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学案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4
文言文——词类活用课程标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惑、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习目标与内容(1)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精读,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
(2)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中考察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认识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
(3)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异同。
(4)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
选择一部(篇)作品,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讨论分析,撰写评论。
(5)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表达艺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真题引领(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鄃令裴仁轨私役门夫,上怒,欲斩之。
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祐谏曰:“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独有也。
今仁轨坐轻罪而抵极刑,臣恐人无所措手足。
”上悦,免仁轨死,以乾祐为侍御史。
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
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
又,古刑人,君为之彻乐减膳。
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啖酒肉,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
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
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常见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常见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教学要点: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具体而言,它包括:A、名词类:1、名词作状语。
2、名词作动词。
3、名词的意动用法。
4、名词的使动用法。
B、动词类:1、动词作名词。
2、动词的使动用法。
3、动词的为动用法。
C、形容词类:1、形容词作名词。
2、形容词作动词。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D、数词活用。
教学内容:一。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第一,表示比喻.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陈涉世家》)“狐”,像狐狸一样。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第三,表示处所。
例: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指南录〉后序》)“草”,在草丛中行走;“露”,在露地里住宿。
第四,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箕畚”,用箕畚……第五,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例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面”,当面……[师生互练]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②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当奴隶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④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二。
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文言文基础实词词类活用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古诗文基础实 词 (二)了解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现象,继续学习、积累多义词,掌握部分常用词的意义及用法重点词句的理解与记忆一.知识点讲解:(注意:不要强调概念,尽量淡化概念,重在引导学生熟悉语法现象,积累素材。
)词类活用,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和等。
名词作动词在表达中,有时候某个名词临时具有动词的意义和功能,叫名词活用作动词。
例:晋军.函陵。
——《》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例:今王鼓乐..于此。
鼓乐:击鼓奏乐 例:云霏霏兮欲雨.。
雨:下雨例:扣舷而歌.之。
歌:唱歌例:衣冠..而见之。
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例:未云.何龙。
云:形成云 例: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渔网,意谓用网捕捞 例:皆指目..陈胜。
指:指指点点。
目:看着。
形容词作动词把形容词按动词的使用,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②越国之中,疾者吾问之,死者吾葬之。
老.其老,慈.其幼,张其孤,问其病,求以报吴。
《国语·吴语》两个例句中,老,幼、慈皆为形容词,在这里做动词用,分别解释为敬爱,爱护。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 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做动词用,分别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
数量词作动词把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 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 译文: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②籍令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译文: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泰州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一课一案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学案3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学案目标】找出活用字词,并准确解释其在句中的含义。
【典型例题】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辨明活用的类型。
1.良庖岁.更刀每年,名词用作状语2.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从旁边,名词用作状语3.内.立法度在国内,名词用作状语4.火足以明.也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5.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在东边,在北边,名词用作状语6.头发上.指向上,名词用作状语7.事不目.见耳.闻亲眼,亲耳,名词用作状语8.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名词用作状语9.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名词用作状语10.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名词用作状语1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意动用法12.稍稍宾客..其父以……为宾客,意动用法13.鱼肉..百姓以……为鱼肉,意动用法14.孟尝君客.我以……为宾客,意动用法15.钱若水名.能知人以……出名,意动用法16.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名词用作动词17.名.之曰褒禅命名,名词用作动词18.晋军.函陵驻军,名词用作动词19.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以……为朋友,意动20.徐孺下.陈蕃之榻使……放下,使动21.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妾与马装扮,使……美,使动22.王无罪.岁归罪,名词用作动词23.增数目.项王使眼色,名词用作动词24.乳.二世哺乳,名词用作动词25.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待,名词用作动词26.族.秦者秦也使……灭族,使动27.齐威王欲将.孙膑使……为将,使动28.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使……称臣,使动【考点探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数词活用【思维建模】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直接作状语的;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经常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地”“一月月地”,合起来引申为“慢慢地、逐渐地”。
