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等用法)
- 格式:ppt
- 大小:3.14 MB
- 文档页数:82
文言虚词1. 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②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怎么)③项王曰:“沛公安在?” (哪里)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指享受)2.以①盖在殷陇,必竭诚以待下(来,连词,表目的)②虽董之以严刑(用,介词)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而,连词)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因为,介词)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介词)⑥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通“已”,已经,副词)3.哉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呢,语气词)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吗,语气词)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呢,语气词)4.所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所施加的)②山峦为晴雪所洗(被,介词)5.所以: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6.故①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旧)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③桓侯故使人问之(特地)既克,公问其故(原因)7.且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反而)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姑且,苟且)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⑤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8.矣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了,表感叹)②前人之述备矣(了,表陈述)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了,表疑问)9.也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可译为“啊”,或不译)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用于句末,表示认定,可译为“啊”)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用于句末,表反问,可译为“呢”)10.则①于其身也也,则耻师焉(却,表转折)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就,表条件与结果的关系)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帮助表示判断)11.于①师不必贤于弟子(比,介词,引进比较对象)②而耻学于师(向,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③不拘于时(被,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④其皆出于此乎(在,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12.乎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比,介词,相当于“于”,引进比较对象)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呢,语气词,表示反诘语气)13.焉①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②或师焉,或不焉(语气词,不译)③且焉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疑问代词)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于此,兼词14.而①骊山北构而西折(连词,表承接,可不译)②不敢言而敢怒(却,连词,表转折)③谁得而族灭也(连词,表修饰,可不译)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并且,连词,表递进)⑤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并且,连词,表递进)⑥某所,而母立于兹(你的,代词)⑦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女堤而已(罢了,助词)15.者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人,代词)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呢,也可不译,助词)③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用在时间名词之后表示停顿,助词)④亚父者,范增也(用在名词之后表示提顿,并判断作用,助词)⑤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用在数词后,有“个”“种”的意思,代词)16.夫①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语气词,放在句尾,表感叹)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③予观夫巴陵胜状(那,指示代词)17.或①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②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石(有时,偶或)③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有的……)④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也许)18.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就是,副词,表示判断)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竟然,居然)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19.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20.与①与尔三矢(给)②求!无乃尔是过与(通“欤”)③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为,给,替)④玉斗一双,欲与亚父(给)⑤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和)⑥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亲近)21.其①吾其还也(语气副词,表示祈使,可译为“还是”)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语气副词,表反问,译为“难道,岂”)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示估计,译为“大概”)④于乱石间择其—二扣之(代词,其中的)⑤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前者可译为“它的”,后者可译为“那些”)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指代第一人称,我,自己)22.莫①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通“暮”,傍晚)②土大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实词(二)了解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现象,继续学习、积累多义词,掌握部分常用词的意义及用法重点词句的理解与记忆一.知识点讲解:(注意:不要强调概念,尽量淡化概念,重在引导学生熟悉语法现象,积累素材。
)词类活用,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名词作动词在表达中,有时候某个名词临时具有动词的意义和功能,叫名词活用作动词。
例:晋军.函陵。
——《烛之武退秦师》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例:今王鼓乐..于此。
鼓乐:击鼓奏乐例:云霏霏兮欲雨.。
雨:下雨例:扣舷而歌.之。
歌:唱歌例:衣冠..而见之。
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例:未云.何龙。
云:形成云例: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渔网,意谓用网捕捞例:皆指目..陈胜。
指:指指点点。
目:看着。
形容词作动词把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梁惠王上》②越国之中,疾者吾问之,死者吾葬之。
老.其老,慈.其幼,张其孤,问其病,求以报吴。
《国语·吴语》两个例句中,老,幼、慈皆为形容词,在这里做动词用,分别解释为敬爱,爱护。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烛之武退秦师》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做动词用,分别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
数量词作动词把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译文: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译文: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文言文实词﹡词类活用(讲义)闽侯职专语文组程峰清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⑴.[名词+宾语(名词或代词)]解说:动词后面才可带宾语,而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所以宾语前面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籍.吏民,封府库。
②驴不胜怒,蹄.之。
(驴子十分愤怒,用蹄子踢它)③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
(就想乘便把这次出门的事告诉你)⑵.[副词作状语+名词]解说:状语只能修饰动词,不能修饰名词,所以副词作状语后面的名词往往被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二月草已芽.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信任,神是不会保佑你的)③秦师遂东.(秦国军队就向东进发)⑶.[能愿动词+名词]解说:能愿动词(能、可等)不能与名词结合,所以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往往用作动词。
例如: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夫珠玉盒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yì)。
(珠玉金银这些东西,饥饿的时候不可以吃,寒冷的时候不可以穿)⑷.[名词+名词]解说: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不存在并列、修饰等关系,那么第一个动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左右欲刃.相如。
(秦王左右的人想杀死蔺相如)(“刃”本来是名词“刀刃”,这里用作动词“杀”)②腰.白玉之环。
(挂着白色的玉环)(“腰”本来是名词“腰部”,这里用作动词“挂着”)⑸.[介宾词组+名词]或[名词+介宾词组]解说:介宾词组不能与名词结合,作它的状语或补语,所以介宾词组前面或后面的名词往往用作动词。
例如: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②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鹪鹩在密林里筑巢,只不过占一根树枝)⑹.[动词+而+名词]或[名词+而+名词]解说:连词“而”常用来连接动词,很少用来连接名词。
所以如果连词“而”的一端是动词,另一端是名词,那么这个名词往往用作动词。
例如:①罍.而歌者(拿着酒杯唱歌的人)(“罍”本是名词“酒杯”,这里用作动词“拿着酒杯”)⑺.[所+名词]解说:特殊指示代词“所”不能与名词结合,而可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所以“所”后面的名词往往用作动词。
文言实词第一节词类活用一、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一般活用(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1、在非判断句中,名词如做谓语,即活用为动词。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史记•项羽本纪》)◎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史记•陈涉世家》)2、名词如用在代词前,活用为动词。
◎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
”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左传•成公二年》)◎张仪,材士也,将西游秦,愿君礼貌之。
(《吕氏春秋•报更》)3、名词后有介词结构、方位词组做补语,而名词前又无谓语时,活用为动词。
◎师还,馆于虞。
遂袭虞,灭之。
(《左传•僖公五年》)◎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
(《吕氏春秋•上农》)4、用连词“而”、“以”连接的名词常活用为动词。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
(《史记•淮阴侯列传》)◎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史记•白起王翦列传》)5、若被副词、时间名词修饰,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臣闻之,为臣必臣,为君必君。
(《国语•周语》)◎善克者不战,善战者不师,善师者不阵。
(《盐铁论•本义》)6、凡名词前加了助动词便活用为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7、不是并列关系、偏正关系的两个名词连用,则其中的一个活用为动词。
◎象曰:“谟盖都君咸我绩,牛羊父母,仓廪父母。
”(《孟子•万章》)[给……牛羊、仓廪]◎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封建论》)(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论贵粟疏》)(三)动词活用为名词1、单独的动词用在及物动词之后充当宾语,通常活用为名词。
◎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论贵粟疏》)◎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