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是文言实词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词类活用,顾名思义,就是一类词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变成另外一类词。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比如:一狼洞其中。
该句中的“洞”字当“打洞”讲,名词活用作动词。
词类活用包括一般活用和特殊活用。
(一)一般活用包括以下的情况:1、名词的词类活用A、名词活用作动词(画横线的地方,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同)例如:驴怒,蹄之。
(用脚踢)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
(穿白衣、戴白帽)B 、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地点、方式、方法、工具、依据、状态I等。
(画横线的地方,名词作状语,下同例如:吾西南而望。
(往西南方向)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2、动词的词类活用主要活用作名词例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作名词,出产的东西,家里的收入)3、形容词的词类活用A、活用作动词(画横线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下同)例如:余悲之。
(悲叹、怜悯)此教我先威众耳。
(树立威望)B、活用作名词(画横线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例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险要的地势)(二)特殊活用包括以下的情况:1、使动用法例如:晋侯饮赵盾酒。
(使赵盾饮酒,让赵盾饮酒)项伯杀人,臣活之。
(让项伯活下来)2、意动用法(动词没有意动用法,只有名词和形容词有这种用法)例如:孟尝君客我。
(把我当作他的门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认为我长得漂亮)3、为动用法例如:死国可乎?(为国家而死)小结:要想准确掌握词类活用,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语…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我们要紧密结合具体的上下文进行推断、理解,这样才能把握、理解到位。
附:三种特殊活用的翻译格式1、使动用法使……怎么样让……怎么样2、意动用法认为……怎么样把……当作……以为……怎么样3、为动用法为(wèi)……怎么样。
考点08 词类活用文言文阅读考查我们能否读懂文章大意,考查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重点语句的记诵、积累,其中正确理解词语活用的现象是帮助我们理解内容的基础。
常见的实词考点之:【词类活用】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论语》主人日再食。
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送东阳马生序》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伤仲永》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桃花源记》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觉得奇怪。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宾客以礼相待。
—— 《伤仲永》贤于材人远矣。
贤:形容词用作动词,胜过,超过。
——《伤仲永》妇抚儿乳。
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醉翁亭记》狼不敢前。
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听妇前致词。
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石壕吏》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狼》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堆中)打洞。
——《狼》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形容词用作动词,显灵。
——《陋室铭》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前一个):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做亲人。
——《大道之行也》虽乘奔御风。
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马。
——《三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与朱元思书》每至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轩:形容词用作动词,伸向高处。
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伸向远处。
——《与朱元思书》策之不以其道。
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马说》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作动词,腰间佩戴。
——《送东阳马生序》如鸣珮环,心乐之。
文言实词的活用词的活用是指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灵活用法。
下面是几种主要的词类活用现象。
1.名词的活用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如“二月草已芽”(《采草药》)中的“芽”表示“发芽”,前面有副词“已”。
活用为有“使......为”意思的动词,通常称为名词的使动用法。
其特点是必带宾语。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中的“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活用为有“以... ...为”意思的动词,通常称为名词的意动用法。
如,“吾从而师之”(《师说》)的“师之”,就是“把他当作老师”。
活用作状语。
古汉语中,名词直接作为状语是很普遍的,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
如,“卒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廷”表示“在朝廷上”,是动作行为的地点。
2.动词的活用活用为名词。
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字或“之”字,被定语修饰。
如,“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中的“救”,表示“救兵”。
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和被支配关系,而是使宾语所示的人或事物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翻译时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一般来说,凡是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多数使动用法。
如,“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中的“走”,表示“使(之,曹军)逃跑”,宾语“之”被省略。
3.形容词的活用活用为名词。
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之”或数词。
如,“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蕖》)中的“长”表示“长处”,“短”表示“短处”。
用作一般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的动词。
如,“远罪丰家”(《训俭示康》)中的“远”、“丰”都用作动词。
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教学要点: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具体而言,它包括:1、名词作状语。
2、名词作动词。
3、名词意动用法。
4、名词使动用法。
5、动词作名词。
6、动词使动用法。
7、动词为动用法。
8、形容词作名词。
9、形容词作动词。
10、形容词使动用法。
11、形容词意动用法。
12、数词活用。
教学内容:一、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
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②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当奴隶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二、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 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② 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④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国贼戾之士哉仇:报复⑤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笼:用笼子装⑥ 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⑦ 日将暮,取儿稿葬暮:落山⑧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⑨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三、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