖病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病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女性。
由于肥胖病人皮下脂肪厚,静脉较细而且多不显露,给穿刺带来一定困难。
遇到这种情况时,笔者的体会是最好选择较粗大的血管,如肘正中静脉等部位进行穿刺。
穿刺时应弄清静脉的走行方向,以食指消毒后触到充盈而富有弹性血管的静脉,然后在手指引下进行穿刺,进针角度稍大,但不宜过深,过深易穿透血管而导致失败。
2 消瘦病人消瘦病人常见于恶病质,如肝硬化、肝癌、血癌,消耗性疾病以及老年人等。
这类病人皮下脂肪较少,虽然血管暴露,但弹性差,用手触摸感到滑动,穿刺时不易刺中或刺破,而且在穿刺时因血管壁增厚、针尖不易刺入管腔,穿刺者可感到血管壁坚韧如绳束状。
对于这样的血管,应该选择比较固定的静脉进行穿刺,选择肘正中静脉等。
穿刺时针尖应在静脉的上方向下压迫直接刺入,这样较成功,如针尖在皮下沿静脉的侧面潜行刺入,则静脉容易随针尖拔动而移动,不易成功。
3 水肿病人如肾炎、妊娠中毒等。
这类病人由于组织水肿,静脉看起来毫不显露,似乎无处着手进行穿刺。
浅谈静脉穿刺的几点技巧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虽看似简单,却有不少技巧。
如果使用得当不仅能有效减轻病患的疼痛感,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纠纷。
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践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立足岗位特点,现总结了几点技巧。
1血管的选择静脉穿刺常选用肘部浅静脉,及腕部、手背、足背部浅静脉。
对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输液者,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由细小静脉到大静脉,由远心端到近心端,且一根血管的同一部位不能连续使用(抢救例外)。
血管的选择确定是穿刺成功的前提,当遇到血管状况不良的患者,一定要耐心细致认真的寻找血管。
血管选择确定的原则是做到“心中有数”,即对欲穿刺血管的位置、方向、深浅、活动度等了如指掌,争取一次成功。
千万不可做试验性穿刺,否则针一刺进皮肤就出现盲目感,容易失败,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
因此,血管的选择决定穿刺的成败。
2穿刺前的握拳方法穿刺前握拳是输液的常规方法,多年来一直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目前资料认为,采用背隆掌空握杯状手和握指法更符合人体的生理学特点。
此法利用术者左手握住病人穿刺手的手指,使病人手指皮肤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被动牵拉绷紧,形成前臂和手背,手背和手指两个弯曲,克服病人握拳时指掌关节高于手背皮肤妨碍穿刺进针角度的缺点,又可使血管显露,易于固定。
3穿刺的方法3.1将手背以桡侧至尺侧三条静脉依次分为a.b.c静脉组,对穿刺部位疼痛进行比较,三组全部采用针头在静脉正上方斜行快速穿刺法,结果显示三组有显著差异,靠近尺侧的C组穿刺时疼痛最轻,而靠近A组疼痛最明显,这可能与神经分布,皮肤松弛及张力有关。
3.2对于穿刺的角度,静脉穿刺传统的进针角度为15°~30°,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以45°或接近45°角进针容易且省力,不会出现皮肤随进针方向向前推移及刺破血管下壁现象。
且由于角度大,通过真皮层的时间减少,可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或达到无痛。
2008年06月124第3卷第12期中国医疗前沿C hi na H eal t hcar e I nnovat i onJ une,2008gol,3N o.12【中图分类号】R478.74浅谈精神科静脉穿刺技巧冯健赵星平张丽(山西省荣军精神康宁医院,山西太谷030800)【文献标识码】B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静脉穿刺是常见的护理操作项目,仅次于口服给药治疗,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对临床护理工作者来说十分重要,但由于精神病人大多不配合治疗,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致使穿刺的失败率较高,为了提高静脉穿刺的质量,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些静脉穿刺技巧,现介绍如下。