2.名词用作动词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中的“礼”,就是“礼遇”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
如“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中的“利”,就是“使……得到利益”的意思。
4.名词的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二、动词活用1.动词用作名词在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的修饰限制,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即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3.动词的为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所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
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的意思。
三、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用作名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坚”“锐”,就是“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的意思。
2.形容词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
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就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
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四、数词活用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某个具有数量的事物。
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统一”的意思。
【即时巩固】一、名词活用1.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词,并解释(1)东犬西吠:西,向西(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手(3)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草、露、日,在草地里,露天,每日(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像浓雾一样,像流星一样(5)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6)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7)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隶一样规律和特点:名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如果不构成主谓关系,那么,它一定活用作状语;或者说,只要是处于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名词一定活用作状语。
2.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作动词的字词,并解释。
(1)①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第二个“君”“臣”,像君王,像臣子②二月草已芽:芽,发芽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第二个“师”,学习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规律和特点:名词前有副词(“不”“已”“相”等),该名词活用作动词;因为在汉语中,副词不能修饰名词,若修饰了,则该名词活用作动词。
(2)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到杀③云青青兮欲雨:雨,下雨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饭,吃得下饭⑤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十步,走十步远规律和特点:能愿动词(指“能”“得”“欲”等动词)后的名词活用作动词。
(3)①沛公军霸上:军,驻军②鹪鹩巢于林:巢,筑巢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打渔砍柴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质,做人质规律和特点:名词前没有动词,后接介宾短语(后无动词),则该名词活用作动词。
(4)①驴不胜怒,蹄之:蹄,用脚踢②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函,用盒子装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做王④塞者凿之,陡者级之:级,砌石级⑤填然鼓之:鼓,击鼓规律和特点:名词后带“之”字,则该名词活用作动词。
(5)①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衣、怀,穿,怀揣②道海安、如皋:道,取道③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④鞭数十,驱之别院:鞭,鞭打⑤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入籍规律和特点:两个名词连用(或者一个名词和一个名词短语连用),则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至于哪个名词活用,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6)①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墓,筑墓②缇骑按剑而前:前,走上前③客逾庖而宴:宴,参加宴会④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东,向东挺进⑤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梦,做梦规律和特点:名词+而+动词或动词短语(不构成主谓关系)=活用动词+而+动词(动词短语)。
或者:动词(动词短语)+而+名词=动词(动词短语)+而+活用动词。
二、动词活用1.试找出下列句中动词活用作名词的词,并解释。
(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畜,畜养(2)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出产、收入(3)而其见愈奇:见,看见的东西(4)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收藏的宝贝、经营的财物规律和特点:一是两个动词连用,如构不成连动式,则后一个动词一般活用作名词;二是动词前若有“其”“之”等代词修饰,则该动词活用作名词。
三、形容词活用1.试找出下列句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字词,并解释。
(1)穷山之高而止:穷,走到尽头(2)不耻相师:耻,以……为耻(3)始指异之:异,感到特别(4)阙秦以利晋:利,使……有利(5)何必劳神苦思:苦,使……劳苦(6)齐彭殇为妄作:齐,认为相同规律和特点:形容词如果带了宾语,则活用作动词。
四、数词活用试找出下列句中数词活用的字词,并解释。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课后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句的一项是( )A.人皆得以隶.使之B.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C.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襟.三江而带五湖B.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麇鹿C.天下云.集响应D.吾从而师.之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B.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C.项伯杀人,臣活.之D.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4.与“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用法不同的是( )A.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B.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妪,先大母婢,乳.二世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火尚足以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D.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答案:(ABD名词作状语,C项无活用)(名词活用为状语,其余为意动用法)(意动用法,ACD使动)(C项名作用作状语,ABD名词作动词)5. A (A项形容词用作动词,BCD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二.阅读翻译题1.齐女徐吾者,齐东海上贫妇人也。
与邻妇李吾之属会烛,相从①夜②绩。
徐吾最贫,而烛数不属。
李吾谓其属曰:“徐吾烛数不属,请无与③夜也。
”徐吾曰:“是何言与妾以贫烛不属之故,起常早,息常后,洒埽陈席,以待来者。
自与④蔽薄,坐常处下。
凡为贫烛不属故也。
夫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暗,损一人,烛不为明,何爱东壁之余光,不使贫妾得蒙见哀之恩长为妾役之事,使诸君常有惠施于妾,不亦可乎!”李吾莫能应,遂复与⑤夜,终无后言。
君子曰:“妇人以辞不见弃于邻,则辞安可以已乎哉!”诗云:“辞之辑矣,民之协矣。
”此之谓也。
颂曰:齐女徐吾,会绩独贫,夜托烛明,李吾绝焉,徐吾自列,辞语甚分,卒得容入,终没后言。
——《烈女传》①夜:在夜晚②绩:织布③夜:在夜晚织布④蔽薄:又破又薄的席子⑤夜:在夜晚织布参考译文:齐女徐吾,是齐东海贫穷的妇人。
她和邻居李吾等人一起合用灯烛,一起晚上纺织。
徐吾家贫,不能继续出钱买蜡烛,李吾对其他人说:“徐吾的灯烛经常买不起,希望不要她参加。
”徐吾听到后说:“这是什么话我因为贫穷灯烛经常接不上的缘故,所以才经常早早起来,休息经常最晚,洒水,扫地,铺席,等待大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