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支架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25.65 MB
- 文档页数:107
颈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治疗适应证禁忌症一、颈动脉狭窄介入手术治疗适应症:1、症状性患者,曾在6个月内有过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症状(TIA)的低中危外科手术风险患者,通过无创性成像或血管造影发现同侧颈内动脉直径狭窄超过50%,颈期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率小于6%;2、无症状患者,通过无创性成像或血管造影发现同侧颈内动脉直径狭窄超过70%,颈期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率小于3%;3、对于颈部解剖不利于CEA外科手术的患者应选择CAS,而不使用CEA。
4、对于TIA或轻卒中患者,如果没有早期血管重建术的禁忌证,可以在事件出现2周内进行干预。
对于大面积脑梗塞保留部分神经功能患者,应在梗塞至少2周后再进行CAS治疗。
5、CEA术后再狭窄,症状性或无症状性狭窄大于70%。
6、CEA高危患者:年龄大于80岁;心排血量低(EF<30%);未治疗或控制不良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近期心梗病史;不稳定心绞痛;严重COPD;对侧颈动脉闭塞;串联病变;颈动脉夹层;假性动脉瘤等。
7、急诊患者,如假性动脉瘤;急性颈动脉夹层;外伤性颈动脉出血。
8、颈动脉血管重建术不推荐应用于已有严重残疾的脑梗死患者中。
二、颈动脉狭窄介入手术治疗禁忌症:绝对禁忌证:无症状颈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
相对禁忌证:(1)3个月内有颅内出血;(2)伴有颅内动脉瘤,并且不能提前或同时处理者;(3)2周内曾发生心肌梗死或较大范围脑梗死;(4)胃肠道疾病伴有活动性出血者;(5)难以控制的高血压;(6)对肝素、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类药物有禁忌者;(7)对造影剂或所使用的材料或器材过敏者;(8)有严重心、肝、肾、肺疾病;(9)血管迂曲或变异,导管或支架等输送系统难以通过;(10)血管病变广泛或狭窄范围过大;(11)血管炎性狭窄,广泛的血管结构异常;三、颈动脉狭窄介入手术治疗可能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包括穿刺点的并发症,栓塞、血栓形成和高灌注脑出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心动过缓、低血压、血管损伤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病变处血管、操作路径血管及远端血管的损伤,心血管事件及死亡,支架内再狭窄等;导管、导丝断裂及所致并发症;造影剂过敏;穿刺点血肿、瘀斑、假性动脉瘤或夹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颈动脉支架手术后注意事项颈动脉支架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手术方法,主要通过在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内部植入金属支架,恢复血液流通。
术后需要患者注意一些事项,以促进伤口愈合、预防并发症和保持身体健康。
以下是颈动脉支架手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1. 休息和活动:手术后的第一天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之后可以逐渐开始少量的活动。
但是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以免增加颈动脉区域的压力,影响伤口愈合。
2. 定期服药:手术后,医生常常会给患者开具一些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以预防血栓形成。
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服用这些药物,并在用药期间避免同时使用其他抗凝药物。
3. 小心伤口:手术后,颈部会有一个切口,这是手术植入支架的入口。
患者需要保持伤口干净、干燥和避免受到外部伤害,如撞击、摩擦等。
同时,患者应该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并注意伤口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如有需要及时就医。
4. 饮食调理:术后患者应遵循健康的饮食原则,多摄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同时,要限制高脂、高盐和高糖的食物的摄入,以预防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问题的发生。
5. 戒烟和限酒:吸烟会加重动脉硬化,增加血管狭窄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手术后的患者应立即戒烟,并且要尽量避免饮酒或限制饮酒量,以保持血管的健康。
6. 定期随访: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诊,接受医生的随访和检查。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和给出必要的治疗建议。
同时,患者也需要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监测支架的情况和颈动脉的血流情况。
7. 控制血压和血糖: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导致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重要原因,术后患者应积极采取控制措施,如合理的饮食调理、药物治疗、定期监测等,以维持血压和血糖的稳定。
8. 应激和情绪调节: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身体和心理的挑战,可能会引起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