1静脉穿刺前对患者的病情及穿刺血管充分评估1.1针对不同的病症,采取对症措施。
精神分裂症患者受幻觉、妄想的支配,易发生冲动、行为紊乱,对治疗不配合,因此在操作前要详细了解病情,对可能出现的冲动行为,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输液的顺利进行。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患者,兴奋躁动,易激惹,应将其安置在安静舒适的病房,消除病房内一切危险物品,对病房内随手可及的坚硬物品如餐具、床刷等应妥善放置,接触患者时注意态度和蔼,避免言语刺激,必要时在穿刺前加以腕部约束,保护带松紧适宜,以防患者不适而用力扭动肢体,致液体流动不畅,引起针头阻塞或针头滑出血管。
对抑郁症患者,在穿刺前,做好心理疏导,给予鼓励关注的眼神,轻拍其肩部,改善患者消极低落的情绪,鼓励其积极接受治疗。
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痴呆的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患者不能正确执行护士指令,输液时不主动握拳,血管不充盈,易导致穿刺失败。
因此,穿刺时可采取扎两条止血带的方法,使血管充盈。
1.2根据静脉血管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穿刺技术。
1.21年老体弱、血管细小表浅、弹性差,充盈不足,穿刺时只能隐约见到浅蓝色的血管走向,进针后往往不见回血,操作稍有不慎,极易刺破血管,使穿刺失败。
因此,在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的特点,看清血管走向,摸清血管深浅和粗细,穿刺时嘱患者不必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患者手背向上自然平伸,护士掌心向下,紧握患者手指根部及手指,拇指、食指分别在患者手背两侧,绷紧皮肤,以30度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当针尖已压住血管时针体角度再稍抬高25度快速刺人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徐徐进入少许。
浅谈静脉穿刺技巧
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护理操作之一,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患者采血、输液,都需要成功的静脉穿刺。
标签:静脉穿刺;技巧
静脉穿刺用于采血标本、静脉输液。
合格的护理人员必须尽量避免反复静脉穿刺,成功的穿刺可以提高抢救患者的成功率,可以减少患者的穿刺痛苦,在抢救患者生命中发挥积极的作用[1]。
特别是抢救危重患者时,熟练的操作能迅速的建立静脉通道,避免延误抢救时间而错失良机。
通过近30年的临床工作及观察,总结出如下的静脉穿刺、技巧及经验。
1 静脉穿刺的道德要求
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及穿刺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利益。
因为它是一项实际操作,要多学、多练、多操作、勤奋进取,认真总结每次穿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原因。
以熟练的操作技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优质服务。
静脉穿刺又是一项侵入性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任何环节的疏忽大意都会影响患者的护理质量。
因此护理人员在为患者静脉穿刺时要有同情心和责任心,尽量一次性穿刺成功,减少反复穿刺。
做到关心、体贴、耐心解释,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2 静脉穿刺的心理准备
在操作前应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做到胆大、心细。
排除一切干扰。