患者应注意与家人和医生的沟通,寻求支持和理解。
此外,可通过参加兴趣班、听音乐、阅读书籍等方式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颈动脉支架置放术(CAS)简介】颈动脉支架置放术(CAS)——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新选择近20年来,一种更为微创、简捷的术式——颈动脉支架置放术(CAS)逐渐开展并被广泛运用,在国内CAS的使用呈上升趋势。
颈动脉支架置放术是在DSA下,经股动脉穿刺建立通道,在脑保护装置下,通过导管、导丝的配合,将颈动脉支架输送并释放在颈动脉狭窄区域,利用支架的撑开功能解除狭窄,达到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目的。
患者术后通过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抑制再狭窄。
这种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恢复快、可重复操作等优点。
近中期疗效接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因此,它成为了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新选择。
颈动脉支架置放术过程示意图一站式攻克颈动脉狭窄的危害——脑中风脑中风是中国居民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有60%以上脑中风是由颈动脉狭窄所致。
颈动脉之所以狭窄是因为颈动脉内沉积了硬化的粥样斑块,当这些斑块逐渐增大或破裂时,会形成破裂斑块的栓子,这些栓子在血流冲击下直接脱落进入颅内,使颅内血管栓塞从而造成脑中风,严重的话会导致患者偏瘫、半身不遂甚至是死亡。
为防守这一可怕病情的而发生,治疗颈动脉狭窄症成为了重中之重。
据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专家裴永彬介绍,颈动脉支架置放术(CAS)是近十年来开展的一种新的微创性、低侵入性介入治疗,手术成效高且施行简易。
手术操作时在患者的股动脉做一个穿刺小孔,将保护装置透过导管送至颈部动脉,再置放支架,即可将已呈现硬化、狭窄的颈动脉部位撑开。
整个手术耗时短,治愈率超过98%,能有效降低因颈动脉狭窄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几率。
手术时间短,对于年长、不适合大型外科手术的患者尤其适用。
为回报家乡人民,我院率先引进“颈动脉支架置放术(CAS)”,自运用该技术以来已成功治愈近两万例患者。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是您身边的医院,减少了您来院途中的奔波,并且不存在北京一些医院挂号难,优质资源外地人难以享受的情况。
同时,我院还是省、市医保定点单位,河北省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省级医院,市生育、工伤保险定点单位,完美解决了外地医院报销难的问题。
颈动脉支架简介一、市场分析脑卒中是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并且是人类致残的最重要因素。
其中, 8 0 %以上的卒中是缺血性卒中,而约2 0 ~ 3 0 %的缺血性卒中都是由颈动脉狭窄引起的。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颈动脉狭窄与卒中的发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曾被认为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
随着微创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颈动脉支架术也成为治疗。
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手段,特别在治疗高风险的患者中有着出色的表现。
颈动脉支架2 0 0 5 年被评为影响人类健康产业的十大重大医疗器械技术之一,是目前血管介入器械中增长最快的产品。
二、颈动脉支架概括颈动脉支架都为自扩张支架,支架事先处理到需要的尺寸,然后压握到输送鞘管内,由于支架材料具有优异的超弹性,支架在很小的鞘管内不会发生塑性变形。
输送系统从股动脉进入,沿着远端保护伞的0 . 0 1 4”导丝到达颈动脉狭窄部位后,后撤鞘管释放支架,支架自行恢复其形状,同时把狭窄的部位撑开。
三、产品性能及组成颈动脉支架系统由输送系统和自膨胀镍钛合金支架组成;输送系统由导管尖端、内导管、外导管鞘、按钮和把手组成。
支架为一定长度和直径的网状管体,采用超弹性记忆合金材料制成,安装在内导管和外导管鞘之间。
输送导管由高密度和低密度聚乙烯、聚醚醚酮(PEEK)和尼龙12制成。
产品电子束灭菌,一次性使用。
四、适用范围本产品适用于治疗颈内动脉(ICA)的颈动脉狭窄,无论是否涉及连续的颈总动脉(CCA),包括血管造影≥70%狭窄的无症状患者和血管造影≥50%狭窄的有症状患者:由于预先存在的多种副发病变,使得患者的麻醉和/或手术治疗的风险较高;由于先前对颈部的放射或手术治疗而导致不适合接受手术,或者手术无法到达的病变部位。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62.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5)11-125-01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微创的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是近年来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之后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脱落引起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
2014年3月-2015年1月我院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16例,并给予术后精心护理,现总结16例病人的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均行血管造影明确,颈动脉起始部狭窄,狭窄率>50%的症状性狭窄。
男10例,女6例,平均(65.6±5.8)岁。
1.2 方法均采用常规的手术方法,手术开始时静脉注入肝素30mg,以后每小时追加10mg,球囊扩张的释放压为6~9个大气压(atm),时间为持续30s,成功置入自膨式支架。
2 结果术后出现穿刺局部皮下血肿2例,低血压、心动过缓2例,术后焦虑、失眠2例,腰痛、尿潴留1例,无一例过度灌注综合征,无一例发生脑梗死,无一例死亡。
3 术后护理3.1 常规护理3.1.1 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手术的顺利和成功的结果,使患者和家属心理得到支持。
向患者说明术后卧床制动的意义,对可能出现的如腰痛、排尿困难等情况提前进行心理疏导,知道患者合适的卧床姿势和正确的床上肢体活动。
并给予饮食指导,术后半小时后可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饮水以利于造影剂的排出。
3.1.2 病情观察护士应重点观察和记录患者神志、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神经功能有无异常、有无烦躁不安、头痛、呕吐;穿刺部位有无疼痛、渗血、皮下血肿;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皮肤温度、颜色以及感觉和运动情况;术后有无腰痛、排尿情况;以及有无焦虑等异常情绪。
3.1.3 穿刺部位护理术后1h内每15min观察1次,如无异常后1h观察1次,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伤口敷料有无出血。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和阻塞的方法。
它是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并发症。
本文将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常见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护理。
一、颈内动脉穿刺颈内动脉穿刺是植入支架必须进行的步骤,同时也是术前的重要操作。
虽然这个步骤能够很好地准确地为支架的植入提供指引,但是如果操作不当,会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血肿、颅内血肿等。
因此,要精细的术前评估和选择穿刺部位,术中要严格掌握每个步骤,尽可能减少创伤和损伤。
针刺部位有时还会出现血管破裂、颈内动脉血栓形成、动脉瘤等情况,为此,需要专业针刺技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准确的用力和方向掌握。
二、脑梗死和脑溢血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还可能引起脑梗死和脑溢血并发症。
因为手术中有可能会将脑内血栓挤出,并随血流进入脑血管,在脑内形成栓子,造成脑梗死或脑溢血。
为此,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既往病史、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因素。
在术中,应进行精细操作,尽可能减少植入支架的时间和次数,以减少对脑血管的刺激。
三、出血和远端栓塞由于手术时顺着颈动脉内腔植入支架,使血管壁受到刺激,容易引起内皮损伤和血管炎症反应,血管内膜破裂在内,形成血栓,尤其是植入支架会对血管壁造成小创,从而导致血液凝固以及远端栓子形成,甚至出现出血。
因此,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准确运用超声仪器和内镜来确定植入的位置和大小,也应该要使用可以有效防止出血和远端栓子的药物。
患者术后需要安静休息,避免过度活动,防止血管连接的破裂和出血,以及加大远端血栓断裂的风险。
四、感染和过敏反应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还存在引起感染和过敏反应的风险。
术前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发现存在感染或过敏史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
交叉感染和过敏反应非常常见,因为在手术中要做好中心导管留置、感染预防,术前手术部位要清洗和消毒,并使用无菌手套和无菌巾对患者进行消毒护理。
我所认识的颈动脉支架(1)焦力群的Zine专栏我所认识的颈动脉支架(1)连载一段讲课内容吧,分几个部分把我所认识的颈动脉支架聊一下。
最近一年很是忙碌,手术好像也缺乏太多新奇的思路,所以,一直很懒,没有写什么随笔或者病例,已经被很多医生催过多次了??,恰逢上周给进修医生讲课,一时高兴,竟然讲了近3小时,干脆分几个部分连载一下,也算是把自己的体会整理一下。
特别声明,1.这些只是我截止到2016年底的认识,材料科学发展迅猛,我个人认识也很有限,肯定有很多疏漏,2.相关的资料和照片很多来自文献或厂家资料,不代表个人观点,3.不代表任何商家利益,始终认为,讨论支架的优劣不是说哪一个好或哪一个劣,目的是要让医生知道,什么样的病变选择什么样的支架,这也就是我的题目计划将支架,病变,以及选择分别讲一下,所以一个理想的支架应该什么样呢?作为一个做支架的医生,这些名词是需要掌握的,比较好理解各种支架的临床性能现在长交换形式已经比较少了早在90年代,就已经有很多球扩支架变形或塌陷的报道,发生率达到20%,现在如果再有人这样做,可不是创新啊??。
虽然不是颈动脉支架的适当选择,但也顺便讲一下球囊和球扩支架。
顺应性、半顺应性和非顺应性球囊有着完全不同的特性,可不能混淆,用错了会造成潜在的危险对于球扩支架而言,任何的球囊安装方式都很难避免对血管的损伤,现在的'巧克力球囊'似乎有很好的表现,但没有在神经介入有所表现。
球囊收回的方式也很重要,想象一下,如果球囊收回时,呈现扁平的片状,有可能会挂上支架,很难回撤扩张时,采用长球囊还是短球囊呢?应该各有优势,短球囊扩张的滑脱可能很多人都遇到过,这就是所谓的Watermelon seeding effect球扩支架的力学特点与后面提到的自膨支架是完全不同的支架有各种材质,都有不同的特性推荐大家要理解镍钛合金的超弹性力学特性,有助于了解支架在血管内的表现激光雕刻,编织都是这样做滴支架的厚度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冠脉的研究显示与再狭窄相关,颈动脉似乎没有相关的数据最后是支架的显影性,镍钛合金显影性并不是非常理想,所以,有一些支架专门设计了清晰的标志,这个特性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在颅内,不同支架的表现已经影响到大家的选择今天先讲到这里,好故事一定要留点尾巴??,欢迎有兴趣的医生再继续看,更欢迎提出意见,毕竟个人的理解还是有限的。