少数患者静脉穿刺困难,尤其是小孩、多病、慢性病、肥胖、肝硬化患者等,具有静脉穿刺的挑战性。
加上患者的恐惧和焦虑不安,可用适当的语言加以安慰,给予患者亲切感和安全感。
尽量做到“一针见血”一次成功,减少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3 系止血带的方法
两手将有弹性的橡胶管拉长,系在需要穿刺的血管上方6~7 cm处,松紧适当。
过紧、时间过长会使肢端发紫、疼痛,反而不利于穿刺,因此使静脉刚好充盈为宜。
4 调节器的位置
调节器应夹到茂菲氏滴管的下端,根据虹吸原理,负压较大,针头进入血管时,血液容易回到针管内,可以很好的避免不回血现象,降低穿刺难度,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5 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静脉穿刺方法
5.1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
小儿头部标志性静脉有正中静脉、颞静脉、耳后静脉,小儿头皮静脉血管较细,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
可以逆血流或顺血流穿刺。
用拇指压住所穿刺静脉的一端起到止血带的作用,使血管充盈,这样有利于穿刺。
如果小孩头发浓密,不易看清静脉血管,只能利用静脉的解剖位置,操作者将小儿标志性静脉上的皮肤往左或往右绷紧,这样就可以看到皮肤下有条索状走行,用手触摸若无搏动,判断此条状走行的是静脉,同时用手指按压一印迹,常规消毒后进行穿刺。
笔者就此方法可以达到95%的成功穿刺率。
小儿消毒时不宜用碘酒消毒,因小儿皮肤细嫩,易被碘酒烧灼、染色,影响观察血管走行。
对小儿进行穿刺时不能急躁,避免盲目进针,应选择在光线明亮处仔细观察、认真寻找穿刺点后穿刺。
5.2 水肿、肥胖患者
均根据静脉的解剖位置视血管走向,摸到血管弹性感后确定静脉血管的位置,用手指按压印迹,扎止血带、常规消毒、穿刺。
但水肿患者必须在扎止血带前用手反复推压,将水肿的组织间液排向周围血管。
5.3 年老多病、慢性病、消瘦患者
穿刺时应从远心端到近心端。
上述患者皮下脂肪少皮肤松弛,血管易滑动,静脉管腔变细,血管弹性降低,穿刺困难。
选择易固定且离静脉瓣和静脉窦及关节部位,可用热敷、活动肢体,用手指轻轻揉捏使血管充盈,这样更好穿刺。
穿刺手背静脉时,护士操作的手和患者的手呈握手式,并用手指稍用力抬患者掌心,使手背静脉明显,避免拍打患者手背,另一手从患者手背静脉远心端向近心端逐渐按压,使静脉充盈,这样有利于静脉穿刺。
5.4 肝硬化、肝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他们血管质脆、管壁僵硬、易滑动,静脉穿刺时与其他静脉血管相比,力度稍大,应采用快速穿刺方法进行穿刺。
这样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6 小儿静脉采血穿刺注意事项
以上几种静脉穿刺方法适用于静脉输液时的穿刺,而静脉采血与静脉输液的穿刺部位略有区别。
因采血必须要采集1~5 ml血量,若在小儿头皮静脉采血则不易采集足够量的血液,可选择在肘静脉或大隐静脉采血,其次可选颈静脉或股静脉。
选择颈静脉穿刺时,取患儿侧卧位于床边,使头悬于床外或用枕头将脖颈抬高,助手将患儿肩部按住露出颈静脉。
操作者用食指压住颈静脉近心端使颈静脉充盈。
采血完毕后应按压至少6 min,避免出现皮下血肿。
选择穿刺股静脉时,取患儿平卧位,髋关节外展,膝关节屈曲,露出腹股沟处。
股三角处解剖结构由外至内分别为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
用手指尖触及股动脉搏动感后,稍向内侧定位股静脉。
常规消毒操作者手指及患儿股三角区。
穿刺时可垂直或45°进针,缓慢进针的同时注意回抽。
若无回血,可继续稍进针后回抽。
出现回血后,用拇指和食指固定针筒,另一手回抽至采集足够血量。
操作结束后应按压10~20 min,避免出现皮下血肿。
患者除了有生理的需要,尚有社会心理、文化、精神等其他方面的需求,而护理工作正是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文化、不同人群的需要。
要求每一个护理工作者做到护理行为规范、操作娴熟、语言亲切、热情周到。
以上几点是笔者从业以来进行静脉输液及采血穿刺所总结的经验,仅供参考交流。
掌握这几种方法可保证穿刺成功率,使患者满意。
参考文献
[1] 杨爱芳.浅谈静脉输液的技巧及护理[J].中国保健,2011,4(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