颈动脉支架原理颈动脉支架是一种用于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介入医疗器械。
颈动脉狭窄是指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加、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脑供血不足的病症。
颈动脉支架的原理是通过置入支架来扩张狭窄的颈动脉,恢复其正常的血液流通。
颈动脉支架的置入过程需要经过导管插入、造影、支架展开和固定等步骤。
首先,医生会在患者的腹股沟或手臂动脉插入一根细长的导管,然后将导管引导至颈动脉狭窄部位。
接下来,医生会注入造影剂,通过X射线实时观察颈动脉的狭窄情况,确定支架的置入位置。
当确定支架置入位置后,医生会将折叠的支架通过导管送至狭窄部位。
在到达狭窄部位后,支架会自动展开,撑开狭窄的血管壁,恢复血液的正常流动。
同时,支架的金属网格结构可以支撑血管壁,并防止再次狭窄。
为了确保支架的稳定性,医生会使用特殊的技术将支架固定在颈动脉壁上。
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支架移位,还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加速血管的愈合和恢复。
颈动脉支架的置入过程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时间较短,恢复期也较快。
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血管内膜情况,以确保支架的功能和稳定性。
颈动脉支架的原理是通过机械扩张和支撑来恢复颈动脉的正常血流。
通过使狭窄的血管壁扩张,支架可以恢复血管的通畅性,增加血流量,改善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然而,颈动脉支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置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血管损伤、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术后可能会出现颈动脉血栓、再狭窄等情况。
因此,在进行颈动脉支架治疗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和筛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颈动脉支架是一种有效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手段。
通过置入支架来扩张狭窄的颈动脉,恢复其正常的血液流通,可以改善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术后的随访和管理也非常重要。
颈动脉支架的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提高了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和方法一、适应症1、主要适应症:影像检查证实颈动脉狭窄率到达70%并伴有明确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者;颈动脉狭窄率为50%以上且伴有明确的溃疡形成和〔或〕不稳定斑块者。
2、次要适应症:无症状性单侧颈动脉狭窄,管腔狭窄率〔直径〕大于80%者;无症状双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直径均大于70% 者;无症状双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直径50〜70%,但需要进行全麻的重大手术者,为预防发生术中脑缺血可在术前行单侧UCAS。
3、特殊适应症:影像检查证实颈动脉完全闭塞,但闭塞段长度《10mm,且远端流出道通畅且并伴有明确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者,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属特殊适应症。
二、禁忌症1.严重的神经系统疾患,如病变侧脑功能完全丧失、瘫痪等。
2.颈动脉完全闭塞,病变长度大于10mm,伴有影像证实的血管内血栓和多段狭窄者。
3.有出血倾向的同侧颅内静脉畸形或动脉瘤,又不能提前或同时给予治疗者。
4.3个月内发生过颅内出血或4周内发生过大面积脑梗死者。
5.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比照剂过敏等血管造影禁忌者。
三、术前准备a)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术前必须经影像检查,准确评价颈动脉狭窄的病变性质、程度及病变范围,有条件者可行脑血流灌注成像。
也需要进行相关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检。
临床资料搜集完成后,由至少1名副主任医师组织术前讨论,以确认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案。
本术应按照三级介入手术标准执行相关规定。
b)签订知情同意书:术前必须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主要内容包括本术的风险和可能的获益情况。
要和患者及家属做好充分的谈话和沟通,尽可能答复他们提出的疑问。
c)患者准备:局部麻醉术前6h、全身麻醉术前12h禁饮食。
腹股沟区备皮的等同脑血管造影术前准备。
术前应标准性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术前口服肠溶阿司匹林IOOmg/次,1次/d,和〔或〕氯吡格雷75mg/次,1次/d,至少3〜5d。
需急诊手术者,应在术前6h将上述药物3d的总量一次性口服。
除一般性术前准备外必须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